倫敦奧運:丹尼鮑伊障礙

大膽的奇想、深情的回顧、絕對的電影,精準的執行,英國導演丹尼.鮑伊監製執導的倫敦奧運開幕式,向世人分享了一個動人的英倫夢,值得影迷給他大大按個讚!

 

八萬人觀看的現場表演,需要奇觀震撼;數十億觀眾從電視上看到的賽會實況,則要像一氣呵成,絕無冷場的動作電影,丹尼.鮑伊把舞台奇觀與前製繁複的電影魔法盡皆融入電視小方盒裡,開創了敦奧開幕式讓人驚豔的魅力。

120726040545-danny-boyle-olympics-opening-ceremony-model-story-top.jpg

 英國有傲人的舞台傳統,丹尼.鮑伊不但承先,更發揚光大,先是運用了燈光幻影,把奧運主場館倫敦碗打造成一座既富貴又華麗的可變光皇冠;再運用升降舞台、鋼索吊掛和自走道具,上演了一齣有草地山丘,有齒輪煙囱、有夢魘巫婆,有光影特技(五環凌空的場景有如太空船登臨的科幻片,煙火開始噴燃的場面更是壯觀),加上發揮投影趣味的魔幻小屋,先進的現代科技讓典禮現場變成了一座魔幻舞台,快速換景的功力,善用仰角鏡頭突顯的畫面震撼,都讓眾所期待的奇觀更加可觀。

loc003.jpg 

接下來,丹尼.鮑伊活用了電影剪接與電視實況的畫面切換技法,現場表演無不穿插互動影片,一口氣回顧英國童話、偵探、喜趣和運動電影的精華,但他也不忘大膽顛覆傳統,創造英式幽默的會心共鳴。

 

例如,007片段傳承了女王密使的情報傳統,讓一則電影傳奇儼然取得了正史地位;從深宮內捕捉到,也炫耀了渾身是戲,也愛做戲的女王愛犬,滿足了民眾窺秘的心情;飛行途中,有空中俯視的倫敦凝眸,也有萬民揮手歡送的互動劇情,最後關頭更上演了由替身替代女王飛身跳傘,從天而降的進場噱。,雖然光影明顯不連戲,直昇機到達舞台上空的影片背景還是白天時辰,然而大會現場已然天黑,明顯穿幫了,但是一般人不會挑剔這個細節的,還是願意在驚呼聲中想像高齡女王亦能跳傘的神武英明。loc007.jpg

 

例如,豆豆先生片段先是單指彈琴,消遣了Vangelis《火戰車》極其簡易的音樂結構,然後鏡頭一轉,閒來無趣,忙著掏鼻屎,擤鼻涕的他,幻化成了《火戰車》的田徑隊員,原版電影與模彷電影交錯並陳,既突顯數位時代以假亂真的趣味,再搭配豆豆先生賽跑不如人,卻懂得搭車超越田徑隊,耍詐抵達終點的搞笑畫面(畢竟,《火戰車》為神而跑的田徑英雄,已如經典神聖,一般人無法契及,耍點小詐,暗自喊爽,不是更能顯示小人得志的英式喜感?),四分鐘的片段,讓看門道的內行,看熱鬧的外行,都能點頭稱是,功力不凡。loc006.jpg

 

電影手法的妙處就是要創造充滿說服力的細節,例如,足球金童貝克漢駕著遊艇,沿著泰晤士河護送聖火進入會場的畫面,光是遊艇中就有三台攝影機,前景、特寫和船尾景觀一應俱全,再加上沿河守候的鏡頭,短短一分鐘的畫面,夠讓人驚豔,又創造了歷史正在發生的臨場感,丹尼.鮑伊的電影手法就如此一步一步織出了敦奧開幕式的質感。

 

另外,大英帝國有深厚的歷史與文學傳統,捨不得割捨,就會變得耽溺與沈重;沒有交代,則必定被保守人士指為草率粗疏,丹尼.鮑伊不但有視覺強項,更懂得用聲音來註解。

 loc010.jpg

例如,他透過知名演員與文學家的誦讀,把莎士比亞的《暴風雨》詩句,密爾頓《失樂園》的工業魔宮到J..蘿琳的床邊童話全都一氣串成,那是必要的文學回顧,但也難免有些咬文嚼字,對英國文涉獵不深的俗人著實難解,所以另他外用音樂來拉近觀眾,從巨鐘到鼓陣,從民謠到搖滾、從韓德爾的《皇家煙火》到披頭四的《Hey, Jude》,既繁複又多元的音樂曲目,有如一場英國音樂史的精華拼貼,雖然喧譁,卻極其廣闊,處處有共鳴,就此完成了歷史傳承。

loc004.jpg 

丹尼鮑依出身寒微,當初他接掌敦奧大旗時,即矢言要辦一場平民奧運,不要像北京奧運那樣強調軍國實力,所以國歌要由殘障孩童來唱;要歌詠工業革命的礦工與勞工;要向兩次大戰的戰士和夙夜匪懈的護士致敬;更不忘結合手機簡訊,成就一段當代戀情…走過歷史風華,迎向科技人生,貫穿大典的平民特色,花錢不多,卻能吸聚全民參,又兼具文化縱深,他的視野與技法,形成了後人很難超越的敦奧障礙。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

這個網站採用 Akismet 服務減少垃圾留言。進一步了解 Akismet 如何處理網站訪客的留言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