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01日電影最前線節目重點

 

第一小時:

第一部份:

電影話題: 2012歐洲電影(EUROPEAN FILM 2012:

 

121對我而言是個特別的日子,每年到了今天都只剩一個月了,可以好好想想過去的歲月與足印,就在2012年還剩最後一個月的時光,就讓我們先來回顧這一年的好看歐洲電影吧。

 

今年的歐洲電影獎今天要在在位於地中海上,距離義大利西西里島93公里的馬爾他共和國的馬爾他島上頒獎,入圍名單大致涵蓋了過去這一年值得注意的歐洲電影,有人關切最後誰得獎,我則是比較關切究竟還有幾部不曾得見?

 

《愛慕(AMOUR (Love))》

《為愛出走(BARBARA)》

《凱撒必湏死(CESARE DEVE MORIRE (Caesar Must Die) )》

《逆轉人生(INTOUCHABLES (Untouchable))》

《謊言的烙印(JAGTEN (The Hunt))》

《性愛成癮的男人(SHAME)》

 

就讓我們在以色列作曲家Armand Amar的專輯「Moving music」中的Inanna開始分享今天的節目與觀影心情吧。

 

使用音樂:

愛慕原聲帶

逆轉人生原聲帶

《皇家風流史》原聲帶

 

第一小時:

第二部份:

最新電影:《安娜卡列妮娜》

 

anna911.jpg世界上有三個女人,她們的故事歷來吸引最多人的關切,一位來自希臘神話,名叫海倫;一位來自劇場,名叫茱麗葉;一位則是來自小說,名叫安娜卡列妮娜。

 

俄國文豪托爾斯泰的名著「安娜卡列妮娜」歷來已經有多次改編上大銀幕,著名的女星從葛麗泰.嘉寶、費雯.麗到蘇菲.瑪索都詮釋過這位拋夫棄子追求自己人生愛情的女性,最新版的《安娜卡列妮娜》則是找來了英國當紅女星綺拉.奈特莉(Keira Knightley)來擔綱。

 

觀看新版的《安娜卡列妮娜》有如觀賞一齣歌劇,主要是作曲家Dario Marianelli獲得導演極大授權,打造了動人音樂,華麗地貫穿全片,至於從原著衍生的細節因為多數人都已熟悉,究竟要用什麼方式來「重現」這些細節,才能讓人驚歎?本片採用的是人生一台戲的概念來執行,一切都只是搬演,但也因此造成了疏離,不再有濃烈的投入感,要去咀嚼托爾斯泰筆下的那種洞見:「幸福的家庭都是相似的,不幸的家庭各有各的不幸。」似乎距離有些遙遠了。

 

使用音樂:《安娜卡列妮娜》原聲帶

 

 

第二小時   第一部份

最新電影:《少年Pi的奇幻漂流》

pi206.jpg 

李安又拍新片了,他是改編小說的電影高手了,這回挑戰的是全球知名的暢銷小說,有兩大考驗:如何讓書迷滿意?如何讓影迷盡興?

 

前者要忠實呈現原著的精神,從多神論的世界到小說的跌宕節奏,少年Pi與那隻叫做『理查.帕克』的老虎為伴,如何能安然度過227天?以及人虎終需告別的生命現實。

 

後者則是要透過三D特效來完成戲劇和視覺的奇觀,那既是想像力的落實,亦是夢工場化不可能為可能的造夢工程。

 

使用音樂:《少年Pi的奇幻漂流原聲帶

 

第二小時  

第二部份

電影話題:金馬獎綜合意見

 

其實有關金馬獎的意見,上周的節目中都已大致介紹了,今天的節目重點在聽歌,先介紹入圍歌曲:寶米恰恰》的「She & Me」和《高海拔之戀》的「Do Re Mi」,雖然各有韻味,「Do Re Mi」的曲詞意境似乎更能讓人咀嚼回味。

my898.jpg 

浮城基本上是一部從外遇現象探索中國當代社會感情情紛亂現象的電影,小三向大老婆傾訴丈夫外遇的事,大老婆很想幫忙,卻赫然發現了兩件事:小三的丈夫,其實就是她的丈夫,亦即這位小三,既是訴苦,又是示威了;其次,她真的親眼目擊丈夫正和第三名女子(亦即小四)在偷情。剎那之間,雙重打擊全朝她而來,誰承受得住?如何處理戲劇高潮?就看得出導演的功力。

 

其次,貝多芬的「快樂頌」是多讓人熱血沸騰的歌曲啊,可是浮城中每回出現「快樂頌」為何都讓人有不祥之感呢?改造音樂基因,同樣考驗著導演的功力。

 

 

使用音樂:寶米恰恰》的「She & Me」、《高海拔之戀》的「Do Re Mi」、「快樂頌」

11月24日電影最前線節目重點

第一小時:

第一部份:

最新電影:《人生決勝球(Trouble with the curve)》

 

當你在銀幕前聽見克林.伊斯威特用他沙啞的聲音,對著亡妻的墓碑唱出「You Are My Sunshine」時,你心頭可能有一根弦會被打動了,這首歌深情唱出:

You are my sunshineMy only sunshine-就是癡情人的愛情呼喊啊

You make me happy, When skies are grey這是情人對愛情的禮讚啊

 

但是「You Are My Sunshine」不只是一首情歌而已,原曲的意思是一位傷心的情人,希望爭回變心的情人,所以用陽光的比喻來喚回愛人。

 

在墳前唱這首歌的用意有二:

第一,妻子被死神奪走了,自己的陽光不見了,無力對抗死神,但是至少,能用陽光表達自己「無處話淒涼」的心情。

 

第二,陽光是摰愛,妻子如此,棒球亦是克林.伊斯威特在電影中的生命陽光,但是人老了,即將被球團釋出了,那一句:Please don’t take my sunshine away不但是向死神呼喊不要奪走他的情人,也更期願上帝不要奪走他的棒球摰愛。

curve014.jpg 

極其平凡的一首歌,但是用得巧,用得妙,就可以完全不凡的內含意義。

 

《人生決勝球》是一部關懷老人,追思人生真情的電影,在親情上是父女代溝的化解,在職場上是專業與熱情,遠勝過電腦數據的論述;在性別上是女性亦可以比男性更愛棒球,也更懂棒球的力作。

 

使用音樂:《人生決勝球》原聲帶

《人生決勝球》主題曲「You Are My Sunshine

 

第一小時:

第二部份:

電影話題:金馬獎觀察之一:《神探亨特張》

 

