帝國毀滅:時窮節乃見

曾經有夢,有理想,最後卻因為失敗而自殺或殞生的人物,你會對他同情?憐憫?還是鄙夷?

一般人認知的關鍵在於他是始終如一,寧死不悔?還是見風轉舵,百變求生?德國導演Oliver Hirschbiegel在新片《帝國毀滅(Der Untergang) 》中投擲出一把利刃,考驗著觀眾的理性和感性。

理性上,人們相信歷史有可以昭鑑借鏡的功能;感性上,歷史卻是極端無情,也極端吊詭的。人類面對歷史通常有深沈的無力感,通常只像是任命運之神擺布的棋子。因為歷史一直在開人類的玩笑。

七十年前,一位普魯士小兵希特勒從日耳曼的廢墟中崛起,他遂行個人思想的專政手段與戰爭行為改寫了世界歷史,讓無數人天倫夢碎、家園破裂;他的猶太人滅絕計畫,更讓六百萬猶太人魂斷集中營,生靈荼毒。

從一九四五年迄今,六十年的歲月裡,歐美的電影工作者根據這段歷史悲劇,拍出了《最長的一日》、《戰火浮生錄》、《辛德勒名單》、《美麗人生》、《縱情四海》和《何處是我家》等等詮釋猶太人受迫害的血淚電影。這些電影都有催人熱淚的特質,因為他們都是站在受害者的立場,描寫血淋淋的人間悲劇。然而,這些電影也共同面對著一個找不到標準答案的問題:希特勒為什麼會這麼恨猶太人?為什麼要發動東打蘇聯,西滅法比荷的侵略戰爭?

把希特勒妖魔化成為歐美電影最簡便的詮釋手法,卻未必能直指核心,回答歷史懸案。

希特勒到底有多恨猶太人?數字會說話。

根據德國政府的統計,在一九三三年希特勒的納粹當權之前,德國共有約六十萬猶太人,一九四五年二次大戰結束時,德國的猶太人總數只剩下數千人。

希特勒為什麼恨猶太人?

傳說中,希特勒的祖母四十歲時在富有的猶太人家中幫傭,卻被猶太少年強暴,更被趕出家門,之後就生下了希特勒的父親;希特勒的父親就在仇恨猶太人的環境中成長,希特勒的媽媽在連續流產四次之後,終於在婦產科醫師的愛心與細心照顧下,希特勒才降臨人間。

時隔一甲子,希特勒的心靈世界對多數人而言依舊是個謎。2004年年底,德國導演Oliver Hirschbiegel在電影《帝國毀滅》中終於找到了一個近距離的觀察角度。

《帝國毀滅》的特殊性在於全片根據希特勒生前的秘書小姐Traudl Junge的回憶錄,因而得以不再隔靴搔癢,而是直接將焦點鎖定在希特勒自殺前夕,第三帝國徹底崩毀的過程。電影從德國兵敗如山倒,蘇聯軍隊己經打到柏林市郊的時間點切入,看到歷史上的邪神惡魔毀滅自殺,很多人都會有天道好還的感歎,《帝國毀滅》也的確讓我們看到希特勒病急亂投醫的氣憤與暴怒,看到日耳曼軍人的消沈與墮落,然而《帝國毀滅》的特殊性卻在於讓更多的人看到了這群邪神惡魔寧死不改其志的傲慢與偏見。

希特勒是操縱民粹主義的政客,但是他深信「強者永遠為強,應該凌駕弱者」的觀念,以及「生命是一個不斷掙扎圖存的過程,弱肉強食是當然的道理」的信念也有德高望重的哲學家和大學校長替他背書,再加上他的鐵腕政策也確實能夠團結一次世界大戰後渙散潰敗的德國民心、經濟和治安,才能進一步煽動德國人強的自尊心及民族優越感,成為當時德國人心目中的偉大政治家和思想家。《帝國毀滅》就以困守地下碉堡的德國將領畏懼領袖,不敢直言的情境,讓我們看到一言堂體系下的危機,看到即使有將領宣稱「寧願槍決,也不願出任柏林守衛司令」,一旦面對領袖,也不敢抗辯的性格。所有的人只能看著希特勒繼續編織著他的幻夢,調動著早已潰敗的軍隊來圓他的反攻大夢,普魯士軍人魂在領袖前面全然妥協緘默的性格,成為全片最強烈,但也是唯一的批判。

電影明確透過希特勒的心腹戈培爾的嘴中指出希特勒是民選領袖,希特勒屠殺猶太人,慘絕人寰的種族滅絕行動都是有民意基礎的,失敗的苦果理應由德國民眾來共同承擔。他們坦然面對失敗,不怨天尤人,寧死也不承認自己有錯,甚至還堅持要死得有骨氣,有尊嚴,戈培爾的太太親手毒殺七位親生子女的那場戲,安靜得讓人心驚膽裂;殺子之後,還能以顫抖的手洗玩撲克牌的那場戲,更是冷血得讓人驚怔;甚至最後橫眉冷對丈夫開槍,安然殉節赴死的決志,更讓人直接撞見了他們的高傲。

《帝國毀滅》呈現的或許是歷史真實的一面,但在陳述歷史的選材過程中,除了家園碎裂,親信都要逃生的批判情節外,卻也具體傳達出「時窮『節』乃見」的「浪漫」情懷,提供納粹崇拜者另類的解讀空間。

你可以批判這群納粹首腦的「理想」是邪惡殘暴的,必需接受歷史鞭笞的;但是你卻無法否定他們死得很壯烈,悲情中還有股傲氣,是一般苟且偷生的凡夫俗子難以企及的硬度及高度,甚至還試圖透過「死節」方式來打造自己的最後英雄形象,完全不去解釋他們所謂的英雄霸業是奠基在多少人的血肉軀體上,是一場讓千萬人家毀夢碎的罪惡苦難,他們傲慢地不說一聲抱歉,沒有一點「愧對江東父老」的悔意。面對這樣傲慢的靈魂,一切就好像英國文豪彌爾頓在「失樂園」中對戰敗後的撒旦在地獄中的告白:「我雖苦,不後悔,更不改初衷,設若卑躬屈膝,向神求恩,才是自甘輕賤的弱者!」你能不心驚嗎?

歷史未必能夠提供生命難題的標準答案,電影亦然。《帝國毀滅》站在歷史的關鍵終結點上,在「崩毀」與「滅絕」的生死關頭,既悲憫了塗炭生靈,也同時提供了魔鬼的垂死掙扎的觀點,讓世人做多層次解讀,然而,滲透在電影底片下層的「死難英雄」氣息,卻讓人彷彿聞嗅到了撒旦穿梭在地獄火焰中氤氳硫磺氣呢!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

這個網站採用 Akismet 服務減少垃圾留言。進一步了解 Akismet 如何處理網站訪客的留言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