桃色名單:真心換真情

心中若有思慕的人,卻總是眾裡尋她千百度,茫然無頭緒,難免悵惘,由馬叟.蘭茲內格(Marcel Langenegge)執導的《桃色名單 (Deception)》卻向所有癡情人提出一個質問:一旦對方也是桃色名單裡的交易人物,可以憑一通電話就相約上床,你是欣然於春夢終究得圓?還是頹然於春殘夢斷?

 

朝思暮想,求愛無門,才會輾轉反側。但也因為自己的心思早已上鈎,一旦登上近水樓台,自然就急著攬月入懷,全然不顧自已人身安全。伊旺.麥奎格
Ewan McGregor)在《桃色名單》飾演權力不小,可以窺見公司經營核心的查賬會計師,卻有著難以言宣的青春寂寞(導演的開場白就極其精準地點出:連清掃工人彼此之間的春情挑逗,都足以讓他心旌動搖),所以一旦江湖老千休.傑克曼(Hugh Jackman)故意洩露了紐約名流私下流通的性俱樂部電話,讓他嘗到一晌貪歡的娛情滋味後,他就食髓知味,再難抗拒了。

 

但是玩歸玩,就是遊戲一場,不會太認真,桃色名單中人,就算經常會登上時尚或財經雜誌做封面女郎(本片的選角極其成功,風華絕代的女星夏洛特.蘭普琳(Charlotte Rampling)來詮釋優雅貴婦,本極恰當,但是面對偷情獵物時,眼中閃動的光芒,確也極具說服力地映證了內心流動的欲望,遠比《畢業生(The Graduate)》中由飾演的羅賓遜太太更精準地詮釋了威權女人的狩獵心態),也不會認養小白臉姘頭,事後即使路上巧遇,也不會點頭相認,交易市場中的潛規則,畫出了清楚明白的紅線。

 

有規矩,就有例外,這也是好萊塢創作公式的另一條規矩。

 

有一天,一旦交易客戶真的出現了心愛的女人蜜雪兒.威廉絲(Michelle Williams)時,伊旺其實是有一點不知所措的(雖然他早就向一手設下羅網騙局的休.傑克曼透露了自己的仰慕心思,熟悉好萊塢模式的觀眾,對於蜜雪兒的終究現身,反而沒有太多的意外)。照規矩辦事的話,你可以立刻圓了盤桓心頭多時的春夢,暖玉溫香慲懷抱,任君恣意憐,就讓魔鬼揮霍所有的欲望器官吧,一旦伊旺真是如此鼠輩,《桃色名單》或許就真的扯不下去了,因為一個沒有真心與真情的人,就很難有把柄或弱點可以威脅利用了,臨陣踩了剎車的伊旺,不想讓欲望交易褻瀆了自己心中的女神,想要以真心換真情,於是就在床邊玩起了另一個真心遊戲。deception003.jpg

 

好萊塢最受販售的戲劇公式之一無非就是出污泥而不染的各種變奏曲。人世或許污濁,人心或許猥索,只要還有些良知,只要還有點願意去抗拒滔滔洪流的意志,就有了戲劇運作的空間,伊旺對愛情的嚮往,導致他成為勒索要脅的對像,但是他亦能以會計師的專業與精明,扳回一城(只是電影中從來沒有交代看似二楞子的他,何以知道辦假護照的密徑,而且還是以對方的身份來辦護照,以致於劇情雖然達到大逆轉的奇襲效果,卻是把觀眾阻絕在外,沒有邀請觀眾來共同參與反制遊戲了),但是謎樣的蜜雪兒,願意設局陷害伊旺,卻在知悉他被爆破滅跡時,竟然有了不忍的悲憤之情,差點成為休.傑克曼施暴下的犧牲品時,整部電影的節奏其實是已然失控的。deception009.jpg

 

畢竟,徜若伊旺的真心讓她動了心,她有太多的機會告知真相,捨此不為,卻以情人的不死來交換自己的良心,逼使自己非得虛與委蛇不可,這種對價關係未免也太廉價與容易了(她早該知道休.傑克曼的心狠手辣了),甚至她最後的開槍相向,也來得太過突兀了,不過,蜜雪兒的個人魅力,在《桃色名單》倒是有恰如其份的展現,她不屬於豔光四射的亮豔美女,卻另有內蘊魅力,足夠散發磁吸能量,即使電影的角色刻畫失去精準核心,她依舊能以個人魅力拉回觀眾的關切與憐憫,也說明了她何以得能從《斷背山》到《藍色情人節》一路廣受奧斯卡獎青睞的原因了。