請容許我用三個比方來形容2012年華人電影創作的特質。我會用泥鰍來形容台灣電影:因為滑溜活潑,勁力十足,充滿各種可能性;香港電影則像個沒頭蒼蠅,急著找出路,卻失去了方向;中國電影則像傻大哥,有錢不知如何使,拍出不少大而無當的商業製作,卻罕有撼動人心的力作。

警察,是2012年金馬獎入圍影片的共同交集,從《奪命金》、《神探亨特張》、《消失的子彈》到《浮城疑事》都有警察的戲份,甚至台灣唯一的入圍作品《女朋友男朋友》亦有驚鴻一瞥的警察(拿石頭砸新婚轎車)與學運時期出現的特勤探員。

 

警察的交集,顯示這五部作品都有相當程度的「當代」特質,也試圖從警力的介入來描繪生命的故事,人心一旦失控,確實會有太多意想不到的情節。

hunter652.jpg 

有警察現身的時節,難免就會有混亂或失序的人生,中國入圍作品《神探亨特張》試圖透過一位曾在七年內破獲一千七百多件案件的警探身上,揭示中國大陸「天下有賊」的普遍亂象,電影採取了新寫實主義的手法,找來一大群素人演員詮釋各式騙術詐案,生活化的表演讓人眼睛一亮,但是電影終究還是在歌誦精明探員憑著意志與耐心逐一破案的本事,究其實,還是一部精心包裝的「主旋律」電影(宣揚政府德政的電影)。

 

使用音樂:《神探亨特張》主題曲「沈默如謎的呼吸」

羅大佑歌曲「現象七十二變」

 

第二小時   第一部份

電影話題:金馬獎觀察之二:《消失的子彈》

 

過去這一年的香港電影努力軌跡,主要可從《低俗喜劇》、《奪命金》和《消失的子彈》三部金馬獎入圍作品中看得出來港人的思維。

 

《低俗喜劇》以通俗的語言和激狂的人生故事,訴說香港人的生存與生活壓力;消失的子彈》則是極力想要利用民國初年的時空距離,發揮借古諷今的論述力量,同時也可以在美術世界中打造復古美學,並且利用傳奇劇情來營造商業喜趣。《奪命金》則是一部堅持風格的導演,用看似非常平凡瑣碎的商場故事,用毫無交集的三條劇情線,完成「人為財死」的當代浮世繪。

 

 vb004.jpg消失的子彈》最值得肯定的是男主角劉青雲創造了認真的警察一角,他有鍥而不捨的幹練神情,卻又不時能以不帶痕跡的喜感,豐潤了這位民國初年中國「福爾摩斯」的辦案傳奇,只可惜,電影的劇情和美術橋段都有太多其他電影的痕跡,加上故事線索並未邀請觀眾參與,形成編導自說自話的結果。

 

 

使用音樂:《福爾摩斯》原聲帶

《金雞》原聲帶

《大魔術師》主題曲「猜情人」

 

第二小時  

第二部份

電影話題:金馬獎觀察之三:《奪命金》和《浮城

 

今年金馬獎最佳影片若由《奪命金》或《浮城謎事》獲得,我都不覺意外。

 

今年金馬獎最佳導演若由《奪命金》的杜琪峰或《浮城謎事》的婁燁獲得,我亦都不覺意外。principle10.jpg

lwp001.JPG 

原因在於他們各有堅持亦各有擅長,《奪命金》和《浮城》都有如參加一場拼圖遊戲,乍看渾沌,實則理路清晰,等到真相浮現,就有讓人拍案叫絕的力量,更重要的是不只故事玄奇而已,更有社會現象的犀利剖析,不只是一部讓人神經緊繃的好看電影,當代生活的浮水印,都讓這些作品得著了濃烈的當代印記。

 

使用音樂:《銀河映像電影作品音樂集》

 

11月17日電影最前線節目重點

第一小時:

第一部份 

最新電影:倒帶人生(Mr. Nobody

 

看過《托托小英雄》的影迷,都很懷念比利時鬼才導演賈柯凡多梅爾的才情,時隔十八年之後,他才又完成第三部劇情長片倒帶人生》,同樣有他最擅長的音樂敘事靈感,亦有奇幻人生的排列組合。

 

倒帶人生》有一個科幻主題,男主角尼莫是西元2092年時,地球上唯一的純種人類,高齡120歲的他在死前回憶起自己的人生,有了記憶混亂,真相難辨的人生如夢感覺。

nob720.jpg 

倒帶人生》另外有一個命運主題,男主角童年時遇上父母離異,他的人生面臨艱難選擇,火車站的分離時刻,如果他搶上車跟了媽媽,人生也許彩色;如果,他留下來陪伴爸爸,人生也許單調乏味。但是他就是會和曾經暗戀過的女同學各自有不同的愛情與婚姻關係。

 

抽掉科幻主題,《倒帶人生》的故事依然成立,保留科幻主題,《倒帶人生》的故事反而惑亂了主題,畢竟世人都知道人生由數不盡的選擇組合而成,如果時間倒流,在人生的十字路口上尼莫會如何選擇呢?

 

使用音樂:托托小英雄原聲帶

倒帶人生原聲帶

 

第一小時:

第二部份:

最新電影:《太極2:英雄崛起》taichi4419.jpg

 

一套三部曲的電影,拍攝時如果沒有明確的切割,只是把一部長片改成三部電影,重點或者趣味,難免就因新奇不夠,失了讓人興奮的趣味,只能靠第一集建立的主軸及人物來吸引人,《太極2:英雄崛起》的基礎就在《太極1:從零開始》,主角怪咖終於練成陳家拳,在解決陳家溝的危機時,這回必需闖盪北京城,穿越八卦陣找到臥虎藏龍的大師,尋求政治力的庇護。

 

邏輯清楚,沒有意外,《太極2:英雄崛起》引人討論的空間就少了。

 

使用音樂:譚盾《武俠三部曲》

 

第二小時

第一部份

最新電影:《為愛出走(Barbara)》

 

習慣自由的人,往往不知道自由的滋味,代表德國角逐2013年奧斯卡最佳外語片的《為愛出走》,選擇了以東德時期,嚮往愛情,追求愛情,想與愛人遠走他鄉,卻受國家視為叛徒的女醫生芭芭拉,她不但被流放邊區,還受到嚴密監控,她選擇沈默,一方面是不相信其他人了,另一方面則是保護其他人,免受株連。

barbara3512.jpg 

恨的國度,猜忌的國度,人際關係變得清冷疏離,《為愛出走》的小鎮城景因而與芭芭拉心境有了共鳴效應,但是同病相憐的理解,則會讓人與人之間產生了溫度變化,芭芭拉面對一位瘦弱的少女,以及一位細心體貼的同院醫師,她的鬆動與選擇,也就得著了人性的色彩。

