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泥馬:艾未未浮雕

 

電影世界最神奇的力量,往往來自於拍攝現場的突發事件,來自超越劇本規畫的靈光閃動。會講中文與希伯萊語的美國紀錄片導演陳愛麗(Alison Klayman)執導的《艾未未草泥馬(Ai Weiwei Never Sorry)》,因為一隻貓一個人,而得著了畫龍點睛的能量。

 

「草泥馬」是中國國罵的諧音字,是藝術家艾未未用文明包裝後的罵人話語,也是艾未未挑戰中國威權,自貼於額頭上的反動標誌,《艾未未草泥馬》從選材到片名都已充分展示了電影的挑戰性格,如果沒有採用更高明的象徵,就少了讓人深思回味的餘韻,艾未未家的那隻會開門的貓,即時解決了導演陳愛麗在處理艾未未那種只能「衝衝衝」,來不及轉彎的衝撞快車的敘事結構。

 

2006年起在中國住了五年的陳愛麗,在2008年才剛始接觸艾未未時,剛巧遇上了中國逮捕劉曉波事件,撲天蓋地的反民主浪潮並不能淹沒人們追求真相的心,艾未未的挺身對抗國家體制,以及陳愛麗拍攝艾未未紀錄片都反映著知識份子的醒悟與抉擇,但也正因為政治旗幟如此鮮明,《艾未未草泥馬》除了為弱勢代言發聲的重責大任之外,其實還應在藝術世界上取得一度之地,那隻貓因而發揮了「明喻」的力量。ai-317.jpg

 

艾未未愛貓,也養過多隻貓,貓有自己的世界,不太搭理俗人,以貓況人,那種自行其是的本色,還真有名士風流的氣魄,但是陳愛麗卻注意到艾未未家有一隻貓會開門:不管主人是不是關門鎖貓,怕貓亂跑,想出門的貓兒就會跳上門把,用腳一踏,門就開了,愛去哪就可以去哪,《艾未未草泥馬》選擇了這隻會開門的貓做為開場戲,絕非即興,亦非巧合,而是直接以貓喻人:身材矮胖,人貓相近;出入自主,人貓一族;慵懶精明,人貓同源。中國可以封鎖艾未未的微博,警察可以打他,可以軟禁他,但是這隻胖貓自有因應之道,他根本就是那隻會自己開門的貓兒。

 

至於「人」,自然指的就是艾未未本尊了。《艾未未草泥馬》中的艾未未其實會讓人想起拍攝過《柯倫拜校園事件(Bowling for Columbine)》和《華氏911Fahrenheit 9/11 )》等片的紀錄片導演Michael Moore:有信念,有勇氣還有行動力的鬼才。ai-314.jpg

 

《艾未未草泥馬》的本質,其實是向透過「草泥馬」的粗口抗爭,向世人介紹艾未未其人其事,北京奧運的鳥巢體育館只是他的藝術設計才情,電影核心是他在四川地震後,不相信官方公報,展開追蹤究竟豆腐渣校舍工程害死多少學生的「公民調查」展開,其間兼及了他如何惹惱官方,警察跑到他的旅館查房,竟然還使暴出手,一直到報官不理,乾脆自己上門找動人警察……凡此種種,充份展現了他善用媒體,利用媒體的機伶性格,但是他也有足夠手段,能夠讓擋路的、攔路的的人與事都再也無所遁形,兇暴的人最後變成尷尬的人,《艾未未草泥馬》的內容趣味,恰是一頭精於世故的狡滑老貓,不耐煩地反咬了陳舊社會一口的反噬動作,艾未未的行動力量,更具體實踐了存在主義作家卡繆的「我反叛, 因此,我存在」的理念,畢竟「荒謬」與「反叛」,正是「理性的人」遭遇到「毫無道理的世界」 唯一能夠採取的姿態。

 

更重要的是,在中國的集權體制下,有多少人敢對抗政府?又有多少人想得出突破政府封鎖的「策略」?《艾未未草泥馬》所引介的對抗手段,已經儼然革命教材,對當代年輕人都能帶來啟蒙震撼的。


除了政治,《艾未未草泥馬》更值得一書的是電影除了突顯爭議,亦不忘回到藝術與人性層面,多元審視這個人的複雜面向。就藝術而言,慕尼黑的So Sorry」展覽,讓人看見他的大器與卓見(用幾萬個書包組成的書包牆來悼念川震死難的孩子,搭配「她在這個世界上開心地生活過七年」的標題字句,誰能不痛心?不驚心?);就人性而言,電影亦未迴避他除了妻子,還有情人,還有未婚生下的兒子的真實素描,就算陳愛麗只是輕輕帶過,不曾去碰觸敏感的情愛糾結,亦也算是完成了藝術家的浮雕了。

ai-313.jpg

 

好的紀錄片,首先讓人看見「真實」,繼而勾動人心思維,《艾未未草泥馬》不忘告訴大家,就算艾未未天生反骨,一旦被官方拘禁後,還是會有噤聲無語的無奈時刻,他的傲骨,讓人欽佩;他的軟弱,讓人唏噓,《艾未未草泥馬》得能兼備這些元素,自是更值得讓人再三咀嚼了。

 

不老騎士:黃昏進行曲

《不老騎士─歐兜邁環島日記》是部「好看」的紀錄片,原因之一是勵志;之二是體材貼近生活,易起共鳴;之三,確實有幾位動人老人,發揮了畫龍點睛的功能。

 

不過,《不老騎士》的「好看」,基本上是在打水飄,表面上騰跳熱鬧,水花四濺,人物有血有肉,有妙語有豪情,唯獨少了更深的靈魂關注,我們清楚看見環島之旅的完成,背後的動機與毅力,只有點的突破,未能帶動全面出航。