末代舞者:刻板的韻律

文章人人會寫,卻非人人都能成作家,技巧嫻熟些的人,或許是文匠,卻終難成大師。

 

會拍電影的人不少,號稱導演的人亦不少,同樣卻也並非人人都能成大師,曾以《溫柔的慈悲(Tender Mercies)》獲得奧斯卡獎提名的澳洲導演布魯斯.貝勒斯福(Bruce Beresford),或許是技藝純熟的工匠,交出來的作品或許四平八穩,就是少了點創意靈光,欠缺動人的力量。

 

貝勒斯福最近的作品《末代舞者(Mao’s Last Dancer)》,雖然改編自芭蕾王子李存信的同名自傳,憶述他原本是中美建交後首批藝術留學生,卻為了追求藝術自由,不惜叛離中國,從交換學生變成美國公民配偶身份,以居留美國,卻遭領事會扣留廿一小時,後來甚至十年內有家歸不得的傳奇際遇。故事確實傳奇,可惜手法卻嫌老套又刻板,少了藝術家的真實靈魂,反而像極了已經多年不見的政治宣傳片。

mao203.jpg 

刻意做文化對比,用了太多傳統符號,應該是《末代舞者》最大的致命。,從小在農村長大,也一直關在北京舞蹈學院習舞的李存信,初到美國,確實有點像是走進大觀園的劉姥姥,肯定會有極多的文化不適應,但從乍見摩天大樓的學會的英文單字fantastic、以及把「muffin」當成「馬糞」的諧音趣味、到「我爸爸一年才賺五十美金,你一天就花掉五百美金」的消費主義恐慌症,或者是課堂上對資本主義國家生活形容得極其悲慘的思想教學,坦白說,就算一切的生活細節真的是李存信本人的親身經歷,卻因為類似的故事早就是老生常談的冷笑話,電影找不到新詮的方式,只會套用老掉牙的文化笑話,難免就給人今夕何夕的不忍卒睹歎息了。

 

《末代舞者》其實努力拼湊了不少文化符號,例如找了知名演員陳沖和王雙寶(你不會忘記他在《巴爾札克與小裁縫》中飾演那位說出經典名言:「莫札特永遠想念毛主席。」的村長角色)來演出李存信的農民父母,就是試圖透過名氣與外型來創造厚實農民的訊息,但是王雙寶除了語重心長地以「井底之蛙」的成語故事來期勉即將離鄉的兒子,以及見到兒子舞蹈公演《春之祭》時,脫口而出的那句:「跳舞,怎麼不穿衣服呢?」幾乎別無個人魅力了,那是有人才不會用的一種浪費;至於陳沖的表演更是尷尬了,早期的賢妻良母形象除了替老公添菜飯,以及半夜縫被單的傳統母性動作之外,幾乎別無新意,倒是兒子叛逃後,鄉長上門找碴,被她罵回去的幾句對白還算硬靭之外,《春之祭》謝幕登台時的手足無措,也是老套到讓人「無感」。maod12.jpg

 

是的,《末代舞者》最大的問題在於一切只停留在表相的層次,李存信決定留在美國的動機,除了青春性欲的衝動之外(李存信在北京時期就不停地對合舞的女舞者放電,到美國時亦然,但是一切點到為止,若有意,卻無言,不細品,就難以體會了),理應是在舞蹈藝術的自由揮灑程度上找到更強的誘惑,才足以構成他追求更大自由與完美的動機,至於他是不是以結婚做手段來換取合法居留身份的質疑,也因為編導的避重就輕,渾然不曾碰觸到籠中鳥撞見自由天地的心靈悸動,也就無法匯聚動人的戲劇高潮了。

 

而且,《末代舞者》雖然相當程度批判了舊中國的「四人幫」文化逆流往事,也就大使館以「祖國大業」為念,不惜綁架叛逃的李存信的行徑,提出了人權自由的強力批判,但是全片試圖販售的卻是人盡其才,候鳥終能返鄉的大和解理念,還是相當程度替中國政權的作為做開脫與包裝,不如此,恐怕全片亦未必能獲准在中國拍攝吧,正因為如此,文化為政治包裝的企圖也就限縮了電影的格局了。maod06.jpg

