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台:中了張藝謀的毒

種子還是種子,還在土裡時,確實不太知悉未來開花成樹時,一定會長成什麼模樣。但是種子的形貌早已悄悄基因入列,除非突變,否則出入不大。

 

周杰倫自編自導自演的《天台》,用了舊式美學訴說著一則老掉牙的愛情故事,不太會說故事的他,其實是花了大錢拍出了一大疊的歌舞MV,最可惜的則是全片散發著濃烈的張藝謀手痕,卻也只學到了半套。

 

周杰倫曾經在張藝謀執導的《滿城盡帶黃金甲》中演出,看過《天台》才知張氏的俗豔美學早已穿透周杰倫的細胞膜,根深蒂固,再難根除了。

 rt016.jpg

首先是用色。《天台》確實想要重建六0年代的台味美學,來自日本的美術設計赤塚佳仁混合了蜷川實花《惡女花魁》的超飽和用色與台客雜湊美學的花布、花圖案與極其不搭的對比色,創造出一個直追張藝謀在《滿城盡帶黃金甲》與《三槍之拍案驚奇》中刻意經營的「五色令人目盲」視覺(我沒有再提《英雄》與《十面埋伏》,那是因為相較之下,《英雄》與《十面埋伏》還算參考了初秦與後唐美學,沒有誇張到走火入魔了)。如果只是拾取張藝謀的牙慧也就罷了,周杰倫卻變本加厲,顯見中了張氏之毒已深。

 

我相信赤塚佳仁做過考據研究,《天台》的圖案與用色,頗多19501960年代流行商品的用色與構圖(從明星花露水、電影看板、七彩月曆到尪仔標),做為天台環境與歷史記憶的串連,其實無可厚非,俗到極點的台客用色,或許亦可標誌台灣的草莽江湖,曾經從抄襲剽竊進化到自以為是地Kuso顛覆,卻也自成一格的山寨歲月,差別在於《天台》的美術是漫無節制地揮霍,而且排山倒海,再無任何喘息空間,張狂到失真,激進到失控,再無美感可言了。rt012.jpg

 

其次是歌舞。《天台》想拍音樂歌舞電影的企圖,值得嘉獎,但是成就卻遠不如《如果.愛》。關鍵在於音樂與場面。《萬花嬉春(Singing in the Rain)》之所以成為經典,就是懂得用歌讓人跟著哼唱,用舞讓人驚歎,除了傳世的「Singing in the Rain」(雖然那也是老歌翻唱)之外,,至少還有「Good morning」、「Make ’em Laugh」和「Would you」這些讓人徜徉於輕快旋律中的動人歌曲,還有讓演員盡情展示舞蹈長才的場面,《如果.愛》雖然略顯不濟,至少還有「十字街頭」、「如果.愛」和「外面的世界」可以讓人回味咀嚼,歌舞場面也還在排場與編舞費盡心思,但是《天台》有什麼呢?rt017.jpg

 

《天台》的廿多首歌曲中,有一首讓人動容的情歌嗎?有兩首展現場面調度的歌舞嗎?從「波爺」、「天台」、「打架舞」、「Strike」到「大明星」,算是有環境介紹與英雄色彩的簡介功能,卻也只是序列歌舞;「錢難賺」與「逛夜市」也還有博君一粲的串場短歌功能;「情人湖夜市」和「竹竿舞」則是電視綜藝的復古的重現(我看到了周杰倫對青春記憶的緬懷與致敬,卻看不出其間的必然性與必要性);至於理應飽含明星感慨的「狗仔舞」(畢竟周杰倫曾經深受其害),則是輕描淡寫,毫無批判色彩的空歌了。

 

最可歎的則是「哪裡都是你」,這個橋段原本是翻版自《新娘百分百(Notting Hill)中書店老闆攀附不上大明星,只能暗自惆悵歎息的傷心情歌,但是《新娘百分百》重唱了「How Can you mend a Broken Heart」與「Ain’t no Sunshine」的老歌,用了無所不在的大明星簽靨與一條市集大道的春花夏雨秋露冬雪的季節變化,來突顯男主角的傷心失意,相較之下,「哪裡都是你」就顯得太寒傖與欠缺創意了。當然,花了大錢買下的「If」和「You’re My Everything」,除了做為天台特設的「晚安曲」趣味外,主要還是要為主角思慕情懷的添色加料,此時如果能夠加註中文譯詞(例如:如果一張畫有千言萬語,為何我不能畫你,如果一張臉,能夠出動千帆,我又夠去向何方?…)或者用畫面做更精準的剪接對話,還真的有點花了大錢,卻莫名所以的歎息了。

 

至於關鍵高潮的「天台的月光」和「快門慢舞」兩首歌,曲詞都還有周杰倫和方文山合作工廠的水準,只是為景設情的場面安排,就像周杰倫不時就會拿起梳子來梳頭,或是要同夥重複演出「大嫂」的無趣笑料,或者在澡堂打鬥時還要學起「舞王」摔手耍帥(那可是原聲帶唯一附贈的杰倫海報,可見得他有多自戀),都是空有姿態,卻無神韻的雕琢了。

rt018.jpg

 

