借物少女:愛的進行式

電影《阿凡達(Avatar)》裡的納美人奈蒂莉(Neytiri)愛上了人類傑克,兩人透過「阿凡達」的肉身才能完成身心合一的美麗結合,傑克最後也得徹底轉化成為納美人,才能天長地久相守。

 

安徒生童話《小美人魚》同樣訴說著一段異族之戀,美人魚得努力幻化人形,才有可能落實人間愛情。宮崎駿電影《崖上的波妞》同樣有著愛慕少男宗介的癡情,波妞一心急著要變成人類,好成就戀情。

 

米林宏昌執導的《借物少女艾莉緹》刻意避開了異族戀的相思煎熬,對於少男翔與艾莉緹的感情態度,其實是兼揉了愛情與友情,兩人之間有真情互動,但卻在來不及分辨怎麼回事時,就已經要奔西東了(翔準備要去動心臟手術,艾莉緹則是隨父母乘著茶壺搬家走了),但是短短幾天的相知相護,卻已夠刻骨銘心了。arr004.jpg

 

天長地久是愛情的夢境,刻骨銘心則是愛情的滋味,《借物少女艾莉緹》用現在式來肯定刻骨銘心;至於天長地久,就只能交給未來式,給予祝福了。

 

借物族耳提面命的祖宗明訓是:「千萬不能讓人看到。」行蹤一旦敗洩,住家環境就會被人類破壞,難以安身立命了。艾莉緹第一次跟著爸爸去涉險偷糖,攀高垂降全無問題,原本証明自己的聰明和體力都可以勝任冒險了,卻在驚見翔的那一剎那,四目直視,艾莉緹有如被電電到,結果方糖墜地,任務失敗。arr093.jpg

 

翔是早就聽聞有小人族的存在,初臨外祖母家時,也在第一時間就發現了艾莉緹的蹤跡,守株待兔的他從守候到對談,其實只是友善表態,但是巨大的身軀,突如其來的招呼聲,都讓艾莉緹難以承受,只能落荒而逃,雖然一切有驚無險,但是翔把那顆方糖擺到窗縫邊的示好動作,卻也依舊被解讀成為「必有陷阱」。

 

老爸三令五申,就是不准艾莉緹私自行動,只是艾莉緹和所有的孩子一樣,除非親自受了罪吃了苦,就是不愛聽老人言,一方面是好強,一方面是好奇,所以才會有第二天,躡手躡腳的單獨行動,然後也才被父親撞見,頓時明白了女兒已然動心的春情。連夜搬家的老父心情,不但擔憂著生死安危,更掛念女兒的愛情幻夢了。arr003.jpg

 

也就在此時,老爸外出受了傷,被臉有刺青的少年史皮勒搭救護送回家,艾莉緹一家算是中產階級,史皮勒則像是在野外成長的原住民,野性十足,既會拉弓射箭,還會氣囊飛天。史匹勒的出現,意謂著小人族雖然人丁稀少,但是一點都不孤單,艾莉緹家人就算被迫流浪,也不必擔心天涯寂寞。更重要的是,小人族的宗族香火也就不怕中斷了。看著艾莉緹摸弓試箭的愉快表情,老爸爸的擔憂之情,頓時也就減輕了不少。

 

戰爭或愛情的趣味,其實都在當事人如何選邊。因為艾莉緹的母親遇難,頓時使得翔與艾莉緹從聊天朋友,變成共患難的知己,安度劫難後,雖然惺惺相惜,卻也有著終需一別的浩歎,米林宏昌此時透過老跟在翔的身旁的那隻貓兒來擔任傳信大使的信差,其實是《借物少女艾莉緹》最動人的癡情筆觸,因為貓兒原本一直「看不慣」艾莉緹,幾度都要撲身直咬,那是動物世界的本能反應;但是貓兒最後卻也動了心,看到艾莉緹頻頻回首,不忍離去的眼神,真的回頭引領翔找到了艾莉緹的登船處,讓兩人真情有了更動人的句點。

ba26.jpg 

不過,《借物少女艾莉緹》更高明的設計卻交給了史皮勒,登船時刻找不到艾莉緹,回頭找人,才發現艾莉緹正在岸邊與翔話別,史皮勒二話不說,就立刻張弦拉引作勢要射箭了,那是捍衛族人的反射動作,那也是情敵受威脅的本能反應,但是史皮勒很快就看出了兩人的依依離情,沒有生存威脅,就無需戰士捍衛;一大一小,一男一女,也可能有著單純的友情吧?明白了人生的諸多可能,史皮勒放下了弓箭。

 

翔與艾莉緹進行中的,未必是愛情,反而是真摯的友情,隨著河水飄流而去,一切都只能留存在心田深處;艾莉緹與史皮勒進行中的,除了划向未來,還有一顆盡在不言中的簡單果實,一切就隨緣流轉了。《借物少女艾莉緹》輕觸青春情愛,卻完全不落俗套,清勁爽心,真不容易了。

arr93.jpg

告白:血肉仇恨青春變

日本導演中島哲也自編自導的《告白》堪稱是2010年最重要的日本電影,一方面是因為題材驚悚,讓人不寒而慄;另一方面則是敘事美學精練又精準,文與質都讓人動容。

 