 

go8613.jpg《不老騎士》的初衷只是側拍台灣弘道老人福利基金會所推動的17位平均81歲的長者,從台中出發,一路往南,繞經東台灣北上,再折返台中的13天摩托車環島之旅,隨著贊助經費日增,規格日大,於是從短片成了長片,老人持志奮起的動人主題搭配成功宣傳(很容易就想起數年前帶動單車環島遊的《練習曲》,差別在於主角不再是俊美壯健的帥哥,而是白髮蒼蒼,隨時都怕出了出情況的老人家),創下了2012年的最佳紀錄片票房。

 

但也正因為《不老騎士》的起動在於機車環島之旅,初始的蘊釀艱難,就在影像不足的情勢下,只能簡略帶過,難免蒼白了些。不過,阿桐伯在亡妻墳前灑銅板求聖筊的畫面補拍得宜,發揮了臨門一腳的煽情力量,搭配在機車前端擺放愛妻照片,再來一趟環島行;以及環島圓夢之後,在除夕夜的紡織廠再與妻子照片對話憶述的場景,導演華天灝確實在「補實」的工程上,花了不少心血氣,更在動人的分寸拿捏上,克盡職責,才能匯聚摧淚動心的能量。go106.jpg

 

17位長者確實各有故事,但是有人內向,有人拙於言詞,有人耳朵重聽,答非所問,所以,鏡頭也就自動朝向有戲肯秀的老人集中,使得這趟千達一千多公里的側拍紀錄,因而少了更多元的聲音與觀點,甚至很多時候要以老人基金會的幹部訪問(或者每天的工作檢討與翌日規畫會議)來補實,其實,沒有這些年輕人的規畫聯絡與安排,前頭開道,後頭呵護,甚至動員打氣,這趟環島之旅未必能夠順利走完,只可惜,他們受訪的內容有些重複,如果能多兼及不同老者的情境,或許就能使得這群老人的浮雕,就能有在有人濃妝,有人淡抹之間,得到更平衡的觀照了。

 

即使老人的空間不過集中在五六人身上,華天灝還是很努力從老人的族群與歷史記憶中找到了很精彩的熔接點,例如有人是神風特攻隊的教官,日語說得比國語還要溜;有人則是在中原打日本,再到寶島開山鑿洞的外省老兵,歷史的因緣際會,讓原本對立的軍士們在年華老去後,一笑泯恩仇…台灣過去半世紀的歷史紛擾與族群溶入,也就成了《不老騎士》信手一揮的政治印痕。

go108.jpg

 

當然,帶著一口外省口音的德玉爺爺,出門在外心頭還是惦掛家裡,一定打通電話,只想聽孫子一句話,春節前夕要帶著子孫寫春聯貼春聯,在台灣安身立命的生命態度,已然是台灣人的共識,諸如這類老人心情的書寫紀錄,亦都讓《不老騎士》多添了三分溫情糖衣。

 

至於理應是核心重頭戲的環島旅程,在行經南迴段時,音效、音樂與畫面的配合精準,帶出了不少氣魄震撼,只可惜諸如風吹雨淋,路況艱難,有人摔車,有人疲累的行進「細節」,在「即時」紀錄的工程上就顯得明顯不足,行進畫面少,休息場景多,當然也悄悄透露出拍攝規格有限,現實難以兼顧的困境訊息。

 

不過,《不老騎士─歐兜邁環島日記》的基本精神還是在於透過「挑戰八十,超越千里」的口號,來傳布老人不老,有夢就要去追逐的生命訊息,看著戲院裡面有這麼多的觀眾來看一部紀錄片,同時也呼應著電影情節有時歡笑,有時流淚,我必需說,台灣觀眾真可愛,厚道知足而不挑剔,台灣電影工作者真幸福啊!

歌喉讚:誰的青春誰的歌

Jason Moore執導的《歌喉讚(Pitch Perfect)》其實不太需要電影評論,因為電影的主要訴求在青春與音樂,劇情用一句話就講完了:Barden大學兩個音樂社團的競技。

 

《歌喉讚》的人物塑造不論是男女交往、父女矛盾、同性相斥、胖妞自嘲、黑人就賤或亞裔就怪,這些偏見塑造全遵循著美式校園電影的刻板印象,並無新意,轉折都可預見,勝負結果沒有意外、至於不時脫口而出的粗口俚語,亦只是青春叛逆的口舌之快。全片的的美麗與哀愁,基本上都纏繞著阿卡貝拉(a cappella)運轉。pp882.jpg

 

阿卡貝拉原意是無伴奏合唱,指的是一種無伴奏的音樂形式,全靠人聲來哼唱出旋律與節奏,《歌喉讚》裡安排了純男聲和純女聲的兩個阿卡貝拉團體「美麗女聲(The Bellas」和「痞子幫(Treblemakers)」來打對台,性別成了最鮮明的標記,因應性別而生的青春爭議,卻也因此顯得太過直接而膚淺(例如:打對台就是世仇,就不能與對方有性關係,否則就得逐出團體;但是美麗女聲的座車沒油時,還是得向世仇求援,同車出賽……諸如這類食古不化的死腦筋,自我設限的死胡同,其實都只是愚頑不靈者,終必自食苦骨的校園電影老梗了)。

 

《歌喉讚》的阿卡貝拉呈現法分為兩種:有音樂伴奏,以及純人聲組合。坦白說,純人聲就有如原汁原味的天籟入耳,有音樂伴奏,固然也動聽,卻因為後天加工,不再純粹了,宛如人工美。

 

天籟就教人難忘,《歌喉讚》的兩場戲就極富魅力:首先是女主角Anna Kendrick飾演的Beca首度參加阿卡貝拉社團甄選時,席地而坐,手拿著塑膠空瓶,一面開口清唱,一面用手擊空瓶與地面,人聲器物聲,聲聲交錯,抑揚頓挫的旋律,看似信手拈來的即席演唱,卻別具韻味,功力不凡;其次則是痞子幫在校園中進行社團招生時,你唱我和,就靠著天然嗓音與高低音交錯的和聲來吸引同學,同樣讓人聽得好生迷醉。pp708.jpg