 

使用音樂:《全蝕狂愛(Total Eclipse)》原聲帶

 

第二小時

第二部份

最新電影:《寒戰》

 

署長出國開會的一個晚上,街頭發生了爆炸案,一台前線衝鋒車及五名警員在香港街頭被劫持,逼使行動副署長李文彬﹝梁家輝飾﹞宣布香港進入緊急狀態,並且質疑行政副署長劉傑輝﹝郭富城飾﹞人員有瑕疵,狀況不明,只不過他的兒子也是人質,劉傑輝因此發動奪權,形成《寒戰》中的第一場內戰。

Coldwar724.jpg 

問題在於有權未必就能立功,狀況不明的劉傑輝因而陷入一敗塗地的第二場內戰。職場都會發生的權力卡位戰,因為有了警察身份及武力,使得權力真相與人命有了連動關係,第三場內戰就讓內鬥有了更加血淋淋的淒厲。

 

犯案動機,攸關電影的邏輯與魅力,《寒戰》的結構與節奏都控制得不錯,只是從權力競爭直接扯上犯罪,說服力就並不夠了。

 

使用音樂:《無間道》原聲帶

11月10日電影最前線節目重點

第一小時:

最新電影:南方小羊牧場

 

這是一部非常台北,非常台灣,也非常青春的電影。一切只因為電影選擇了台北市補習班林立的南陽街為背景,南方小羊,可以是「南陽」的諧音,牧場則成了「補習班」的美麗代名詞,這麼溫柔的命名法,顯示導演是用一種青春浪漫的語法來憶訴著台灣年輕人都曾有過的青春歲月。

sheep4022.jpg 

那個青春,是不管九年國教或十二年國教都無法改變的「補習」事實,考高中,要補習,考大學、研究所、公職或留學,台灣人都相信補習是最能適應社會生態的過渡橋梁,但是那種不斷填鴨,不斷重複的人生是何等的枯燥乏味啊,於是有浪漫的人開始在考卷上畫著小羊,一點叮嚀,一點期許,問題是,如果有一天,不但有小羊,還有大野狼,有了對話,有了互動,還有點曖昧的調情,考卷人生是不是就此不同了呢?

 

侯季然執導的《南方小羊牧場》其實是建築在小情小愛上,靠著不同角色的心中小秘密來書寫台北的城市風情,有人把思念寫在雲上,有人把夢想交給倒給計數的時間,原本只存在心上的青春心緒,因為彼此的分享與傾訴,有了童話綺夢的迷人韻味。

 

侯季然同樣也很會用音樂,《南方小羊牧場》有雨景,有「雨的旋律(Rhythm of the Rain)」的口哨輕快音樂,隨著音符飛揚,你會覺得雨中的台北,從來不曾如此美麗,電影是夢工場,《南方小羊牧場》就是迴盪在場域裡一首動人的情歌。

 

使用音樂:Rhythm of the Rain三種版本,包括鳳飛飛的演唱。

再別康橋》、《西風的話》、《本事》、《別離》、《All I Ask of you

Mr. Nobody》原聲帶

 

第二小時 

第一部份

動人音樂:007:空降危機》skyfall-063.jpg

 

過去五十年來,007系列電影已經拍了二十三部,當初還是唸小學的我,就已經在第一代龐德史恩.康納萊的魅力帶領下,充分享受007總是槍法神準,總是有那麼多一新耳目的新武器,再神勇的敵人或再艱難的任務,也總是難不了他,還有呢,老是讓人臉紅心跳的親熱鏡頭都五十年了,老狗還能變出什麼新把戲?走進戲院之前,我確實有些猶疑,沒想到,卻遇上了一部全新的007電影。

 

人要換血,就要清理舊細胞,因此,無情成為必要。死亡的陰影罩在007和他的組織及上司M的身上。只求任務必達,因此就得狠心喊殺。誤殺就成仁,復生就上工,沒有客套的噓寒問暖,沒有溫情主義,冷血成了專業上的必要。

 

問題在於人心都渴望溫度,曾經矢志效忠的團體如果隨意就切斷連繫,有人因此有恨,有人卻依舊死忠,兩種生命選項,成就了兩極人生。

skyfall-058.jpg本片的視覺意像非常豐富,強調光影幻景的動作戲,確實頗有新意;至於龐德老家的飛灰湮滅,則是充份交任了他從孤兒變成超級情報員的心路歷程,一部很有觀點,很有執行力的007電影。

使用音樂:007:空降危機》原聲帶

 

第二小時 

第二部份 

電影人物:貝托魯奇(Bernardo Bertolucci

 

25屆歐洲電影獎要將終身成就獎頒給拍過《末代皇帝(the Last Emperor)》的義大利名導演貝托魯奇(Bernardo Bertolucci)。

Bernardo-Bertolucci-ritratto.jpg 

現年七十二歲的貝托魯奇最近幾年卻因為背痛,開過幾次刀,大半時光都得坐輪椅了,但是他依舊有夢,亦在今年坎城影展時推出新作《你和我(Me and You (Io e te))》,描寫一位十四歲的年輕人,騙媽媽說要去滑雪,結果卻潛回家中的地下室,想要享受自己獨來獨往的一個星期,不料,卻在地下室裡遇見了同父異母的卅多歲姐姐,面對了前所未見的異樣人生。

 

本集節目一方面回顧貝托魯奇的創作人生,另外亦要聆聽代表性的電影音樂。

 

 

使用音樂:《末代皇帝》原聲帶

《遮蔽的天空》原聲帶

《巴黎最後探戈》原聲帶

《小活佛》原聲帶

11月03日電影最前線節目重點

 第一小時:

第一部份

動人音樂:卡片教堂的鐘聲

 

林福清導演的《不倒翁的奇幻旅程》是一部奇片,從選材、故事到音樂皆如此,也因為這部電影,我注意到該片的配樂來自一位作曲家蘆葦。

card.jpg 

是的,蘆葦。蘆葦是誰?她今年才17歲,目前就讀於奧地利音樂學院,月出版了一張很特別的唱片卡片教堂的鐘聲》,打開cd,你就可以看到一個紙摺的教堂,緩緩從紙面上樹立了起來。設計讓人驚豔,音樂更讓人驚豔,一聽就難以拒絕的音樂。