 

至於擔綱演出舞團總監的布魯斯格林伍德Bruce Greenwood)及律師的凱爾麥克拉蘭Kyle Maclachlan),都是名氣不小的好萊塢明星,但在電影中像是裝錯瓶子的酒,型不對,神不對,戲就更不對了,從專業到熱情,都只停留在刻板印像的格局上,完全無法展現識才惜才,以及為了自由正義信念去抗爭的性念,一旦演員成了活動道具,電影就乏力了。

mao224.jpg 

不過,做為一部舞蹈家的電影,電影中的舞蹈表現還是有兩種看頭的,首先是找到了英國伯明翰皇家芭蕾舞團首席舞者曹馳來飾演李存信,肢體不會騙人,他的舞動,確實迷人;其次則是從北京舞蹈學院的坐科訓練到後來樣版戲的轉變,從古典芭蕾到帶有中國風情的革命舞姿,亦都有著舞蹈流派的時代重現意義,頗有參考功能。當然,李存信看了巴瑞許尼柯夫的舞蹈錄影帶,才決心好好習舞的那場戲,其實是一舞雙關的,一是舞姿確實絕美,二是巴瑞許尼可柯夫後來也叛跳蘇聯,奔向自由,堪稱是全片最意味深長的一道伏筆了。

 

 

06月04日電影最前線節目重點

第一小時第一部份:

最新電影:《台北電影節入圍劇情片》─《歸途》與《我的拼湊家庭》

 

首先是以《好男好女》的《征途》音樂帶出我的六四心情,再以《出發》的音樂,帶出我對台灣電影類型轉變的期許。

tai443.jpg 

錢翔執導的《歸途》是一部誤入岐途,回頭卻無岸的作品,吳朋奉飾演因為殺人罪蹲了25年苦牢的阿勝,故事從他出獄那天開始,他不習慣老大龍歌幾杯黃湯下肚,就會毒打他兒子的行徑,也面對著自己老爸居住的眷村被黑道威逼要拆遷改建的傳奇,黑道的險,人生的真情,在回不了頭的人生中,格外發人深省。

my901.jpg 

劉振南執導的《我的拼湊家庭》則是極有犀利的當代人生剖面,鄭有傑飾演的阿銘是個剛起步的裝置藝術家,父母離異的他從小被阿嬤帶大,他事親至孝,盡心照顧著阿嬤的生活,每到母親節聚會時,貌合神離的一家三代總會聚首,卻也總有各種狀況,忙於工作的他,還得處理離心離德的混亂家庭。

 

使用音樂:《好男好女》原聲帶

 

第一小時第二部份:

最新電影:《台北電影節的精彩短片之一》

 

short2011-01.JPG01.王威人執導的《下落村的來電由偷竊電纜線的真實新聞事件發展出來的故事而來,不但讓我們看見的卑微的弱勢人生,同時也看見了一名曾被電傷的台電員工,他每天會與電線桿對話,特殊的選材與特殊的觀點,打造了動人的故事。

 

02. 陳良侯執導的《變態,無賴,與被夾在中間的女人》是一部廢話不多,全用影像就可以說出動人故事的精彩短片,路見不平的追求者,與貪戀女性內褲的男子,不同的青春衝動與脈博,孕育出不同的心理與生理動作,頗為簡捷有力。

 

03.張騰元執導的《焉知水粉》/從一粒包子帶出父子矛盾,帶出文化衝突,帶出廚房主權的迷思,帶出外來移民的文化寂,演員精彩,敏感題材的處理手法亦極動人,小小包子鋪的場面調度,頓時讓小世界變遼闊承。

 

使用音樂:《穿牆人》原聲帶

 

第二小時第一部份:

最新電影:《忠犬小八》

 

瑞典導演Lasse Hallström執導的《忠犬小八(Hachiko: A Dog’s Story)》是一部平凡的人與狗的故事,強調的是人生中一種不變的信念與堅持。

ha5161.jpg 

首先,電影反映人生的期待,本片透過對手的手法,讓人們看見了愛的內涵:

