07月27日電影最前線節目重點

第一小時

最新電影《環太平洋Pacific Rim

 

墨西哥導演Guillermo del Toro執導的《環太平洋》深受日本影視作品影響,包括怪獸電影《哥吉拉》系列、《新世紀福音戰士》和《Ultraman》系列,強調是的威脅人類的怪獸四處肆虐,於是人們發明了巨大的機器怪獸來對抗,而且機器人裡頭另有人進駐,透過「神經元浮動連結」,在駕駛艙看著視窗外的強敵,做出拳打腳踢的模擬動作,就可以操縱機器,一拳一拳打向怪獸,這樣的視聽遊戲,像不像是大家非常熟悉的體感遊戲?不管那叫做Wii或者Xbox,虛擬的戰士與怪獸投射在大銀幕上都放大了好幾百倍,音響更是熱血撩人,參與者和觀賞者誰不興奮?

pr874.jpg 

這一段的節目中前半段是以日本作曲家伊福部昭替《哥吉拉》電影創作的《哥吉拉SF交響曲》,後半段則是以伊朗裔德國作曲家Ramin Djawadi的《環太平洋》原聲帶為主,兩相對照,對於這種怪獸電影的配樂進化,相信會有更多的體會。

 

很多好萊塢特效電影劇情簡單,目的只在追求聲光之娛,《環太平洋》亦不例外,儘管如此,我們還是能從電影的片段中接收導演傳遞的訊息(不管你接不接受他的理論),其中包括:01.攻擊才是最佳戰略,防守只能誤事,攻擊才是王道的立論,是不是在鼓舞軍事武裝? 02.做不好核能防護,再強的戰士也會受輻射之害?對鼓吹核能萬能的人,有多少暮鼓晨鐘的效應?

 

使用音樂《環太平洋》原聲帶      

《哥吉拉》原聲帶

 

第二小時  

第一部份    

最新電影:《天台》

 

歌手周杰倫至今執導了兩部電影,從中我們發現了三個共同元素:01.他自己會當男主角;02.他會全力穿插音樂元素;03.他會成為癡情的情聖。rt010.jpg

 

《天台》的劇情就是一位窩居在天台,卻能自得其樂的窮小子,有機會結識廣告看板上的明星,發展出一段身份不對稱的愛情。全片的歌舞場面多達二十多場,顯見周杰倫很想重現歌舞電影的風華,就音樂本身而言,熱鬧有餘,精彩不足,更可惜的是能傳世的旋律不多,以致於共鳴就少了。

 

不過,《天台》的故事雖然老套,最大的問題卻在全片太偏愛俗豔的台客美學,大花大紅的誇張色彩,初看搶眼,再看就疲累了,再無層次與美感了。

 

如果周杰倫專心做一位音樂人,不再那麼迷戀與相信自己的銀幕形象,《天台》或許有機會脫胎換骨的。

 

使用音樂: 天台原聲帶

 

第二小時

第二部份     

最新電影:《白宮末日(White House Down)》

wd005.jpg 

明星最怕撞衫,電影怕不怕題材相撞呢?今年三月我們曾經介紹過恐怖份子,攻佔白宮,以美國總統做人質的《全面攻佔:倒數救援(Olympus Has Fallen)》,沒想到四個月之後,又看到了題材相近的《白宮末日》,確實還真不知好萊塢出了什麼事,怎麼會有如此撞題現象發生?

 

撞題的功能之一就是讓人找碴,讓人比對,例如比較兩位特勤英雄誰比較神勇?誰的叛變邏輯比較合理?誰的奪權陰謀比較符合政治現實?

 

《全面攻佔》或《白宮末日》都說明了「文明毀滅」,精神堡壘的崩圯一直是吸引觀眾注意的題材,看著這些知名建築的毀於一旦,人們竟然有了莫名的興奮了?

