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災難公式萬靈丹

1965年就寫下的電影評論文字,如果還適用於2009年的電影,坦白說,這位評論家必定是先知,不然,就是後世的創作者太偷懶了,重複著萬靈公式,因為所謂的公式,就意謂:管用,有用。

 

這位1965年的評論家名叫蘇珊.桑塔(Susan Sontag),她在當年發表了一篇名叫《災難的想像(The Imagination of Disaster)》的論文,詳細剖析古往今來知名災難電影習慣採用的五大公式。

 

這部2009年的電影名叫《2012》是《酷斯拉(Godzilla)》和《明天過後(he Day After Tomorrow)》羅蘭.艾默瑞奇(Roland Emmerich)最新災難作品,強調地球核心起了劇烈變化,導致大地震與海嘯頻生,土地斷裂沈淪,連聖母峰都成了一片汪洋海域,還好八大工業國啟動了「諾亞方舟」計畫,保留了生物精華,得以度過浩劫。

 

蘇珊.桑塔提出的災難電影五大公式依序為:

1,先有異象發生,不管是怪獸現身或登陸異星球或者天候示警…只有主角能見人所未見

2,在強大的毀滅事件後,主角大聲疾呼的看法與証詞得到眾人的肯定與背書。

3,備受肯定的主角應國家元首之請向軍事和科技專家說明危機狀態。

4,異象進一步危害到了主角的家人親友,強大的異象災害導致更多的城市毀壞。

5,專家召開更多的會議,盼能針對異象找出致命一擊,旋乾轉坤。

 

好萊塢要災難電影,目的只有賺錢,好萊塢迷戀災難電影,無非也是因為可以在大銀幕上訴求:

1.經營大場面特效

2.危難下的人間情義

前者讓人心驚膽裂,所有想像不出來的畫面都有著讓人目瞪口呆的效果;後者讓人提心吊膽,所有人生危難下的犧牲與抉擇,因此都產生感動流淚的戲劇效果。

 

20-095.JPG

公式只是基本原則,創作者仍可以視題材,找到一些可以變化與變奏的處理細節:

一,在禁閉的空間裡做戲:不論是星球、太空船、基地

二,苦等無援的絕望:不管是力不從心,或者絕不妥協。

三,給予生命的啟示:揭櫫崇高的倫理或哲學命題

四,科學結果帶來的警示

 

觀眾只要拿災難電影的五大公式套進《明天過後》中去比對,你會發覺男主角Dennis Quaid飾演的傑克就是天候異象的先知,後續的故事焦點同樣也是這位父親要在冰天雪地中想辦法殺到紐約教出他的兒子Jake Gyllenhaal,歷盡劫波後,陽光出現,劫後餘生的人們逐漸出現在大樓屋頂上,明天過後,險些斷絕命脈的人類真的有「後天」了(中國電影的譯名《後天》真是世紀奇譯)。

 

其實,不只《明天過後》試用蘇珊.桑塔的災難公式,《2012》也同樣適用,而且不只適用,根本就是先選定了太陽風暴和地磁偏移的科學論述,再搭配「諾亞方舟」的古典寓言,然後順著公式去套用,艾默瑞奇以前只愛毀滅一兩個城市,現在則是從南半球到北半球,無一洲得能倖免,然後不管是John Cusack或者Chiwetel Ejiofor這兩位主角的家人必定就是他們掛心或者要用生命來搶救的無辜受害者,然後,最後海上飄流二十天之後,陽光來了,海水退了,大家終於都能站上甲板上去看太陽,看地球風景了。《2012》套用公式也就罷了,結局都和《明天過後》那麼相似,是艾默瑞奇太偷懶?還是試蘇珊.桑塔的災難公式太精準了,就算艾默瑞奇是孫悟空再世,還是跳不脫她的手掌心?

 

20-02.jpg

拿公式苛責艾默瑞奇,其實不算苛,不過,他還是很努力在創造視覺奇觀娛樂眾生,而且成就粲然,不管是城市道路在汽車輪胎之後陷落,或者大廈在飛機前面崩塌,不管者黃石公園的火山壯烈噴發如核爆的奇景,或者是雪山洪水、梵諦崗倒塌、夏威夷火海,災難片期待的視覺震撼,他都經營得極其唬人,對一位追求娛樂的觀眾而言,光看這種災難奇觀,就覺得值回票價了,看著滿坑滿谷排隊等著進場的觀眾,你就知道好萊塢最期待這種票房靈丹,只要套用公式就能生產靈丹,好萊塢當然樂此不疲,至於影評人怎麼看?坦白說,好萊塢一點都不在乎。

親密:此時有聲勝無聲 

舒伯特的「鱒魚」,旋律輕快動人,過去兩百年來,一直深受喜愛,填上歌詞後,更讓人容易琅琅上口,寫下雋永的青春記憶。

 

如果把「鱒魚」放進電影中,特別是華人電影中,其實是很難想像的特別安排,一旦出現,它就會產生一種奇襲的效應,岸西執導的《親密》中就出現了這一首曲子,「鱒魚」來得突然,卻像一顆石子投向湖心,就是能夠激起陣陣漣漪。

