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拍電影:難逃細比較

他們在琴房相遇、相戀,音樂是他們的媒人,鋼琴是他們的時光隧道,從周杰倫的《不能說的秘密》到南韓改編版《給我一首琴的時間》,音樂就是電影靈魂。

周杰倫安排的定情曲是「湘倫小雨四手聯彈」,有些小小炫技,滿有說服力。

徐宥敏執導的《給我一首琴的時間》會怎樣用音樂來牽線?其實是改變版的趣味所在。電影中的都敬秀是鋼琴王子,女主角元貞兒也是,他們的共鳴卻是基礎入門的
「Flohwalzer 」。

簡單的曲子,卻可以讓兩位高手嘻嘻哈哈玩得開心,這是第一愣。

第二愣則是這麼熟悉的鋼琴曲,但是翻譯成「踩到貓兒」,而非「跳蚤圓舞曲」。有一種被偷襲的感覺,讓我在戲院裡愣了好一會兒。

「Flohwalzer」 名爲「圓舞曲」,卻又不像傳統的三拍子圓舞曲,因為旋律輕快簡單,所以深受初學者歡迎,各國譯名都不一樣,貓狗豬猴驢子和傻瓜都有,日文 “Neko Funjatta” (ねこふんじゃった)就是踩到貓兒。

到底該用什麼動物來稱呼命名?其實不是重點。主要是一提到這首曲子,元貞兒就扮起貓兒,模仿貓爪的捉剝動作,活潑又可愛,很有勾魂力量。

這場戲的高潮是在隨後的四手連彈,並肩相依,心手互通,愛情的種子就這樣開花了。

「Flohwalzer」 的Floh,在德語中,指的就是「跳蚤」,應該也是輕快活潑的手指舞,但是跳蚤不適合美女,還是踩到貓比較有趣!

改編前人作品,多數只能依樣畫葫蘆,很難超越。《不能說的秘密》的鬥琴戲沒有超越《海上鋼琴師》,《給我一首琴的時間》也沒有超越《不能說的秘密》。雖然我不懂《給我一首琴的時間》為何取名「一首琴」?看看青春,聽聽音樂,時間也就過了。

托賽利小夜曲:聲聲慢

只要聽過「Toselli Seranda/托賽利小夜曲」的旋律,你一定會喜歡它;只要了解它的歌詞,你一定會愛上它。

有兩部華人電影使用過「Toselli Seranda/托賽利小夜曲」。分別是:中國田壯壯2001年的《小城之春》和台灣導演馬志翔與魏德聖合作的2014年電影《KANO》。

田壯壯的《小城之春》翻拍自費穆的1948年經典《小城之春》,費穆版用的時代歌曲是王洛賓採集的「都達爾與瑪麗亞」,田壯壯不想沿用,加上王洛賓的音樂版權昂貴,所以換上了又名「悔恨小夜曲」或「歎息小夜曲」的義大利名曲「托賽利小夜曲」。

這是義大利作曲家Enrico Toselli為了紀念一段短暫的戀情而寫的傷情歌,他在1907年觸犯禁忌與公爵夫人Luise Antoinette Marie私奔结婚,可是甜蜜時光不到五年,1912年兩人就離婚了。

歌詞中的「Like a golden dream, in my heart e’er smiling.
快樂幻影,像金色的夢,
Lives a vision fair of happy love I knew in days gone by.
長佔我的心,難忘往日繾綣深情。」
或者「Will my dreaming be in vain? 難道一切都成夢?
Will my love ne’er come again? 我的愛永不再臨?」
不但是作曲家春殘夢斷的心境寫照,同樣也適用《小城之春》那段有情無份的戀情。

至於《KANO》的這首曲子出現在男主角吳明捷(曹祐寧飾演)到舅舅開設的山陽堂書店探視店員阿靜(葉星辰飾演),剛好舅舅進口了當時最流行的科技產品─收音機,轉開開關,立刻傳出了「托賽利小夜曲」。

樂音浮動間,吳明捷騎單車載著阿靜穿過嘉義鄉野,青春正好,戀情正好,導演只是用這段旋律註記他們的純情。

橫跨默片興有聲電影的好萊塢女星Gloria Swanson主演的第二部電影《愛情的犧牲(The Trespasser)》,原本是默片,因應有聲電影技術的突破,改成了有聲片,她不但獲得奧斯卡女主角提名,還一口氣唱了「Love, Your Magic Spell is Everywhere」、「I Love You Truly」和「Serenade」三首主題曲,其中的「Serenade」就是英文歌詞版的「托賽利小夜曲」。從默片到有聲片,這麼輝煌的歷史,充分說明了何以Gloria Swanson是主演《紅樓金粉/日落大道》的不二人選。