 

不過,《白宮末日》另有強項:突出了女兒的角色,一位父親為了讓女兒開心,所以帶她參觀白宮,一位父親為了救出槍口下的女兒,不惜再衝回白宮救女兒,在槍林彈雨之中,父女情懷多添了溫馨一筆,也召喚了即將來到的父親節情懷。

 

下周(八月三日)的節目中,我試圖要以八種以上的觀點來詮釋中外電影對父親形象的雕塑,請大家準時空中相會。

 

使用音樂:《白宮末日》原聲帶

07月20日電影最前線節目重點

第一小時:第一部份

最新電影《柏格曼的繆思情緣Liv & Ingmar

 

大導演英格瑪.柏格曼(Ingmar Bergman)2007年的730離開人世,六年來,癡情影迷不曾忘過他,持續有人重溫他的電影,探索他的心靈,影壇出現他的追思紀錄片,其實並不讓人意外。lai11.jpg

 

《柏格曼的繆思情緣Liv & Ingmar》一如片名所明示,電影探討的是他和傳奇女星麗芙.烏曼(Liv Ullmann) 長達42年的愛人、夫妻和朋友的情誼,主要在於麗芙還在世,能夠現身說法,就在憶述當年時,還有無數情書可以回顧佐証……只可惜,我們聽不見柏格曼的觀點,情書是私密的,如今要公開了,電影是公開的,卻又藏有多少私密呢?這部紀錄片的觀點與內容在在引人深思。

 

這部電影請到了瑞典知名的作曲家Stefan Nilsson,只要聽過他替《比利小英雄》創作的主題樂章,肯定不會忘記他的樂音能夠產生多少滋潤美感,本片同時也帶領大家前往柏格曼生前定居的法羅島,那款山河,那般美景,果然才能孕育大師。

 

使用音樂:Stefan Nilsson作品;比利小英雄原聲帶

 

第一小時第二部份

第二小時   第一部份

最新電影舞影隨行Five Dances

 

大導演Robert Altman曾在2003年,以《舞動世紀(The Company)》紀錄了舞團的經營和舞者的奮鬥歷程。

fd40.jpg 

十年後,Alan Brown2013年,以《舞影隨行》書寫了舞蹈電影的另一種可能。

 

那是一位舞蹈總監邀集了四位舞者一起和他來排練最新舞作,這五位舞者之間可以有什麼關係?可以是01.姐弟,02.師生,03.朋友,04.愛人;可以發展出01.男女之戀,02.男男之戀,03.不倫之戀,04.同志之戀,05.純粹朋友,06.表演的同伴…《舞影隨行》的筆觸寬廣,加上每位舞者的舞蹈功力深厚,光是欣賞舞姿即已動人,更何況他們共同書寫的舞者心情紀事。

 

這是一部極盡舞者肉身之美的視覺饗宴,這是一部紅塵情感的寫真簿。

 

使用音樂:舞影隨行原聲帶

舞動世紀原聲帶

 

FirstPosition06.jpg第二小時   第二部份

推荐DVD《芭蕾首部曲First Position

 

舞影隨行》介紹的是已能做職業表演的專業舞者,看完《舞影隨行》會有一種「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間」的雀躍心情,此時再到租售店或者圖書館租一部《芭蕾首部曲》,了解有多少年輕的孩子醉心芭蕾,嚮往芭蕾,要在芭蕾的殿堂中找尋自己的成就與名聲,也可以感受到更多有如《名揚四海(Fame)》的青春動力。

 

《芭蕾首部曲》追蹤了六位年輕舞者在參加青年大獎賽前後的人生與心路歷程,清楚看見學芭蕾是那麼花錢,是那麼勞累,如非有愛有愛,這條路要怎麼走下去?芭蕾世界並不大,讓舞者出頭的機會亦有限,受傷的機率亦很慘,電影有了多方位的觀察,讓人從小世界裡看見了生命的情貌。

 

使用音樂:柴可夫斯基的「天鵝湖」音樂

為愛起程(The Last Station原聲帶

狗臉的歲月(My Life As a Dog原聲帶

07月13日電影最前線節目重點

第一小時:

最新電影:《愛在午夜希臘時(Before Midnight)》

 

如果用Before來造詞,Before MidnightBefore SunriseBefore Sunset,本身就是很有趣的排列組合,從這三個時間點來對照人生的浪漫情懷,也是充滿詩意的安排,新片《愛在午夜希臘時(Before Midnight)》,就用這款概念來解說人生的戀愛世界,懷舊的影迷別有感懷,新世代的影迷則在驚豔之餘,多了一番追尋的動念了。

BM007.jpg 

美國影星伊森.霍克(Ethan Hawke)與法國女星茱莉.蝶兒(Julie Delpy)當初在1995年合作《愛在黎明破曉前(Before Sunrise)》時,絕對沒有想過他們會以這麼奇特的形式寫下一場長達十八年的影史傳奇,因為很多導演在九十分鐘中講完人的一生戀情,他們卻用了三部電影的時間長度,描述一段十八年的戀愛故事,《愛在黎明破曉前》是邂逅與迷戀;2004年《愛在日落巴黎時(Before Sunset)》則是相思與決志;2013年的《愛在午夜希臘時》,除了驀然回首之外,更多的是現在進行式的愛情解剖。影史上有很多的續集電影,但是同樣一對男女,十八年的愛戀纏綿形式,因為少見,因而珍貴了。