 

「鱒魚」出現的時機在電影終場前的大廈天台上,正在辦公室趕著幹活的林嘉欣與鄭伊健,忽然聽見了警報聲響,然後似乎聞到了燒焦氣味,顯然,偌大的辦公大樓不知那一個樓層傳出了火警意外。

 

警報既響,就得逃命,可是不知火起何處,又怕搭了電梯會斷電,最好的保命方式就是直接從樓梯跑上天台,他們不是整棟樓唯二加班的人,天台上陸續來了好幾位受驚的客戶。來到天台,暫時不會有生命危險,安心等待消防人員來救援即可,兩位總是忙於公務的男女主角因此有了獨處時間。

 

驚魂甫定的林嘉欣倚著水泥護欄,心思卻是五味雜陳的,或許以前曾經有過期待共處的綺情遐思,卻怎麼也料不到會是這種機緣下成真,環境不對,心緒不對,機緣卻是難得的,有一搭沒一搭地胡扯些辦公室的瑣事後,聽見消防車的汽笛聲音響起,救援人員已經到達大樓前空地時,她也就輕聲哼唱出「鱒魚」的中文歌詞:「明亮的小河裡面,有鱒魚慢慢游,快活地游來游去,像飛箭一模樣。我站在小河畔,靜靜地朝它望。在清澈的河水裡,它游得多歡暢,在清澈的河水裡,它游得多歡暢。」

 

有的人一有閒情逸致,或許就會放懷高歌;有的人則是鬱結於胸,藉著展歌,一吐塊壘,林嘉欣此時唱起「鱒魚」卻全然不是這款心情,此時此刻唱起「鱒魚」,雖然有點突兀,卻也是她從坐困愁城的辦公室生涯中,獲得解放紓鬆的快活對照,卻也使得話不投機的這對「開不了口的」情人,得以不再硬找話題來打發時間,反而有了音樂交集,林嘉欣開了頭,鄭伊健也能簡短應和,音樂共鳴,讓他們的相處時光不再尷尬,讓他們短暫的聚會記憶,有了美麗的音符記號。

 

戲劇的意外,往往都是編導的刻意安排,很少神來一筆的即興揮灑,《海角七號》的「野玫瑰」就是環扣嚴密的音樂鋪排,《親密》選用一首大家耳熟能詳的歌曲來突襲,就算只出現了短短不到卅秒鐘的時間,卻也發揮了高濃度的糖漿功能,被「鱒魚」撩撥到的你我,就再也很難忘記這段短暫的天台避難記,蘇東坡書寫的是「起舞弄清影 何似在人間」,岸西和林嘉欣卻是完成了「天台哼鱒魚,何似在人間」的音樂傳奇。

 

世界名曲,大家都熟,反而不好用,拿捏不當,反而會滋生反作用,一旦用得巧,卻能刻骨銘心,還記得馬克.李斯特主演的《兩小無猜》嗎?他和女主角Melody在音樂教室外相遇等候,男生拉大提琴,女主吹直笛,考試之前,馬克.李斯特簡單地拉出了「兩隻兩虎」的主旋律,協助Melody調整音準,看到Melody嫣然一笑的神情,兩小無猜的情愫,就靠著「兩隻老虎」的簡旋音符起了化學效應。

 

Melody是美少女,melody亦是美妙的音樂旋律,Melody的傳奇訴諸melody來完成連結,何等奇妙啊!愛情沒有道理,該來的時候就會來了,善用音樂,這種沒有道理的心電效應就得到了彈揚共振的空間了。

親密:斷腸人在風雨中

颱風天,風雨交加,你卻停留在碼頭,癡癡守候著渡輪來到。為什麼?想必是渡輪上有著你垂念關切的人物。

 

寧可等到全身都被雨水給打濕了,卻還不離去,原因也全是為了心中的那一份在意。

 

岸西執導的《親密》中就出現了一場林嘉欣風雨中守候戲,她等待的人始終沒有在風雨中出現,颱風警報早已高懸,碼頭邊早已無人影,風雨這麼大,船都不開了,你還在等誰呢?碼頭邊只剩一輛計程車在枯等,無奈的林嘉欣只好搭上了飾演司機的許志安所開的車。

 

inti06.jpg

林嘉欣的癡,許志安是看在眼裡,林嘉欣的苦,卻也是許志安無法分享的,他也只能默默把車往前開去,偏偏風雨太強,車子拋錨,無線電叫不到其他的車,救援的車也不知何時才會到達,困在風雨裡,進退不得的心情,更加重了林嘉欣「夜迷津渡,霧失樓台」的情傷悲淒。同樣也一愁莫展的許志安,只好頂著風雨,拿起傢伙和修車指南,打開車前蓋,看看能不能自力救濟了…

 

從頭到尾,這場只有兩人演出的戲,沒有提到一個愁字,卻因為有風有雨,加上進退不得的困境,無需任何言語,所有的惆悵愁境全都四溢了出來。

 

