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使與魔鬼:選角妙法

 選角功力,關係著電影成功與否,《天使與魔鬼(Angels & Demons)》在選角上就相當成功,因為它先創造了「先入為主」的強力說服印像,繼而再以「顛覆手法」撕裂其容貌外衣,還原本質,讓觀眾在失落之際,對於誰是天使?誰又是魔鬼?有了更耐人反覆咀嚼的嚼勁力道。

《天使與魔鬼》最成功的選角,首推伊旺.麥奎格(Ewan McGregor)飾演的總司庫,細皮嫩肉,衣冠楚楚,說話總是慢條斯理,卻是邏輯清楚,用字精準,眼睛裡帶著淺淺的憂傷與虔誠,你很難懷疑他對宗教的狂熱與虔誠。

 

ad111.jpg

面對精氣內斂的人,你只能從他的外貌上去認識他,印像好,就容易親近與信任,反之,一旦你面對的是一位長相猙獰,說話總是高昂急燥的人,你或是厭憎,或是懼怕,就不會朝好人的方向去思考與面對他。

《天使與魔鬼》中的西蒙神父(由Cosimo Fusco飾演)就是典型實例,他原本是最忠心耿耿的天主教徒,教宗去世,他當然哀傷,面對繼任人選的難產,他更是憂惶,一切的煩惱寫在臉上,加上自己的五官多了一點粗暴橫肉,給人的感覺就是氣極敗壞,急著改變歷史的陰謀家,特別是他在關鍵時刻向主持主教會議的史特勞斯主教(由阿敏.穆勒.史達爾/Armin Mueller-Stahl飾演)進言,要他放棄中立,直接參選教宗時,你更是直接就會認定他們必定是同夥的。 

ad5129.jpg

此時,我想起了白居易的一首古詩:「周公恐懼流言日,王莽謙恭下士時。」周公與王莽與這群天主教神父或主教其實沒有任何交集,重點在這首詩的下兩句:「向使當初身便死,一 生真偽有誰知?」周公曾經功高震主,被懷疑即將篡國,王莽曾經是世人稱頌的賢相,後來周公輔佐成王,王莽卻篡漢自立,被流言困擾的奸相,証實才是良相;人氣暢旺的賢相,最後才卻成了居心叵測的陰謀家,人們不但會被眼前人物的外表所迷惑,甚至也很難分辦他們一時作為的真相。

後來,西蒙神父隨著湯姆.漢克與瑞士衛兵團衝進總司庫上鎖的房間裡,看到總司庫倒在地上,胸前還烙有光明會的印記,一旁的衛兵團隊長李希特(由Stellan Skarsgård飾演)手上卻拿著槍,直接就產生了持槍是惡人,倒地受傷是善人的直接印像,偏偏西蒙神父卻要拿鐵棍傷害總司庫,在這麼緊急的情況下,衛兵開槍,觀眾的心似乎也已經做了善與惡,罪與罰的裁判了。

阿敏.穆勒.史達爾其實也是「人不可貌相」的最佳人選之一,從《音樂盒(Music Box)》到《黑幕謎情(Eastermn Promise)》,他給人的感覺無不先是慈祥和和藹的長者,但是隨著劇情捲軸逐步轉解開來時,他所隱含的暴力與邪惡力量卻又讓人恨得牙癢,導演朗.霍華(Ron Howard)當然知道,電影最有力的魔法技巧就是先給你一個錯覺幻像,峰迴路轉後,再讓碎夢幻裂的你油生一個原來如此的跌歎結論。 

ad15117.jpg

至於Stellan Skarsgård飾演的李希特隊長,先是面對梵諦岡出現主教被綁架的罪行,又得承受外行學者指揮辦案的恥辱,他的不甘心與不服氣,原本是「黃鐘毀棄,瓦釡雷鳴」的悲憤感,因而舉止怪異,因而給人一種別有居心的陰謀詭異之感,要判定他的忠奸善惡,就很容易被錯覺給迷惑了。

 我們都知道不該「以貌取人」,電影卻是先「以貌取人」創造既定印像後,再以高明手法,旋乾轉坤,創造意外高潮,《天使與魔鬼》中的這些配角影星大都符合了這種選角原則,讓導演得以悠遊自在地玩起他那種以假亂真的遊戲。

 基本上,《天使與魔鬼》的選角是成功且有說服力的,唯一的弱點在於美麗「花瓶」─飾演女科學家維多莉亞的Ayelet Zurer,她在電影中的唯一的功能就在提供「反物質」的科學解讀,但是除了跟著男主角湯姆.漢克跑遍了羅馬城之外,有如一件花色披風外,她完全沒有戲,亦沒有個性,甚至最後到了最剩五分鐘要解除反物質的電流裝置時,她卻又擔心起時間不夠了,美女沒有色相的展示,亦欠缺智慧才情的揮灑的空間,我們真的可以說,剔除這個角色,也絲毫不影響《天使與魔鬼》的劇情進展,全片硬是要夾進一個毫無功能的角色,用花瓶來形容,其實還是客氣的呢(龐德女郎也是花瓶,但至少還有情欲對手戲吧!)。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

這個網站採用 Akismet 服務減少垃圾留言。進一步了解 Akismet 如何處理網站訪客的留言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