後來陸續還有多種改編版 ,「COME BACK」和「YEARS AND YEARS AGO」,旋律都是「托賽利小夜曲」,借用莎土比亞的名言,玫瑰不論叫什麼名字都一樣芬芳,好聽的音樂也有同樣的魅力,不論叫啥名字都一樣讓人陶醉。

1929年,嘉農棒球隊成立。1931年,嘉農棒球隊在夏季甲子園打到第二名。《KANO》的男女角色聽到的「托賽利小夜曲」,精準反應了那個年代的風尚與流行。

八十年歲月過去後,奧地利導演史蒂芬.羅茲威斯(Stefan Ruzowitzky)獲得2008年奧斯卡最佳外語片及柏林影展金熊獎的《偽鈔風暴(The Counterfeiters)》中,這首「托賽里小夜曲」再度現聲。

《偽鈔風暴》描寫二戰期間,有二、三十位猶太人負責在納粹集中營研發偽造英鈔和美鈔,為了保住小命,只能全力以赴。僥倖活下來,卻已經骨瘦如柴的猶太人,就在納粹戰敗那天,轉動納粹軍官的留聲機,放出了這首「托賽里小夜曲」。

重獲自由,本該歡欣,但他們早已家破人亡,何歡之有?「托賽里小夜曲」的歌詞不就又是受難心情的寫照:

Like a golden dream, in my heart e’er smiling.
快樂幻影,像金色的夢,
Lives a vision fair of happy love I knew in days gone by.
長佔我的心,難忘往日繾綣深情。
Still I seem to hear, your laughter beguiling.
依然看見,你迷人的眼,
Still I see the joy, the love light beaming from your radiant eyes.
依然聽見你忘憂解愁的笑聲,
Will my dreaming be in vain? 難道一切都成夢?
Will my love ne’er come again? 我的愛永不再臨?
Oh, come, shall we waste the golden hours of youth far apart?
歸來!可知青春年華一去不復返!
What care I for life, without you by my side? 沒有你的愛,我尚活著怎生!
Do not delay, the hours slip away. 莫再逗留,歲月去不停,
Your arms are my paradise. 你好比是我的靈魂,
You and only you can fill my heart. 失了你像失掉我的心。
Oh, star of my heaven, 啊! 我的天上明星,
Come back and shed your light upon my way. 歸來吧! 照耀我前程。
Come back! Come back! 歸來,歸來

死裡逃生的可憐靈魂,聽著優美又哀傷的歌曲,愛情喚不回了,失去的幸福不會再回來,人生早已殘破,歌聲越是宏亮,無奈的悲哀就更濃烈,劫後餘生,一切卻恍如殘夢。影中人和觀眾一起演出落淚交響曲,一點都不意外了。

「托賽里小夜曲」Toselli Serenade
Composer: Enrico Toselli
Lyricist: Karl Böhm

追夢人:鳳飛飛吳倩蓮

為了鳳飛飛,今晚去聽了灣聲樂團「飛上彩虹的鳳凰」音樂會,耳朵得到滿足,心裏卻無端想念起吳倩蓮。

一切都因為其中的一首「追夢人」。

「追夢人」最早不叫「追夢人」,本來叫「青春無悔」,出現在陳木勝第一次當導演的《天若有情》,劉德華和吳倩蓮主演。

羅大佑作曲填詞,粵語版、國語版都是袁鳳瑛主唱。飄洋過海來台灣後,鳳飛飛的重新詮釋,更讓我魂牽夢繫。

《天若有情》的經典畫面有飆車、有飛車,還有後座伸過腋下緊緊環扣騎士的那雙深情的手,當然還有白紗新娘,以及止不住的鼻血…….聽著羅大佑的歌,你的心很難不緊緊揪在一起。