偏偏就在此時,一輛私家車疾駛過去,車子身影好熟悉,再也忍不住的林嘉欣開了車門,似乎想要在雨中高喊停車,那人那車不就是她在風雨中守候的人嗎?緣份态淺,守候了大半天,就這樣擦肩而過嗎?就這樣一句話也搭不上嗎?枯立在雨中的林嘉欣似乎沒有流淚,雨水早已替她說了一切,看在眼裡的許志安亦只好默默替她撐起傘,擋掉狂瀉不止的雨絲了。不著一字,風流盡出,淒苦盡現,這場戲,應該就是岸西把蘊積在心的情思,轉化為影像的千錘百練功力了。

inti11.jpg

 

也因為這場戲,才能《親密》採用的捲簾倒敘結構法,有了全然不同的意境。

 

許志安第一次出場的戲是到了林嘉欣的辦公室去探視她,一男一女,卻不像一般男女朋友,似親實遠,因為彼此都很客氣,只是利用午休時間共進午餐。然而,他卻是辦公室的生面孔,巧遇林嘉欣暗戀的鄭伊健時,卻突然有了情敵較勁的味道溢散了出來,利用等電梯的時間,鄭伊健主動問好,那是表示友善歡迎,亦是好奇探詢,想要確認對方身份與關係,不能明說的辦公室情愫,原本是連私人感情都不宜探詢的,禮貌問好的動作卻也因此有了極其複雜的底層情緒。

 

inti03.jpg

接下來就是眾人擠進狹窄的電梯裡,人極多,人極近,所有的心思卻只能深埋心中,相隔何其遙遠,絕對親近的空間,絕對陌生又疏遠的心境,則又是岸西精心打造的空間影像感情了。

 

公司地處偏僻,附近找不到中意餐館,好不容易選中一家,服務生卻說保險絲斷了,不賣熟食,於是林嘉欣和許志安只好點了可樂,勉強打發這頓午餐,什麼事都沒有發生的一個中午,低調看不出重點的人生,卻是我們曾經度過的無數無聊歲月的單調人生,岸西的生活切片,看似平淡,卻另有深意。正因為先有了這場淡如水的男女交往戲,再對照後來的雨中相逢的淒風苦雨患難情,一切才有了頭緒,也說明了他們原本只是萍心相逢,即使一個曾經體恤,一個感念在心,但是只算友情,不能成為愛情的低調黯然,也才有了讓人頓悟的力量。

 

世上的男女愛情原本就是紅塵通俗劇,但是岸西不想重彈老調,她的選擇與安排,說明了她是一位冷眼看人生的外科醫生,一刀切入,就中要害,功力極深。

 

親密:似有若無地下情

看完香港名編劇岸西執導的《親密》,我對女主角林嘉欣多添了三分同情。

 

2008年的她,其實有多種截然不同戲路的精彩表演,《花,吃了那女孩》中,她是大而化之的花心女同志,嘗試了各種誇張狂放的表演方式,然而在《親密》中卻又極度內斂,成了愛在心裡口難開的癡情辦公室女郎,相較於她在2007年的《綁架》中的現代版鐘樓怪人造型,變化大到讓人難以想像,她是勇敢,也是努力創新的敬業演員,金馬獎評審看中了《親密》的內斂表演,割捨了她顛覆自己形象的《花吃了那女孩》,或許是覺得喜劇表演太誇張了,所以選擇了所有心思和情緒都藏在笑容底下的《親密》,我雖覺扼腕,但覺得評審能看中《親密》的內在張力,已屬不易。

 

問題在於《親密》輸給了《我不賣身、我賣子宮》的劉美君,問題在於去年金馬獎女主角的表演層次上,真的有形有戲的兩個決戰對手,並不是林嘉欣與劉美君,而是林嘉欣與《一半火焰,一半海水》的莫小奇(另一位入圍者是《渺渺》的張榕容)。結果,表現旗鼓相當的林嘉欣與莫小奇都未獲青睞(張榕容最自在的表演,其實是《天黑》,而非《渺渺》),反而是劉美君勝出。或許是因為當時的媒體與觀眾都沒有看過《親密》、《我不賣身、我賣子宮》與《一半火焰,一半海水》,所以評選結果,水波不驚,觀眾沒有熱情,亦沒有批判,金馬獎的影后榮譽,就在大家都起不了共鳴,只能虛應故事,鼓掌如儀的應付心情下,草草收進了歷史夾縫之中。

 

岸西的《親密》劇本詮釋的是一段苦隱在心的辦公室戀情,男主角湯少(鄭伊健)是女主角阿珮(林嘉欣)的頂頭上司,關鍵在於湯少已經結婚,有妻有女,即使阿珮單身,容貌姣好,彼此又投緣,但是所有的好感都只能放在心裡,偏偏她們的辦公室設在偏僻郊區,於是五位公司同仁每天就搭乘湯少開的車子上下班,每天上班時公務繁忙,大家窩在同一間辦公室裡,下班後卻又再窩在同一輛小車子,繼續分享著個人的公私情事,繼續碎語絮聒,繼續若有似無的勾心鬥角與情愫滋長。