01.怕狗的女主人,接納了狗兒,因為她看見了老公的喜悅。

02.老公過世10年,女主人舊地重遊,發現狗兒依舊在守候,人癡狗也癡。

hachiko-7.jpg 

其次,秋田狗小八是有所為有所不為的狗兒,永遠不肯聽從主人帕克教授(由李察.吉爾/Richard Gere飾演)的指揮,演出「揀球」秀:只要主人把網球(或棒球)往前一拋,狗兒就會欣然前奔,再把球兒銜回給主人。但是平常不肯做的事,最後卻做了,事出必有因,這個因就是狗兒的真心與癡情,觀眾很難不動容的。這段戲因而也可以和張曉風把自己為202兵工廠的溼地抗爭的心情,自比為狗吠火車,做對比了。

 

 使用音樂:《忠犬小八》原聲帶

 

第二小時第二部份:

電影人生:小兒子今天大學畢業了,做爸爸的永遠不會忘記動人的《畢業jonathan_livingston_seagull19731.jpg歌》,永遠感謝小學時的啟老師,教我們識字,會加減,會唱歌的小學老師。雖然大學時期,開光點燈,開啟智慧的老師更讓我們時常掛在嘴邊。

 

這一段的節目就從《畢業歌》開始,帶出可以獻給孩子的歌吧,我會選擇《天地一沙鷗》的主題歌曲,一方面期許兒子不要做那種只會在海邊覓食的平凡海鷗,而是去追尋自己的生命極致;另一方面則是生命難免殘酷,生活難免現實,但是追尋自己的Glory,畢竟才是更圓滿的完成。

imagesCAVA0M7V.jpg 

使用音樂:《天地一沙鷗》原聲帶

06月11日電影最前線節目重點

第一小時第一部份:

最新dvd:《陽光練習曲》

 

不再害怕死亡,勇敢面對死亡的陰影,似乎都是最近中外電影的共同特質之一,從《送行者─禮儀師的樂章》到《父後七日》皆如此,今天的節目就從《父後七日》的主樂樂章帶出另外一部面對死亡的生死議題。

ss024.jpg 

《陽光練習曲》的兩位主角蘿絲(艾美.亞當斯(Amy Adams)飾演 )和蘿拉(由愛蜜莉.布朗(Emily Blunt)飾演)是一對姐妹,工作難找,卻機湊巧成為命案現場的清潔人員,要去面對人生最艱難的末日時光,面對血花四濺的牆壁、床單和地毯,要忍住惡臭,逐一清理還原,死者的幽靈還在隔壁,生前的最後掙扎或者幽怨,依舊迴盪在空間之中。但是這對姐妹各自有不同的困惑,面對別人的生死,也就會有些自我的觸動與連想。ss020.jpg

 

《陽光練習曲》的故事很平凡,我們都難免遇到一些不順利,昔日的風光,未必就是今日的幸福保証,刻意追尋的,卻未必就是真正的幸福,反而讓人忽略了身旁默默的祝福。小品電影自有一套溫潤力量,本片就是這種類型。

 

使用音樂:《陽光練習曲》原聲帶

父後七日》原聲帶

 

第一小時第二部份:

最新電影:《台北電影節短片介紹之二》short4dc.jpg

 

徐麗雯執導的《裙擺上的夏天》是一部客家電影,用客家語表白,客家文化,客家生活,客家建築與衣著,甚至連菸葉農田的景觀都極迷人。所以我們就用客家音樂來開場,帶領大家感受客家文化的特殊風味,再進入到客家富家千金與那卡西歌手之間難有結果的夏日戀情。

 

詹嘉文執導的《庭院》,是一部描述父女疏隔,夫妻思念的故事,自從母親離開後,與父親同住在一個屋簷下的女兒有著難以溝通的代溝苦惱,父親總是有百般挑short411.jpg剔,但是父親面對生活重心的改變,卻在重新面對妻子的往日眷戀事物時,漸漸找會了自己可以投注熱情的生命重心。

 

使用音樂:《好男好女》原聲帶

林生祥的《種樹》

郭子究的《你來》

 

 

 

第二小時  第一部份:

最新電影:台北電影節入圍劇情片介紹:《寶島曼波》┼《熊熊愛上你》

 

那一種電影比較難拍?悲劇或者喜劇電影?