 

只不過,「美麗女聲」和「痞子幫」並沒有享受到以阿卡貝拉唱出人間絕美的樂趣,《歌喉讚》其實是一場透過社團競賽而衍生的校園權力爭奪戰,例如「痞子幫」的首腦Bumper(由Adam DeVine飾演)可以只因為我不喜歡你身上的氣味就排拆新血加盟,在舞台上更以尖酸苛薄的語句羞辱對手;「美麗女聲」的首腦Aubrey(由Anna Camp飾演)同樣也是只會死抱傳統,不知變通的保守女郎,她在意的不是團員的心聲,而是笛聲一響,大家就得齊一行動的指揮威權。不管是BumperAubrey都未曾在音樂的和諧或創新中找到飽滿酣暢的幸福滋味,Bumper更因為好萊塢一招手就棄團而去…諸如此類的插曲,都讓《歌喉讚》的青春信念更加狼狽,格局更加庸俗。

 

最大的問題還是在於阿卡貝拉究竟怎麼唱才是好?才能勝出?電影中的評審不曾吐露片語隻字,全靠兩位比賽轉播主持人的嘴皮子接龍,但是談的多是服裝和舞姿,少了音樂高低的分析,多數歌曲又都有電音襯底,原味盡失,只知臧否皮毛,未能畫龍點睛,直指勝負關鍵,所以最後也只能看結果,看不出門道了。

 

《歌喉讚》另外有一個有趣的文化觀察點:字幕。電影中的校園男女都不忘耍嘴皮子(接字歌的社團比賽更是有趣),但是語句機鋒,或者押頭韻的旁白趣味,都在考驗中文字幕翻譯師的功力,有些傳神點出了噱頭所在,讓人莞爾一笑;有些則是略過不譯,讓人悵然若失,譯或沒譯?通不通達?都夠讓有心人好好做比較功課了。

12月22日電影最前線節目重點

第一小時:

電影話題:年度好片

 

一直有個小小的心願,如果能在一集的節目中介紹一年的佳作,用一小時回顧這一年,該是多精緻,密度又多高的年度饗宴啊!

 

年底時光,最適合這種回顧氛圍,今天的節目就試圖以年度好片的觀點來介紹一些曾經獲得影評人團體大獎的作品,我的挑揀基準是以剛出爐的金球獎戲劇類電影入選片單做基準,因為五位最佳導演的入圍者同樣就是。

 

這五部電影及導演分別是:

《亞果出任務(Argo)》導演:班.艾佛列克

《決殺令(Django Unchained)》導演:昆汀.塔倫提諾

《少年Pi的奇幻漂流(Life of Pi)》導演:李安

《林肯(Lincoln)》導演:史蒂芬.史匹柏

00:30凌晨密令(Zero Dark Thirty)》導演:凱薩琳.畢格羅

gg.jpg 

非常難得地,五部作品中有三部都還不曾在台灣上映,但是我幸運都取得了原聲帶,才使得今天的年度回顧,能夠提到什麼電影,就有那部作品的原聲帶可以搭配,讓大家聽著原聲,想像電影風情。

 

使用音樂:《亞果出任務(Argo)》原聲帶

《決殺令(Django Unchained)》原聲帶

《少年Pi的奇幻漂流(Life of Pi)》原聲帶

《林肯(Lincoln)》原聲帶

00:30凌晨密令(Zero Dark Thirty)》原聲帶

 

 

第一小時:

第二部份:

電影話題:年度好片

 

今年得獎最多的電影應屬奧地利導演麥可.漢內克(Michael Haneke)執導的《愛‧慕(Amour)》,從坎城影展一路到歐洲電影獎,可以說是所向披靡,看過《愛‧慕》,你就會同意從選材到表現,本片堪稱是精品中的精品,太多面向可以討論。

amour003.jpg 

今天先從詩經著手吧,「執子之手,與子偕老」,是何等讓人嚮往的境界啊,問題是兩人一起老了,其中一人有了病痛,身不由己了,老先生該怎麼來照顧老太太呢?老人化社會的逐步來臨,會帶來更多的家庭與社會試煉,一位真誠的創作者總能夠洞燭機先,從生命的困境中發掘問題,《愛‧慕》就是這麼一部讓人難忘的生命電影。

 

人老了,難免對於往日的美好時光多所眷戀,《愛‧慕》的男女主角都是音樂老師,教出了得意門生亞歷山大,學生登門拜訪,看到因中風而半身麻痺的老師,當然大吃一驚,拗不過老師的要求,重彈了貝多芬的鋼琴小品,那是師徒間的第一堂課,多年之後再重溫,美好的昨日歷歷如現,有五分馨甜,但不亦有五分惆悵?好電影就能有這種酸甜並陳的力量。

 

使用音樂:愛‧慕》原聲帶

 

第二小時  

第二部份

音樂話題:童年的歌

 

少年時期,你迷戀的是誰的歌?你是聽誰的歌長大的?

 

每個世代都有不同的選擇,我這個世代,周藍萍先生是重要的創作者,因為他寫的黃梅調音樂,從「遠山含笑」到「十八相送」,我們都琅琅上口,他寫的流行歌曲,如今還依舊在我們的生活或記憶中晃盪著,從「綠島小夜曲」到「回想曲」,無不如此。

 

台大圖書館日前推出了《寶島回想曲──周藍萍與四海唱片贈藏展》,深情回顧了已經被很多人遺忘的往日時光,正因為如此,我才又翻箱倒櫃找出了昨天曾經迷戀過的歌曲,除了不同版本的「綠島小夜曲」之外,還有著「我愛唱的一隻歌」和「昨夜你對我一笑」兩首歌曲,動人的音樂讓我的童年變得多彩多姿,如今也到了薪火相傳的時刻,有緣聽見本集節目的朋友,或許也會因為重聞佳音,有了唇角上揚的微笑。