 

pho03.jpg

《親密》的故事架構基本上是參考了法國電影《5 x 2愛情賞味期(Cinq Fois Deux)》的倒敘方式下去重建一段辦公室戀情,我們看到的是經常鬥嘴的小情侶終於攤牌分手,看到的是一直隱身在後座的阿珮終於在大夥都下車後,得以移坐前座,得知了湯少要她趕快另謀出路的良心建議,導致她的地下情再也忍耐不住地爆發,但是接下來的故事卻再以「一週前」、「一個月前」、「三個月前」、「半年前」和「一年前」的捲簾法,逐一揭示了所有小情小愛小怨小憎的辦公室矛盾。

 

人生苦短,可是多數的上班族一半最美好的時光都耗在辦公室裡,同事才相親相知,有血緣的家人似親實遠,《親密》的片名其實與人生真相摻雜著濃烈的反諷意味,岸西的處理手法極其細膩,從安排林嘉欣的座位(就在鄭伊健的駕駛座後方,只能躲在他的身後窺視著,觀察著,或者愛慕著他),就看得出她是如何運用空間關係來包裝心情,以致於當同事都已各自散去,小兩口終於能夠並肩坐在擋風玻璃後,分享著不想讓其他人知道的「真心話」時,愛戀韻味早已發酵到香味四溢了。

 

pho01.jpg

林嘉欣的演技難度不在讓人看見,而是讓所有的人都看不見,卻能夠隱約察覺得到,唯有如此,那才是「地下情」的真正意境,就如同當事人其實心知肚明,卻又礙於現實裹足不前,糖衣沒有咬破前,永遠是那麼鮮豔可愛,一旦咬破,誰知有多苦?誰知有多慘?不能的,與不願的,糾結在一起的混沌情勢,全寫在他們的一舉一動中。

 

細看《親密》,其實你可以瞧見女性的幽微心思,歷歷在目,卻也不能直指要害,這種微妙,最是讓人回味,詮釋得這麼精準夠味,卻與影后無緣,這正是我替林嘉欣扼腕歎息的原因所在了。

花園裡的螢火蟲:父子

導演Dennis Lee執導的第一部作品《花園裡的螢火蟲(Fireflies In The Garden)》其實是夠格入圍紫絲帶影展的家庭暴力作品。

 

一直緊繃,隨時會爆炸的父子關係,就是《花園裡的螢火蟲》反覆致意的重點,影星威廉.達福(Willem Dafoe) 飾演的父親查理脾氣很壞,既嘮叨,又愛指使別人,一開場就是在前座開車的他,不准兒子麥可斜靠在後車窗上,理由不詳,原因則是為了找尋麥可的眼鏡,以致出門晚了,一旦麥可不聽父親命令,查理就把車停了,命令兒子下車,在雨中走回家,這時,下子車的麥可才從褲子口袋中掏出眼鏡戴上,眼鏡從來沒丟,就是兒子不爽,故意讓父親以為眼鏡不見了,惹毛父親的結果,兒子也沒有好下場,相互傷害,兩敗俱傷,就是這對父子不時上演的親情戲碼。

 

電影中的高潮重點之一是,在大學英文系任教的查理邀請同仁來家聚會,順便請由Cayden Boyd飾演的麥可當眾朗誦自己的詩作。查理會如此安排,當然是平日家教嚴格,把自己的小孩也調教成為會寫詩的小才子,想要在同事前炫耀,沒想到麥可當眾唸出自己的「創作」卻是美國名詩人羅勃.福洛斯特(Robert Frost)的名詩「花園裡的螢火蟲(Fireflies In The Garden」。

 

ff0136.jpg

這首小詩只有短短六行,意境深遠,相當有名,在英文系教授學者前面誦念羅勃.福洛斯特的「花園裡的螢火蟲」,還冒稱為是自己的創作,何只是班門弄斧,根本就是目中無人,識鴻儒如白丁,於是顏面無光的查理,就把麥可拉到車庫裡,罰他手提兩個油漆桶,未得許可不准放下,然後不停地咒罵這個讓他在同仁面前出糗的叛逆小孩。

 

在父親最得意的場域上讓父親出糗,確實是很不給父親面子,可是父親有沒有揠苗助長?有沒有威嚴過度?才導致如此反彈?查理從來不會反躬自省,或許這也是麥可會在關鍵時刻施出致命一擊的孽子心情。

 

這首花園裡的螢火蟲」確實是父子關係崩裂的關鍵所在,但是電影選擇這首詩作片名,電影中也出現了這首詩,有沒有人停下來找找這首詩呢?讀讀它的內容,想想它的意涵呢?詩的全文內容是這樣寫的:

Here come real stars to fill the upper skies, 夜空已滿布星兒
And here on earth come emulating flies,
人間也已群螢飛舞
That though they never equal stars in size,
雖然形體並不相類
(And they were never really stars at heart)
(它們從來不是真實星光)
Achieve at times a very star-like start.
燦閃之初或許相似星芒
Only, of course, they can’t sustain the part.
只是,當然,它們無法持續

 

不做星星,或者做不成天上的星星,有時候是選擇,有時候是天命。父子關係是天意,父子緣份的深或淺則是本性流露與人為選擇的結果,花園裡的螢火蟲》用了星光與螢火蟲的對比,映照了父子關係的近似與岐異,幽微中另有發人深省的文學意境,相當高明。

