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ifmca音樂獎:得獎

國際電影音樂評論協會(The International Film Music Critics Association,簡稱IFMCA),美國時間21日選出了2012年的第九屆影視音樂獎得獎名單,從提名到揭曉,不到兩星期就完成了,如此快速,如此效率,坦白說還是不想落在奧斯卡獎之後,給人後見之明或者錦上添花的感受,但是我寧願相信這份名單,反應著一群熱愛電影音樂的人的美學品味與藝術眼光。

 

今年的得獎名單很分散,沒有重複得獎,沒有一位包辦多獎的現象,可以解讀成群雄並起,各有勝場,也可以解讀成欠缺太優秀的作品。不過,我在製作電台節目時,重新聆聽起這些入圍/得獎音樂時,還是能夠聞樂想見畫面,只是比較少非常傑出,可以讓人直接琅琅上口,哼唱傳世的旋律。

 

加拿大作曲家Mychael Danna是李安的長期合作夥伴,他對亞洲音樂涉獵極廣,異國風味的掌握,正好替《少年PI的奇幻漂流(Life Of Pi)》的印度文化背景提供了極其豐富的地域色彩,然而不論是天涯海角的孤子心情或者怒海飄流的幻夢奇觀,他的樂音節奏還是很能勾動想像色彩。

 

反而是,Danny Elfman以《科學怪犬》膺選年度電影音樂作曲家,比較出乎我的意料,他擅長節奏掌控,但是近年來的作品少了一如《聖誕夜驚魂》那般讓人記憶的主旋律,用音樂來上色,效果華麗,然而聽過即忘,恐怕則是更無情的創作印痕了。

 

一如在提名名單的文章中所提到的,西班牙作曲家Fernando Velázquez是國際電影配樂界值得特別關切的名字,他替《浩劫奇蹟(The Impossible)》打造的主題樂章,能夠打敗群雄,獲得年度最佳電影音樂創作獎,其實有兩點意義,第一,《浩劫奇蹟》並非好萊塢主流製作,但是小片的好音樂依舊能夠被人聽見;第二,浩劫事件,痛徹心扉,音樂除了模擬與描寫,更重要的是溫暖對話,才不致給人太灑狗血的煽情感。IFMCA的投票會員顯然認同此一概念,才會讓《浩劫奇蹟》浮上檯面,我相信亦是基於同樣的理念,才把戲劇類最佳電影配樂給了《林肯(Lincoln)》的傳奇作曲家約翰.威廉斯(John Williams),畢竟《林肯》的弦樂烘托遠勝他最擅長的銅管飛揚,那是作曲家經過深思之後的美學選擇:音樂一直都在,但是不會搶戲,只會酥人心脾,甜而不膩,此之謂也。

 

以下就是今年的得獎名單:

pi217.JPG年度電影音樂(FILM SCORE OF THE YEAR)

《少年PI的奇幻漂流(LIFE OF P)》作曲  Mychael Danna

 

年度電影音樂作曲家(FILM COMPOSER OF THE YEAR

DANNY ELFMAN代表作品:《科學怪犬》

 

年度新秀作曲家(BREAKOUT COMPOSER OF THE YEAR

NATHAN JOHNSON代表作品:《迴路殺手(Looper

 

年度最佳戲劇片音樂(BEST ORIGINAL SCORE FOR A DRAMA FILM

《林肯(LINCOLN)》作曲:John Williams

 

年度最佳喜劇片音樂(BEST ORIGINAL SCORE FOR A COMEDY FILM

《熊麻吉(TED)》作曲: Walter Murphy

 

年度最佳冒險驚悚片音樂(BEST ORIGINAL SCORE FOR AN ACTION/ADVENTURE/THRILLER FILM

007空降危機(SKYFALL)》作曲:Thomas Newman

 

年度最科幻恐怖片音樂(BEST ORIGINAL SCORE FOR A FANTASY/SCIENCE FICTION/HORROR FILM

異星戰場:強卡特戰記JOHN CARTER)》作曲: Michael Giacchino

 

年度最佳動畫片音樂(BEST ORIGINAL SCORE FOR AN ANIMATED FEATURE

《捍衛聯盟(RISE OF THE GUARDIANS)》作曲: Alexandre Desplat

 

年度最佳紀錄片音樂(BEST ORIGINAL SCORE FOR A DOCUMENTARY FEATURE

《森林的故事(METSÄN TARINA)》作曲: Panu Aaltio

 

年度最佳電影音樂創作(FILM MUSIC COMPOSITION OF THE YEAR

《浩劫奇蹟》的“The Impossible Main Title”作曲: Fernando Velázquez

 

年度最佳電視影集音樂(BEST ORIGINAL SCORE FOR A TELEVISION SERIES

異世奇人DOCTOR WHO)》作曲: Murray Gold

 

年度最佳電玩及互動媒體音樂(BEST ORIGINAL SCORE FOR A VIDEO GAME OR INTERACTIVE MEDIA

《風之旅人(JOURNEY)》作曲: Austin Wintory

 

最佳重發電影配樂(BEST ARCHIVAL RELEASE OF AN EXISTING SCORE

《星際迷航記(STAR TREK: THE MOTION PICTURE)》作曲: Jerry Goldsmith

 