12月15日電影最前線節目重點

第一小時:

第一部份:

最新電影:《捍衛聯盟》

 

Peter Ramsey執導的這部動畫長片可以從三個方向來解讀:

 

一,主題上,看似黑暗勢力與夢幻勢力的對決,卻是歐美童話故事人物的總動員。

 

gua0022.jpg二,視覺上,從夢幻童趣世界到黑暗勢力,造型各有特色,千軍萬馬氣勢亦都不凡,正因為有眾家好漢的大集合,觀眾就有了挑揀評比的空間了,你最愛那個角色呢?每個選擇都是話題。

 

三,音樂上,產量極多,韻味又精美的Aleandre Desplat,持續以他節奏鮮明的動能和迷人主題,完成了與視覺和劇情的拔河。

 

使用音樂:《捍衛聯盟》原聲帶

12月的應景節令歌曲:「Walking in the Air Goodbye my love」「Halleluiah

 

第一小時:

第二部份:

電影話題:《哈比人:意外旅程》

 

紐西蘭大導演Peter Jackson繼《魔戒三部曲》後又要推出《哈比人三部曲》,同樣是托爾金的小說改編,《哈比人:意外旅程》當然是乘著《魔戒》的翅膀,一方面引領《魔戒》迷回味美好舊時光,畢竟轉眼就已十年過去了;另一方面則是《魔戒》問世的年代,3D還不成氣候,如今,擅長特效的Peter Jackson又能如何善用3D技術來創造視覺奇觀呢?問號,就是問號,能否用驚歎號來收場?又考驗著Peter Jackson的才情了。

hobbit001.jpg 

訊息之一,Peter Jackson這回用了每秒四十八格的速度(以前電影的運動速度是每秒二十四格),是更飽滿?更豐富?還是會暈眩呢?我期待著。

 

訊息之二,《魔戒三部曲》替作曲家Howard Shore的創作人生,另添了三座奧斯卡獎,他一方面要用舊主題旋律來「溫故」,另一方面則要替哈比人寫下「創新」主題,他面臨的挑戰,坦白說,絲毫不輸Peter Jackson

 

電影還沒看,不過,就讓我們先從原聲帶來認識這部電影吧。

 

使用音樂:《哈比人:意外旅程》原聲帶

 

第二小時  

第一部份

最新電影:《甜.秘密》

 

今年金馬獎的開幕電影,選用了台灣導演許肇任的最新作品《甜.秘密》,這是一部愛情喜劇,電影的節奏與一般的台灣電影不同,看似小情小愛的故事架構,卻有著完成浮世繪雕塑的企圖。

 to705.jpg

《甜.秘密》的核心人物是黃劭揚飾演的十七歲小男生小揚,他的家人、同學和朋友都各自被愛情所惑,也勇敢去追尋,以他為核心所放射出去的情感波長就兼及了這些親友的悲歡離合,故事架構近似英國導演麥可.溫特波頓(Michael Winterbottom1999年執導的《奇異果夢遊仙境(Wonderland)》,有著人間關懷,亦有著常駐人心,很難改變的情愛嚮往。

 

《甜.秘密》中的主角鍾鎮濤和隋棠曾經共同創作了一首歌曲「如果情歌都一樣」,這個技法和《K歌情人(Music and Lyrics)》中的休.葛蘭(Hugh Grant)要寫出一首名叫「找回舊日的愛( Way Back Into Love)」的歌曲一樣,讓主題曲有了合理出現的時空環境,舒米恩創作的「如果情歌都一樣的」其實也相當動聽,只可惜創作動機與心理邏輯安排得略嫌勉強,不過,電影的紀實企圖與詩意手法,還是頗有可觀的。

 

使用音樂:

甜.秘密》主題曲「如果情歌都一樣」

奇異果夢遊仙境原聲帶

 

第二小時  

第二部份

電影話題:回顧2012

 

今天初春,看見《新手人生(The Beginners)》時,除了讚歎老牌演員Christopher Plummer收放自如的表演之外,也激賞電影選擇老同志的議題來書寫人生的情愛冒險,更讚歎電影的動人歌曲,今天要來回顧2012,我避開了傳統的十大評比法,只來分享一些曾讓人心動的音樂,聽見而能喜歡,就有驚豔的樂趣,就對2012有了更深情的回眸了。

 

今天的節目以知名音樂的重現做主題,例如動聽的《諾瑪》歌劇詠歎調《聖潔女神(Casta Diva)》曾經在電影《聽風者》和《鐵娘子》中兩度現聲,誰的處理比較高明呢?

 

此外,在諾貝爾獎的頒獎熱季上,如果聽聞《卡農》音樂,是否可以想見盧.貝松這位法國導演如何在《以愛之名(The Lady)》中用「卡農」來表現翁山蘇姬的奮鬥人生呢?

DRAG24.jpg 

當然,描寫歌仔戲團飄浪人生的《龍飛鳳舞》中,出現鳳飛飛演唱的「牽成阮的愛」是否已然精準呈現了走唱人生的滄桑意境了呢?

