戰爭迷霧:歷史的真相


但是再聽說導演是紀錄片大師艾洛.莫利斯(Errol Morris)獲得2004年奧斯卡紀錄長片的作品,好感頓生,再加上又是我偏愛的作曲家菲力普.葛拉斯(Phillip Glass)的配樂,我再沒猶豫,看完之後,對自己的選擇更是倍感驕傲。

《戰爭迷霧》講什麼?簡單講就是對美國前國防部長麥納瑪拉的二十五小時訪問,剪成了一部二小時長的紀錄片。這樣一部一問一答的歷史回憶錄,聽八十老翁細說重頭,會有多大的鏡頭變化?不會枯燥乏味嗎?答案是:看誰來拍嘍!電影一點都不悶的關鍵在於三個人:首先當然是掌鏡兼主問的艾洛.莫利斯,其次是用音符畫龍點睛的菲力普.葛拉斯,最後,卻也最重要的則是麥納瑪拉。

麥納瑪拉是誰?四十歲以下的年輕人基本上都不認識此君了,他在第一次世界結束那年出生,二次世界大戰時他當了三年兵,研發了關鍵的B29長程轟炸機,美軍因而可以火燒東京,一夜燒死十萬人;美國和蘇聯的古巴飛彈危機時,他是國防部長,只要攻堅,美古雙方肯定玉石俱焚;越戰時,他曾向甘迺迪總統主張撤軍,卻也是詹森總統下令美軍轟炸北越的執行者,但在美軍死亡人數達二萬五千人時請辭(美軍最後死亡人數達五萬八千人)。

我青少年時期讀到的越戰報導,經常看到他的名字,三十年後的今天,卻又再度在報紙上看到他的消息,高齡八十六歲的麥納瑪拉在喪偶多年後又要結婚了。

討厭他的人曾經批評他是戰爭劊子手,卻不知道他曾經一心一意只想做個哈佛大學的教授;卻因為採信雞蛋包裝理論發明了安全帶(到商場買雞蛋回家不會破,主要就是因為包裝得宜,車子的設計如能改善方向盤和加裝安全帶,安全一定倍增)陰錯陽差成了福特汽車第一位外人董事長;缷下公職職後,他出任世界銀行總裁,長期關注第三世界的財經和環保問題。他曾經擁有呼風喚雨的能力,他曾經掌握世界第一強權的絕對武力,但也帶來毀譽參半的人生評價……這些都構成這部紀錄片最迷人的特色之一。

莫利斯的電影主題不是一般紀錄片的編年體例,既然重點是訪問麥納瑪拉就從出生講到年老,而是採用「生命教訓」為主軸,在時間座標上配合教訓主題自由跳動,每一則生命教訓的標題都來自麥納瑪表的談話內容,含蘊了了悟人生的哲理,也能做為這一段電影內容的畫龍點睛題綱,例如用敵人的邏輯去感受去思考的Empathy with the enemy,就是生命中多艱難的一關啊,談到古巴危機時,黷武的軍人只想到後牆已有飛彈酣睡,急著要反制敵人,但是政治家必需站在敵人的立場去思索敵人要什麼?想什麼?才能知道自己該怎麼因應,真相是等到泠戰結束,麥納瑪拉受邀到古巴訪問,古巴領導人卡斯楚才明白告訴他,當時的飛彈早已布署,美國固然可以摧毀移平古巴,但是蘇聯也一定會立即射發十多枚核彈的,《驚爆十三天》的結果可能不是和平落幕,近代史早就改寫了。

同樣地,美日大戰的最大教訓是B29轟炸機原本是在二萬五千呎高空投彈,但是準確度也勢必極不理想,麥納瑪拉建議改成五千呎高空投彈,才能準確摧毀敵軍設施,但是飛行員的身家性命因而大受威脅,李枚將軍採用他的建議,使得東京大轟炸,一夜就死了十萬人,麥納瑪拉的感概是兩軍交鋒時,只能勝利不能失敗,為求勝利,就得不擇手段,因為成王敗寇,戰敗的人就得接受審判,就得放棄自己原有的一切,所以我們必需以殺止殺,把自己曾經信仰的正義和公理踩在自己的腳下,但是我們真的有權力在一個晚上結束十萬人的生命嗎?

同樣的問題也在於越戰戰場,九0年代,麥納瑪拉重返越南,見到了昔日仇敵,越南的外交部長告訴他,美國人一直相信越戰是泠戰時期,美國為了防堵共產黨勢心擴大的必要戰爭,但是美國人卻不明白為何北越人卻毫不畏死,抗戰到底,甚至最後能擊退美軍,統一越南,他的回答是北越人堅信越戰是一場追求獨立,追求自由的戰爭,如果美軍獲勝,越南就會淪於奴役國度,「你們從來不看歷史嗎?」越南外交部長質問麥納瑪拉:「我們為了對抗中國,打了一千多年的戰爭,從不妥協,對法國,對美國,不是一樣嗎?」是的,我們從來不會從歷史上學到教訓,錯誤都會一再重演。

《戰爭迷霧》是一部很有歷史縱深與文明洞視的作品,艾洛莫理斯為了讓麥納瑪拉的關鍵話語能夠重點呈現,經常硬切畫面,造成視覺上的困擾,但是他在單調的訪談中設計了無數的人像拍攝角度,讓單薄變得豐富,再搭配適時的紀錄影片來輔佐聲音的論述,再用菲力普葛拉斯的音樂襯顯時代的氣氛和情緒的緊繃,都讓這部紀錄片呈現很不平凡的視野,雖然有人對於誰該為越戰負責的史實陳述有不同意見,但是我們看到的卻是在生命的黃金時代握有戰爭引信的行刑劊子手,在晚年重新回顧人生,對於人性的感歎以及對世界和平的呼喊!