 

悲劇電影強調意境和氛圍,氣韻豐滿,就讓人浸泡其中了;喜劇電影重視細節和場面調度,要合乎人性,要了解人性,從角色的受苦中得到解脫與釋放,今年的台北電影節就有兩部很優秀的喜劇作品。

 

01.《寶島曼波》:王啟在導演的作品,忠實反映了台灣社會經常可見的電話詐騙集團,以及臨時起意,半路出家的綁票集團,再搭配不景氣的人生社會中,中年受業的尷尬心情,既有《笨賊一籮筐》和《瘋狂的賽車》的瞎打誤撞趣味,亦有著寫實人生的批判力道。

 

02.《熊熊愛上你》鄭芬芬導演的作品,郭品超飾演的導遊彼得發想出要帶絨毛玩具泰迪熊出國旅遊的點子,途中卻出了車禍,車上的三隻泰迪熊也不翼而飛,他必需像三隻熊的主人致歉,因此有了一連串的巧合與跌撞,很有《瘋狂世界》的人生追逐趣味。

 

 使用音樂:《穿牆人》原聲帶

 

 

第二小時  第二部份:

最新電影:《X戰警:第一戰(X-Men: First Class)

 

X戰警:第一戰》是《X戰警》系列電影的前傳作品,目的就在細說重頭,既要介紹變種人的緣起,亦要帶出對立變種人曾經走過的「聯合次要敵人,打擊主要敵人」的歷史分合緣由。

xmen087.jpg 

特異功能的奇妙展示是《X戰警》系列電影的賣點之一,每位變種人因此都有空間展示自己的超能力,夠讓觀眾看得眼花撩亂,大呼過癮了。

 

不過,《X戰警:第一戰》最迷人的論述卻在於「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的變種人情意結,變種人能力太強,讓凡夫俗子心生畏懼,所以急於滅口,他是該團結為自己,與人類為敵?還是取得與人類和平共存的共生之道?

 

使用音樂:《X戰警:第一戰》原聲帶

 

影視地標:創新與模彷

創新太艱難,模彷最便捷,發明創作公式的人可以造福很多才情有限的人,當然也就得忍受各式各樣的模彷或改造,不管稱之為抄襲或者諧彷(Parody/台北的當代美術館則譯作派樂地)。

 

好萊塢是美國西岸洛杉磯市的地名,亦是美國電影工業的簡稱,豎立在李山(Mountain Lee)上的地標HOLLYWOOD,更是全球知名的文化與旅遊景觀,有意發展影視娛樂工業的國家或城市,亦都樂意張貼上「XX HOLLYWOOD」的標籤標示其推動文創產業的決心,因此年產量驚人,創意亦極其活潑的印度孟買就新創了BOLLYWOOD一詞,以「寶來塢」之名挑戰「好萊塢」。

 

但是,就算寶來塢的影視產業真能後來居上,或者分庭抗禮,在文化傳承上,還是只能算是好萊塢浪潮下的附庸影子,只要依舊掛著BOLLYWOOD之名,不能擺脫HOLLYWOOD,就不能獨領風騷。

 

基於這樣的心情,看見紐西蘭的威靈頓機場有意新豎「WELLYWOOD/威利塢」的地標以招攬觀光客時,心頭難免歎了口氣:「怎麼還沒拚比,就先輸了一口氣?怎麼想做老三,無意做老大?」

 

紐西蘭山明水秀的觀光事業原本即極吸引人,《魔戒三部曲(The Lord Of the Rings : Trilogy)》橫掃全球電影票房後,更是吸引眾多影迷和觀光客上門,威靈頓的觀光事業蒸蒸日上,多少人慕「末日火山(Mount Doom)」之名,想要來至尊魔戒是如何用雄雄火燄鑄造而成,而且《魔戒三部曲》雖然少不了好萊塢的資金與全球發行網路,但是真正讓影迷動心的卻是紐西蘭的心靈與土法煉鋼,卻卓然有成的動畫產業,不但聲光表現足以與好萊塢分庭抗禮,更讓原著小說的文字意像落實成極其說服力的影像,成就傲人的經典。

mount_doom.jpg 

既然電影工業都走出自己的路來了(雖然,《魔戒》導演彼得.傑克森Peter Jackson之後的作品《金剛(King Kong)》與《蘇西的世界(The Lovely Bones)》都不算傑出,似乎進入了創作潛水期,整體來說,紐西蘭的電影工業只能說是忙碌熱鬧,卻沒有風捲雲湧的氣勢),頗有可為的觀光旅遊事業又何必循好萊塢的舊路,強沾好萊塢之光,另行打造威利塢的地標?