12月08日電影最前線節目重點

第一小時:

第一部份:

最新電影:《如果在法國。一個旅人》

 

觀看最新法國電影《如果在法國。一個旅人(Journal de France)》,可以認識一位大師,認識一種生命態度,認識一種創作理念。

 

電影主角是法國知名攝影家雷蒙.德帕東(Raymond Depardon1942-),他的攝影鏡頭曾經記錄了世界的動盪,亦捕捉了當下的人生,是生命縮影,亦是世界顯像。

 

我們常用曲線婀娜來形容動人的胴體,好看的電影亦能得著動人的曲線,《如果在法國。一個旅人》的線條很像迴紋針,主線敘描德帕東開車行經法國大街小巷以及城市鄉村,要為美麗的建築留下動人身影,因為建築收載著人的記憶與活動的能量;副線則是到德帕東的資料室裡,整理出他過去的採訪影片,回顧他走過的採訪人生。

journal-005.jpg 

德帕東的攝影心法是「只拍一點點,卻能呈現全部面貌的方式」,讓攝影機緩慢移動,只做一個沈默的旁觀者,從他的創作風格中,我們對於「攝影機只做旁觀者,只作靜觀默察式的記錄;拒絕重演,不用燈光,沒有解說,排斥一切可能破壞生活原生態的主觀介入」的真實電影或直接電影的理念就能得著更有趣的啟發了。

 

使用音樂:

《如果在法國。一個旅人》中的法文歌曲

使用音樂:Contre Jour原聲帶

 

第一小時:

第二部份:

電影話題:歐洲電影獎

 

今年歐洲電影獎的得獎結果一如預期,並沒有太多意外。奧地利名導演麥可.漢內克的《愛慕(Amour)》奪下四座大獎,為最大贏家。愛情不是少年人的專利,中年人,甚至老年人的愛情定義其實更寬廣,也更複雜。等日後看過電影,再來細談吧。

 

今天節目的重點在於第一次看過,沒看懂,錯失很多趣味的《諜影行動(Tinker, Taylor, Soldier,Spy)》,後來買了藍光片,重看兩次,很多謎團迎刃而解,關鍵就在於導演的手法非常細緻,每個眼神,每個動作或者對白都有原因,亦有關連,在一個強調「不能相信任何人」方的情報組織裡工作,爾虞我詐難免,但是只要有私心,就有見縫插針的可能了。

tinker001.jpg 

《諜影行動》的作曲家已經連續在世界電影音樂獎奪下年度作曲家和最佳電影音樂兩項獎,又是歐洲電影獎的最佳音樂獎得主,理應再度來細聆該片的音樂魅力。

 

使用音樂:《諜影行動(Tinker, Taylor, Soldier,Spy)》原聲帶

 

第二小時  

第一部份

最新電影:《浮士德》

 

12月的季節一到,耶誕歌曲就可隨處聽聞,但是波蘭名作曲家普瑞斯納的Moje kolędy/我的耶誕頌歌》卻不是每個人都熟悉的,今天從基督教的傳統節慶音樂中來介紹一部有文學意境亦有電影視效的特別電影《浮士德》。

faust0013.jpg 

浮士德的傳說源自於中歐社會,一位博覽群書的大知識份子為求心願得遂,不惜將靈魂賣給了魔鬼,這個故事從馬羅的劇本,歌德的詩作及湯瑪士曼的小說,歷來已經有無數的電影改編版本,俄國導演蘇古諾夫的最新作品獲得了威尼斯影展的肯定。

 

老故事要找新觀點切入,考驗著每位改編的創作者,《浮士德》的犀利點從人的身體出發,曾經風光一時的,最後也只剩具臭皮囊,但是解剖了人體器官筋脈後,卻找不著靈魂處所的浮士德,對生命依舊充滿了疑惑,也依舊會受到自己身體的饑餓感宰制,因而會去典當,因而認識了魔鬼,因此認識了美麗的女性胴體,也見証了魔鬼的怪異軀體,相信的,不相信的矛盾,就在浮士德的身邊展開。

 

一位特殊導導演,用了特殊的切入點,完成一部特別的電影。我選的配樂,當然也呈現了另類的氛圍,請大家多指教嘍。

 

使用音樂:普瑞斯納作品Moje kolędy/我的耶誕頌歌

歌手卡蘿姬演唱作品The Christmas Song

 

第二小時  

第二部份

電影話題:回顧2012

 

時間座標來到128了,2012年即將落幕,回顧過去這一年,我們見過多少動人電影?又聽過多少動聽音樂呢?今天開始,每一集節目的最後一小段節目就是我的年度回顧,選的音樂都是曾經讓我停留,讓我讚歎過的音樂。

gb909.jpg 

首先,最動人的愛情音樂是《女朋友.男朋友》中的「美麗島」,那首歌的本質是台灣民眾政治覺醒的代表歌曲,有時代的刻痕,但是電影中卻用在中正紀念堂野百合學運中一段走私的同志戀情,導演的手法,讓一首知名歌曲有了全新風采。

 

其次是倫敦奧運閉幕式上的老歌「Imagin」,英國人示範了我們可以怎樣來紀念一位國家歌手,珍惜我們的文化資產。

 

最後則是一個搖滾團體如何應用他們的才華,替好萊塢商業電影打造了動人的電影配樂,團體名叫化學兄弟,作品叫做《少女殺手的奇幻旅程

 

 

使用音樂:《女朋友.男朋友》原聲帶

《倫敦奧運閉幕式音樂集》

少女殺手的奇幻旅程》原聲帶

 

12月01日電影最前線節目重點

 

第一小時:

第一部份:

電影話題: 2012歐洲電影(EUROPEAN FILM 2012:

 

121對我而言是個特別的日子,每年到了今天都只剩一個月了,可以好好想想過去的歲月與足印,就在2012年還剩最後一個月的時光,就讓我們先來回顧這一年的好看歐洲電影吧。

 

今年的歐洲電影獎今天要在在位於地中海上,距離義大利西西里島93公里的馬爾他共和國的馬爾他島上頒獎,入圍名單大致涵蓋了過去這一年值得注意的歐洲電影,有人關切最後誰得獎,我則是比較關切究竟還有幾部不曾得見?

