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智言導演的新作《行動代號:孫中山》,暗藏兩個密碼:孫中山與阿左。
孫中山的通關密語在於:國父,儲藏室。
阿左的幕後玄機則在於:窮不要窮孫子。
孫中山是中華民國國父,因此才有偌大紀念園,才有比照林肯尺寸的超大銅像,各大校園才會豎有銅像。以前各項集會時不但要向國父遺像行三鞠躬禮,主席還要唸國父遺囑,書寫文字時,國父前還要空一格,以示尊崇;台灣的百元鈔和十元硬幣上都有著他的肖像…曾經如此隆重,曾經如此尊崇。
關鍵在於:俱往矣。
銅像送進儲藏室,意味時移境遷,曾經的政治正確,轉眼成了昨日黃花。百元鈔比不上伍佰,更比不上千元鈔;憲法還是書寫他的名字,三民主義或者五權憲法依舊有著政治避難功能,卻沒有太多人在意或者計較究竟實質履行了多少。
銅像送進儲藏室,意味已失去其政治圖騰意義,如同無用廢物。唯一價值,僅剩銅身,因為可以變現,可以濟急。
孫中山的後人不再討論他的理念,不再理解他的貢獻,只計算著他的最後家產可以如周濟窮苦人生。這和變賣家產的不肖子孫,有何不同?
上述三段的註解全屬《行動代號:孫中山》不曾寫在人物對白間的「隱形」情思,因為,寫白了就遜了,唯有了解孫中山的「輝煌」,才能體會「蒙塵」或者「面壁」的失勢悽愴,才能明白一旦孫中山意外現身於不該出現的地方,極端的「不合時宜」,方才讓人譁然,才會引發騷動。
孫中山得能重見天日的原因在於:班費。三千元的班費。
詹懷雲飾演的阿左,從電影開場就得一路閃躲,躲班長,躲催繳班費的聲浪,只因為家太窮了,付不起,卻又不堪追討,所以才會打孫中山主意,完成他讓「日子好過」的「民生主義」計畫。但是,英雄所見略同,校園裡也有人打著同樣主意,魏漢鼎飾演的小天也想綁架孫中山,理由同樣為了錢,他是因為繳不起畢業旅行費。
沒錢,青春就褪色了。要籌錢,青春就得有行動。易智言清楚交代了金錢動機後,《行動代號:孫中山》的解碼程序就格外清晰了。
阿左的左,不只是個名字,它有著「同情弱勢,翻轉社會秩序,平等分配財富」的左派意涵,亦意味著挑戰體制的激進特質,這正是易智言特地要詹懷雲兩次自報姓名:「同學,我叫阿左,左邊的左。」自己高喊兩回「阿左」,既是強調,亦是提醒,請從「左」來解讀他的青春志氣。至於「小天」,不亦有小小世界,唯我是尊的霸氣期許?
為了爭取孫中山行動的主導權,阿左必湏和小天攤牌,兩人同意的比賽方式竟然是比「窮」,誰最窮,誰就有主權。「比窮」的第一個層次是青春的狂走囈語,荒謬而可笑,但是各自攤牌後的貧窮真相,卻讓「比窮」的第二個層次成了黯淡青春的殘酷寫照,台灣的當代問題不就在我們早已告別了「台灣錢淹腳目」的舊日繁華(阿左和小天的長輩全都是輸家),大步邁入了貧富差距日益懸殊的兩極人生,一般年輕人誰不焦慮著薪資沒起色,房價恨天高的「共慘」困境(他們極力抗拒著窮三代的咒怨)?
《行動代號:孫中山》的特殊魅力就在主題如此嚴肅沉重,但是易智言卻套用了青春遊戲的框架來鉤勒:嘴上無毛的年輕人,從發想到行動,難免都會帶有些兒戲色彩(例如守候筆記本主人的現身,美少女戰士的面具……);瞎打誤撞之餘,更激生讓人發噱的創意(搬不動的孫中山,殭屍大鬧校園……);但在捍衛自己夢想的決志上,同樣有著絕不示弱的意志拚搏(跑步追車,攔街打滾……),易智言的青春雕刻,因此兼顧了不知天高地厚,卻又全力以赴的陰陽兩面刀工,使得台灣孩子的吶喊,在移送孫中山銅像的遊街過程中,不但逐一檢閱了精品店家的奢華符號,還在頂尖的101大樓前的天橋上振臂高呼!
《行動代號:孫中山》的口號把孫文的臨終遺言改成了:「和平,奮鬥,救青春!」2014的太陽花青年,以行動實踐了「自己的國家自己救」的決志,2014的電影青年則以「自己的青春自己救」的狂想,聲氣相通。台灣電影能夠如此政治,卻又如此青春,這是易智言的一大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