最佳重錄現存電影配樂(BEST ARCHIVAL RE-RECORDING OF AN EXISTING SCORE

君焚城錄QUO VADIS)》作曲:Miklós Rózsa

 

年度電影音樂品牌(FILM MUSIC RECORD LABEL OF THE YEAR

LA-LA LAND RECORDS

02月23日電影最前線節目重點

第一小時:

最新電影:《悲慘世界(Les Miserables)》

 

這是今年春節看了最感動的作品,動人的故事,那是雨果的文采;動人的音樂,那是Claude-Michel Schönberg的心血。電影之所以能夠動人,除了上述因素之外,好萊塢一線演員的跨刀演出,個個能唱會演,都是本事;導演Tom Hooper的精雕細琢,從美術、場景到場面調度,都有一氣呵成的暢快感。

觀看《悲慘世界》難免會遇上三個問題:

01.你最心疼那個角色?

02.你最鍾愛那首歌?

03.那一段的愛情最撼動你心?

 

Les-Miserables-005.jpg 

先回答歌曲:很多首都讓人琅琅上口,最愛的卻是這首:「Red and Black

理由:我無法形容那股節節高昇的旋律力量,但是歌詞很有意境,先是革命青年用顏色來表達心聲:
Red – the blood of angry men!
Black – the dark of ages past!
Red – a world about to dawn!
Black – the night that ends at last!

但是同樣的紅與黑兩種顏色,卻也適合小情小愛的小兒女心聲:

GRANTAIRE  Red…

MARIUS    I feel my soul on fire!

GRANTAIRE   Black…

MARIUS    My world if she’s not there!

戀愛中人眼睛所看到的世界確實與眾不同,失魂落魄如見鬼的神思,卻是生命最蜜甜的喜悅,但是面對革命戰友,對兒女之愛縱有千萬不捨,終究還是得做出選擇,所以最後再回到大合唱與男聲對話時,小愛與大愛有了美妙的和諧效應:

ALL  Red…

MARIUS   The color of desire!

ALL  Black…

MARIUS    The color of despair!

 

Les-Miserables-006.jpg最心疼的角色則是安.海瑟薇(Anne Hathaway)飾演的Fantine,即使遭人拋棄,即使得賣髮拔牙賣身以養小孩,但是依舊期望在夢中與愛人相會……

 

最動心的愛情則是Samantha Barks飾演的Éponine,你最愛的人偏偏心中另外有人,你會像她一樣為愛犧牲嗎?

Les-Miserables-008.jpg 

另外,如果我們不只是聽音樂劇,而是從鋼琴演奏版本中,能否感受到另外一股動人的力量?

 

使用音樂: 悲慘世界原聲帶

 

第二小時  

第一部份

最新電影:《奧斯卡預測》

 

奧斯卡獎只是美國電影的競賽,但因美國電影橫掃全球,奧斯卡的給獎結果因而就成為各地影迷的矚目焦點,影星大家都認識,電影多數都看過,因而才有了交集。再過兩天,奧斯卡就要頒獎了,誰會是贏家呢?你如果做評審,下面五部電影的配樂,你會把奧斯卡小金人頒給誰呢?

 

今天我要邀請大家來做奧斯卡獎的評審,一次聽完五部電影配樂,做出你的選擇:

 

lin01.jpg《安娜卡列尼娜(Anna Karenina)》
《亞果出任務(Argo)》
《少年Pi的奇幻漂流(Life of Pi)》
《林肯(Lincoln)》
007:空降危機(Skyfall)》

 

當然,在這一小段的最後,我也會分享我的選擇。

 

ana88.jpg 

使用音樂:以上五部入圍電影配樂的原聲帶

 

第二小時  

第二部份

春節檔台灣電影:《志氣》與《大尾鱸鰻》

 

近年來,台灣電影都能在春節排上好檔期,同時也創下好票房,有些是很熱鬧,博君一粲的作品,有些則是很有誠意,但是技法上有待精進的作品,我們一方面介紹,一方面則是面對這些不足。

 

首先,華語電影的崛興,提供本地民眾更多的觀影選項,原本是好事一件,但是相對地在製作成本及技術的盲點與弱點,也就更形暴露了,但我相信,所有的檢視都能夠提供能量,讓創作者得到更多的餵養。

step600.JPG 

其次,有些作品的選材及表現手法,其實難登大雅之堂,但是也不必擔心國片水準就會下滑,只求一笑解憂的觀眾,還是會有選擇的。

 

就讓我們用《志氣》的主題曲「讓我愛上我」來做註解吧

希望在我的右手 一點點勇敢我的左手
不想在很久以後 來後悔自己差點錯過
這次要讓自己自由 像一顆高飛球不降落
這次要把風景帶走 很多 更多

使用音樂: Moving Music原聲帶、《志氣主題曲、西遊:降魔篇主題曲

逗陣:可惜幸福小眷村

盧金城執導的《逗陣ㄟ》很有機會拍成台灣版的《幸福的三丁目》(音樂總監呂聖斐打造的主題音樂,就很近似《幸福的三丁目》由佐藤直紀打造的主題樂章),雖然編劇(徐錫彪、盧金城、王瑄錡)有著擁抱(或者重建)昨日的誠意與企圖,然而功力稍遜,角色深度不足,對白太過直接,人物與歷史的連結點不足,幸福與催淚指數都未達期待高度,可惜了。 閱讀全文 逗陣:可惜幸福小眷村