 

《愛慕(AMOUR (Love))》

《為愛出走(BARBARA)》

《凱撒必湏死(CESARE DEVE MORIRE (Caesar Must Die) )》

《逆轉人生(INTOUCHABLES (Untouchable))》

《謊言的烙印(JAGTEN (The Hunt))》

《性愛成癮的男人(SHAME)》

 

就讓我們在以色列作曲家Armand Amar的專輯「Moving music」中的Inanna開始分享今天的節目與觀影心情吧。

 

使用音樂:

愛慕原聲帶

逆轉人生原聲帶

《皇家風流史》原聲帶

 

第一小時:

第二部份:

最新電影:《安娜卡列妮娜》

 

anna911.jpg世界上有三個女人,她們的故事歷來吸引最多人的關切,一位來自希臘神話,名叫海倫;一位來自劇場,名叫茱麗葉;一位則是來自小說,名叫安娜卡列妮娜。

 

俄國文豪托爾斯泰的名著「安娜卡列妮娜」歷來已經有多次改編上大銀幕,著名的女星從葛麗泰.嘉寶、費雯.麗到蘇菲.瑪索都詮釋過這位拋夫棄子追求自己人生愛情的女性,最新版的《安娜卡列妮娜》則是找來了英國當紅女星綺拉.奈特莉(Keira Knightley)來擔綱。

 

觀看新版的《安娜卡列妮娜》有如觀賞一齣歌劇,主要是作曲家Dario Marianelli獲得導演極大授權,打造了動人音樂,華麗地貫穿全片,至於從原著衍生的細節因為多數人都已熟悉,究竟要用什麼方式來「重現」這些細節,才能讓人驚歎?本片採用的是人生一台戲的概念來執行,一切都只是搬演,但也因此造成了疏離,不再有濃烈的投入感,要去咀嚼托爾斯泰筆下的那種洞見:「幸福的家庭都是相似的,不幸的家庭各有各的不幸。」似乎距離有些遙遠了。

 

使用音樂:《安娜卡列妮娜》原聲帶

 

 

第二小時   第一部份

最新電影:《少年Pi的奇幻漂流》

pi206.jpg 

李安又拍新片了,他是改編小說的電影高手了,這回挑戰的是全球知名的暢銷小說,有兩大考驗:如何讓書迷滿意?如何讓影迷盡興?

 

前者要忠實呈現原著的精神,從多神論的世界到小說的跌宕節奏,少年Pi與那隻叫做『理查.帕克』的老虎為伴,如何能安然度過227天?以及人虎終需告別的生命現實。

 

後者則是要透過三D特效來完成戲劇和視覺的奇觀,那既是想像力的落實,亦是夢工場化不可能為可能的造夢工程。

 

使用音樂:《少年Pi的奇幻漂流原聲帶

 

第二小時  

第二部份

電影話題:金馬獎綜合意見

 

其實有關金馬獎的意見,上周的節目中都已大致介紹了,今天的節目重點在聽歌,先介紹入圍歌曲:寶米恰恰》的「She & Me」和《高海拔之戀》的「Do Re Mi」,雖然各有韻味,「Do Re Mi」的曲詞意境似乎更能讓人咀嚼回味。

my898.jpg 

浮城基本上是一部從外遇現象探索中國當代社會感情情紛亂現象的電影,小三向大老婆傾訴丈夫外遇的事,大老婆很想幫忙,卻赫然發現了兩件事:小三的丈夫,其實就是她的丈夫,亦即這位小三,既是訴苦,又是示威了;其次,她真的親眼目擊丈夫正和第三名女子(亦即小四)在偷情。剎那之間,雙重打擊全朝她而來,誰承受得住?如何處理戲劇高潮?就看得出導演的功力。

 

其次,貝多芬的「快樂頌」是多讓人熱血沸騰的歌曲啊,可是浮城中每回出現「快樂頌」為何都讓人有不祥之感呢?改造音樂基因,同樣考驗著導演的功力。

 

 

使用音樂:寶米恰恰》的「She & Me」、《高海拔之戀》的「Do Re Mi」、「快樂頌」

11月24日電影最前線節目重點

第一小時:

第一部份:

最新電影:《人生決勝球(Trouble with the curve)》

 

當你在銀幕前聽見克林.伊斯威特用他沙啞的聲音,對著亡妻的墓碑唱出「You Are My Sunshine」時,你心頭可能有一根弦會被打動了,這首歌深情唱出:

You are my sunshineMy only sunshine-就是癡情人的愛情呼喊啊

You make me happy, When skies are grey這是情人對愛情的禮讚啊

 

但是「You Are My Sunshine」不只是一首情歌而已,原曲的意思是一位傷心的情人,希望爭回變心的情人,所以用陽光的比喻來喚回愛人。

 

在墳前唱這首歌的用意有二:

第一,妻子被死神奪走了,自己的陽光不見了,無力對抗死神,但是至少,能用陽光表達自己「無處話淒涼」的心情。

 

第二,陽光是摰愛,妻子如此,棒球亦是克林.伊斯威特在電影中的生命陽光,但是人老了,即將被球團釋出了,那一句:Please don’t take my sunshine away不但是向死神呼喊不要奪走他的情人,也更期願上帝不要奪走他的棒球摰愛。

curve014.jpg 

極其平凡的一首歌,但是用得巧,用得妙,就可以完全不凡的內含意義。

 

《人生決勝球》是一部關懷老人,追思人生真情的電影,在親情上是父女代溝的化解,在職場上是專業與熱情,遠勝過電腦數據的論述;在性別上是女性亦可以比男性更愛棒球,也更懂棒球的力作。

 

使用音樂:《人生決勝球》原聲帶

《人生決勝球》主題曲「You Are My Sunshine

 

第一小時:

第二部份:

電影話題:金馬獎觀察之一:《神探亨特張》

 

請容許我用三個比方來形容2012年華人電影創作的特質。我會用泥鰍來形容台灣電影:因為滑溜活潑,勁力十足,充滿各種可能性;香港電影則像個沒頭蒼蠅,急著找出路,卻失去了方向;中國電影則像傻大哥,有錢不知如何使,拍出不少大而無當的商業製作,卻罕有撼動人心的力作。

警察,是2012年金馬獎入圍影片的共同交集,從《奪命金》、《神探亨特張》、《消失的子彈》到《浮城疑事》都有警察的戲份,甚至台灣唯一的入圍作品《女朋友男朋友》亦有驚鴻一瞥的警察(拿石頭砸新婚轎車)與學運時期出現的特勤探員。