 

蘆葦因為特殊疾病,身高只有130公分,但她的音樂才情早已超越年紀與身高,3歲坐上鋼琴就自己開始彈,4歲參加台東豐年祭,就創作了第一首樂曲。

《不倒翁的奇幻旅程》的導演林福清曾經如此形容蘆葦的音樂:「她的提琴打從娘胎帶來,她的豆芽菜來自心田。」歲月已經來到2012年的年底了,我很想開始與大家分享今年聽到的動人音樂,就讓我從這張卡片教堂的鐘聲》開始吧。

 

使用音樂:卡片教堂的鐘聲

 

第一小時   第二部份 

最新電影:歌喉讚

 

這是一部以歌曲為主的青春校園電影。

 

這是一部以阿卡貝拉為核心的音樂競賽電影。

pp883.jpg 

阿卡貝拉指的是一種無伴奏的音樂演出形式,全靠人聲來哼唱出旋律與節奏,《歌喉讚》先用性別組成了兩個合唱團體:「美麗女聲(The Bellas)」和「痞子幫(Treblemakers)」,他們在音樂上較勁,卻又有著青春的相互吸引或排斥。

 

音樂是動聽的,劇情嘛,就不要太計較了。

 

 

使用音樂:歌喉讚原聲帶

 

第二小時  

第一部份

最新電影:《不老騎士歐兜邁環島日記》

go8607.jpg 

自從《練習曲》之後,騎車環島已經成為台灣人最熱門的運動,有人為了健身,有人勵志,有人則是圓夢。台灣弘道老人福利基金會推動的《不老騎士─歐兜邁環島日記》,則是想要提供一個平台,讓老人圓夢,也讓老人証明自己,於是17位平均81歲的長者,展開為期13天的騎摩托車環島之旅,從台中一路往南,經東台灣繞經北台,再回到台中,總路程長達1178公里

 

八十多歲的老人家,往往需要人家照顧,這趟環島之旅確實工程浩大,他們能夠克服癌症、高血壓、心臟病、關節退化和耳朵得戴助聽器的生理毛病,完成這場挑戰,人與土地的深情也就更濃了。

 

使用音樂:戀戀風塵原聲帶

以莉高露《輕快的生活》

 

第二小時  

第二部份

電影話題:2012世界電影音樂獎─年度最佳電影歌曲:Lay Your Head Down

alAlbert Nobbs001.jpg 

這首曲子出自電影《變裝男侍(Albert Nobbs)》,作曲家名叫Brian Byrne,是作曲界的新秀,當初看完劇本後,他交出了主旋律,讓主導該片攝製的女主角 Glenn Close讚歎不已,宣稱這就是她要的音樂,她不但替主題曲填詞,也邀來了名歌手Sinead O’Connor主唱,全曲有著淡淡的哀愁,還有輕柔的撫慰,精準呼應了電影的主題。

 

Sing to me softly your tales of woe 輕聲唱出你的悲傷故事吧

I’ll cradle you closely, I won’t let go 我會緊緊地搖著你,不會放手

I’ll speak to you gently of what I know 我會把自己知道的都溫柔告訴你

Don’t you cry 你可別哭啊

 

Lay your head down darling 親愛的,請把頭兒輕輕垂下吧

The moon is sailing by 月兒已然航行

The stars are softly shining 星星溫柔在天上放光

The tide is full and high 潮水已然高漲

 

We’ll fly to the edge, not as distant as it seems 讓我們一起飛行邊緣,它沒有看起來那麼遠

And maybe we’ll find out the key to your dreams也許我們會發現夢的鑰匙

So you just lay your head down darling所以,親愛的,請把頭兒輕輕垂下吧

Sleep now, La la la la la  安心睡吧

 

Winds blow, rains fall 風在吹,雨在止

But it’s warm by the fire’s light 但是火光已然溫暖

Hush, don’t you see? You’re here with me 你沒看見嗎,我們彼此相伴

And there’s dawn at the end of the night 夜已盡,黎明已經來到

 

Brian Byrne同樣因為《變裝男侍》的配樂,獲選年度新秀作曲家獎,這一小段的節目中,就以《變裝男侍》的歌與曲做重點。

使用音樂:

《變裝男侍》原聲帶

亞果出任務:明貶暗褒

班.艾佛列克(Ben Affleck)自導自演的《亞果出任務(Argo)》,試圖重寫兩個被定型的名詞:CIA(中央情報局)和Hollywood(好萊塢),CIA的工程目標是漂白加美化,Hollywood的使命則是要擴大其機能。

 

沒有了HollywoodCIA的「亞果任務」完成不了搶救受困外交官的使命;沒有了Hollywood,《亞果出任務》就少了新人耳目的商業噱頭,HollywoodCIA的合流,讓歷史事件得著了重見天日的機會,也讓好萊塢的嚴肅中東電影多添諧趣一味,彼此互蒙其利,堪稱是極其精準的投資算計。

 

《亞果出任務》的歷史背景是197911月美國駐伊朗德黑蘭大使館被憤怒的民眾攻破,革命衛隊把館裡的外交館悉數留置做人質,但有六名簽証官員早一步外逃至加拿大大使官邸避難,CIA的任務就是在舊勢力全然瓦解,反美情緒高張的情勢下,要把這六名官員救出來,CIA最後選定的策略就是讓這些官員變成古裝奇幻電影《亞果》的加拿大勘景小組。

argo001.jpg 

匪夷所思的救援策略,確實讓《亞果出任務》沾上了口耳爭傳,街頭巷議的傳奇色彩,正因為正軌的劇本創作掰不出這種故事,更因為CIAHollywood合作的傳奇事蹟,誇張與荒誕程度遠超過任何一部Hollywood電影,所以《亞果出任務》選擇了兩手策略,一方面用盡尖酸苛薄的言詞消遣和揶揄CIAHollywood的「腐敗」傳統,另一方面則是透過CIAHollywood的專業操作,讓救援行動得著了合理可信的依靠,畢竟最後順利達成使命的既定歷史,已是最強力又煽情的背書,CIAHollywood緃有萬般不是,在勝利成功的光芒映射下,已成了瑕不掩瑜的那幾粒小斑點而已。

 

