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情本性論:愛癡斷捨

世上的愛情故事何其多?演員魅力與情節新意都極重要。

烈火熊熊時,什麼都不是問題。階級算什麼?語言算什麼?看對眼了,戀人怎樣都是好的,什麼都對。

火勢只剩餘燼,賞味期過了,美學疲乏了,語言刺耳,階級礙眼,你只會懊惱自己當初怎麼看走了眼?怎麼會這麼晕頭轉向?

加拿大導演Monia Chokri執導的《愛情本性論(The Nature Of Love/Simple comme Sylvain)》把過去愛情電影的公式重新都再搬演了一次,所有的結果都可以預期:本能的、放縱的、嘗鮮的、迎合的、懊惱的、失落的、計較的……被愛情衝昏了頭的癡男女,樂此不疲重複演算著早已被驗證的公式。乍看有些老套,甚至配樂還故意暈染成法國香頌歌曲的慵懶浪漫,坎城影展究竟看上了《愛情本性論》什麼,選擇這片參加「一種注視(Un Certain Regard)」單元競賽?問號與回答,或許可以這部電影的特色座標。

《愛情本性論》描寫Magalie Lépine-Blondeau飾演的社區大學教授Sophie愛上了Pierre-Yves Cardinal飾演的建築工人Sylvain,肉體歡愉讓她不惜放棄多年情誼的丈夫Xavier,她和Sylvain真的是天 造地設的絕配嗎?關鍵詞有兩組,其中之一是「階級」;關鍵之二是「語言」,愛情化解了階級矛盾及詞藻雅俗,原本不以為意、以為沒事的,終究還是會有事的。

Sophia家庭富裕又好為人師,出口成章,談起哲學名家的人生哲學頭頭是道;Sylvain則是粗獷豪邁,溢散睪固酮的陽剛漢子。她和他慣用的語言剛好可以反映他們的出身與品味。依照Sophie與敏感與挑剔,愛用「按怎」等俚語的Sylvain應該不時會被她糾正,然而戀情正濃時,她可以笑著要Sylvain少用「按怎」,把他的魯直理解成為率真,Sylvain知道女伴愛讀書,沒事也會背誦幾句詩,附庸風雅,討女伴歡心。導演Monia Chokri委婉透過戀人們展示羽毛的愛意包容他們原本在意的小缺小憾,一旦時日稍長,原形畢露時,缺點會不會被放大?氣質會不會遭嫌棄?答案其實相當勉強。

語言來自知識,也來自本性。Sophie教授的是愛情哲學,一路從柏拉圖到叔本華,她講的每一堂課恰巧都可以驗證她的愛情追逐,譬如柏拉圖式戀愛那種追求心靈溝通,抑制欲望的愛情,是否就映照著已經超越激情,回歸日常的夫妻狀態?叔本華則認為愛情不過是實現繁衍的必不可少的幻想,或多或少都在解釋Sophie戀愛歷程的心境變化。為了想像或期待中的愛情,癡男女們都會努力做出配合或犧牲,但是這款愛情就是Sophie要的嗎?

Magalie Lépine-Blondeau演起戀愛中的女人極具說服力:有時高高在上,揶揄同伴癡愚,有時則被情人電眼電到通體酥麻;有時想要挽回愛情,有時只能目送愛人離去,「幾許恩愛苗,多少癡情種」?她的一顰一笑都道盡戀愛中人千迴百轉的沉淪與迷惘,畢竟世人也都參不透情關密碼,所以她的跌跌撞撞,不管是變心或者迴心,不管是坦白或者割捨,就算情節老套不意外,她的掙扎與抉擇,所有的愛癡斷捨,還是讓人能有「感同身受」的回音。

從語言直指劇情核心,凸顯角色心境,可以說是《愛情本性論》這部電影最與眾不同的情節設計,人生愛情的諸多面向,過去已經有成千上萬部的電影在討論,如何找出新的焦點?找到與眾不同的論述?考驗著觀眾的耐心與創作者的才情。André Turpin的復古式攝影,用了很多窗鏡或者孔眼裡窺視的模糊影像,同樣也適合解釋戀愛中人什麼都看不清楚的真實情境。

《愛情本性論》原本片名叫《Simple comme Sylvain》意指像Sylvain這麼一位簡單男子,視野窄了些;後來改成《The Nature Of Love》就像極了Sophie教授現身說法的一堂愛情課。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

這個網站採用 Akismet 服務減少垃圾留言。進一步了解 Akismet 如何處理網站訪客的留言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