黃金年代的羅大佑真的很煽情,袁鳳瑛唱得動人,然而鳳飛飛的詮釋更有一種看透世事的滄桑與豁達。滄桑是命運弄人,豁達則是珍惜當下的認命,我愛鳳飛飛更勝袁鳳瑛。

風馳電掣的帥哥英氣,好萊塢首推《Top Gun》的Tom Cruise,香港則是《天若有情》的劉德華,坐他後座的吳倩蓮,那份單純、素雅與執著,根本就像從歌詞中走出來的仙女,「讓青春吹動了你的長髮,讓它牽引你的夢/
不知不覺的塵世的歷史,已記取了你的笑容」,電影史記取了劉德華的長髮與吳倩蓮的笑容,兩人就此成就一代夢中情人,紅透半邊天。

當然,羅大佑的歌曲更是強大的催淚靈丹。

春雨的夜晚
想念鳳飛飛
想念吳倩蓮
想念夢中人

「青春無悔」/「夢中人」
首唱:袁鳳瑛
詞曲:羅大佑

紅紅心中藍藍的天是個生命的開始
春雨不眠隔夜的你曾空獨眠的日子

讓青春嬌艷的花朵綻開了深藏的紅顏
飛去飛來的滿天飛絮是幻想你的笑臉
秋來春去紅塵中誰在宿命里安排
冰雪不語寒夜的你那難隱藏的光彩

看我看一眼吧莫讓紅顏守空枕
青春無悔不死永遠的愛人/

讓青春嬌艷的花朵綻開了深藏的紅顏
飛去飛來的滿天飛絮是幻想你的笑臉
秋來春去紅塵中誰在宿命里安排
冰雪不語寒夜的你那難隱藏的

光彩

看我看一眼吧莫讓紅顏守空枕
青春無悔不死永遠的愛人

讓青春吹動了你的長髮讓它牽引你的夢
不知不覺的塵世的歷史已記取了你的笑容
紅紅心中藍藍的天是個生命的開始
春雨不眠隔夜的你曾空獨眠的日子

春雨不眠隔夜的你曾空獨眠的日子

二十世紀福斯:時代樂音

天下沒有長生不老藥,也很難有永不褪色的金字招牌。

20世紀福斯(20th Century Fox)電影公司的金字招牌,搭配影迷熟悉不過的片頭曲(fanfare),曾經意味著樂聲響,好戲就要上場。

20世紀福斯公司是兩家公司合併的結晶。William Fox在1915年成立了福斯電影,1935年則是與1933年成立的和二十世紀影業合併而成新公司。

20世紀影業當時不但設計了氣勢恢宏的公司logo,還敦請當時服務與聯美電影公司的音樂才子Alfred Newman打造片頭音樂,後來與福斯合併,logo做了調整,音樂則繼續沿用。不論是早期的11秒,或者是後來的29秒版本,鼓聲響,號音揚的主題旋律,都能點燃觀眾的觀影期待。

最動人的傳奇當然就在於《星際大戰》的導演George Lucas和作曲家John Williams 都珍愛這段片頭音樂,所以電影的開場樂音採用了片頭曲的key,銜接得天衣無縫,前面六集的開場無一例外,成為《星戰》迷的共同記憶。

然而,好花不常開,好景不常在。成王敗寇是世間不變的道理,世間從來只見新人笑,失敗的舊人只能任人蹂躪任人踩踏了!

Disney集團併在2019年併購20世紀福斯公司後,為了區隔福斯電視集團,決定「賜死」Fox,保留20th Century,原來的金字招牌和主題樂音,遇上天下第一嘴賤的死侍,就被消遣得體無完膚。

《死侍與金鋼狼(Deadpool & Wolverine)》應該是《死侍3》,金剛狼在2017年版的《羅根(Logan)〉就已經戰死沙場,入土立了十字架。但在漫威宇宙裡,金鋼狼再度復活。

髒話不離口的「死侍」Ryan Reynolds,在電影中不斷消遣Fox,訕笑金剛狼是被Fox 賜死的,換到Disney手中才又復活;更慘的是在荒漠中,Fox 與20th Century的商標就頹倒在荒漠中。

至於Disney後來重新發行《星戰》系列,悄悄移除了Fox 20th Century的片頭音樂,想當然又引發了不少抗議。

Fox 消失了,20th Century還在,想再聽一次完整版的Fox 20th Century音樂,或許只能在網路,或者家藏的舊錄影帶、DVD和藍光片中了。

懷舊影迷應當不會忘記過去邵氏電影、嘉禾電影、甚至新藝城電影都有辨識度極高的logo音樂。

2015年,製作「藍色電影院」廣播時,曾經收集了中外知名電影公司的片頭音樂,作爲節目的懷舊小花絮,可惜迴響不多。我知道,那個從片頭等待電影開演的世代,越來越遙遠和模糊了。