 

訴求名牌,沾光名牌,確實是最省力的行銷策略,諸如台灣矽谷、台北銀座或者台北曼哈頓大概都是同樣的思維,別人的名牌亮,形象清楚,順便也就能夠準確傳達出意欲訴求的重點,模彷HOLLYWOOD地標,換成WELLYWOOD,固然意圖清楚明白,但是格局不高,卻也是不爭的的事實。

 

問題在於美國人生氣了,負責維修HOLLYWOOD地標的HOLLYWOOD地標基金成員就認為威靈頓機場未打招呼,亦未取得授權,就如此招搖,儼然文創海盜,是可忍,孰不可忍?公然就在紐約時報上開罵了起來。

 

其實,威靈頓機場東施效顰,根本是多此一舉,只會自眨格局(雖然會有些蠅頭小利);但是好萊塢人的大驚小怪,也是太小鼻子小眼睛了。有人要邯鄲學步,取法乎上,對好萊塢又有何損傷呢?(我並非贊成海盜侵權,只是在文化地標上談授權,收版權費,真的很小題大做)畢竟,所有的模彷跟進,等於是在心甘情願在額頭上烙印了好萊塢的文化手痕,做一個強勢文化的輸出國,面對俯首稱臣的文化子民,一笑置之或許比聒噪擊鼓要來得更大度了。

 

 

忠犬小八:誰識狗兒心

名作家張曉風過去一年來一直努力捍衛著台北二0二兵工廠的溼地,希望不要被中央研究院徵收改開為成為生技園區,為了理念,她曾經一度下跪,真情讓人動容,卻也改變不了環評有條件通過的現實zhang.jpg,於是她滿懷感慨地說自己的行為是「狗吠火車」,狗趕不上火車,但是一再狂吠的原因是要提醒火車,前有斷崖,小心墜谷。

 

看到這則新聞畫面,直接連結的就是瑞典導演Lasse Hallström執導的《忠犬小八

Hachiko: A Dog’s Story)》,電影中的那隻秋田狗小八,永遠不肯聽從主人帕克教授(由李察.吉爾/Richard Gere飾演)的指揮,「演出」一般狗兒都會配合演出的「揀球」秀:就是主人把網球(或棒球)往前一拋,狗兒就會欣然前奔,再把球兒銜回給主人的貼心表演。

 

貝克教授的日籍好友健告訴他:「秋田狗很有格調的,不玩這種諂媚主人的玩意。」

 

不肯輕易去做的事,最後卻做了,不但肯定帶來戲劇高潮,也可以另寓深意,《忠犬小八》最擅長的就是這種透過對比,催人熱淚的戲法。

hc05.jpg 

例如瓊.愛倫(Joan Allen)飾演的帕克太太原本最恨養狗,初看小八時,她是驚聲尖叫的,要求老公將小八放到屋外倉庫的紙箱裡,甚至還列印尋狗海報,要求狗主人將狗兒帶回,但是多次目擊老公疼狗愛狗的癡狂,她也從對立轉而接納,她的心意轉變,就帶出了揪心的喜感。

 

例如瓊.愛倫從來不曾親熱摟抱過小八,但在帕克過世十年後,重回昔日居住小鎮,赫然發現小八還癡守在車站前的公園,巴望著帕克回家,她也終於熱淚盈眶地上前摟擁起小八了,她的舊地重遊,自然是舊情難忘,但是珍惜故舊情深,懂得癡心相伴的人,並非只有她一人,這時候的小八,竟然取得了和她一般的生命高度了。這樣的對比手法,透過瓊.愛倫的動作,不再是昔日那位拒狗於千里之外的親密動作,她們的距離頓時消散,人狗齊心的比喻就得著了最強力的論述與煽情感染力了。

hc09.jpg 

不過,電影的中心焦點卻是小八與帕克的互動關係上。那天,帕克教授一如往常要出門上班,但是小八卻反常地拒絕同行相送,它只想留住帕克,可是帕克不懂它的心,於是從來不敢撿球的小八,竟然主動銜球給帕克,驚喜莫名的帕克於是就低身和小八玩了一會兒,小八的目的就是拖延帕克坐火車的時間,讓他得能避開生死大限,可惜帕克不懂小八的心,所有的努力終於都是白費的。hc68.jpg