笑話高手的搞笑前提之一就是百無禁忌,敢於開自己玩笑,《亞果出任務》找到了Alan Arkin飾演擅長招搖撞騙的老狐狸,用老江湖的口吻直指好來塢的虛妄本質,儼然就有了相聲表演那種「伶牙俐齒,直指要害」的功力,再加上John Goodman飾演好萊塢知名化妝師John Chambers,兩人聯手完成的「好萊塢修理大全笑話集」,確實發揮了插科打諢的娛樂效果,但是假拍片也要弄得跟真的一樣,從分鏡、讀劇到買廣告,「好萊塢騙術大觀」的細節鋪排更是從現實中提煉出來的血汗經驗,也還真有「警世」功能;當然,製片與工會討價還價的「協商肉搏」更是好萊塢「科班」教育不可或缺的啟蒙章節,熱鬧與門道兼而有之,聰明的劇本創作就如此征服了影評與觀眾。

argo004.jpg 

當然,要罵不能只罵好萊塢,CIA的高官全像是腦滿腸肥的庸官,圓桌會議上禁不起檢驗的諸多援救方案,目的只在突顯班.艾佛列克飾演的CIA探員Tony Mendez是有專業知識,又敢說真話的高手,他從《浩劫餘生(The Planet Of Apes)》電視影集中得到的「化妝偽裝」靈光,固然有向好萊塢致敬的企圖,但是他的突發奇想,其實更突顯了美國政府的昧於現狀(判斷不出政治變動,接納伊朗國王巴勒維的政治庇護)與束手無策,所以即使方案離奇,但也不無可能。

argo002.jpg 

奧妙在於Tony的長官拉著他去向上級做簡報時,先警告他要忍耐上級的魯鈍迂腐,繼而又得承受中途撤案的信任崩盤,但是關鍵時刻,他就得越級上報,直找白官幕僚長,才能即時訂到機票,後勤的強力支援,才讓救援行動大功告成,CIA內部歡聲雷動的場合是好萊塢最擅長的動人煽情術,但是更高明的卻是受頒最高獎章的Tony想帶兒子的觀禮心願,當場就被長官打了回票,不但告知他獎章頒了還會收回,更直接告訴他:「想要掌聲,就去馬戲團。」特勤工作必湏隱姓埋名的殘酷現實,卻是替CIA擦亮金字招牌的苦情訴求,那又是極其高明的宣傳拿捏了。

argo008.jpg 

《亞果出任務》對於伊朗的書寫也頗有看頭(至少沒有刻意醜化),從動用童工要把碎紙機的資料重新還原的拼圖工程,就發揮了手工業不怕高科技的人力頌歌;見洋人就鼓噪的商店風波,則是直接點出了伊朗人反美情結的根源所在;至於革命衛隊以民族大義要求同胞姐妹通報內情的說詞,亦合情入理;甚至最後海關通關前的諸多盤查,亦善盡了把關天職,只可惜最後不從塔台攔機,反而是想用軍車直衝跑道去攔機的本能行動,突顯了海關衛隊的涉世未深,緊張有餘,專業有虧,也就只能徒呼負負了。

2012世界電影音樂獎:頒獎

2012第十二屆世界電影音樂獎(World Soundtrack Awards)十月二十日在比利時根特影展的閉幕典禮上,將最大獎頒給了西班牙的作曲家

貝多.伊格雷西亞斯(Alberto Iglesias)。 

 

今年的入圍五雄都是一時俊彥,《溫莎公爵夫人(W.E.)》we-poster.jpg的作曲家Abel Koreniowski在入圍時未能獲得提名,我其實是為他扼腕的,還好觀眾票選獎給了他應有的肯定,相信他一定備感溫暖。

 

另外會感動流淚的則是好萊塢女星葛倫.克蘿絲(Glenn Close),拍攝《變裝男侍(Albert Nobbs)》是她從影人生的一大夢想,該片的主題曲就是由她填詞,雖然票房不夠理想,但是音樂動人,聽過就難忘,她所填的曲更是深情動人,百聽不厭。

 

不過,亞伯陶.伊格雷西亞斯(Alberto Iglesias)的《諜影行動(Tinker Tailor Soldier Spy)》配合了電影的冷戰風格,走出了一條不是大眾熱情擁抱的音樂路徑,倒是可以好好聆賞與討論的,細節就讓我在本周六的電影最前線中與大家分享吧。

 

以下是今年世界電影音樂獎的得獎名單:

年度電影作曲家Film Composer of the Year

阿貝多.伊格雷西亞斯(Alberto Iglesias 作品有

禁慾出口(Le Moine (The Monk))》

《切膚慾謀(La Piel Que Habito (The Skin I Live In))》

《諜影行動(Tinker Tailor Soldier Spy)》

 

最佳年度電影原創音樂Best Original Film Score of the Year

an01.jpg《諜影行動(Tinker Tailor Soldier Spy)》 Alberto Iglesias

 

最佳電影原創歌曲Best Original Song Written Directly For a Film

Lay Your Head Down 《變裝男侍(Albert Nobbs)》作曲:Brian Byrne

填詞: Glenn Close  演唱: Sinead O’Connor

年度新秀(Discovery of the Year
Brian BYRNE
《變裝男侍(Albert Nobbs)》

觀眾票選獎(Public Choice Award
Abel Koreniowski《溫莎公爵夫人(W.E.)》

最佳歐洲年輕作曲家(Sabam Award for Best Young European Composer
Valentin HADJADJ

終身成就獎(Lifetime Achievement Award
Pino DONAGGIO

特殊肯定(Certificate of Outstanding Recognition
BRUSSELS PHILHARMONIC

經典教父:老友重逢

上星期到戲院看電影,在電梯間看到《教父》、《教父續集》和《鐵面無私》的宣傳海報,「哇,經典電影也有重映的空間嗎?」我的心頭狂喜著,《教父》和《教父續集》都是我大學時期難以忘懷的經典,後來還多次一口氣看完錄影帶、影碟和DVD版本,沒有想到將近四十年後,竟然可以重溫經典。

 

今天接到電影公司的映演場次表,才發覺已經不是宣傳,而是真實要上映了,但是我有三個問題,第一,電影公司為何想要重映經典?戲院接受度如何?
第二,放映的是藍光版?還是拷貝?
第三,版權費貴不貴?
 
電影公司很給面子,很快就回答我:

第一,《教父》和《教父續集》是延續我們去年曾經做過的經典數位修復《奧黛麗赫本》和《希區考克系列》,這次放映的三部片是全新數位修復的DCP放映,而這個數位系列的版權與一般電影版權購買有所不同,僅有戲院兩到三個月的版權期間,因此後續也無法有數位修復後的DVD或藍光發行。如同演唱會的現場體驗,我們希望重現的是許多觀眾一起重溫大銀幕的珍貴經驗!