遠離非洲:莫札特情懷

莫札特在電影一開場就鑽進觀眾的耳朵,然後一直藏在腦裡,心裡。看過電影,你疼惜那份「不了情」,你讚嘆莫札特。

這部電影叫做《遠離非洲(Out of Africa)》。

電影第一幕先是留聲機裡傳出莫札特的「單簧管協奏曲Clarinet Concerto in A Major, K. 622: Adagio」,如泣如訴,如慕如戀……

緊接著,Meryl Streep飾演的Karen以慵懶的老邁嗓音訴說起她的非洲往事:「I had a farm in Africa at the foot of the Ngong Hills.」農莊耕稼要頂著烈日,忍受高溫,汗流浹背,然而,Robert Redford飾演的那位名叫Denys 的男生,讓她的非洲時光不再寂寞無聊。

「出外狩獵時,他會帶著留聲機、三把來福槍,一個月的口糧,還有莫札特(took the gramophone on safari. Three rifles, supplies for a month, and Mozart.

Meryl Streep是聲音魔法師,滄桑的嗓音透露著對故人的無限眷戀,配合莫札特單簧管緩緩吹奏著協奏曲樂音,如風飄渺,如夢繾綣,誰不悠然神往?

為什麼是莫札特?

首先,「尊貴」白人殖民非洲,用古典音樂標示「主人」地位與品味。甚至可以遙想當年在歐洲的「上流社會」時光……莫札特可以是「文明裝飾」。

其次,Denys帶著留聲機和莫札特的唱片來到Karen家,樂音響,人兒到,莫札特是愛情的門鈴,樂音響,就可以跟寂寞說再見了……莫札特可以是「愛的禮讚」。

第三,那次荒野出遊,Denys選在猴群出沒地,用繩索遙控留聲機,播放莫札特的唱片,試想:猴子如果也好奇,也愛聽莫札特,該會是多美妙的「文明」交流……莫札特可以是「文明外交」。

正因為莫札特如此神妙,那天Denys 開著小飛機領著 Karen上天去俯視非洲大地時,音樂總監John Barry 才能模仿莫札特的音樂風格寫出「Flying over Africa」的深情樂章,搭配山河美景,誰不會就此愛上非洲?

最重要的是,Karen深愛Denys,即使天人永隔,樂在人在。莫札特是天涯海角,我心相隨的「愛情見證」。

導演Sydney Pollack與音樂總監John Barry 對莫札特音樂的理解與詮釋,就這樣不動聲色,從觀眾的耳朵鑽進了心靈,鑽進了海馬迴。

四探蘇州河:恍惚人影

牡丹跳河前說,要化作美人魚來找馬達。

然而,出現在馬達面前的美人魚,名字卻叫美美。

牡丹也好,美美也好,都是周迅飾演。然而,牡丹愛著馬達,美美卻不認識馬達。

婁燁導演的《蘇州河》邀請觀眾和馬達一起確認,蘇州河畔真的有過美人魚嗎?當然,更關鍵的是:美美是不是牡丹?面對背叛,牡丹還愛著馬達嗎?

25年來,今天第四次看《蘇州河》,從光碟到膠卷,從2K到4K修復版。年輕的周迅真美,青春無敵。初試啼聲的婁燁真是犀利,癡迷拆成癡與迷,各自提煉出醇厚烈酒。

有一天,如果我走了。你會像馬達一樣找我嗎?會。一直找到死?會。你撒謊。

正因為只有馬達做得到,所以是神話,是傳奇,是電影。

周迅既是冷眼看淡男女情愛的歡場女子美美,同時又是清純無邪,只知有愛不知人間奸邪的牡丹,集妖豔與清純與一身,幻化成似真若假的雙面夏娃角色,激射出曖昧難辨的神秘光芒,這樣的角色設計固然是要凸顯周迅的明星光彩,同時也透過緊貼著周迅的攝影機,訴說著愛慕與錯焦,成功打造出一個「花非花,霧非霧,像霧又像花」的迷離幻境。