 

警察的交集,顯示這五部作品都有相當程度的「當代」特質,也試圖從警力的介入來描繪生命的故事,人心一旦失控,確實會有太多意想不到的情節。

hunter652.jpg 

有警察現身的時節,難免就會有混亂或失序的人生,中國入圍作品《神探亨特張》試圖透過一位曾在七年內破獲一千七百多件案件的警探身上,揭示中國大陸「天下有賊」的普遍亂象,電影採取了新寫實主義的手法,找來一大群素人演員詮釋各式騙術詐案,生活化的表演讓人眼睛一亮,但是電影終究還是在歌誦精明探員憑著意志與耐心逐一破案的本事,究其實,還是一部精心包裝的「主旋律」電影(宣揚政府德政的電影)。

 

使用音樂:《神探亨特張》主題曲「沈默如謎的呼吸」

羅大佑歌曲「現象七十二變」

 

第二小時   第一部份

電影話題:金馬獎觀察之二:《消失的子彈》

 

過去這一年的香港電影努力軌跡,主要可從《低俗喜劇》、《奪命金》和《消失的子彈》三部金馬獎入圍作品中看得出來港人的思維。

 

《低俗喜劇》以通俗的語言和激狂的人生故事,訴說香港人的生存與生活壓力;消失的子彈》則是極力想要利用民國初年的時空距離,發揮借古諷今的論述力量,同時也可以在美術世界中打造復古美學,並且利用傳奇劇情來營造商業喜趣。《奪命金》則是一部堅持風格的導演,用看似非常平凡瑣碎的商場故事,用毫無交集的三條劇情線,完成「人為財死」的當代浮世繪。

 

 vb004.jpg消失的子彈》最值得肯定的是男主角劉青雲創造了認真的警察一角,他有鍥而不捨的幹練神情,卻又不時能以不帶痕跡的喜感,豐潤了這位民國初年中國「福爾摩斯」的辦案傳奇,只可惜,電影的劇情和美術橋段都有太多其他電影的痕跡,加上故事線索並未邀請觀眾參與,形成編導自說自話的結果。

 

 

使用音樂:《福爾摩斯》原聲帶

《金雞》原聲帶

《大魔術師》主題曲「猜情人」

 

第二小時  

第二部份

電影話題:金馬獎觀察之三:《奪命金》和《浮城

 

今年金馬獎最佳影片若由《奪命金》或《浮城謎事》獲得,我都不覺意外。

 

今年金馬獎最佳導演若由《奪命金》的杜琪峰或《浮城謎事》的婁燁獲得,我亦都不覺意外。principle10.jpg

lwp001.JPG 

原因在於他們各有堅持亦各有擅長,《奪命金》和《浮城》都有如參加一場拼圖遊戲,乍看渾沌,實則理路清晰,等到真相浮現,就有讓人拍案叫絕的力量,更重要的是不只故事玄奇而已,更有社會現象的犀利剖析,不只是一部讓人神經緊繃的好看電影,當代生活的浮水印,都讓這些作品得著了濃烈的當代印記。

 

使用音樂:《銀河映像電影作品音樂集》

 

11月17日電影最前線節目重點

第一小時:

第一部份 

最新電影:倒帶人生(Mr. Nobody

 

看過《托托小英雄》的影迷,都很懷念比利時鬼才導演賈柯凡多梅爾的才情,時隔十八年之後,他才又完成第三部劇情長片倒帶人生》,同樣有他最擅長的音樂敘事靈感,亦有奇幻人生的排列組合。

 

倒帶人生》有一個科幻主題,男主角尼莫是西元2092年時,地球上唯一的純種人類,高齡120歲的他在死前回憶起自己的人生,有了記憶混亂,真相難辨的人生如夢感覺。

nob720.jpg 

倒帶人生》另外有一個命運主題,男主角童年時遇上父母離異,他的人生面臨艱難選擇,火車站的分離時刻,如果他搶上車跟了媽媽,人生也許彩色;如果,他留下來陪伴爸爸,人生也許單調乏味。但是他就是會和曾經暗戀過的女同學各自有不同的愛情與婚姻關係。

 

抽掉科幻主題,《倒帶人生》的故事依然成立,保留科幻主題,《倒帶人生》的故事反而惑亂了主題,畢竟世人都知道人生由數不盡的選擇組合而成,如果時間倒流,在人生的十字路口上尼莫會如何選擇呢?

 

使用音樂:托托小英雄原聲帶

倒帶人生原聲帶

 

第一小時:

第二部份:

最新電影:《太極2:英雄崛起》taichi4419.jpg

 

一套三部曲的電影,拍攝時如果沒有明確的切割,只是把一部長片改成三部電影,重點或者趣味,難免就因新奇不夠,失了讓人興奮的趣味,只能靠第一集建立的主軸及人物來吸引人,《太極2:英雄崛起》的基礎就在《太極1:從零開始》,主角怪咖終於練成陳家拳,在解決陳家溝的危機時,這回必需闖盪北京城,穿越八卦陣找到臥虎藏龍的大師,尋求政治力的庇護。

 

邏輯清楚,沒有意外,《太極2:英雄崛起》引人討論的空間就少了。

 

使用音樂:譚盾《武俠三部曲》

 

第二小時

第一部份

最新電影:《為愛出走(Barbara)》

 

習慣自由的人,往往不知道自由的滋味,代表德國角逐2013年奧斯卡最佳外語片的《為愛出走》,選擇了以東德時期,嚮往愛情,追求愛情,想與愛人遠走他鄉,卻受國家視為叛徒的女醫生芭芭拉,她不但被流放邊區,還受到嚴密監控,她選擇沈默,一方面是不相信其他人了,另一方面則是保護其他人,免受株連。

barbara3512.jpg 

恨的國度,猜忌的國度,人際關係變得清冷疏離,《為愛出走》的小鎮城景因而與芭芭拉心境有了共鳴效應,但是同病相憐的理解,則會讓人與人之間產生了溫度變化,芭芭拉面對一位瘦弱的少女,以及一位細心體貼的同院醫師,她的鬆動與選擇,也就得著了人性的色彩。