 

ff1237.jpg

除此之外,母親過世了,你還帶小孩去釣魚,是不是少心沒肺的不孝子?母親的葬禮上,你不穿西裝,只穿白襯衫上衣,算不算失禮呢?萊恩.雷諾(Ryan Reynolds)飾演長大的兒子麥可,好不容易回家一趟,就遇上了外甥克里斯多福撿棒球,差點被飛車疾駛的父親查理撞上,緊急剎車的結果,沒有繫安全帶的母親一頭撞上前座擋風玻璃,就此殞命,毫髮無傷的克里斯多福從此負背了阿姨因我而死的罪惡感,舅舅為了安撫外甥的心,帶他去釣魚,或者讓不敢去參加葬禮的外甥多披上一件外套禦寒,又算得是什麼失禮逾越呢?

 

死者已矣,不會在意喪禮多盛大,或者兒子穿什麼衣服,會在意的,會挑剔的,永遠是活著的人,碎碎唸的查理只會讓人更驚覺查理的挑剔與暴虐個性,這種情緒大過理性的表演方式是威廉.達福最擅長的戲路,也因為他始終難以控制自己的情緒,父子矛盾不時就會擦出火花,《花園裡的螢火蟲》就圍繞著這種生活細節,兜轉出戲劇意境。

花園裡的螢火蟲:青春

留住青春,留住記憶,其實是人性正常反應,所以我們常愛拍照,攝影,或者寫日記…

 

懷孕是女人的生命大事,懷孕會改變形體和心情,因此有的人選擇靜養待產,避開塵世喧囂,但是多數職業婦女卻得繼續工作,繼續拋頭露面,直到臨盆。知名女星對於自己的形體變化都很在意,一旦懷孕就會躲了起來,不想私密曝光,更不想讓影迷戲迷或歌迷有其他連想,但是亦有人認為有孕在身是光榮大事,不但毫不避諱,甚至還願意想要在大銀幕前讓大家看見完全不一樣的自己。

 

4a431b2200af1.jpg

美國女星黛咪.摩兒(Demi Moore)是明星懷孕裸照的開路先鋒,1991年,時尙雜誌《Vanity Fair》以她懷孕7個月的全裸孕照做封面時,立即轟動國際,開啟了無數的論辯,但是驕其胴體的坦然心情,卻也影響了許多女人,陸續有許多名女人願意在生命的重要時刻,面對相機,留下自己的青春與母性印痕。其實,黛咪.摩兒早在1988年時就已經先在《第七封印(The Seventh Sign)》中全裸展示自己的懷孕體型,當時她才剛下嫁給影星布魯斯.威利(Bruce Willis)沒多久,但在這部驚悚靈異作品中,她在一場寬衣洗浴的過場戲中,讓世人看見了她的青春轉變歷程,若不是當時她還是名不見經傳的新女星,她開風氣之先的行徑,也許還會提早三年引爆。

 

SeventhSign_15.jpg

1988年有黛咪.摩兒,2008年則有茱莉亞.羅勃茲(Julia Roberts),這位好萊塢星片酬最高的女星,在作家導演Dennis Lee的第一部作品《花園裡的螢火蟲(Fireflies In The Garden)》中,也非常自然地展示了自己大腹便便的身形。

 

《花園裡的螢火蟲》是一部家庭倫理的親情小品,茱莉亞在懷孕中期接演,但是透過衣著和攝影機的巧妙安排,絕大部份看不出她懷孕的體態變化,直到電影後半才看到挺著大肚子去安慰被父親暴力凌虐,身心都受創的兒子時,讓兒子摸著她的肚皮,感受到體內新生命的脈博跳動,感受到生命的尊貴與可愛。

ff01.jpg

你不會忘記茱莉亞.羅勃茲從《麻雀變鳳凰(Pretty Women)》以來刻意打造的女神模樣,但是你亦不會忘記她在《花園裡的螢火蟲》的母親形像,性感有時,賢淑有時,在不同的時代裡,展現自己的青春優勢,留下最適切最美麗的身形,不但需要機緣(例如要有合適的劇本,自己的體能也適合),還需要勇氣與決心(不怕動了胎氣,不怕自己的外形變化驚動眾人)。

 

看著《花園裡的螢火蟲》裡的這場母子戲,我其實可以體會茱莉亞的細膩與驕傲,能夠在不同的時代做出最適切的決定,其實就是智慧與信心的展現,一個女子一輩子能夠或者願意懷孕幾次?人生有太多的機緣稍縱即逝,不可能重來,懂得掌握當下,其實幸福也就在那盈盈一握中,剎那片刻留存在電影故事之中,青春與美麗頓時也都成了歷史,還真的像極了花園裡的螢火蟲,不時會在我們的腦海中閃爍放光呢。

11月14日電影最前線節目重點

1114電影最前線節目重點
第一小時

第一部份   

最新電影:李米的猜想

 

一年一度的金馬獎即將展開,本周節目開始與大家一起分享,有關金馬獎的想法與影片介紹。

 

首先介紹的是新銳導演曹保平為中國女星周迅量身打造的李米的猜想,以節奏明快、情節離奇的獨特風格,改編自一則真實社會事件而成的愛情故事。

 

第一個主題是:愛人不見了/愛一個人你會等多久?女主角李米等了四年!