 

剩下的,就讓我在五十分鐘的節目裡,向大家介紹這一套愛情電影的魅力吧。

 

使用音樂: 愛在日落巴黎時》原聲帶

第三情(Henry And June》原聲帶

 

第二小時   第一部份

最新電影《王牌雙賊Stand Up Guys

 

sug004.jpg電影從一幅夕陽日落的油畫上展開,看見一雙風霜有斑的手掌,看見歲月印痕的額頭,再看見Christopher Walken的神采,所有的訊息似乎都在預告:這可能是一部老薑電影,果不其然,接下來就是坐了廿八年苦牢才獲釋的黑幫份子Al Pacino,兩老重逢,會有多少江湖心事?這就是《王牌雙賊》設定的基調。

 

差別在於,雖然黑幫電影,卻走喜劇風格,每個不服老的老男人,就會鬧出生理和心理上的笑話,Al Pacino於是有了吃威爾鋼的笑話,但是導演亦讓大家回味了他曾在《女人香(Scent of a Woman)》中展示的舞技,舞池中陪他共舞的女郎Courtney Galiano更讓人想起了《教父(Godfather)》中他最純淨的一段感情,Good Old Days的氣息躍然銀幕。

 

很多人都聽過家有一老,如有一寶,但是真要把嘮叨的老人當成一寶,則需要慧眼和勇氣,好萊塢懂得善用影壇瑰寶,《王牌雙賊》就是讓影迷回味老薑往事的一次資源回收了。

 

使用音樂: 王牌雙賊原聲帶

 

第二小時:第二部份:

經典DVD:《深海謎情(The Deep Blue Sea)》

tdBS012.jpg 

上星期用老歌介紹了英國導演Terence Davis的《深海謎情》,但是有人從《Deep Blue Sea》的片名去租DVD,租到的卻是《水深火熱》,那是一部與鯊有關的驚魂動作電影,《深海謎情》的英文片名是《The Deep Blue Sea》只比《Deep Blue Sea》多了一個《The》,只能怪我咬字不清,造成誤解,多了番折騰。

 

今天繼續介紹《深海謎情》,一方面是我意猶未盡,另一方面則是導演Terence Davis除了善用老歌,更會在古典名曲找到平行連結,提供觀眾省思對比的,卻是一開始就穿透銀幕的小提琴樂聲:Samuel Barber「小提琴拹奏曲(Violin Concerto, Op. 14)」。

 

因為樂音委婉動人,恰似深情說不盡;因為,這首曲子道盡了作曲家Barber與小提琴家Iso Briselli在音樂聆賞與演奏技法上的矛盾與誤會,原本是知音,最後生了嫌隙,多少人生由合轉分的關係都似這般變奏啊?從這段音樂掌故來理解《深海謎情》,坦白說,路途是走了崎嶇迂迴了些,卻另有風景,就等知音相伴了

 

一部電影,兩款音樂,兩個星期的分開解讀,也是我對鍾愛電影的深情凝視了。

 

使用音樂:Samuel Barber「小提琴拹奏曲(Violin Concerto, Op. 14)」。

 

 

07月06日電影最前線節目重點

第一小時 

 

分享,是一種喜悅,聆聽,則是一種幸福。

 

今年六月,我分享了自己心中最愛的五十首情歌,也聆聽了聽友回饋的鍾愛情歌,這份交流,有如嘗到蜜糖,讓心中充滿蜜甜。

 

但是每一回的票選,難免有遺珠,難免亦有疏漏,聆聽聽友的聲音,讓我在今天的節目中可以再分享一些擦肩而過的情歌。

 

聽友推荐的音樂有:

01,Safe and sound《飢餓遊戲(The Hunger Games /2012)》

02.Nuovo Cinema Paradiso《新天堂樂園(Nuovo Cinema Paradiso /1988)》

 

我自己還想推荐的歌曲還包括:

 

03,Singing in the Rain《萬花嬉春(Singing in the Rain/1952

04.Fly me to the moon《太空大哥大(Space Cowboys/2000)》我選的是Brenda Lee的版本,而非Frank Sinatra的版本。