 

平常不肯做的事,為了一個更大的理念或者感受到有其迫切必要性,就驟然勉強去做,坦白說就是異象。出現異象,目的就是示警,問題在於未必每個人都能理解異象警訊,因應的方式也就不如預期,天意難逆,就算忠犬狂吠,亦難迴天了。

 

不是張教授自比為狗吠火車,我不會想起這部已經是兩年前的舊片了,《忠犬小八》的故事改編自日本涉谷車站前的八公像傳奇,雖然是日本故事,但是好萊塢的轉型橫移工程處理得有板有眼,算是溫馨動人的小品。人不懂狗的心,狗卻能善體人意,人生癡情往往就是一個不平衡的天平,平衡讓人無感,一方傾洩,造成失衡,才得著了揪緊人心的力量,一部平凡的小電影,訴說著極其簡單卻精奧的人生道理。

蒙特婁的莫札特:志節

藝術圈也許不乏特立獨行之人,不願受禮法羈泥,但是藝術圈對藝術家的純度,卻是極其講究,一旦藝術家從俗蒙塵,就很難翻身了。

 

加拿大導演Luc Dionne執導的《蒙特婁的莫札特(L’enfant prodige)》介紹了加拿大作曲家/鋼琴家安德烈.馬修(Andre Mathieu)顛波起伏的一生,當他還是神童之時,樂團驚為天人,爭相羅致;當他潦倒沈淪時,樂團就百般挑剔,萬般不肯。今昔對照,確實讓人不勝唏噓,卻有著職場現形記的血淋慘烈。

 

關鍵在於現實與尊嚴。

 

11歲的安德烈因為有早熟的天賦,成為古典音樂界的奇觀,超越世俗觀念的年紀與早熟技藝,確實對於古典樂迷有著一定的吸引力,市場潛力無窮,演出就源源不絕,但是神童畢竟很快就會長大,而且江山代有神童出,替換率也著實驚人,年紀稍長後,神童光環不再適用,演出機率就銳減了。

 

再加上安德烈不屑世人稱他為演奏家,一再追求創作的更上層樓,卻跨越不了古典樂界厚古薄今的積習,自家作品演出機會極少,寂寞悲憤的情緒逐日累積之後,就導致他終日與菸酒為伍的放縱人生了。

 

才華洋溢的莫札特尚且終身都得為生計兢兢業業,鬻曲維生,水準或許並不齊一,畢竟都還是精心力作。同樣受不了債台高築的生活壓力的安德烈,接受了酒吧邀請,參加二十四小時的馬拉松鋼琴賽。一位即將溺水的泳者,只要能夠搆著浮木流草,都會奮力緊緊捉住。一輩子只懂得彈鋼琴的安德烈,為了生活去彈琴賺錢又有何妨?對牛彈琴,確實讓人會有虛擲氣力之歎,若能掙得一口氣,換得明天的氣力與活力,又算得上是什麼不可寬恕的罪惡嗎?

tcp704.jpg 

從現實觀點來看,絕處求生,純屬人性,難以厚責,但就技藝的純度而言,連續二十多個小時為五斗米折腰,難免馬虎將就,就算恃技取寵,輕鬆過關,卻是完全漠視了聽眾的存在(畢竟酒店裡的人,只用眼睛記算著時間與紀錄,完全不想用耳朵來用聆聽質感表現),畢竟以情色或推理小說起家的文人,就是難以換來同業一眼敬重;浪跡酒肆歌廳的歌手或舞者,更往往被同業嗤之以鼻,想要翻生,談何容易?

 

面對願意正襟危坐,出高價買票的人彈琴,真的就比較高尚嗎?面對只顧喝酒聊天,把音樂當成背景點綴的人彈琴,真的就比較可悲嗎?絕大多數人的答案,很不幸的,可能都會回答:「是的!」雖然,看似悠然神往的貴族,可能只是裝模作樣,其實腦袋一片漿糊;雖然,看似心不在焉的酒客,總是在錯誤的時間點瞎起鬨,卻是唯一會手腳呼應你的音樂律動的人。

 

《蒙特婁的莫札特》無意陷在這種得不到共識的藝術高低論之中,他直接訴諸昔日青睞他的樂團指揮,既痛心昔日芳草如今成了蕭艾,更痛斥安德烈自甘墮落,自毀前程,所以拒絕再看他的創作,更拒絕他的演出,一切全因他不知愛惜羽毛,參加了小酒館裡的馬拉松鋼琴賽,卻忘記了他的傲慢與偏見,更加扼殺了一位創作者的生命機會。雖然時間終於還了安德烈公道,但是,遲來的公道,又算什麼公道呢?