《蘇州河》出現三首曲子,兩首是流行古曲,「夜上海」和「蘇州河畔」,都在提點著記憶與垃圾並存的城市座標,繾綣軟調,輕輕唱著兒女私情:
夜留下一片寂寞/河邊不見人影一個/我挽著你 你挽著我/暗的街上來往走著

第三首首則竇鵬作曲填詞的「恍惚的眼前」,婁燁在電影中想講的話,沒有講明的話,透過歌詞都已委婉呈現:

看不見
你的臉
也看不見你的眼
恍惚的一片
朦朧的夜晚
沒有星星
沒有燈

看不見
你的臉
也看不清你的視線
你總是浮現
在雨中的夜晚
沒有星星
沒有燈

可我眼前總是不斷浮現你的臉
總想抓住你視線
可你總像風一樣
吹過我身邊
輕輕吹走我的歡樂
慢慢留下我的寂寞
模糊看到我的眼前
還是恍惚的一片

「恍惚的眼前」唱出了兩位男主角,不管是攝影師或者快遞馬達的男性焦慮:眼前的這位女子,不管她叫美美或者牡丹,你真的看得透她嗎?

美美來去如風,走了,不知何時會回來?也不確定回不回來?橋上出現的人影帶給攝影師多大的補償或安慰?

就算攝影師的鏡頭從不說謊,就算攝影師總是站在最近與最私密的距離凝視著美美,但卻也猜不透眼前這位女子謎一般的心思(甚至身份,畢竟美美一度曾被誤會是牡丹,卻也心甘情願地在大腿上貼上牡丹貼紙,扮起牡丹),愛人如謎,高度的不確定性,焦燥的失落壓力,是否與歌詞遙相呼應?

16mm底片拍攝的《蘇州河》正好也呼應著城市與記憶隨著時間斑駁的粗糙顆粒,斷片的剪接,同樣也營釀了全片追求的敘事迷幻。

Wonderful World:歌曲神韻

動聽情歌往往催人熱淚,同一首歌有時你是感傷,有時悲憤,細微差異考驗著導演功力。

Louis Armstrong唱紅的「What a Wonderful World」盛讚綠樹紅花,歌頌藍天白雲,讚美彩虹與友情,聽見歌聲就懂得珍惜美好人生。

然而,Barry Levinson 執導的《早安越南(Good Morning Vietnam) (1987)》讓你聽著歌,看著悲慘的越戰情貌時,卻形成莫大反諷。

《早安越南》描述一位熱情DJ(Robin Williams 飾演)改變了越南前線的廣播氣氛,結果還是被體制吞噬的傷感故事,美軍造成的越戰傷害更是控訴重點。

Robin Williams在每天廣播開場白時,總會以誇張的口吻把「Good Morning Vietnam」唸成Goooooooooood Morning Vietnam」,再以獨特語法解說新聞,然後播放音樂。

「What a Wonderful World」歌聲浮現時,你看見了幽靜甜美的越南山水與純樸人民,但是穿梭來去的戰機、軍人,總會提醒你越南被戰火蹂躪的悲慘時光。「What a Wonderful World」頓時成了莫大反諷。

誰讓「Wonderful World」不再「Wonderful」?好電影就是帶動你去思考。

Brad Pitt 與Anthony Hopkins聯合演出的《第六感生死緣(Meet Joe Black )》,也用了「What a Wonderful World」,但非有歌詞的演唱版,不過作曲家Thomas Newman建議的是大樂團編制的演奏版。

為什麼?

原因有二。第一,樂曲旋律出現在Brad Pitt飾演的死神要來帶領富豪大亨Anthony Hopkins離開人士,那天正在舉辦65歲生日宴會,功成名就,不正符合「What a Wonderful World」的生命意境?

其二,在輝煌時刻「燈火下樓台」,難免不甘心,難免不捨,死神應允多給他一天時間,條件是讓死神體會做人的美好(其實是享受愛情多蜜甜)。

人皆有死,在這款樂聲中,回首來時路,也算不虛此生了。演奏曲不被歌詞綑綁,卻精準呼喚了電影意境,何其高明。

知名紅歌,可以帶動觀眾齊唱;可以引領觀眾思考。箇中巧妙,端看電影家巧思巧手。

「What a Wonderful World」
詞曲:Bob Thorpe, George David Weiss
首唱:Louis Armstrong

I see trees of green
Red roses too
我看見綠樹、紅花
I see them bloom
For me and you
看見他們為你我綻開
And I think to myself
What a wonderful world
我想告訴自己,這是多美好的世界