《告白》改編自湊佳苗暢銷同名懸疑小說,講述一段血債血償的血腥課堂復仇,主線是一位傷心母親的復仇,驚人的轉折卻在於這場復仇卻是來自老師對學生的報復。

 

《告白》的開場戲看似毫無章法,一場混亂,其實卻是匠心獨具的起手式,既有中學教室的寫實氛圍,又有暗藏玄機的精細布局,錯過了,或者誤解了,就錯失了關鍵的解密樞鈕。

con91014.jpg 

開場戲是在學期的最後一天,教室一片混亂,學生打打鬧鬧,喝著學校配分的牛奶,有人玩著手機,還有人拿起棒球丟擲前座同學,松隆子飾演的森口老師就像一把單調的小提琴,在無人細聆,眾聲喧譁的空間裡,兀自說著自己投身教學的始意,偏偏惡質學生的詭計太多,接觸異性同學時,不能不小心因應的心理歷程……學生們對老師的生活瑣事似乎全然不關心,直到她提及自己的愛情,曾經懷了孕卻結不了婚的心情,只因論及婚嫁的男人因為年少輕狂的浪蕩歲月,罹患了「人類免疫缺陷病毒(HIV)」,怕累及孩子,她只能獨立養育女兒愛美……學生們因為對HIV病毒無知,而起了恐慌,才比較認真聆聽起老師最重要的論述。

 

冗長的破題,確實容易讓觀眾和學生一樣,聽得索然乏味,森口老師此時才透露她已經請辭教職,不再授課了,原因是相依為命的四歲女兒愛美,數月前在學校泳池裏溺斃,身為單親母親的她內心好生愧咎。但是,孩子不是失足溺斃的,她的談話音調依然保持前面的音頻節奏,沒有起伏,亦沒有抑揚,她繼續緩緩地說:「兇手是班上卅七位學生中的其中兩位,一位叫做A,一位叫做B,未滿十四歲的孩子有少年法保護,即使殺了人,也不會判刑,無需付出代價……」

con875.JPG 

冷靜的復仇,當然就是遠比聲嘶力竭,殺紅了眼式的復仇,更讓人心悸。中島哲也刻意採用了藍灰色的陰鬱色調,避開了情緒的波濤,再透過松隆子一成不變的緩慢音調完成了驚人的復仇計畫:她已經將帶有HIV病毒的情郎血液,注射進同學們每天必喝的牛奶中。

 

A學生名叫渡邊修哉(西井幸人飾演),屬於天才型學生;藤原薰飾演的學生B下村直樹,則是交不到朋友的邊緣學生。修哉因為遭母親遺棄,一心想要出人頭地,吸引母親注意,發明了防竊的觸電錢包,贏得了科學大賽,卻無法攻佔報紙頭條,輸給了狠心用迷藥殺害全家的少女兇手,偏激失志的修哉因此也想利用殺人事件攻佔媒體版面,於是選中了森口老師的女兒愛美,從規畫到下手,少年A與少年B各有心理感受,也做出不同的生命選擇,《告白》最精彩的結構就是透過不同角色的告白,拼組成了這則血色蒼蒼的校園殺人事件。

 

《告白》碰觸到少年教學的困境,也極其鮮活地呈現了師生代溝,但是全片肇禍、失職與受罪的人都是的母親;「害人」、「被害」與「復仇」的催動者都是母親,全片有如一闕愛恨糾結的「母親」變奏曲:從愛到恨,往往只薄如一張紙,隨時都可能走火變調。少年A只是為賺回母親的愛,竟然不惜傷害了其他母親的愛,森口老師只是為了替女兒報仇,竟然刺激兇手傷害了他們的至親……愛有多深,恨就有多深,從「戀母」到「弒母」的轉折,《告白》揭露出的人性黑暗指數,已經達到了讓人渾身冰涼,心痛又心悸的恐怖層級。

 

森口老師兼具了被害人與復仇者角色,理應傳道授業解惑的班導師,卻因她既是傷心的母親,又是絕望的老師,於是她進行著不願寬恕,也不會有救贖的復仇計畫,對照著開場混亂一片的課堂情境,失控與崩毀的何只是師生倫常?中島哲也的功力就在於透過不同角色的告白,補齊了殺人事件的正反角度,將《告白》暈染成有如古典希臘悲劇氛圍的病態社會剖面圖了。

 

松隆子的復仇行動是先播下種子,然後暗中澆水培土,遙控進度。HIV病毒帶來的恐慌與罪感,讓脆弱的B生,幾近崩潰,不但折磨了自己的母親(木村佳乃飾演),甚至也殺害了跡近瘋狂的母親;精明的A生卻利用了HIV病毒的潛伏威脅,擺脫了同學霸凌羞辱,更積極去進行他那瘋狂殺人以成名的「天才」行動,卻忘了他的一舉一動都有人在監控。天才或白癡的肉身,都攔阻不了一位終日被仇恨煎熬的憤怒母親。con1002.jpg