 

第二,此系列的實際映演期間,老實說仍須視戲院通路的考量安排,很有可能第一周票房不如預期,第二周就沒有場次了,仍舊得看戲院的現實考量。

godf.jpg 

我接受「許多觀眾一起重溫大銀幕」的說法,眾人看,一人看,確實是完全不同的經驗,而且銀幕越大,史詩的氣魄就更恢宏,《教父》的婚禮開場、醫院站崗、餐廳暗殺和教堂屠殺,真的是銀幕越大越震撼,《教父續集》的西西里島風情和舊紐約市街,同樣有著黑幫文明初創的氣魄,同樣需要大銀幕高畫質的再現,而且我相信,戲院的音響也比一般家庭好太多了。

 

電影公司也另外補充一些他們選片排片的論述,可以看到電影癡人癡愛電影的心,也算是補充回答了我的三個問題,轉貼如下,供大家參考。

 

關於『好萊塢經典』

好萊塢的經典,讓多少人在銀幕上找到了最完美的夢幻與浪漫,電影浪潮日新月異,不斷求新求變的元素,其實都是經典電影的濫觴。無論是浪漫愛情《羅馬假期》、希區考克《驚魂記》的驚悚懸疑始祖,還是永遠的《教父》馬龍白蘭度,都是大家如數家珍的經典。然而,這些經典電影卻只是影迷收藏櫃裡的美麗珍藏,永遠只能躲在家裡暗自讚嘆欣賞,苦無機會在戲院與同好共襄盛舉。

 

這一次,傳影經典(ifilm classics)將帶來全新體驗,在現代網路速成與資訊爆炸的年代,重新定義『經典』。全新數位版拷貝,讓經典電影重現戲院,帶領大家重回並發現那個黃金年代!接下來,將有更多經典電影和大家相約大銀幕見!

 
教父續集 (复制).jpg為何要在台灣發行經典影片?

相信不少影迷到國外重要的電影城市像紐約與巴黎,都會發覺在都會區的觀眾很幸福,好萊塢大片不缺、也有各式各樣首映的藝術影片,更重要的是,部分戲院努力保留許多觀眾的美好記憶,定期上映一些經典老片,還記得多年前在紐約的Film Forum戲院看了奧斯威爾斯的「歷劫佳人」(Touch Of Evil)的35mm拷貝重映時,有種感動許久難以忘懷。從那時候就期盼有一天在台北也會有同樣的戲院,定期放映經典名片,除了帶老觀眾回顧過去,也讓更多新影迷親身體會到那種感動。


放映形式?

以往在國外或視影展放映,幾乎都是重新修復的35mm膠卷拷貝放映,這次經典再現選擇的方式是數位版拷貝DCP放映,數位化的純熟技術,確實讓許多塵封已久的拷貝有了再生的機會,以往重新翻拷舊拷貝的大成本,現在因為數位化拷貝的便利與經濟,讓更多戲院可以同步放映,不用輪流使用為數少的傳統膠卷拷貝。未來我們可以期望將會有更多經典影片重新數位化在大銀幕上出現。


為何是戲院放映?

科技讓很多經典重生,有人喜歡透過網路搜尋與觀賞各類經典,有人期待在家中觀賞DVD享受獨特的回憶,我們認為經典雖然有新的數位技術當後盾,但是觀賞環境希望回歸到像「新天堂樂園」的觀影環境中,一群觀眾一起歡笑、一起落淚,也因此才會希望回到戲院環境中展現它的魅力。但初期很難在檔期擁擠的影城戲院中常態放映,我們因此採取限定場次時間與戲院的放映方式,希望初期讓觀眾可以一起共同分享那段美好的放映時光,這樣當然就會犧牲一些便利與彈性,但是希望未來累積到一定觀眾之後,會有固定戲院願意持續放映,觀眾也就可以很容易的購票直接走進戲院選擇觀賞屬於自己的經典。

 

 

機器人與法蘭克:機巧

《機器人與法蘭克(Robot and Frank)》片長只有八十九分鐘,在好萊塢算是短片了。短片若是小而美,肯定讓人意猶未盡;短片如果焦點分散,又說不清楚,則肯定讓人悵然若失了。

 

《機器人與法蘭克》描寫一位原本抗拒機器人陪伴的老人法蘭克,卻在機器人身上找到了夕陽時光的溫暖,簡單卻深情的主題蘊藏了跟不上時代,最怕先進科技的老人卻與機器產生了真情互動(多數的管家電影,從《真善美(The Sound Of Music)》到《窈窕奶爸(Mrs. Doubtfire)》都善於運用這種從抗拒到融合的必然邏輯),本片的預告片極其精練有趣,隱藏了法蘭克.藍吉拉(Frank Langella)的失智傾向,簡單暗示了老而不休的法蘭克又將東山再起,再幹一起竊案的企圖,再加上滿頭白髮的他還能與蘇珊.莎蘭登(Susan Sarandon)飾演的圖書館管理員珍妮佛還有一段黃昏之戀,這此構成了引人買票觀戲的誘因。

frank007.jpg 

寂寞,是老年人生難以迴避的難題,法蘭克不但是獨居老人(原因在於他壯年時不是在外偷竊犯案,就是困繫牢籠,鮮少盡到做丈夫與父親的責任),而且失智了,記得昔日常去的餐廳,卻不記得餐廳已經關門多時,記得獵人一詞,卻不記得自己的小孩名字也叫「Hunter」,以致於Hunter每回花了十小時來回車程來探視法蘭克,發現老家一團混亂,顯然法蘭克已難自理生活,不得不送一台機器人就近照顧法蘭克,電影選擇這樣的開場切入,讓「老者安之」的現實人生,得著了極其殘酷,卻又極其寫實的素描。

 

抗拒,則是對抗文明巨輪的唯一姿態。法蘭克抗拒的不只是機器人,他在意的是圖書館在數位浪潮下,要放棄紙本閱讀,改從情境體會,亦即你不但失去了翻動書籍的古典觸覺,亦失了透過借書與還書的程序,來進行老人社交的機會。多數老人不懂得運用新科技來抗爭,唯一的武器只剩自己熟悉的步數:闖空門,行竊。

frank005.jpg 

《機器人與法蘭克》的最大噱頭就在於法蘭克摸透了機器人的運作模式,他只要乖乖服藥,保持健康,「使命必達」的機器人就算完成任務,反過來,他以乖乖服藥做為交換條件,不就能讓掃瞄、開鎖和解碼都比凡人快上數百倍的機器人成為他犯案的利器嗎?未曾輸入法律概念,只知要讓「主人」保持最佳狀態的機器人,就在數據的理性分析下,欣然成了共犯。