I see skies of blue
And clouds of white
我看見藍天白雲
The bright blessed day
The dark sacred night
滿是祝福的白天與聖潔的黑夜
And I think to myself
What a wonderful world
我想告訴自己,這是多美好的世界

The colors of the rainbow
So pretty in the sky
天上彩虹色彩多嬌
Are also on the faces
Of people going by
路上行人也是榮光煥發
I see friends shaking hands
Saying, “How do you do?”
我看見人們握手問好
They’re really saying
I love you
他們其實在說:我愛你
I hear babies cry
I watch them grow
我聽見娃娃在哭
我看著他們成長
They’ll learn much more
Than I’ll ever know
他們會學到遠勝過我的知識
And I think to myself
What a wonderful world
讓我告訴自己,這是多美好的世界


Yes, I think to myself
What a wonderful world
是的,讓我告訴自己,這是多美好的世界
Ooh, yes
噢,真的啊!

Smoke:征服三大導

三位大導演都愛「Smoke Gets in Your Eyes」,這首歌一定有獨特魅力。

依使用時間序,這三位導演分別是楊德昌、史匹柏和侯孝賢。

楊德昌1986年電影《恐怖份子》中採用了「The Platters」合唱團在1958年唱紅的「Smoke Gets in Your Eyes」。

歌曲出現在「父不詳」的混血兒王安的母親家中,單親媽媽劉明不時就會拿出黑膠唱片播放這首曲子,聽著聽著人就乏了,分不出眼睛是煙是淚。

歌詞中,不管是
They ask me how I knew 人們問我何以知道
My true love was true
我的真愛是真愛

或者
They said “Someday you’ll find
人們說總有一天你會明白
All who love are blind
戀愛中人都盲目

抑或是
When a lovely flame dies當愛情的火苗熄減時
Smoke gets in your eyes 煙霧迷漫了你的雙眼

都說明了劉明難忘舊情,膝下這位不時惹禍的混血女兒,意味著她曾經與旅台美軍/美商有過一夜情(或者一段情)?男人是一走了之?還是有緣無份,只能長相憶?

一面聽著歌,一面用手撫摸女兒臉頰,多少恨,昨夜夢魂中!

但是歌聲還繼續在跑,這回適用「煙霧迷漫了你的雙眼」的是年輕攝影師小強的女友黃嘉睛,他發現小強的相機裡出現了一位謎樣女子(即王安),不但神韻動人,而且小強還做了放大處理,一張肖像大臉由二十四張小照片組合而成,不需要小強向他告白或懺悔,看見牆上的這張照片,她就已經聞嗅到同居男人的動心與異心。

於是動手毀掉小強的作品、相機和底片,她是氣到目盲,亦是嫉妒智昏,小房間中還有尾韻飄揚的這首「Smoke gets in your eyes」,同樣說訴著新世代的愛情恩怨。

美國導演史匹柏則是在1988年的《直到永遠(Always)》採用了「Smoke gets in your eyes」,目的在讓心愛的人不要因為他的離世陷入憂傷深谷,敞開心懷,好好繼續未完的人生旅程。
THEY ASK ME HOW I KNEW MY TRUE LOVE WAS TRUE
你要怎麼證明自己的愛是真愛?

李察.德瑞佛斯(Richard Drefuses)飾演一位勇敢飛行員,在最後一於任務時喪命,化為天使回到人間幫助同袍精練技術,更要幫助愛人Holly Hunter再愛一次。

愛一個人就要讓她持續幸福,不管你在不在身旁。只要愛人幸福了,你就幸福了。所以,當Holly穿上白色禮服,踩著音符走下樓梯的那一幕,你明白了歌詞:
「WHEN YOUR HEART’S ON FIRE
當心房騰燒時
YOU MUST REALIZE
你確知
SMOKE GETS IN YOUR EYES
煙霧迷漫了你的雙眼 。

侯孝賢則在2005年,用「Smoke gets in your eyes」標誌著彈子房的青春懵懂。

電影一開場,音樂就出來了,張震是高中沒唸好,沒考上大學就要去當兵的青年,成天混彈子房。

每回,他到這間彈子房時,就會聽到這首歌,就會見到讓他動心的計分小姐。就會想要寫一封情書給她,就會巴望著能站在她身旁再敲兩桿……那是他渴望的空間,那個空間有舒淇的氣息,瀰漫著那讓人模糊雙眼的煙霧。