青梅竹馬的愛人,互許終身的愛人,為什麼會不見呢?李米是昆明的計程車司機,有一天她載上了兩位來自鄉下的男人,卻意外成了被劫持的人質,男人為了礦區的愛人挺而走險。愛人不見了,人就癡了,癡了就有好戲。

 

兩位同樣愛人不見了的男女,能夠共振出什麼樣的故事。

 

本段音樂:   

北京華納藝人》精選集  「那些花兒」「白樺林」、「化學心情下的愛情反應」

《天下無賊》原聲帶「知道不知道」

《北京搖滾巨星》「夜色」

 

eq12.jpg

第一小時

第二部份    

最新電影:李米的猜想

第二個主題是愛人變心了/去年金馬獎影帝張涵宇飾演一位鬧離婚的警察,辦著癡情男女鬧出的綁票案、販毒案,聽到的卻是最最癡情的人生故事,他能不動心嗎?

 

另外,男主角鄧超飾演的方文以假名字馬冰的假身份進行販毒,他能夠贏得另一位女人的愛情嗎?還是愛情使人目盲?永遠看不清愛人的真心真名和真實?

 

男主角看似離開了女主角,從她的生活中消失了,卻似乎又以一種特殊的方式存在著。這個城市到處都漂浮著他們之間的回憶,最後又有什麼力量能夠創造讓人落淚的力量呢?

 

本段音樂:

《蝴蝶飛》原聲帶「只有回憶」

北京華納藝人》精選集「瞬間」和「蒲公英」「美麗世界的孤兒」

 

 

 

les05.jpg

第二小時

第一部份

最新電影:《賣百科全書的女人(Le Secret)》

美滿幸福的定義是什麼?

有夫有子,你還在想什麼?

出軌的樂趣,背叛的樂趣?黑人為什麼不行?美國人為什麼不行?

有沒有不負責任的愛情?還是只是欲望?

 

本段音樂:

《理髮師的情人》原聲帶

《美麗人生》原聲帶

香奈兒:Feel like home

第一小時

第二部份    

心情分享:青春不見了:最近陸續接獲同學過世的消息,人過中年之後,陸續接到小學同學、中學同學和大學同學的白帖,曾經想要奮鬥與追求的生命價值,人生的意義,留下又如何?沒留下又如何呢?誰還記得,誰還在意呢你唇邊的笑容。

 

本段音樂:   《偽鈔風暴》原聲帶

 

第九禁區:科幻批政治

我會把新秀導演Neill Blomkamp執導的《第九禁區(District 9)》列為2009的十大佳片榜單中。

 

不是因為導演英雄出少年,年方卅歲就有機會拍大片,而且拍得虎虎生風。

 

不是因為全片只花了三千萬美元,就締造了上億美元的美國國內票房;更不是因為這三千萬美元就打造出了直追《變形金剛(Transformer)》與《鋼鐵人(Ironman)》的視覺成績,《變》片預算為一億五千萬美元,美國國內票房為三億一千美元;《鋼》預算為一億四千萬美元,美國國內票房同樣約為三億一千美元。

 

而是,導演Neill Blomkamp把一部科幻電影拍成了政治電影,拍成了寓言電影,而且成就粲然可觀。

 

《第九禁區》的故事原創性並不突出,故事結構上它其實結合了《變蠅人(The Fly)》中,人與異形合體的生物傳奇,以及《外星人(E.T.)》中,地球人急著撲滅或護送外星人返家的人性傳奇,卻也改寫了《第三類接觸(Close Encounters)》中人類與外星人接觸的善意與期待;視覺效果上,它亦質疑了《星戰終結者(Independence Day)》、《變形金剛》與《鋼鐵人》是否真的需要那麼驚人預算的視效執行力。《第九禁區》最可貴的地方在於它的選材及省思。

 

首先,《第九禁區》選擇的故事場景發生地在南非首都約翰尼斯堡。不是紐約,亦不是巴黎、東京,更不是埃及,卻選擇了約翰尼斯堡,堪稱用心良苦,製片和編導不附和美國和法國商業電影的聳動模式(大搞大都市的毀滅奇觀),無非就是企圖透過商業電影模式,包裝進深沈的文化與歷史回顧的內涵。

 

《第九禁區》的故事描寫約翰尼斯堡的上空突然來了一艘巨大太空船,科學家破船而入,才發現外星人竟然是一群外表奇醜,智能又不高,甚至偏愛翻尋垃圾,爭吃貓食的蝦族工奴,所有曾經發生在人類歷史中岐視異族的名詞與偏見,幾乎全都適用於這群外星人身上,它們也許擁有人類未知的高科技,但是蝦困淺灘的結果,卻是被人類視成外星難民,畫出一個特區居住管理,它們也就「理所當然」地把特區變成了藏污納垢的貧民窟,甚至還與奈及利亞黑幫共存寄生;人類同樣也就「理所當然」地對他們嗤之以鼻,消遣與消費他們。