大尾鱸鰻:諧弄與屎尿

少了豬哥亮,《大尾鱸鰻》肯定少了賣座核心,但要深究其號召觀眾捧場的魅力,豬哥亮的豬氏幽默,只是其一,《大尾鱸鰻》的主要噱頭在於重拾了台灣逸失多年的餐廳秀遺緒:在酒足飯飽的娛樂場所,享受帶有情色想像的異色笑話;在同音異義的語言遊戲中,享受想入非非,卻也只是唇齒之樂的詭辯趣味。

 

《大尾鱸鰻(David Loman)》的語言精華就包藏在片名之中,用國語唸《大尾鱸鰻》,或者用英語唸《David Loman》,其實都有雞同鴨講的迷途之感,唯獨以台語唸出時,大尾流氓的主題才蹦射而出,有了恍然大悟的喜趣;再加上預告片猛打「冰的(國語)」與「翻桌(台語)」的搞笑諧音,訊息精準明確,監製朱延平和導演邱瓈寬就以這種語言伏擊的橋段,完成了與觀眾之間的買賣期約。david006.jpg

 

《大尾鱸鰻》的語言趣味其實不易複製,一方面是同音異義字的腦筋急轉彎,沒有三兩三,還真是難以掰得出逗人發粲的笑點(一如曾經紅極一時的電視綜藝《鐵獅玉玲瓏》,在字正腔圓的古典字彙中,融進了夾雜國語、台語與英語的雜拼式新興語彙,靠著獨領風騷的語言捷才,創造了讓人豔羨讚歎的聯想趣味);另一方面則是編導採用的笑點,太過下流。前者,需要真的在生活裡打滾過,有本事冷眼笑看人生,才錘煉得出讓人自由延伸的語音趣味;後者,則是要臉皮夠厚,心夠黑,才敢於玩得如此嗆辣過火。

 

電影以屎尿為賣點,通常就被定位為低俗下流,偏偏港台有些賣座導演自詡最了解市場,最懂躲在暗處哂笑的觀眾口味,因此他們從不諱言屎尿,明明髒話連篇,明明毫無內涵與深度,只求感官刺激,卻能夠獲得不少觀眾青睞,幹聲與爽聲齊飛,屎尿共金銀一色,你可以形容它是只圖一時之快,別無質地的享樂主義,卻也不能否認,它提供了最廉價卻也最便捷與即時的感官娛樂,演員在電影中罵得越兇,觀眾亦能在嘲罵演員中得到相罵的喜樂,這些都說明了何以玉女影星郭采潔也要在《大尾鱸鰻》吐出國罵,老牌影星素珠更要比狠比賤,還要用手勢比畫,探測國罵的身歷聲極限…這些都是通俗電影的市場精算,有格調,有品味的人嗤之以鼻,不屑為之,卻也不能不承認人家就是「生財有道」。

david002.jpg

 

只不過,屎尿電影並非「庶民」電影,而是「賤民」電影(這裡的賤指的是動詞,指的是踐踏演員,而非用來形容階級等第的形容詞):必需要有夠格讓人踐踏的演員做犧牲才能換得同情、歡樂與共鳴,豬哥亮的功能就在此時充分發揮。《大尾鱸鰻》中的他從來不是大尾流氓,而是成事不足,敗事有餘的痞子,偏偏因緣際會成了老大,只不過狗改不了吃屎,幹的盡是不稱頭的糗事,說的盡是不入流的粗話,明明是丑角,卻要扮小生,所有灰頭土臉的跌倒挫敗,都符合了丑角作賤自己,以娛眾生的基本使命。

 

此時,《大尾鱸鰻》又讓豬哥亮多了分身,唯唯諾諾的冒牌貨,卻有著三妻「豔福」;色厲內荏的本尊,卻又有著被女兒唾棄的哀怨(編導此時又極其機巧地向觀眾販賣起豬哥亮的女兒謝金燕拒絕父女相認的新聞橋段;同樣地,郭采潔與楊祐寧幕前/幕後的情侶熱吻,不也是真人實事的物盡其用/盡情壓榨?),他的苦敗銼拙其實都讓觀眾更有優越感,捧腹訕笑地享受他的跌打損傷。david003.jpg

 

劇情簡單,卻不忘來點小聰明,則是《大尾鱸鰻》的另外手段,以黑白片拍攝的「鱸鰻」發跡史,其實以插科打諢的方式,隱藏了「一清專案」掃清江湖大哥,以致小弟稱王的江湖血淚;再搭配阿西飾演的總統侍衛/豬肉販子;以及舞棍阿伯的野狐禪,煞有介事的稗官野史,其實是很認真也賣力去討好腦筋不想多轉彎,但也不想隨便就被人和稀泥給唬弄過去的市井小民。

品味低俗,確實是《大尾鱸鰻》難以迴避的事實,創作者已被罵到臭頭,但是更要檢討的卻是電檢制度究竟如何看待這種語言霸凌的電影?輔導級與限制級的區別,在於百無禁忌的限制級可以讓成年觀眾自行判斷,輔導級則是勉強隔離血氣方剛的年輕人(雖然,沒有人知道《大尾鱸鰻》日後發行DVD時,究竟會以什麼姿態登堂入室,開始教起孩子國罵),該把關的政府不想把關,也沒能力把關,才是搞混電影生態的「鱸鰻」行徑呢。