 

法蘭克的失智傾向是全片最吊詭的細節。電影開場是他闖了空門,卻在書桌案頭上發現了自己的照片,頹然一驚,再也偷不下去了;電影中場時,法蘭克同樣在圖書館管理員的牆上發現了自己的照片,這才明白,所謂的黃昏之戀,竟然是與前妻再續前緣……一位記憶失能的老者,如何能夠重新憶取昔日偷竊長才,透過逐日的觀察記錄,再闖空門,再顯神威?顯然,導演相信已然斑駁剝落的海馬迴,還是有再生能量,得以在熱情激盪下,讓伏驥老櫪依然能有「夕陽無限好」的光芒,才會讓他在恍然大悟,又淹滅証據後,順利住進老人院,重拾圔家團圓之樂,甚至還主動暗示後花園中的秘密…這種解決方案其實太過取巧,既不能解答何以先前既已失智,何以還能記得昨日之我,甚至在補足了前妻的記憶時, 就再也不失憶?太多難以自言其說的破綻,讓電影有如一位固執的老人,顢頇卻又蹣跚地跌宕前行。

frank004.jpg 

想講的事情太多,卻講不出個頭緒,理不出個章法,其實是《機器人與法蘭克》只能草草了結的關鍵所在例如法蘭克透過委請兒子帶個老皮包外出,誘使埋伏警方現形,情節固然有趣,卻無法交代其目的,反而是透露他不惜犧牲兒子幸福的心機,逼使受騙上當的兒子舊恨上心頭,斷然與法蘭克畫清界線。然後,劇情快轉到法蘭克再與兒子在老人院裡相逢,恩仇已泯,親情永在。諸如這款前言不對後語的細節罅漏,一再衝撞著戲劇邏輯,越演下去,破綻越多,嘠然而止,未嘗不是明智的決定。

 

做為一部發生在「不久的未來」的機器人電影,這台機器人的造型顯得有些拙笨(只為居家照顧設計),說話的腔調也依舊停留在傳統機器人的冷靜音頻中,製片和導演無意在科技世界上多創新猷,或許是怕太過新潮的設計會搶走法蘭克的古典情懷(同樣地,導演也沒有告訴大家沒有了書本的圖書館,究竟要如何提供新的閱讀情境來滿足無書年代的讀書人),因此,才會安排法蘭克去那本「唐吉訶德」,透過書中唐吉訶德與桑丘的插畫身影,法蘭克與機器人一老一少的合作身影,老人瘋狂,桑丘相隨,儼然已如古典翻版,這款類比,或許呼應了創作的始意,卻也讓機器人跡近叨煩的細節叮嚀與理智聲音完全發揮不了作用,更因為法蘭克的絕對主動,機器人只能聽命附和,未能在感性與理性的爭議拔河上,多添動人的互動細節,以致於結論很早就已現形,除了扮裝的諧弄趣味,再無長照陪伴,相濡以沫,卻又相知相惜的體貼細節,反而浪費在 許多無關緊要的旁枝末節中,才會讓一部短片卻給人冗長拖滯的感覺了。

歐洲電影獎:2012俊彥

十月秋涼,又到了大小電影獎的頒獎時節了,歐洲電影學院舉辦的25屆歐洲電影獎今年頗有「貴族」氣息,九日宣布今年要將終身成就獎頒給拍過《末代皇帝(the Last Emperor)》的義大利名導演貝托魯奇(Bernardo Bertolucci);925亦宣布要頒發「世界電影歐洲成就獎(EUROPEAN ACHIEVEMENT IN WORLD CINEMA 2012)給主演過《黛妃與女皇(The Queen)》的英國女星海倫.米蘭(Helen Mirren)。

 

Bernardo-Bertolucci.jpg歐洲電影獎主席溫德斯(Wim Wenders)負責向貝托魯奇報告得獎消息,這位已經在影壇奮鬥了半世紀的大導演,竟然想起了廿四年前,第一屆歐洲電影獎頒獎典禮上,溫德斯說服了已經退隱的瑞典大師柏格曼(Ingmar Bergman)出席領獎的場景,當時,他得在近距離親見大師風采時,不禁感歎柏格曼是全球最美的人。如今四分之一的歲月過去了,輪到他獲頒終身成就獎,他才感歎自己終於像是歐洲人了。

 

現年七十二歲的貝托魯奇最近幾年卻因為背痛,開過幾次刀,卻導致大半時光都只能坐輪椅了,一度有些喪志,但是後來接受輪椅現實,知道即使自己已沒有那個氣力去拍《末代皇帝》那種史詩大片了,但是還是會努力找出再來拍電影的方式,果然,他說到做到,今年坎城影展時,他就推出新作《你和我(Me and You (Io e te))》,展現了七十老翁猶是一尾活龍的能量。

 

回首來時路,他有幾點感想倒是滿值得一書的:

第一,做自己,別妥協:剛進入影壇時,他也面臨著找不到金主支持拍片的困境,有人試圖邀他去拍通心粉式的西部片,但他拒絕替商業服務,只想拍自己要拍的電影,終至有成。

 

第二,成名了,機會就來了:拍完《巴黎最後探戈(Last Tango In Paris)後,他有了呼風喚雨的能量,才讓他得能實踐《末代皇帝》的大夢。

 

第三,不要重複自己:《末代皇帝》之後,他接連拍了《遮蔽的天空(The Sheltering Sky)》、《偷香(Stealing Beauty)》、《小活佛(Little Buddha)》和《巴黎初體驗(The Dreamers)》,從類型到體例,可說各不相類,沒有脈絡可循,就更神秘而引人好奇了。

Kauwboy001.jpg

本屆歐洲電影獎的新意在於新設了一座「年輕影迷獎(European Film Academy Young Audience Award)」,讓十歲到十三歲的年輕觀眾亦有發言權,而非只有大人說了算。方法是先選定六月十日為年輕影迷日,然後同步在阿母斯特丹(Amsterdam)、貝爾格勒(Belgrade)、哥本哈根(Copenhagen)、鄂伏特(Erfurt)、斯德哥爾摩(Stockholm)與都靈(Turin)六個城市放映三部入圍電影,給十歲到十三歲的年輕影迷觀看,再透過Skype連線討論,最後票選出得主,獲獎的作品是讓Boudewijn Koole執導,描寫小男孩與一隻烏鴉之間感情的《寒鴉情深(Kauwboy)》,頒獎人亦是由12歲的小朋友擔任,朝年輕人紮根的企圖心相當鮮明。