 

D9-P03.jpg

南非以前還是白人統治時期,曾經採取種族隔離政策,優越的少數白人硬是要與多數黑人畫清界線,許多區域標明了「黑人止步」的岐視警告牌,這和帝國主義凌辱滿清中國時,畫分租界,立牌不准「華人與狗」入內的作法如出一轍,導演Neill Blomkamp(他是南非出生的白人,對家國歷史感觸格外深)的創意就在一方面「藉今諷古」,利用科幻電影的模式,對人類曾有過的傲慢、偏見與殘暴痛加針砭,例如外星人理應高人一等,他們若沒有高科技能力,如何打造巨型太空船做時光飛行來到地球?一旦外星人形貌醜陋(那是以貌取人的偏見),能力與德性又粗鄙,人類立即視之如賤民,故示厚道,曲意收容,卻又隔離使之墮落的鄙夷心態,就如同一面鏡子讓觀眾看見人類的現實功利;另一方面則是「藉科幻諷政治」,利用狙擊隊射殺蝦族的粗暴,批判了美軍入侵中東,面對異族文明的蠻橫高姿態。

 

簡單來說,明明看的是一部科學幻想作品,卻時時勾動著對人類歷史與當下處境的反思,例如負責處理外星難民的國聯總部(Multi-Nation United簡稱MNU),不但名稱倒過來唸就是聯合國(United Nations簡稱UN)的逆稱,能夠發揮的力量更像是多數只能空口說白話地窮喳呼,無法扼阻強權陰謀的聯合國維和部隊。

 

導演Neill Blomkamp的另一項手法則是透過「新聞雜誌」的訪問及穿插紀錄影片的形式帶動劇情,電影的科技傳奇,透過這種電子新聞的美學形式包裝,多添了三分寫實力道,讓全片的科幻傳奇得能更加落實在這塊紅塵大地上,讓觀眾得到更多對號入座的比對樂趣。

 

D9-010.jpg

 至於男主角Sharlto Copley飾演的國聯總部辦事員,充其量只能算是平凡的樂觀主義者,卻是意外受重用挑大任(岳父徇私),他在送達驅離通知的過程中,就具現了專業人士完全不專業的作為。他因此意外被黑水噴中,感染了蝦族基因,左手變形成為蝦鳌,擁有了解開外星科技之謎的能量,成為能夠擊射外星武器的生物科技實驗瑰寶,則是讓《變形金剛》或《鋼鐵人》的漫畫傳奇得到了肉身加持的邏輯與理性基礎,不再只是純粹胡天夢想的幻夢結晶。

 

看完《變形金剛》與《鋼鐵人》,你有目不暇給,卻茫然無所獲的悵然歎息;看完《第九禁區》,你可以回頭看見人類的歷史足跡,你更可以明白,歷史上的經典科幻電影都試圖讓觀眾發現更多的「人性」真實,《第九禁區》就實踐了這一點成就。

 

 

李米的猜想:最後一擊

真相大白,是戲劇創作與觀眾之間最後的約定,所有的疑雲謎團,所有的悲歡情愁,最後都要回歸一個讓人「恍然大悟」或者「歎息滿足」的結論。

 

陳可辛的《甜蜜蜜》,天南地北折騰了大半天,從香港跑到了紐約,最終是要讓黎明和張曼玉最後在鄧麗君的歌聲中重逢一笑,但是陳可辛沒有把戲劇的結尾停格在街頭的凝眸一望,他把鏡頭帶到九龍火車站,回到當年,兩個互不相識的青年男女,懷抱著淘金夢,背對背坐著火車從中國來到香港,他們互不相識,下了火車也各奔前程,怎麼也沒有想到日後不但相識相戀,卻又相隔相思,飄散多年後才又相逢相聚,他們歷經的愛情淬煉,回歸當初只有一椅之隔的命運緣始時刻,是不會因為造化弄人,格外令人唏噓?會不會讓人從張曼玉與黎明的身影中,看到當代男女的時代縮影?

 

同樣地,陳可辛在《三更之回家》中,同樣也靠著最後一擊創造了讓觀眾流淚的撼人力量,電影中黎明與原麗淇這對夫婦行蹤怪異,看在便衣警察曾志偉眼裡,有如心理變態的殺人魔,直到兩人都躺進太平間後,才由曾志偉觀看錄影帶的方式,讓原麗淇以哀怨卻無悔的錄影訴說著她們彼此是如何靠著龜息療法對抗癌症的傳奇,莫名的恐怖頓成最癡情的真愛,所有人的淚水就再也控制不住了。

 

最後一筆,最後一個鏡頭的力量,如雷灌頂,無限擴大了電影境界。

 

曹保平的《李米的猜想》中同樣也在終場收尾前安排了一計伏擊突襲,雖然有些意外與勉強,但是散發出的詩情力量,卻也多情與癡情得讓人心酸。

 

eq06.jpg

《李米的猜想》的主軸是計程車司機李米不相信深愛她的情人方文會從空氣中突然消失,四年來尋尋覓覓,毫無所獲,卻意外因為遇到兩個鄉下人,發生了綁架案,而解開了男友失蹤之謎。但是愛情走了就走了,失去的一切,終究難以再回收,電影的結尾是方文終究離開了李米,而且是永遠的離開了,落單的李文只能過著行屍走肉般的人生。