05.The Exodus Song《出埃及記(Exodus /1960)》我選的是Pat Boone的版本,而非Andy Williams的版本。

06.My Minnesota Home《大家來我家((A Prairie Home Companion /2007)》

07.The Red River Valley/ Sweet By And By《大家來我家((A Prairie Home Companion /2007)》

08. Sunrise Sunset     《屋頂上的提琴手(Fiddler on the Roof/ 1971)》

09.The Impossible Dream《夢幻騎士(Man of La Mancha /1972)》

 

 

第二小時:第一部份:

最新電影:《末日之戰(World War Z)》

 

進戲院之前,我並不知道《末日之戰(World War Z)》是一部與殭屍有關的電影,但是電影讓我看得興會盎然,主要就是編導把殭屍與病毒連在了一起,殭屍成了流行疫病,不再只是好萊塢傳統B級電影所玩的那種小城鎮的混亂失控,變成了全球的大城市都淪陷了,電影頓時就成了災難片與殭屍片的綜合版。wwz27.jpg

 

殭屍電影曾讓人發笑,最經典的要屬《暫時停止呼吸》,《末日之戰》理應讓人冷汗直冒,卻也同樣讓人發笑,

第一:病毒專家,出任務就死了,全民希望幻滅。

第二,殭屍最怕聲音刺激,逃難時,愛人的手機鈴聲卻響了,問平安的,險些釀災促死,誰能怪責?

 

電影更有趣的論述在於病毒專找健康的身體來寄生,反而要繞過有病之身,「柔弱生之徒,老氏戒剛強」的古訓,竟然亦有了可以再應用的空間。

 

使用音樂:《末日之戰》原聲帶

 

 

第二小時:第二部份

經典DVD《深海謎情(The Deep Blue Sea)》

 

炎炎夏日,不想出門,租部DVD在家看,也是不錯的消暑活動,本周開始要陸續介紹幾部,不曾上院線,卻值得一看的精彩DVD

 

首先登場的是最懂得用老歌訴說時代風情的英國導演Terence Davis,他去年所拍的《深海謎情》設定的是1920年代的一婚外情故事,那是英國人打贏歐戰的年代,那是寂寞的閨中少婦,愛上空戰英雄的婚外情故事,電影描寫癡情的勇氣,也書寫了絕情的狠絕,最重要的是電影中出現的老歌,曲曲動人,一聽,整個人似乎就回到了古早年代。

tdBS015.jpg 

戀愛中人,都願意用生命來追尋愛情,但是愛情的火焰,能夠持續多久?一旦你覺得愛情褪色或者降溫了,你會如何因應?我想起了詩人鄭愁予曾經如此寫過:「這次我離開你,是風,是雨,是夜晚;

一條寂寞的路便展向兩頭了。

 

這次我離開你,便不再想見你了,

留我們未完的一切,留給這世界,

而已是你底夢境了…」

 

《深海謎情》傳唱的紅塵戀曲,讓人感傷,同樣有著風雨寂寞的力量。

 

使用音樂: 深海謎情》原聲帶

末日之戰:英雄進化論

所有的好萊塢電影都在找尋新方向,Marc Forster執導的《末日之戰(World War Z)》成功替已經浮爛老套的殭屍電影找到與災難電影合流的可能。

 

往年的殭屍電影都是小城鎮小人口的噬咬成災,《末日之戰》讓殭屍變成病毒傳染,快速且兇猛,剛巧結合了21世紀以來,從SARSH7N9,各種前所未聞的新疾病陸續肆虐人間,一旦爆發就讓人措手不及,聞之色變卻又逃逸無門的現象。這些情節設計了反應原著小說家Max Brooks的聰明與機巧,讓只在口耳傳說中流竄的疾病,透過流行病的致病體系,得著了似有可能,亦言之成理的全球危機效應。娛樂電影套用了真實生活的案例,讓假設議題似能成真,虛實真假的界線更難切割分別,這就是好萊塢的進化功力。wwz20.jpg

 

當年,SARS在台北爆開時,政府曾經採取封閉社區和醫院的緊急措施,就已經鬧到人心惶惶,《末日之戰》卻根本不容你有時間封城,前頭才在塞車,疫情就已如潮水般急擁而至,來不及思考,只能逃命,《末日之戰》這段開場戲,清楚交代了兩個訊息:疫情兇悍,匹夫難擋;Brad Pitt飾演的聯合國專家Gerry,即使忙著掩護家人逃命,仍在第一現場觀察到兩個訊息:第一,發病時間不到十秒;第二,殭屍會轉彎。何以如此,他不明白,但是聰明的觀眾知道,後來的發展一定和他還能冷眼旁觀的這兩個事實有關連,電影猜謎遊戲的默契此時即已建立完成。wwz21.jpg