 

使用音樂:《全蝕狂愛(Total Eclipse)》原聲帶

 

第二小時

第二部份

最新電影:《寒戰》

 

署長出國開會的一個晚上,街頭發生了爆炸案,一台前線衝鋒車及五名警員在香港街頭被劫持,逼使行動副署長李文彬﹝梁家輝飾﹞宣布香港進入緊急狀態,並且質疑行政副署長劉傑輝﹝郭富城飾﹞人員有瑕疵,狀況不明,只不過他的兒子也是人質,劉傑輝因此發動奪權,形成《寒戰》中的第一場內戰。

Coldwar724.jpg 

問題在於有權未必就能立功,狀況不明的劉傑輝因而陷入一敗塗地的第二場內戰。職場都會發生的權力卡位戰,因為有了警察身份及武力,使得權力真相與人命有了連動關係,第三場內戰就讓內鬥有了更加血淋淋的淒厲。

 

犯案動機,攸關電影的邏輯與魅力,《寒戰》的結構與節奏都控制得不錯,只是從權力競爭直接扯上犯罪,說服力就並不夠了。

 

使用音樂:《無間道》原聲帶

11月10日電影最前線節目重點

第一小時:

最新電影:南方小羊牧場

 

這是一部非常台北,非常台灣,也非常青春的電影。一切只因為電影選擇了台北市補習班林立的南陽街為背景,南方小羊,可以是「南陽」的諧音,牧場則成了「補習班」的美麗代名詞,這麼溫柔的命名法,顯示導演是用一種青春浪漫的語法來憶訴著台灣年輕人都曾有過的青春歲月。

sheep4022.jpg 

那個青春,是不管九年國教或十二年國教都無法改變的「補習」事實,考高中,要補習,考大學、研究所、公職或留學,台灣人都相信補習是最能適應社會生態的過渡橋梁,但是那種不斷填鴨,不斷重複的人生是何等的枯燥乏味啊,於是有浪漫的人開始在考卷上畫著小羊,一點叮嚀,一點期許,問題是,如果有一天,不但有小羊,還有大野狼,有了對話,有了互動,還有點曖昧的調情,考卷人生是不是就此不同了呢?

 

侯季然執導的《南方小羊牧場》其實是建築在小情小愛上,靠著不同角色的心中小秘密來書寫台北的城市風情,有人把思念寫在雲上,有人把夢想交給倒給計數的時間,原本只存在心上的青春心緒,因為彼此的分享與傾訴,有了童話綺夢的迷人韻味。

 

侯季然同樣也很會用音樂,《南方小羊牧場》有雨景,有「雨的旋律(Rhythm of the Rain)」的口哨輕快音樂,隨著音符飛揚,你會覺得雨中的台北,從來不曾如此美麗,電影是夢工場,《南方小羊牧場》就是迴盪在場域裡一首動人的情歌。

 

使用音樂:Rhythm of the Rain三種版本,包括鳳飛飛的演唱。

再別康橋》、《西風的話》、《本事》、《別離》、《All I Ask of you

Mr. Nobody》原聲帶

 

第二小時 

第一部份

動人音樂:007:空降危機》skyfall-063.jpg

 

過去五十年來,007系列電影已經拍了二十三部,當初還是唸小學的我,就已經在第一代龐德史恩.康納萊的魅力帶領下,充分享受007總是槍法神準,總是有那麼多一新耳目的新武器,再神勇的敵人或再艱難的任務,也總是難不了他,還有呢,老是讓人臉紅心跳的親熱鏡頭都五十年了,老狗還能變出什麼新把戲?走進戲院之前,我確實有些猶疑,沒想到,卻遇上了一部全新的007電影。

 

人要換血,就要清理舊細胞,因此,無情成為必要。死亡的陰影罩在007和他的組織及上司M的身上。只求任務必達,因此就得狠心喊殺。誤殺就成仁,復生就上工,沒有客套的噓寒問暖,沒有溫情主義,冷血成了專業上的必要。

 

問題在於人心都渴望溫度,曾經矢志效忠的團體如果隨意就切斷連繫,有人因此有恨,有人卻依舊死忠,兩種生命選項,成就了兩極人生。

skyfall-058.jpg本片的視覺意像非常豐富,強調光影幻景的動作戲,確實頗有新意;至於龐德老家的飛灰湮滅,則是充份交任了他從孤兒變成超級情報員的心路歷程,一部很有觀點,很有執行力的007電影。

使用音樂:007:空降危機》原聲帶

 

第二小時 

第二部份 

電影人物:貝托魯奇(Bernardo Bertolucci

 

25屆歐洲電影獎要將終身成就獎頒給拍過《末代皇帝(the Last Emperor)》的義大利名導演貝托魯奇(Bernardo Bertolucci)。

Bernardo-Bertolucci-ritratto.jpg 

現年七十二歲的貝托魯奇最近幾年卻因為背痛,開過幾次刀,大半時光都得坐輪椅了,但是他依舊有夢,亦在今年坎城影展時推出新作《你和我(Me and You (Io e te))》,描寫一位十四歲的年輕人,騙媽媽說要去滑雪,結果卻潛回家中的地下室,想要享受自己獨來獨往的一個星期,不料,卻在地下室裡遇見了同父異母的卅多歲姐姐,面對了前所未見的異樣人生。

 

本集節目一方面回顧貝托魯奇的創作人生,另外亦要聆聽代表性的電影音樂。

 

 

使用音樂:《末代皇帝》原聲帶

《遮蔽的天空》原聲帶

《巴黎最後探戈》原聲帶

《小活佛》原聲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