 

今年歐洲電影獎的頒獎地點選在位於地中海上,距離義大利西西里島93公里的馬爾他共和國的馬爾他島上(該國共有五島,其中三島有人居住,人口不到四十萬人),但是島上有許多文藝復興與巴洛克風格的古建築,透過影展之名,讓歐洲影人齊聚這個2004年才加入歐盟的小國,也頗有文化分享的心思了。

 

歐洲電影獎的頒獎日期定於121,入圍名單會在113公布,影展當局倒是日前先行公布了年度47部精華電影的片單(去年的初選片單則有45部),可以說是把過去這一年的精彩電影都包括其中了,很有參考價值,我簡單整理了中文片名如下: 

 

01.《喜歡你沒道理(A PERDRE LA RAISONOUR CHILDREN)》

導演:Joachim Lafosse

 

02.不公平的世界AΔΙΚΟΣ ΚΟΣΜΟΣADIKOS KOSMOSUNFAIR WORLD)》

導演:Filippos Tsitos

 

03.《大門(AZ AJTÓTHE DOOR)》

導演:István Szabó

 

04.非普通服務ALPEISALPS)》

導演:Yorgos Lanthimos

 

05.《愛慕(AMOURLOVE)》

導演:Michael Haneke

 

06.天使威士忌THE ANGELS’ SHARE)》

導演:Ken Loach

 

07.開門之前,意外之後AVALON)》

導演:Axel Petersén

 

08.為愛出走BARBARA)》

導演:Christian Petzold

 

09.安那托利亞故事BİR ZAMANLAR ANADOLU’DAONCE UPON A TIME IN ANATOLIA)》

導演:Nuri Bilge Ceylan

 

10.今晚誰當家CARNAGE)》

導演:Roman Polanski

 

11.《凱撒必需死(CESARE DEVE MORIRECAESAR MUST DIE)》

導演:Paolo & Vittorio Taviani

 

12.《吉普賽(CIGÁNGYPSY)》

導演:Martin Šulík

 

13.隨風而弒CSAK A SZÉLJUST THE WIND)》

導演:Bence Fliegauf

 

14.蝕與骨DE ROUILLE ET D’OSRUST AND BONE)》

導演:Jacques Audiard

 

15.迪亞茲:不要清理血跡DIAZ: DON’T CLEAN UP THIS BLOOD)》

導演:Daniele Vicari

 

16.《薩拉耶佛的孩子DJECACHILDREN OF SARAJEVO)》

導演:Aida Begic

 

17.山丘上的靈與慾DUPĂ DEALURIBEYOND THE HILLS)》

導演:Cristian Mungiu

 

18.我姊姊L’ENFANT D’EN HAUTSISTER)》

導演:Ursula Meier

 

19.浮士德魔鬼的誘惑FAUST)》

導演:Alexander Sokurov

 

20.《第七組(GRUPO 7UNIT 7)》

導演:Alberto Rodriguez

 

21.《交換(ההתחלפות /HAHITHALFUTTHE EXCHANGE)》

導演:Eran Kolirin

 

22.《警察(השוטר /HASHOTERPOLICEMAN)》

導演:Itai Tamir

 

23.《後會有期(HASTA LA VISTACOME AS YOU ARE)》

導演:Geoffrey Enthoven

 

24.無光歲月IN DARKNESS)》

導演:Agnieszka Holland

 

25.《逆轉人生(INTOUCHABLESUNTOUCHABLE)》

導演: Olivier Nakache & Eric Toledano

 

26.她與詩人的故事IO SONO LISHUN LI AND THE POET)》

導演:Andrea Segre

 

27.納粹月球軍IRON SKY)》

導演:Timo Vuorensola

 

28.《謊言的烙印(JAGTENTHE HUNT)》

導演:Thomas Vinterberg

 

29.《寒鴉情深(KAUWBOY)》

導演:Boudewijn Koole

 

30.《解放尖兵(КЕЦОВЕ /KETCOVESNEAKERS)》

導演:Ivan Vladimirov & Valery Yordanov

 

31.《皇家風流史(EN KONGELIG AFFÆREA ROYAL AFFAIR)》

導演:Nikolaj Arcel

 

32.《格鬥女孩KRIEGERINCOMBAT GIRLS)》

導演:David Wnendt

 

33.《同志大遊行(PARADATHE PARADE)》

導演:Srdjan Dragojevic

 

34.《天堂:愛情(PARADIES: LIEBEPARADISE: LOVE)》

導演:Ulrich Seidl

 

35.《花開趁少年(POUPATAFLOWER BUDS)》

導演:Zdenek Jiráský

 

36.《火玫瑰(RÓŻAROSE)》

導演: Wojciech Smarzowski

 

37.《性愛成癮的男人(SHAME)》

導演:Steve McQueen

 

38.《魂斷巴爾幹(SMRT ČOVEKA NA BALKANUDEATH OF A MAN IN BALKANS)》

導演: Miroslav Momcilovic

 

39.《挪威之子(SØNNER AV NORGESONS OF NORWAY)》

導演:Jens Lien

 

40.《夢境與寂靜( SUEÑO Y SILENCIOTHE DREAM AND THE SILENCE)》

導演: Jaime Rosales

 

41.《禁忌(TABU)》

導演:Miguel Gomes

 

42.《諜影行動( TINKER TAILOR SOLDIER SPY)》

導演:Tomas Alfredson

 

43.《在霧中(В ТУМАНΕ /V TUMANEIN THE FOG)》

導演: Sergei Loznitsa

 

44.《夢囈(THE SLEEPING VOICELA VOZ DORMIDA)》

導演:Benito Zambrano

 

45《赤裸港灣(NAKED HARBOURVUOSAARI)》

導演:Aku Louhimies

 

46.《抹淚的女人(ZENATA KOJA GI IZBRISA SOLZITETHE WOMAN WHO BRUSHED OFF HER TEARS)》導演:Teona Strugar Mitevska

 

47.《農婦四時紀(ZHILA-BYLA ODNA BABAONCE UPON A TIME THERE LIVED A SIMPLE WOMAN)》導演:Andrey Smirno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