他不可能像《牯嶺街少年殺人事件》中的小男孩一樣,有位姐姐幫他聽著西洋歌曲寫歌詞,這首「煙霧迷漫了你的雙眼」的歌詞到底唱些什麼,可是,這一點都不影響他對這首歌的喜愛。

「Smoke gets in your eyes(煙霧迷漫了你的雙眼)」的旋律就像煙一般,飄沓浮盪在那個狹小的空間裡:
THEY ASK ME HOW I KNEW 人們問我何以知道
MY TRUE LOVE WAS TRUE
我的真愛是真愛
I OF COURSE REPLIED
我如此回答
“SOMETHING HERE INSIDE我心有所感
CANNOT BE DENIED”
無人可否定
THEY SAID “SOMEDAY YOU’LL FIND
人們說總有一天你會明白
ALL WHO LOVE ARE BLIND” 戀愛中人都盲目
WHEN YOUR HEART’S ON FIRE
當心房騰燒時
YOU MUST REALIZE
你確知
SMOKE GETS IN YOUR EYE煙霧迷漫了你的雙眼
SO I CHAFFED THEM AND I GAILY LAUGHED
我嗤之以鼻地笑他們
TO THINK THEY COULD DOUBT MY LOVE
竟然會懷疑我的愛情
YET TODAY MY LOVE HAS FLOWN AWAY
然而,如今我的愛已遠颺
I AM WITHOUT MY LOVE
愛情已然消逝
NOW LAUGHING FRIENDS DERIDE
朋友縱情訕笑
TEARS I CANNOT HIDE
淚水再難遮擋
SO I SMILE AND SAY
我強顏歡笑地說
“WHEN A LOVELY FLAME DIES
當愛情的火苗熄減時
SMOKE GETS IN YOUR EYES”
煙霧迷漫了你的雙眼

不需要懂歌詞,你可以懂那份情,那是音樂與熱血聯手打造的青春記憶。

“Smoke Gets in Your Eyes”
作曲:Jerome Kern
作詞:Otto Harbach

愛情這東西我明白,但永遠是什麼?答案啊答案……

翁倩玉:唱唱演演人生

記得翁倩玉的老影迷應該不少,我就是聽她的歌曲長大的。

記憶是從「珊瑚戀」開始的:
那一天 偶然的
在海邊 遇見了他
像蛟魚一樣的
活潑又健康…….

說情份 又不少
說是愛 還嫌太早
只像是春風
輕掠過我的心胸……

《珊瑚戀》是翁倩玉父親翁炳榮填詞,也是她演唱的的第一首國語歌曲,咬字帶著濃濃的日本腔。這首歌也是1970年楊麗花、張帝與康丁演出,徐守仁執導的《珊瑚戀》主題曲。

2月15、16日翁倩玉連續2天在台北舉辦「Thank You for Your Smile」 演唱會,當然少不了「珊瑚戀」,也有《愛的天地》主題曲「海鷗」。都是1970年代長大孩子熟悉的歌曲。

1969年9月,18歲的翁倩玉從日本搭機來台主演廖祥雄執導的中影公司《小翠》,造型可愛活潑,可惜電影敘事稚嫩。兩年後,翁倩玉再次主演廖祥雄的《真假千金》一人分飾二角,膺選1972年的金馬影后。

讓我印象最深刻的作品是劉家昌1973年執導的電影《愛的天地》。她飾演罹患腸癌的師範音樂科畢業的少女徐秀亞,在生命最後時刻來到偏鄉孤兒院,以歌聲和尊嚴激勵孤兒院的孩子。

劉家昌的電影一定都有滿滿的歌,《愛的天地》原聲帶
就收錄了

  1. 海鷗
  2. 這裡是好地方
  3. 自己跌倒自己爬
  4. 新生命
  5. 圓圈圈(音樂演奏)
  6. 重建我們的家
  7. 海鷗
  8. 海鷗(音樂演奏)
  9. 他對我笑了
  10. 我們的園地
  11. 風鈴響了
  12. 圓圈圈

