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不知道麥可.摩爾在拍電影之前是不是參考過台灣的民主亂象?是不是以台灣的民主政治為師?我只知道台灣媒體超喜歡對號入座,麥可.摩爾的電影《華氏911》肯定可以在台灣造成對號入座的「牽拖」效應。
首先,電影從2000年美國大選的爭議開始。大選結果不是媒體說了算,這是三歲孩子都知道的事,媒體先宣佈誰當選,並不是最後結果;某方一路領先,最後一小時(或十分鐘)卻翻盤,台灣2004年的總統大選也不是世界頭一回。
其次,落敗的總統參選人高爾依舊遵守憲法,以議長身分宣佈大選結果,不管議員們是不是口口聲聲叫他「總統先生」,他已經認輸,就要輸得漂漂亮亮。高爾的民主精神和守法態度,換到台灣來恐怕又是另一種沸揚對立的議論難休。
至於總統就職大典的群眾抗爭新聞片,我們也很容易在台灣找到類似經驗;其他諸如議員未經三讀程序就通過法令、民眾找議員關訴、抗議民眾在白宮前草地搭帳蓬長期抗爭的片段,都讓人覺得台灣和美國之間並不曾隔著深深太平洋。
麥可.摩爾是很用功的紀錄片工作者,他的工作人員確實能夠針對他所設定的議題,找到足夠的資料和影片來補強他的論述,很多証據也確實夠讓人驚佩。但是,麥可.摩爾也成功示範了媒體工作者如何斷章取義來佐証自己的雄辯滔滔,而且在他的擁護者中創造聲名和財富,至於政治效應,則要到十一月三日美國大選開票後才能確証。
每一種寫作,每一個攝影鏡頭的位置都代表著一種觀點,一種偏見,一種閱讀,雖然很多人都試圖強調自己的公正、開明和無私,但是寫什麼,不寫什麼,用了什麼片段,不用什麼片段,每一段的剪接或寫作,反應出的都是創作者的觀點或偏見!看完《華氏911》你可以得到極多相似的印証。
首先,你若熱愛某人,通常你會表現他明亮的一面,反之,就是想辦法尋找他最黑暗的往事。基本上,麥可不喜歡小布希,甚至是跡近鄙視,所以在911事件發生之前的布希,成了坐沒坐相,全身上下都是小混混的痞子德性,不講布希好話也就算了,不時還穿插他曾經利用總統兒子的太子身份,事先掌握商場資訊,避開投資風險的撈錢往事,熟悉媒體操作的人都知道,麥可擺明了就是在修理布希。
布希上任第一年的911去度假,這是他的權利,而且國無大事,度假又何妨?刻意剪進電影,而且是相隔一年的時序對比,這樣的效果何只是魚目混珠,更是欲加之罪了!
最不堪的當然是911發生當天,布希到一所小學陪小朋友讀書上課,幕僚適時告訴他紐約遭受恐怖攻擊的消息,但是麥可批評他呆若木雞,整整八九分鐘就面無表情地呆坐現場,沒有採取任何措施,也沒有警衛上前護衛。麥可的意見很簡單,也很清楚:布希無能,因為沒有人告訴他該做些什麼!
很多時候,人民無法知道真相,只能拼湊事實,要求官府給個說法;提出質疑,要求解釋,這是國家主人的權利!麥可蒐尋事實和証據的能力是一等一的,他的確找到很多新聞節目和人証出面聲援他的論述和指控,那也是紀錄片(或新聞)工作者應該完成的基本工夫,麥可甚至以一人之力超越了美國多數新聞媒體的表現,問題在於,麥可的指控成立嗎?麥可的論述能夠讓我們更清楚事實真相嗎?
絕大多數時刻,麥可只負責指控:包括私縱賓拉登家人返回中東、只要有反政府言論就受到調查的草木皆兵或者以毀滅性武器為名出兵伊拉克……磬竹難書的偏失,是不是在美國造成軒然大波?有沒有構成布希「殉私」的「犯行」?或讓法院以「黷武」的「罪行」來審判布希?在強烈的復仇火焰中,布希或許得到美國人民的信任、姑息和包容,但是諤諤之士,本來就該憑藉自己的良知,提供足夠証據,要求正義和公理的申張,麥可只做到了一半,他高舉反布希的旗幟,批判失德又失政的總統,凝聚了相同信念的同志,卻失去了討論公共議題的空間,因為所有的論述都是他說了算,沒有更多的反証或辯論內容,他只是根據他的結論來找參考証據,這麼「獨裁」的創作,不正是他所強力批判的生命態度嗎?
撇開麥可對布希的嘲諷和揶揄不論,《華氏911》的最高成就在於對於戰禍的批判。
戰爭無情,以人民為芻狗,這個命運,不論你是美國人或伊拉克人都是無可避免的,《華氏911》的反戰片段中呈現了伊拉克婦人的哀嚎,開戰以來,她們家族已經舉行五次葬禮;這和美國軍人媽媽接獲殉職電話的情境,都是最最警世的片段。美國大兵所寫的那封家書更是最有力的指控,他在寒風中質疑戰爭的意義,他對家鄉的懷念,句句動人心。麥可此時揭櫫的從軍真相,窮人為了求學、為了改善窮困生活才去當兵,卻保衛了富人子弟的論述,簡直就是社會不公的暮鼓晨鐘,你不用是美國人,也不必要是伊拉克人,面對這些影像,你都會認同麥可的論述。
南方朔先生在他的「如果政治都變成了市場」一文中指出:「西方媒體在市場區隔後早已不再有所謂的客觀性,各搞各的立場,各爭取各的消費者……」布希堅定入侵伊拉克的功過得失,自有歷史公評,雖然公道或正義未必會反應在今年的大選上;相對地,麥可也為自己的信念拍出了一部紀錄片,而且為達目的,不惜干違市場原則,提早發行DVD和上電視播出。我們看到的是兩位美國公民的理念對決,大是大非的兩極論述中,沒有人替對方戴帽子,質疑對方不愛美國,這才是我期待的成熟公民社會,這才是《華氏911》最應該在台灣對號入座的公共議題討論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