紀錄觀點:台灣新勢力

因為從第一年破百件的,到第四年的七十多件企畫案之間,數字有起有落,我卻看到了在台灣的角落裡,無數等待著機會的年輕靈魂在磨拳擦掌,我看到了生命的夾縫中,有無數的眼睛和心靈在向我介紹著,剖析著所有生命中與我擦肩而過,或者是從未聽聞,或者是從未見識過的生命議題。

過去四年裡,不論是街頭塗鴨的失速,政治圖騰的低迴辯証,公園裡無聲的飛行,健身房裡流竄的汗水,移植偶像外型與填充漫畫靈魂的吶喊,街頭詩人的狩獵與跌蕩,還有即使袒胸哺乳依舊直目回視的眼光與身體主張……每一部短片,都有著共同的精神與主張:原來,電影可以這樣拍,生命可以這樣看待。

然而,在科技精進的時代,在影像迷漫的世界,人們汲汲經營著畫面的銳利新猛,卻失去了更多皮層下的探索,與人味的浮現。觀點短片展的成品有議題,有影像,有技法,然而觀點卻益形模糊的現象也日益鮮明。這不是矛盾,這也不是挑剔,而是更渴盼的等待。

2005年的四部決選作品中,文琡惠的《刺青妹》切中時髦議題,我們看到了青春的印記與肉身的烙印,然而,在言說與行動之中,究竟是什麼樣的動能,讓人們甘於在愛與痛之間,勇敢地在肌膚上吶喊生命?或者是把那款迷戀,轉化成為美麗的蝴蝶?花色繽紛的花園中,我急著尋覓答案。

影像氾濫的年代裡,現存符號的借用成為創作者最便捷的表現方式,然而符號下的意義才值得深究,例如《刺青妹》的開場以原住民的黥面畫面做開場,以「權力的象徵」做註解,卻與全片採樣和論述的「記憶」、「紀念」案例並不相干。也看不出與受訪案例所述的「追求自我」及「自我鼓舞」的心情有任何關連。這樣的形像與符號迷思,在《刺青妹》中不時出現,偶而看到一些情緒出走的畫面(例如偶而有的街頭行車、鐵道上的行走與飯桌上的菜餚),卻尋覓不到底下的真實意義;偶而看到似有所指的畫面(例如西門町的紋身大街看板),卻盼不到更往下探尋的故事。

《刺青妹》最發人深省的議題其實是遺忘與記憶。紋身,可以讓青春和記憶不留白,相對於人際關係變動劇烈的慘白青年而言,土星紋身的少女告白點出了這樣的青春心事,蝴蝶蘭與母親的連結也有著親情的纏綿,卻都只是表相的敘述,未能更進一步迴盪出更有力的影像故事,殊為可惜。

這不正是《紀錄觀點》節目最需要的「觀點」嗎?

江金霖的《魔幻奇術》在後製手法上費了極多心思,讓我們看到了編導從人生取材的慧眼,從聳動的議題上找到兼具娛樂的觀賞效果。然而正是因為創作者這樣的才情便給,讓我們更加期待在表象的喧譁中,在單向的紀錄中,得窺魔法師的歡欣與夢想,或者困惑與挫敗。

《魔幻奇術》的瓶頸同樣在於說白與影像的有效對話上。

魔法師明確地說他們享受著眾人的目光,畫面卻沒有在主題論述下拍出相對應,可以強力佐證的目光與熱情畫面,這是影像創作上的魔障。

魔法師懊惱地走出失敗的表演教室,唯一的紀錄只是冷笑話下的短暫笑聲,導演點燃了火苗,卻沒有後續的柴薪來助長火勢,這是影像敘事上的缺憾。

《魔幻奇術》的企圖是鮮明的,《魔幻奇術》的成果卻是顛跛的。關鍵也在於「觀點」上的發想與執行。

王承洋的《當我們同在一起》是本屆參賽作品中,最有生命動能的作品,活力來自於脫韁的童年,以及稍嫌失控的場面調度及角色互動;同樣地,活力來自於狂奔的嬉戲中,浮現了四個少年的靈魂情貌。

本片碰觸了家庭的核心焦慮(對常年在外行船、打漁的父親的欽慕、懼怕及疏遠…),卻也因模糊了外籍母親的角色,母親的全面空白,讓《當我們同在一起》脫離了原始企畫案了外籍新娘教養子女的文化衝突,轉進到童年時光的活力紀錄,然而,空白的母親,出缺的母親,卻也構成了全片讓人更想一窺究竟的文化問號。

童年嬉戲,題材上容易討好,也極易表現紀錄片創作者與受訪都長期浸注的情誼。王承洋讓受訪師長及同學不經意地反映出諸如「課本太多」的青春吶喊、「動作太慢」的父權心態,那是潛藏在底片下的文化訊息,輕描淡寫中,看似無意卻有意的手法,只要密度再稠密些,感情的深度與震度就會更強了。

王天佑的《水怪》是本屆四部參賽作品中,企圖與觀點最鮮明,最有顛覆意圖,也最具諧彷(parody)效果的作品。

《水怪》是部很有「觀點」,卻顛覆了「紀錄」內涵的作短片,成功示範了紀錄片可以透過模仿的重建,達成批判的功能,可惜,《水怪》的美學不夠統一。

主軸上,《水怪》意圖透過擬真的新聞事件嘲諷台灣的媒體生態,執行上,也準確模仿了台灣電視媒體過度包裝的字幕症候群,以及媒體炒做議題,斷章取義又自由拼貼的惡搞本質,然而棚內播報的場景明顯不夠逼真,與全片「擬真」的意境落差太大。再加上,主要角色的「演出」說服力不如配角的自在與自然,場景畫質不能貼近嘲諷實體的製作品質,導致影片的主題表現,不能匯聚寫實力道,蔚成擬真可信的質感,間接眨損了批判荒誕媒體的力道。

若能兼及創意與執行的平衡點,落實整體美學,《水怪》成就當能更上層樓。

本屆創作短片的四部決選作品中,有的入圍者已經有多部作品拍攝經驗,有的才是初試啼聲,能夠從企畫案完成作品,都是我由衷敬佩的。日本名導演宮崎駿曾經說過:「不見得完成高度就是好,有時反而要充滿熱情才好…因為一開始充滿熱情,最後才會綻放出意想不到的花朵。」

這四部作品,都是青年創作者的熱情結晶,春暖花開,為期不遠。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

這個網站採用 Akismet 服務減少垃圾留言。進一步了解 Akismet 如何處理網站訪客的留言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