其中最有名的是「海鷗」,我最喜歡的則是「自己跌倒自己爬」,旋律明亮恢宏,歌詞更是勵志又親切:
喂 喂 不要怕
你是好娃娃
自己跌倒自己爬
你看山上為你開滿紅花
你要是好娃娃呀
自己跌倒自己爬

喂 喂 不要怕
我是好娃娃
自己跌倒自己爬
雖然人小我們志氣大
我們是好娃娃呀
自己跌倒自己爬……

劉家昌的歌曲特色就是簡單易唱,一旦頻率相通,就能琅琅上口,尤其「你看山上為你開滿紅花」的飽滿高音,頓時就覺得生命充滿希望。

正因為「自己跌倒自己爬」非常陽光,1994年,劉家昌執導《梅珍》時,再次選用了「自己跌倒自己爬」,只是改名做「我是好娃娃」。主唱歌手則是從翁倩玉換成了許景淳。

一魚兩吃,不是大問題,因為作曲作詞都是劉家昌。兩首歌相隔21年,花非花,霧非霧,也只有老影迷/歌迷才知道了。

翁倩玉唱紅的「祈禱」也曾經出現在一部德國電影中,改日再分享。

藍色情挑:懂愛才自由

沒有了愛,你什麼都不是;找回了愛,你就有了自由。

波蘭大導演Kieslowski的
《藍色情挑(Bleu)》深受藝術電影影迷鍾愛,女主角Juliette Binoche詮釋斷腸人的心路歷程扣人心弦,作曲家Zbigniew Preisner打造的幽微與澎湃樂音,更讓人依違難捨,整個靈魂被徹底清洗。

電影是奇士勞斯基呼應「自由、平等、博愛」的「藍白紅」三色系列。《藍色情挑》談愛,也談自由。

電影主線是Juliette Binoche飾演的女主角Julie因為一場車禍失去了丈夫和女兒,然後發現愛情早已變質,所有的美好逐一幻滅,了無生趣,甚至還傷害了剛出生的一窩小老鼠……

電影的救贖力量來自丈夫生前未能完成的「歐洲聯盟之歌(Song For The Unification Of Europe)」,Julie先是排斥、繼而抗拒,最後則在找回了「愛」的能力之後,填補了原本殘漏的八小節樂章,終於完成這首曲子。

《藍色情挑》曾經多次重映,有的發行商用心翻譯出「歐洲聯盟之歌」的中文歌詞,有人則是放手讓音樂演奏,不加註解。

音樂本身動人,但是歌詞更是重要。理解歌詞,就更能體會Zbigniew Preisner要在關鍵詞「Ἀγάπην δὲ μὴ ἔχω ….Οὐθέν εἰμι …Οὐθέν εἰμι …Οὐθέν εἰμι( I have not love…I am nothing)」重複又重複:再三致意,就因為那是核心關鍵。

沒有了愛,
我什麼都不是。
我什麼都不是。
我什麼都不是。

因為找回了愛,懂得了愛,生命才能自由前行,音樂才能完成,才有聖經哥林多前書13:4-8經文「愛是恆久忍耐,又有恩慈,愛是不嫉妒,愛是不自誇,不張狂」的歌曲衍生。

今天的連接畫面就有歌詞,邀請大家重新聆聽《藍色情挑》這首歌,配合歌詞,重新理解電影畫面、情節與音樂的對位關係(作曲家史擷詠生前多次向我推薦分享鏡頭、樂譜與音樂的精準互動)。

經典就在於所有細節都千錘百鍊,《藍色情挑》就是經典。

Though I speak with the tongues of angels
縱使我有天使美音
If I have not love…
但是少了愛
My words would resound with but a tinkling cymbal.
我的話語只如瓦釜雷鳴

And though I have the gift of prophesy…
縱使我有預言天賦
And understand all mysteries…and all knowledge…
洞悉所有奧秘與知識
And though I have all faithSo that I could remove mountains,
縱使我深信自己有移山本事
If I have not love…I am nothing.
如果我沒有愛…
我什麼都不是。

Love is patient, full of goodness
Love tolerates all things,
Aspires to all things
愛是恆久忍耐,又有恩慈
Love never dies,
愛是永不止息。

while the prophecies shall be done away,
tongues shall be silenced,
knowledge shall fade…
預言終必歸無,聲音終必寂靜,知識也終必消散。
thus then shall linger only faith, hope, and love…
唯有信念、希望和愛仍會留存
but the greatest of these…is love.
尤其是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