和平影展九月十二日推出這部電影做開幕映演,熱愛紀錄片的朋友都不應錯過。

風雨颱風天:生命凱歌

台灣生病了。

証據之一:農曆七月的迎神祭祀廟會,標榜的是三點全露的鋼管秀。

証據之二:徐立功製拍的純純愛情電影《心戀》,非得要靠劇中主角的吻戲,才能換得口水大交換的版面報導。

証據之三:南韓導演金基德的電影《援交天使》,趕上援交社會事件而搶佔媒體頭條,卻很少人去討論金基德狠心揭露男人對天使倒臥血泊中的無情與剝削。

証據之四:周美玲《豔光四射歌舞團》中的變裝秀成為媒體報導焦點,卻沒人關心電影中角色的「身份」變換議題,道士與舞孃都在解決人生愁苦,但是媒體只要聳動和情色。

媒體病了,人心也病了,但是台灣還不至於絕望。

証據之一:片商引進《蝴蝶》時,寧願票房清泠,也堅持一定要請清純無邪的小女孩來推展環保觀念。

証據之二:《香料共和國》除了異國香料的美食趣味,其實滲透了不少希腊人和土耳其人明明只隔著一條博斯普魯斯海峽,卻還是爭鬥不休的政治議題。

証據之三:《午夜過後狂戀》全力狂打都靈電影博物館的壯麗奇景,甚至還帶大家去面對神奇的「費氏數列」,和風行小說《達文西密碼》遙相唱和。

証據之四:《藍色協奏曲》透過母女對立的故事,帶觀眾去思索基因複製的危機。

台灣是價值混亂碰撞的地方,但是台灣人很懂得在山窮水盡時,另闢蹊徑。

九月十二日中午,強盛西南氣流挾帶的暴雨才把台北市淹得稀里花拉的,輕度颱風海馬的暴風圈還在北台灣上空發威,中華電信總公司頂樓的試片室卻坐滿了三十多位的企業名人,他們全都是衝著中華電信董事長賀陳旦的面子,來觀看吳乙峰導演的九二一紀錄片《生命》。

二個多小時的電影映完之後,作家小野當起主持人,賀陳旦也上台陪著吳乙峰分享他們拍攝和觀賞《生命》的心路歷程。踴躍發言的來賓也都承諾回到自己的工作領域時,要動員一切的力量,鼓勵員工和朋友都要來看這部充滿血與淚的紀錄片。在這之前,中華電信早就認捐贊助這部電影,除了一再在網頁上促銷贊助外,也已經舉辦多場試片會……甚至於智邦文教,還有許多教師團體都卯著勁推!推!推!

九月二十日,《生命》的行銷宣傳到了最高點,陳水扁總統親臨總統戲院觀賞了《生命》,新聞在九二一見報,果然是最佳的「應景」新聞,各大媒體都報導了陳總統噙淚觀影的消息,在總統獨家上映的全景映畫祭果然開出紅盤,有位從南部北上的觀眾,買了預售票卻畫不到位子,寧願在台北多待一天……《生命》破歷來紀錄片票房紀錄的日子指日可待。

同一個星期五,法國賣座冠軍《放牛班的春天》歷經一個多月的長跑之後,也上映了,三天票房一百五十萬元,外人都說好,唯獨發行商李崗並不滿意,但是這個數字卻已經是2004上半年所有台灣電影的票房總合了。

《放牛班的春天》的宣傳攻勢比《生命》起步要早,雖然沒有得到大企業的贊助和人脈奧援,但是李崗很敢衝,一連辦了十五場試片,初估還沒有公開映演之前,就已經有六千人看過電影,多數還都是以前比較少看法國電影的另類觀眾,幾乎所有人都是紅著眼睛走出戲院的。

台灣廣播電台多數都沒賺錢,專走古典路線的愛樂電台營收卻排名前五,「產品夠好,行銷就好做!」愛樂電台的業務人員這樣告訴我。這句話說起來容易,做起來卻要有眼光和魄力,當初,很多人都打賭愛樂撐不到半年,人家卻已經堂堂邁進九個年頭。

產品夠好,是《生命》和《放牛班的春天》得以殺出票房困境的主因;產品不夠好的事實,也足以解釋相當多台灣電影票房失利的原因。

但是就算產品再好,創作者和發行商不能勇於突破現有發行管道和思考模式,也只能勉強打平,《生命》和《放牛班》的佳績固然讓人興奮,不過,電影愛好者和電影人的眼光絕對不能停留在數字上,而是要看吳乙峰和李崗花了多少時間和力氣,告訴多少觀眾他們的汗水和辛苦。

台灣的電影還在手工業階段,汗水未必代表收獲,但是不流汗走新路肯定是不會有成績的。

 

星光傳奇:流行寫真簿

picx_fstw4961113101_thumb
看《星光傳奇》,你的淚水會被真情流露的人物傳奇催逼而出;但也因此,你對《星光傳奇》會要求更多,需索更多。

做為流行事件的足跡紀錄者,許明淳執導的紀錄片《星光傳奇》無疑是部很符合時效的即時作品,因為即時,所以熱度濃溫;因為即時,所以催人熱淚;卻也因為即時,少了縱深翻滾。
閱讀全文 星光傳奇:流行寫真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