 

志氣:可惜人間好風景

新銳導演張柏瑞執導的《志氣》,取材自台灣景美女中的拔河隊少女2010年勇奪義大利世界盃冠軍的真實故事,原本是極其熱血的勵志題材,如果能多一點細節,多一點血肉,格局或許不足如此。

 

太過皮毛,太過簡單,不但是《志氣》的問題,亦是多數台灣電影的問題。

 

動人的運動電影,都有著奮勇向前的主題,《志氣》找著了一句極其迷人的口號:「所有的運動都是要往前衝刺爭取勝利,只有拔河,卻是要一步步的往後退。」這亦是英文片名《Step Back To Glory》能夠一眼吸睛的關鍵,但是「Step Back」的概念在全片中,除了比賽實況外,產生了任何人生哲理的啟發嗎?沒有,「Step Back」固然是拔河運動的核心本質,但是編導未能在「Step Back」上找著確實,且有意義的對話,口號終究只是口號。sbg017.jpg

 

從《南方小羊牧場》到《志氣》,新生代女星郭書瑤確實努力想要擔起一線女星的重擔,但是她在《志氣》中飾演的春英所流的汗水力氣卻沒有得到劇本的充份支援,以致於欠缺真正動人的爆發力。例如,由阿嬤胼手胝足,獨力撫養長大的春英,只因為要北上求學,阿嬤就為著六元的月台票在那兒左右為難,劇本的始意是要藉此突顯春英家境清寒及祖孫深情,阿嬤的節儉與期許,理應是她北上奮鬥的最大動力,但是後來的春英反應,卻像極了驕縱成性的富家千金,可以因為賭氣就輕易放棄,可以因為率性就退隊返鄉,渾然忘卻自己北上的始意,劇本只想帶動血性情緒的戲劇高潮,卻因此扁平了角色性格,就算最後再安排了由隊友照顧阿嬤的情節,強調友情與溫情的回馬槍,卻已無濟於親情的虛空。

sbg044.jpg 

郭書瑤的體格究竟像不像拔河隊員?原本可以不是討論的焦點,問題在於《志氣》做為一部女性運動電影,卻無意在運動的本質上多做琢磨,而是在「看得見」的表相世界上反覆停留:從拔河隊員的巨大食量(廚房阿姨的殷勤張羅,卻只是皮笑肉不笑的老招,讓《志氣》的格局有如一般電視劇的罐頭醬氣),到海邊長跑的「壯觀」場景(是的,那是《火戰車》經典的描紅重現,簡單卻煽情的設計,固然拍出了台灣海岸之美,卻也因新意不多,讓《志氣》的格局只能停留在取經致敬的層級,無緣從「Step Back」的特色中,提煉出一家之言),在在顯示了編導在處理運動題材時,錯失了從專業出發,讓普羅共鳴的表現可能。sbg011.jpg

 

例如:手力與腳勁可以在訓練或比賽中有多少文章可以發揮?莊凱勛飾演的教練除了抵抗學校老師的岐視外,竟然從頭到尾未能講出個運動道理來,甚至最後要隊員在心掌心中寫下志氣兩個字,還是由楊千霈號令的,真正可以和片名呼應的戲劇動作,竟然就這樣草草交代過去,何只是可惜?莊凱勛從頭到尾只能以他的悲憤表情來演戲,甚至最後還是由他領獎抱獎,都是錯焦的戲劇安排了。

 

《志氣》對於女選手的懷春心情還有些細描,主要在於選擇女裝上的困擾,其實,猛吃增肥的比賽需求與求美思春的少女情懷原本是矛盾對立的,但是全片亦只能在穿衣鏡前點到為止,未就手掌結繭,手腕腰間盡是拉扯傷痕的青春惆悵,點出這群女娃為了奪冠理念的犧牲,亦極可惜。sbg035.jpg

 

至於春英目睹學姐「唸了大學又怎樣?最後還不是只能在市夜擺攤!」的生命感歎,同樣也是《志氣》「心有餘,卻力不足」的現象觀察,明明點出了台灣大學生謀職不易的就業困境,卻無法提供解答(景女校友聯隊的真實故事似乎是一個可以借力使力的夢幻藍本),只有問號,沒有驚歎號的劇本,讓《志氣》只如低空掠過的蜻蜓,水紋輕拂,難成波濤。

2013奧斯卡:誰與爭鋒

誰拿下最佳影片獎,往往就被視為大贏家,第85屆奧斯卡獎無疑將是《亞果出任務(Argo)》與《林肯(Lincoln)》兩強相爭的結果,《少年Pi的奇幻漂流(Life of Pi)》則會是關鍵的擦邊球,一旦兩強僵持不下,則有可能迂迴得勝。

 