張藝謀有些情節交代不下去時,至少還會用大場面來唬人,周杰倫請到了王學圻演黑道老大,卻不會用他。先是讓他在衣著上穿得有如空心老倌,又只擺出十桌不到的酒席場面,都說明了周杰倫沒學會張藝謀用場面來遮掩心虛的手法;王學圻面對手下紅毛形同「翻桌」的當面離席,卻不見他有任何處置,盡失老大威嚴,也難怪最後只能落得一刀喪命(這時你或許要慶幸,《艋舺》雖是周杰倫的點子,鈕承澤執導的場面畢竟要可觀得多了)的悄然黯淡了。

 

《天台》更尷尬的是故事的陳腐老套,老爸欠債,就要女兒從影(形同賣身),投資老闆(本片還兼男主角)必定好色另有所圖,然後遇上一位傻小子,跌跌撞撞壞了一切,最後都已飛車火拚了,再來個「十年生死兩茫茫」的無緣結局,明明都到了「塵滿面,鬢如霜,縱使相逢應不識」的老邁年紀,還弄個紀念圖片展,再來個「驀然回首,那人卻在燈火闌珊處」的回馬槍,還真成了「什麼是什麼嘛!」的無言結局了。

 

平凡人生:偶然與刻意

愛情會帶來重傷,絕對是因為你愛錯了人。Alex Kurtzman執導的《平凡人生(People Like Us)》對於愛錯人的愛情重傷,就有極其犀利的描寫。

 

《平凡人生》描寫一位失職父親在往生後,試圖透過遺囑彌補生前遺憾。他把房子留給妻子Lillian (由Michelle Pfeiffer飾演),父子關係極其冰冷的獨生子Sam(由Chris Pine飾演)則是繼承了一個老舊刮鬍刀包,Sam原本不屑一看,勉強打開後才發現裡面卻是15萬美金現鈔,還有一張字條,上面寫著父親非婚生女兒Frankie(由Elizabeth Banks飾演)及外孫Josh(由Michael Hall D’Addario飾演)的地址,「把錢交給他們,好好照顧他。」父親的臨終交代,成為Sam不想接受,卻又不得不面對的使命。plu003.jpg

 

《平凡人生》原本只是個家族秘密的親情故事,怎麼扯得上愛情?不可能的事卻合情入理發生了,當然,這得歸功於劇本頗具巧思。

 

Sam初出場時是隨口唬爛,辦事不牢,卻又老是迴避問題的人。工作上扯了爛污,面臨司法處份,老闆要他獨自善後,聽到老爸死訊,卻又故意遺忘身份証件,意圖錯過班機,趕不及奔喪……一直以為自己是獨子的Sam,直至父親死後才知道父親的秘密,突如其來,世上就多了一位姐姐(或者妹妹?)與外甥,習慣遇事迴避的他採取窺探的方式去跟蹤姐姐/妹妹,也就有了合情的心理動機。

 

Sam的策略是雙向進行,先跟蹤Frankie,確定她究竟是父親的情人或或者女兒?再從戒酒會後的搭訕,開始一連串的巧遇,從而探知Frankie對生父的疏於照養一直有恨;另外則是到唱片行裡巧遇Josh,給予他有如父兄的照顧與陪伴,讓欠缺男人(包括父親、丈夫和兄長)的FrankieJosh這個單親家庭,有了男性的熱度與光彩,心中原本憤嫉俗的高牆逐步鬆垮,甚至有了愛情與親情的期待。plu001.jpg

 

Sam的策略能夠成功,關鍵在於他掌握優勢,趁虛而入,但是他面對的挑戰同樣在於他獨享了優勢,製造了一場不公平的遊戲。因為他的搭訕與關心,讓Frankie有了錯覺,偏偏他又無欲無所求,更加深了Frankie對他的錯覺:這小子並非只圖一夜情的登徒子,加上Sam還真的與Josh很談得來,很能玩在一起,聽見SamJosh說出六個原則的床邊談話後,看著兩個大小男生的真心笑容,更符合了Frankie期待的家庭感覺,就在那一剎那,Frankie接納了邱比特的愛情之箭,就在那一剎那,Sam知道自己不能不吐露真相了。

 

真相傷人,愛情傷人,Frankie在真相揭曉的那一剎那要面對的是雙重打擊:Sam是奪走父親之愛的「仇人」,Sam也是隱瞞真相的「負心」人,不知情的她一直被Sam玩弄於股掌上,新恨加舊仇同時湧上心頭,她除了咆哮怒吼,又能如何?Sam因為始終不敢面對問題,始終用拖字訣面對生命難題,才會把姐弟情誤導成愛情,才會把甥舅情搞成好像父子情,劇情發展與角色性格有如此緊密相連的必然性,就是劇本的用心與功力所在了。

plu005.jpg

 

一如所有親情電影都會具備的療癒功能一般,經歷失去的痛苦與折磨,主角都會成長,對人生與自己都有全新的體悟,《平凡人生》最後用一段父親攝製的影片來紀錄父親試圖兩全,照顧兩位愛人,兩位骨肉,卻不得不做割捨的無奈歎息。留在身旁的,他用了嚴厲來彌補自己的心虛;被迫割捨的,他用金錢補償自己的缺席。殘缺的父愛,固然另有隱情,用一段影片就想來化解,也有些勉強,但是這位失職的父親畢竟曾經如此努力過(父子個性還真是基因複製呢),雖不盡讓人滿意,卻已有著讓人可以接受,也願意接受的溫度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