 

但是曹保平憐惜癡情的李米,於是另外送給她一把鑰匙,讓她循線找到了保管箱,發現了一台攝影機,裡頭收錄的是方文深情對她告別的錄像,其實,千頭萬緒的方文什麼話也沒有多說,起伏的心情無法用筆墨來形容,簡單的告別只說明了一件事:他捨不得李米,被迫分離,萬般無奈。有了這個類似贖罪的道歉,李米就已經原諒了負心的方文。

 

eq08.jpg

這樣還不夠,曹保平另外在這段錄影之後又出現了一大段錄影,那是方文在某個時光所拍攝的李米形影,不管是她孤身一人面對汽車爆胎無力修車的窘狀,或者是因為尿急,夾緊腿股下車找廁所的蝦腰身形,有的是美麗,有的是糗樣,一幕接一幕的往事就這樣掠過眼前,李米知道了兩件事:第一,她曾經這樣活過;第二,方文雖然消失了,但是他的心一直沒有離開她,他的眼睛也一直在她的身後關注著她。

 

不在眼前的情人,卻比碰觸得到的情人更深情,李米笑了,觀眾也跟著笑了,也悄悄流下了淚水,《李米的猜想》用了最後的錄影帶訴說了一則說不出口的愛情纏綿,所有的不甘心不情願,就在這樣的錄影帶中,昇華成為滿足的美麗歎息。

2009歐洲電影獎入圍名單

2009歐洲電影獎入圍名單EUROPEAN FILM 2009

 

2009歐洲電影EUROPEAN FILM 2009

《魚缸(FISH TANK)》

《血色入侵(LÅT DEN RÄTTE KOMMA IN (Let the Right One in))》

《預言先知(UN PROPHETE)》

為愛朗讀(THE READER Der Vorleser))》

貧民百萬富翁SLUMDOG MILLIONAIRE)》

白色緞帶(DAS WEISSE BAND The White Ribbon)》

 

2009歐洲導演EUROPEAN DIRECTOR 2009

Pedro Almodóvar 《破碎的擁抱(LOS ABRAZOS ROTOS (Broken Embraces))》

Andrea Arnold for《魚缸》

Jacques Audiard《預言先知》

Danny Boyle貧民百萬富翁》

Michael Haneke白色緞帶》

Lars von Trier《撒旦的情與慾(ANTICHRIST)》

 

2009歐洲男演員EUROPEAN ACTOR 2009

Moritz Bleibtreu《巴德美因霍夫/赤色風暴(DER BAADER MEINHOF KOMPLEXThe Baader Meinhof Complex)》

Steve Evets 《尋找艾瑞克(LOOKING FOR ERIC)》

David Kross in為愛朗讀》

Dev Patel貧民百萬富翁》

Tahar Rahim《預言先知》

Filippo Timi《征服/墨索里尼的秘密情人(VINCERE)》

 

2009歐洲女演員 EUROPEAN ACTRESS 2009

Penélope Cruz 《破碎的擁抱》

Charlotte Gainsbourg《撒旦的情與慾》

Katie Jarvis in 《魚缸》

Yolande Moreau 《花落花開(SERAPHINE)》

Noomi Rapace《龍紋身的女孩(MÄN SOM HATAR KVINNORThe Girl with the Dragon Tattoo)》

Kate Winslet為愛朗讀》

 

2009歐洲編劇EUROPEAN SCREENWRITER 2009

Jacques Audiard & Thomas Bidegain《預言先知》

Simon Beaufoy貧民百萬富翁》

Gianni di Gregorio《八月十五的午餐(PRANZO DI FERRAGOSTOMid-August Lunch)》

Michael Haneke白色緞帶》

 

2009歐洲攝影CARLO DI PALMA EUROPEAN CINEMATOGRAPHER AWARD 2009

Christian Berger白色緞帶》

Anthony Dod Mantle貧民百萬富翁》與《撒旦的情與慾》

Maxim Drozdov & Alisher Khamidkhodzhaev《紙戰士(BUMAZHNY SOLDATPaper Soldier)》

Stéphane Fontaine《預言先知》

 

2009歐洲技術大獎EUROPEAN FILM ACADEMY PRIX DEXCELLENCE 2009

Francesca Calvelli for the Editing, 《征服/墨索里尼的秘密情人(VINCERE)》的剪輯

Catherine Leterrier for the Costume Design《時尚女王香奈兒》的服裝設計

Waldemar Pokromski for Make Up and Hair《巴德美因霍夫/赤色風暴》的化裝與髮型

Brigitte Taillandier, Francis Wargnier, Jean-Paul Hurier & Marc Doisne for the Sound Design, 《預言先知》的音響

 

2009歐洲作曲家EUROPEAN COMPOSER 2009

Alexandre Desplat《時尚女王香奈兒 (Coco Before Chanel)

Jakob Groth《龍紋身的女孩》

Alberto Iglesias《破碎的擁抱》

Johan Söderqvist《血色入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