本屆奧斯卡獎的主軸在於生死問題,九部入圍最佳影片的作品中,有《林肯》、《亞果出任務》和《00:30凌晨密令(Zero Dark Thirty)》三部直接涉入戰爭議題;《愛.慕(Amour)》與《悲慘世界(Les Miserables)》則是探討了生命的價值選擇;《南方野獸樂園(Beasts of the Southern Wild)》與《少年Pi的奇幻漂流》則是困境人生中的意志與拚鬥,七部作品的論述各有專精,從格局來看,《林肯》排名第一;論細膩,《愛.慕》則是翹楚;論浪漫,《悲慘世界》最煽情;論狂想,《亞果出任務》絕對稱冠;論深度,則非《少年Pi的奇幻漂流》莫屬。

 

奧斯卡大賽最後會成為《亞果出任務》與《林肯》對決的場面,決定因素在於「美國夢」,差別在於前者機巧,後者精算。

 

《林肯》的特殊性並不只是偉人偉業的再次論述而已,而是非常細膩地解構歷史真相,名垂千古,充滿人權視野與襟懷的廢奴修憲案,其實是在「賄賂」與「狡辯」策略交相掩護下,才獲致的結果。《林肯》的廢奴主軸對照黑人總統歐巴瑪的連任成功,當然發人深省,亦有著電影與政治相互護航的作用。

 

linc093920.jpg《林肯》的成功在於劇本直接點出了政治家尋求歷史定位的堅定信念固然重要,精準的眼光與務實的妥協更是必要的手段,Daniel Day-Lewis詮釋的林肯,不只是五官逼真,身材的纖瘦亦有如歷史圖像的重現,184公分高的他能夠以微駝的身影演出林肯190公分的身姿,充份顯示他在肢體細節上曾經有過的精算。最重要的是他一方面掌握了鬆緊有致的節奏感,從慢條斯理的好說故事(每則比方都有深意)到動輒引用莎士比亞名言,律師的雄辯本事讓劇本有了更多文學琢磨的空間,政客豪情,揮灑自如;另一方面則在面對家人時,展現了丈夫和父親的不同情感,有時囁嚅、有時呵護,有時隨興,有時咆哮,人生柔情,栩栩如生。這些都是篤定獲得影帝的汗水耕耘。

 

相對之下,《亞果出任務》則是非常好萊塢的美國夢。國家有難,電影救之;六軍難發,單兵立功,這是何等「超現實」的狂想。卻也因為確有其事,使得加油添醋後的《亞果出任務》儼然成為《不可能的任務》現實版,而且縱有風雲緊急的片刻,絕大多數都是談笑間就輕鬆過關的舉重若輕;相對之下,以獵殺賓拉登為主軸的《00:30凌晨密令》,力求寫實,卻太過血腥與沈重(何況還有美軍虐俘的爭議),無法晉級決賽了。

dark8512.jpg 

《亞果出任務》另外還有兩個勝出優勢,首先,好萊塢胳臂愛往內彎,去年的《大藝術家(The Artist)》勝出,擺明了是法國人向好萊塢黃金年代的致意,好萊塢欣然納貢,而且優予饋贈,如今兩個老屁股就能勝過千軍萬馬的救援傳奇,同樣亦為好萊塢的金字招牌重新打蠟上漆,與有榮焉的好萊塢人樂於投下這一票給《亞果出任務》的。

 

其次,奧斯卡的導演提名漏了《亞果出任務》的班.艾佛列克(Ben Affleck),但是隨後的導演工會(DGA)卻讓他奪下年度大獎,顯示導演同業還是肯定他在年代考據,節奏氣氛和場面調度上的功力,雖然小班已註定與奧斯卡最佳導演獎無緣,但是失之東隅,收之桑榆,同情票的轉向亦扮演著決定性的影響。

argo001.jpg 

李安的《少年Pi的奇幻漂流》則是在技術獎項上贏面最高,從視覺到音效,罕有匹敵,特別是在3D電影濫竽充數的今天,《少年Pi》確實樹立起讓人驚豔的的技術標竿,那是「有為者應若是」的技術妙境(一如十三年前替武俠電影立下障礙關卡的《臥虎藏龍》),亦是李安以黑馬之姿問鼎最佳導演獎與影片的科技擦邊球。

 

《少年Pi》的另一個觀察指標在於能否獲得改編劇本獎,畢竟《少年Pi》的結構緊貼原著,屬於成功的「忠誠」改編版,電影與小說儼然連體嬰,但是電影更把小說不可能履行的意像落實在大銀幕上,只要劇本能夠得獎,對於《少年Pi》的團隊就是一大勝利。畢竟,美國還是基督教國家,《少年Pi》的小說與電影都對世界宗教採取了「異教徒」的開放視野,甚至在雷電交錯的海上,還要形單影隻的Pi,大聲地質問起天上的神(而非敬天畏神的兀自祈禱),這是何等的叛逆與孤傲?李安的《斷背山》當年不能勝出,就敗在保守團體的抵制與反撲,《少年Pi》這回要面對的則是更多默不吭聲的基督徒。life-of-pi-006.jpg

 

奧斯卡畢竟是美國電影工業的年度大賞,今年能讓奧地利電影《愛.慕》包辦了影片、導演與女主角等主要獎項提名,已屬不易(形勢一如當年的《臥虎藏龍》與《美麗人生(La vita è bella)》,固然《愛.慕》探討的安樂死與老者安之的議題,深情動人地書寫了當代人生難以迴避的老病問題,但要在最後關頭勝出,可能性微乎其微(如果大獎真的給了《愛.慕》,我真的會在椅子上狂跳狂吼),一切只能用《悲慘世界》中Fantine所唱的名曲「I Dream a Dream」中的兩句歌詞來做註解:「But there are dreams that cannot be, 那是不可能的夢 And there are storms we cannot weather! 未來風雨誰能丈量!」