 

《蒙特婁的莫札特》的結局,或許只能讓觀眾齊聲一歎,但是膠捲中傳達的古老偏見與訊息,卻永遠值得汲汲營營為稻粱謀的人參考。

05月28日電影最前線節目重點

 第一小時:第一部份:

最新電影:《傷心潛水艇(Submarino)

 

submarino-original.jpg

丹麥導演湯瑪斯.凡提柏格(Thomas Vinterberg)的新作《傷心潛水艇(Submarino)》,是一部極其犀利的社會觀察電影,絕望的人生中,依然有著不滅的嚮往,這一代的絕望,要轉化成下一代的希望,主題嚴肅,但是戲劇手法跌宕有致,極為動人。

 

《傷心潛水艇》的第一場戲是大家必需特別關注的好戲,三位兄弟在白淨的床單與床罩中,老大尼克與老二,不但抱著剛出生沒多久的弟弟,還要替他淨身溼頭,實行宗教上的洗禮命名,這不是孩子間扮家家酒的遊戲,那是兄代母職的兩位大哥哥,對抗人生的一種轉換儀式,而且是只有到了戲劇終了前,你才會明白答案為何。導演吊足了大家胃口,卻也讓你豁然開朗,完全明白了導演的心思,對我而言,那就是功力。

 

童年的悲情,會殘留多大的傷痕在孩子的身上呢?對照,成為導演特意選擇的一種創作手勢,老大與老二長大成人後,各自以不同的方式面對童年的夢魘,但是各自也有著難以擺脫的人生痼習,他們不是天使,卻不時會有魔鬼現身誘惑,良知未泯的他們雖然拚盡全力去做自己認為對的事,卻也不時會陷入到現實的瓶頸困局之中,用心與成敗之間沒有等號可言,卻讓世人更加清楚看加歹路莫可行的生命教訓。submarino-640.jpg

 

使用音樂:《傷心潛水艇(Submarino)原聲帶

Down by the river

第二小時:

第一部份:

最新電影:台北電影節入圍作品介紹之三:《那些年,我們一起追的女孩(You Are the Apple of My Eye )》

 

小說家九把刀當導演了,要把自己的成長故事,在彰化精誠中學長大的往事,變成觀眾認同的青春回憶。

nine552.jpg 

因為九把刀相信「任誰都曾有過的年少輕狂,那個班上每個男生都暗戀著的漂亮女孩,一堆莫名其妙荒唐、惡搞、胡鬧、打屁的匆匆日子,然後,青春就悄悄的逝去了。」但是他更強調青春就像一場雨淋之後的感冒,多年之後,你還是願意再去淋一次雨,重溫成長滋味。

 

長年在流行小說的世界中深耕,九把刀知道如何取悅觀眾,以他願意的方式去做。他的早期作品也大量從知名歐美電影取材,另行改寫,或者再創新局,文字見長的他,縱然很有電影意識與藍圖,到了現實操作時。還是另外有執行導演來要求所有的細節。

nine042.jpg 

電影中,九把刀把自己化身為新人柯鎮東,那位大家共同追求的偶像女孩則是陳研希。很聰明的選角安排。

 

使用音樂:

魏如娟作品《優雅的刺蝟》

《十七歲的天空》原聲帶

 

第二小時:第二部份:

台北電影節入圍作品介紹之三:《紀錄片介紹》

2011taidocu.jpg

今年台北電影獎角逐台北電影獎的紀錄片一共入選了十三部,類型主要分為:一,生態:有站在地球的宏觀企圖,亦有在小山路揀拾的人生縮影;有本土浩劫的紀錄;有遠赴他鄉的取經比對;亦有環保與開發的對話。

二:文學:探索文學巨人的心靈,找尋翻譯文字的合適媒介。

三:疾病:從老人癡呆症到自閉症,長期陪伴下的人生觀察。

四:生活:從離鄉背井的尋根,到家庭暴力的告白。

 

人生走過,鏡頭走過,都有好戲可看。

 

使用音樂:《赴宴》原聲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