 

疫情一旦擴散,凡人即無所逃於天地間,是《末日之戰》最簡單的論述,城市已毀,海上航空母艦成為最後堡壘,似亦合理,比較慘的是Gerry如果不接受委派,找出殭屍病毒的可能來源,他和家人就得被送回災區(防疫似同作戰,無法照顧無用的閒人,這是生存競爭下最殘酷的現實),電影在這之前都是讓人神經緊繃的災難電影格局(從飛車逃命,打劫超市,到夜宿大樓),尤其是Gerry直奔高樓邊緣默數十秒,要讓理智戰勝病毒的生死抉擇,最是動人。

 

然而,就在Gerry護送著病毒學家展開韓國之旅時,電影卻在荒謬的劇情轉彎下有了讓人發噱的設計:人類救星才到第一站第一關就掛了,等於太陽還沒走到東方就被擊沈了,世界不就萬古如長夜了嗎?明明是死局,觀眾卻能發笑,一方面當然是因為劇情轉折太快,太荒唐也太讓人措手不及了,另一方面則是既然專家不可信靠,這位掛心家人,為了家人不惜血肉抗殭屍,曾經在第一線與敵交戰的Gerry,就順理成章成了最後救世主(這是本片很重要的情節鋪排,他不是學院書生,他是戰場存活的戰士,有實戰佐證,他才符合適者生存的鐵律)。

wwz24.jpg

 

當然,導演也很懂得開Gerry主角玩笑,他心繫家人,所以留下專用手機,那是報平安的工具,卻在最危險,也需要安靜的時候,因為愛,因為懸念,手機就響了,Gerry能罵嗎?不知情的愛人,誰又忍心苛責?《末日之戰》把這種黑色幽默玩到如此徹底極致,也是功力了。

 

《末日之戰》雖然很會掰故事,但是還有些細節不盡合情理,例如以色列既然是預先築牆的最後淨土,何以不隔離得更徹底?既容許外機進入?又容許民眾移居?而且牆外都已有大敵環伺,何以沒有全程監視守候?電影一方面讚賞以色列的「第十人」預警制度,另一方面卻大開方便之門,縱容病毒決堤,似乎又太粗心大意了。雖然有人批評《末日之戰》因為預算多,動畫就做得多,殭屍像螞蟻一般直攻城牆而上的畫面,就是不停地複製再複製,但是能有如此畫面構圖,就已夠讓人驚心而了,唯一真該扼腕的是這個經典畫面早就在預告片中反覆播出太多次了,本片沒有更驚人的特效場景,讓抱著期待之心的觀眾難免有些小小失落了。wwz22.jpg

 

而且,既然舉世都已淪陷,紅塵已無淨土,以色列起飛的班機又能飛往何方?機場的攔機出亡,也只是為了Gerry的下一個目的地做串連(雖然像極了越南淪共或《亞果出任務》的伊朗逃亡氣氛),禁不起太多現實情境的檢驗。

 

《末日之戰》給予布萊德.彼特最大的能量,讓他符合了好萊塢英雄的所有特質:既有愛心(別忘了他高舉標語的那一幕),又有智慧(別忘了他懂得回眸凝視),既果決(別忘了他的一刀斬臂),又有膽識(別忘了他如何以身誘敵),只可惜他從實驗室走出來的時候,似乎早已忘了自己曾經鋁片穿身,背脊挺得太直,也太像英雄了,如果他最孱弱些,佝僂些,就更具說服力了,他在《末日之戰》中驗証的英雄進化論,才會更迷人。

 

《末日之戰》最明白的論述就是雖不知疫病從何而來,但是世紀病毒就回歸病毒原理來收場,病毒學家雖然百無一用,但是至少在生前告訴Gerry:「大自然就像是一位連續殺人狂,它想要被人逮住,她會留下碎屑和線索,她也知道如何虛張聲勢,以強飾弱。」命題已定,剩下的就看Gerry如何以行動解開謎團了,《末日之戰》的節奏非常快速,但是遊戲規則非常清楚,從線索到可能解答,早早都安排進劇情之中告訴,電影要做的只是把幾個被覆蓋住的謎霧給串連揭曉,電影不玩最後大逆轉的不公平遊戲,觀眾參與了亡命驚魂,最後能夠在公式導引下,順利達到彼岸,不也就夠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