烈愛重生:至親與至痛

《烈愛重生》的焦點好戲,除了瑪莉詠的肉身奇觀外,比利時男星馬提亞斯.蕭奈爾(Matthias Schoenaerts)所飾演的Alain,更是把凡夫俗子的血肉之軀,做了活靈活現的詮釋。因為他的粗枝大葉,把人生的無心之過做了最無情的詮釋。

 

本能獸性,是Alain最原初的直覺人生,餓了就覓食,沒錢就用偷騙搶,欲望勃興,就找尋出口,不需要理由,更沒有虧欠負擔,但是這種以自我為中心的自了漢人生,就真的不會累連他人嗎?

法國導演賈克.歐狄亞(Jacques Audiard)給了Alain三回人生試驗,首先是親情。做為單親爸爸的Alain其實是只會生,不會養,女友生下兒子就丟給他養,當然是沈重負擔,但因他沒有因此棄養兒子;身無分文的他,先是搜刮別人的剩食,後來甚至到超市商店搶人食物,來填飽父子肚腸,其行可議,其心可憫,畢竟人倫天性沒有被生物本能給淹沒了。rab908.jpg

 

只不過,肚腸事小,教養事大,這些Alain不懂,也使不上力的事,他只能見機行事,發現兒子愛蹲狗籠,除了連聲罵,把兒子拉出來之外,他完全不懂兒子需要陪伴與嬉遊;一旦孩子不聽使喚,不能體諒他忙著談公事的忙碌,他也只能把氣出在孩子身上,多少家暴都是如此形成?Alain的無心與無力,其實是性格使然,人生的弱點與缺憾,他其實沒有辯解的空間,導演賈克.歐狄亞選擇了單親家庭常見的失能狀態,完成了人物性格的底層鋪排。

 

其次是友情。Alain帶著兒子千里跋涉投靠姐姐,姐姐家境亦苦,只是在超市負責櫃台結賬,不時貪小便宜,直接把到期的貨品私搬回家,省卻不小飲食花費,家中雖然多了兩口人吃飯,小外甥也算可愛,只要Alain做保全到打拳,人生好歹可以從頭開始。只是Alain做事不太用大腦,領班大哥要他做啥就做啥,見他體力尚健,就當起仲介經紀,要他淌血打拳,那是賣命的營生,領班坐著抽頭,他也享受著自己的血肉紅利,渾然不覺自己受到剝削與利用(一個願打,一個願挨,誰都不怨);因此領班在半夜時分偷進賣場架設監視攝影機,要來監控職員行徑時,他也樂於協力,渾然不知攝影機侵犯了勞工隱私,更成為資方開除勞方的威脅籌碼,Alain的姐姐成為第一批的受害者,曾經在風雨飄搖中接納他的親人,最終竟然必需舉著槍,威逼他搬走。

rab905.jpg

 

勞方不告而取資方物件,當然是不對的,然而即將過期的食物,在尚可食用前充份利用,又是資方可以更大方一點的資源分配,資方不此之圖,另外找了勞力來監視勞工,卻也形成了勞工相互傷害的事實,導演賈克.歐狄亞不想多討論事件是非,只從因果關係,揭露了人生中多少只顧自己,渾然不覺傷及他人的殘酷本質。

 

第三是愛情。Alain的男女關係相當開放,萍水相逢,識或不識,大家都可以親密上床,他初遇瑪莉詠.柯蒂亞(Marion Cotillard)所飾演的Stéphanie時,雖然挺身救美,但仍然認定她是想上夜店買歡的女郎,因此毫不猶疑地毛遂自薦,那是想要就要,只圖一响貪歡,不求天長地久的魯直人生。因此只要遇上看得順眼的女人,他都會快速就建立「砲友」關係,他理解的人生情愛是你情我願,兩不相欠。

 

協助肢殘的Stéphanie,少不了肉身接觸,Stéphanie其實青春芳好,Alain不曾忘記初識時的欲望蠢動,在協助Stéphanie下海重建生命信心時,Alain曾經偷瞇著眼睛窺伺了正在做日光浴的Stéphanie,眼神與雙峰相對的剎那,Alain的慾望情思已然外洩,因而在重建Stéphanie的生活細節時,魚水之歡成為他們必要跨越的重建關卡,差別在於Alain從來不懂憐香惜玉,也無暇理會Stéphanie要跨越多少身心關卡才能再試雲雨,Alain只在乎歡愉滿足,Stéphanie只能勉力回應。這亦是後來Alain另外搭上女友,無視Stéphanie在旁,又急著去求感官滿足,成了棄婦的Stéphanie,轉而把一肚子怒火轉向上前調情,驚見她有義肢,就慌張道歉的急色男子身上的微妙關鍵。

 

rab906.jpg親情、友情與愛情,都是人生情緣,《烈愛重生》透過凡夫俗子的情緣刻畫,成就了工筆塗描的人生浮世繪。

02月16日電影最前線節目重點

第一小時:

第一部份:

最新電影:《最高出價/寂寞拍賣師(La migliore offerta)》

 

在大年初七聆聽電影最前線,請接受獻上的新春賀禮:85歲作曲大師Ennio Morricone的最新力作《寂寞拍賣師(La migliore offerta)》。

bo655.jpg 

這是他與《新天堂樂園》和《海上鋼琴師》的導演Giuseppe Tornatore再度合作的新作品。

 

《寂寞拍賣師》描寫的是一位藝術品拍賣市場的收藏商人,出入皆豪宅名館,往來皆名流大亨,但是他的愛情卻像謎一般。劇情有點玄,有點空靈,但是吸引我注意的卻是Ennio Morricone85歲了,還在持續創作,還交出了絕對不同於以往的音樂創作,兩把提琴的交響共鳴,讓音樂層次有了更複雜,亦有更趣的對話空間,真的很難想像,大師的心有多寬多深?正因為作品如此精彩,今天就讓我們先以大師的新作來迎新春吧。

 

使用音樂: La migliore offerta》原聲帶

 

第一小時:

第二部份:

最新電影:《西遊:降魔篇》

 

過去拍過的題材,再度撿拾重來,如果新意不多,會不會讓人覺得扼腕呢?這種創作高原期現象在2013年的時空下,對照得格外清楚鮮明。

 

今年的賀歲電影中,周星馳執導的《西遊:降魔篇》讓我沈思最久,首先驚訝於他的選材(如此便宜行事),其次不解於他的拼貼(重複過去的簽名式,又重複了別人的《魔戒》咕嚕或者《駭人怪物》水怪),但是還好,舒淇的表現救了這部電影,她是比玄奘更厲害的驅魔師,卻被他的癡與執著給感動,演出了一場「女追男,隔層衫」的愛情傳奇,其實這段情,搭配「一生所愛」這樣的歌詞,非常適合情人節的氣息:

jow020.jpg

“昨天今天過去不再回來,

紅顏落下顏色變蒼白,

從前直到現在愛還在,

願去等你漂泊白雲外,

痛愛讓人悲哀,

在世上命運不能更改,

放開不能再相愛,

難道這是上天的安排?

情人離去永遠不回來,

無言無語歎息愛不再,

雖然花會零落,

但會重開,

恍如隔世的愛,在白雲外。”                         

 

問題在於這是舒淇的魅力,周星馳呢?怎麼不見了?

 

使用音樂:《西遊:降魔篇》的主題曲《一生所愛》

《情癲大聖》原聲帶

 

第二小時  

第一部份

最新電影:《烈愛重生(De rouille et d’osRust and Bone)》rab917.jpg

 

失業的拳手阿里,還要照顧5歲兒子,他得如何存活?

答案是能偷就偷,能搶就搶。

 

失去雙腿的美麗女郎史蒂芬妮,如何找回尊嚴,找到愛情?

答案是自己先站起來,然後找到真性情的男人。

 

法國導演賈克歐狄亞Jacques Audiard的《烈愛重生》就是一部重生電影,透過殘疾的女性與強壯的男人之間,從肉體到心靈的人生歷程,找回自己在生活中的存在位置以及面對未來人生的勇氣。

 

這是一部殘酷揭露殘障人生苦痛的電影,演員的表演與數位科技的特效,讓全片的視覺表現讓人看了瞠目給舌,男女主角都是社會邊緣人,生命天平上的砝碼有限,但是他們有自己的邏輯,有自己可以接受的空間來安度自己的人生,畫面的奇觀,也讓我們得著更多省思的空間。

 

使用音樂: 《烈愛重生》原聲帶

 

最新電影:《烈愛重生(De rouille et d’osRust and Bone)》

 

第二小時:

第二部份:

最新電影:《情慾凡爾賽(Farewell My Queen)》

 

1789714,法國爆發了大革命,住在凡爾賽宮的人如何理解這場動亂?後來走上斷頭台的瑪麗安端皇后又如何度過她在大革命的那四天呢?

fmq897.jpg 

這是一部另類的宮闈電影,想從女性的觀點讀那驚天動地的歷史大事發生時,從皇后到宮女如何面對歷史巨浪?瑪麗安端皇后或許揮霍無度,卻也是才華洋溢的設計師,愛她的人與恨她的人或許就像摸象的瞎子一樣,各憑觸感,給予了全然不同的註解,

 

《情慾凡爾賽》就從愛她的宮女,她愛的貴族,三位不同性格的女人,共同替倉皇辭廟的歲月,留下了浮光掠影的紀錄。

 

使用音樂: 《多古拉之歌》原聲帶

終極警探5:神話公式

《終極警探:跨國救援(A Good Day to Die Hard)》的男主角John McClane(由布魯斯.威利/Bruce Willis飾演),這回遇到了他生平最強勁的對手,我指的並不是片中的俄羅斯政治犯Komarov(由 Sebastian Koch飾演),而是《即刻救援(Taken)》的Bryan Mills(由連恩.尼遜/Liam Nesson飾演)。

 

《終極警探:跨國救援》是《終極警探(Die Hard)》系列的第五集,John McClane這位紐約警探來到莫斯科竟然也能如入無人之境,縱橫自如,絲毫沒有人生地不熟的尷尬困境,真的只能說好萊塢真的是美國帝國主義的忠實信徒,憑著優勢強權,就可以予取予求,至於俄羅斯同樣承繼著冷戰時期的邪惡帝國身影,政治犯不安好心,囚禁他的政客也別有企圖,讓他們最討厭的美國牛仔找到胡亂開槍,大鬧俄羅斯的堂皇理由。

agdtdh0010.jpg 

《終極警探》系列的關鍵核心在於John McClane,他有三大特質:

01.他很倒楣,老是在與家人度假時,遇上恐怖份子。續集時的名言:「Not Again!(不會吧!)」因為成為衰人神探的通關密語了。

02.他有困擾,賣力工作的他,因此疏遠了家人,不得不利用假期休補與妻子和兒女的關係,靠著專業與專長,冰山關係勉強得以熔解。

03.他很神勇,只剩一件破汗衫,光著腳,踩著玻璃碎片,也可以破敵致勝。

 

但是公式用老,就難以再有新意,《終極警探:跨國救援》努力遵守著上述三大特質,但是斧鑿之痕太過鮮明,例如這回John McClane到俄羅斯「度假」,其實  是一開始他就知道兒子傑克(由Jai Courtney飾演)出了事,「主動」前往「馳援」,而非偶然撞見,一旦「刻意」了,就少了「不經意」而遇上的倒楣感,已失傳統趣味,雖然他在電影中不時高嚷著:「我是來度假的!」試圖連結過去的「倒楣」傳統,卻唬不了眼尖的觀眾,編劇其實是在敘事基礎上卻已失策與失算了。

agdtdh0004.jpg 

而且,類似這種「跨國救援」的萬里之外救援親人的英雄戲碼,近年來已由《即刻救援》另立山頭,雖然連恩.尼遜靠的是CIA的舊勢力得以呼風喚雨,但是最英勇的老爸形象已然確立,John McClane想要在「歐洲陌生地/老爸救子女」的同一基礎上單挑Bryan Mills,坦白說,題材既不新鮮,場面亦難討喜。而且Bruce Willis靠的是浪漫英雄的神話,奇蹟多過本事;連恩.尼遜則有著精算過後的人體工學基礎,更添真實感。

 

其次,《終極警探》系列的魅力在於John McClane是絕境英雄,越是孤立無援,越能發揮「一夫當關,萬夫莫敵」的神力,但是他的勝利關鍵在於「智」「勇」雙全,「智者」在於能夠冷靜觀察環境,善用周遭的人事物條件,「勇者」在於他即使渾身是傷,依然能夠超越人體極限,在槍林彈雨中的克敵致勝。但在《終極警探:跨國救援》中,即使他是孤軍深入俄羅斯,既沒有語言障礙,也沒有環境陌生的困擾,偷搶跑幹樣樣都能得心應手,太過順利的劇情演進,其實只突顯編劇透過一廂情願的心態,便宜行事,要成就「勇者無敵」的英雄事功,卻忘卻了他的真正魅力在於「扭轉頹勢」的靈光與巧思,沒有了細節,只剩爆破行動,熱鬧卻空虛了。

agdtdh009.jpg 

而且,好萊塢的警匪片就是要有飛車追逐,就是要有人與機械的對決(有如聖經故事中的大衛決戰哥利亞巨人),《終極警探:跨國救援》的導演John Moore花了不少心思(而且不惜血本,碰撞磨損了上百輛轎車)想要用飛車與大量爆破來滿足觀眾的胃口,場面雖然遠比湯姆.克魯斯的《神隱任務》壯觀了數十倍,但是也依舊在車道上演出追擠衝滾的戲碼,轟隆隆的音效與火花四濺的特效,固然讓人看了目不暇給,但也只是像去猛客爆米花,一陣乒乒乓乓後,什麼都沒有留下;至於直昇機與John McClane的對決,早在2008年的《終極警探4.0》即已上演過一回,而且是更誇張地用計程車演出平地撞飛機的神蹟,相對之下,《終極警探:跨國救援》的飛機掃射與直撞大樓,格局不大,更談不上新意了(《007空降危機》不也有相似橋段?),意即全片極盡聲光之娛的主戲場面,也只是重複與美金堆疊的結果,只有數學效應,少了化學魅力了。

 

最後,John McClane與兒子的告白,唯一的趣味在於兒子的先不認父(甚至兒子拿槍舉頭,嫌老爸擋路礙事),但是老爸就是信不過兒子背後的CIA,依舊要靠自家本事提供專業救援,事實上,CIA也確實臨陣撤手,不靠John McClane父子自力救濟,甚至小命難保,《終極警探:跨國救援》只有在這一點上忠實履踐了《終極警探》的獨行俠趣味,同時也讓父子兩可以玩一下「小John McClanejunior)」與「老John McClanesenior)」的嘴皮子遊戲。

agdtdh006.jpg 

不過,薑還是老的辣,以前四集還會受傷的John McClane,這次不管對方火多猛,他卻毫髮無傷,而且不管怎麼破窗跳樓,血肉之軀更勝鋼鐵人,更神奇的是明明兒子傑克被螺絲釘射傷了,老爸一把將之拔出之後,也就神色自若地繼續拚戰去了,John McClane家族的神話想要如此薪火相傳,還真是一齣不折不扣的好萊塢神話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