 

《告白》的主題是變態而又沈重的,但是中島哲也的藝術手法卻是高明又不落俗套的。開場戲從色調、鏡位到美術,無一不是工筆,但是最後的高潮戲,天才修哉失控狂吼的音浪,讓圍觀同學有如被磁場震開的漫畫效應,既KUSO又震撼,兼具了戲劇與視覺的雙重魅力,修哉想見自己炸彈的威力,靠著倒轉的時鐘倒帶找回母親生前的最後一滴眼淚的碎片重組,不但有如《班傑明奇幻旅程》意圖親人起死回生的祈願,更讓人重溫了已然失落的幸福片段。

 

主題讓人低迴,藝術讓人驚豔,《告白》的怪與美,全在矛盾交鋒處。

春之櫻:陪你天涯海角

山田洋次導演在《春之櫻─吟子和她的弟弟》提出了一個簡單至極,卻也極難回答的問題:「什麼叫做幸福?」

 

山田洋次的回答是:陪伴。

 

當然,觀眾進一步想問的是:「陪伴又是什麼?」

 

山田洋次把提問權交給蒼井優飾演的高野小春,另外則把答案交給加瀨亮飾演的長田亭來填寫。

 

《春之櫻》的開場是小春在鄰里親友的祝福下,要嫁給名門醫生,原本是人人豔羨的理想婚姻,但是舅舅大鬧婚禮後,公公婆婆開始懷疑她的遺傳基因是否也有同樣的癲傻基因(那是挑剔,亦是岐視),連先生都一副不以為然的不屑表情。小春遇上的艱困癥結在於「門不當戶不對」的階級傲慢,以至於她孤單地出嫁,孤單地回門。yb83421.jpg

 

同樣的孤單場景在於吉永小百合飾演的吟子去找小春的夫婿談判,以岳母之尊盼能化消小兩口的「誤會」,但是女婿先是遲到了(讓岳母苦候),談沒兩句,又忙著接起手機,與朋友聊了起來(把岳母晾在一旁),吟子尚且如此遭到女婿輕忽,吟子的落單孤獨,就已經明示了小春婚姻的危機了。

 

愛,就會想要陪伴,不愛,就沒了「愛屋及烏」心,山田洋次沒有直接書寫小春的寂寞與窘迫,而是透過吟子的際遇,迂迴寫出了觸礁的愛情。曲筆遠比正面描寫更有力,山田洋次顯然很懂得側面攻擊的威力。

 

左鄰右舍會不會探詢小春何以回家呢?尷尬當然難免,卻不是山田洋次關切的重點,他同樣選擇了迂迴側筆,門會吱吱響,是卡榫壞了?還是那裡出了問題?長田亭出現後,很快就找到了問題所在,也找出了解決方案,觀眾從小春的眼睛中看到了喜悅、信靠與依賴,不必談情,不必言愛,心底開花的舒暢感,遠比所有的山盟海誓更有力吧!yb3414.jpg

 

山田洋次細筆寫下的第二筆幸福滋味,則交給了那個夏日的煙花季節。

 

煙火在暗夜長空中綻放時,誰不歡欣?誰不雀躍?小春和長田亭就擠在眾人堆裡爭看著長空煙火,每一回的花團錦簇都贏得無數驚歎,但是山田洋次沒有讓兩人蜜甜地膩在一起,亦沒有說一句濃情語話,唯一的一句台詞是鄰居看到他們:「你們也來了!」兩人相識一笑,是啊,真實人生的幸福,無非就是陪你一起看煙花的凝視吧?「平平淡淡,從從容容是最真」的意境躍然臉上。

 

最後的高潮在於舅舅在落雨時節傳出病危消息,小春先是猶疑要不要探視舅舅最後一面,繼而又掛念著如何趕得上最後一班的新幹線火車。

 

小春每一回心頭起了問號,就會轉身對向長田亭,因為了解,因為體會,長田亭的答案總是更堅定了小春的決定,就在小春決心要趕搭最後一班列車時,長田亭脫口而出說:「我開車送妳去。」小春咦了一聲,似乎要問:「路很遠呢,你不累嗎?」長田亭急著接了一句:「反正天下雨,什麼事也不能做…」

yb83415.jpg 

陪伴就是陪伴,在最需要的時候,在對方還沒有開口的時候;陪伴,就是在最需要的時刻,就悄悄陪立身旁,無需多語,熱情溫度卻已畢現。

 

懂得生活,就懂得幸福。懂得陪伴,就更懂得幸福。山田洋次分享他的懂,幸福的滋味也就悄悄滲進了觀眾的心。

三船敏郎:日本第一人

提到三船敏郎,就不能不提黑澤明。

 

因為沒有黑澤明的慧眼識英雄,三船敏郎或許根本連演戲的機會都沒有,如果沒有黑澤明的循循善誘,三船敏郎或許根本不可能成為一代巨星。

 

KURASAWA002.jpg黑澤明在他的自傳「蝦蟆的油」中曾經提到他與三船敏郎相遇的經過。一九四六年夏天,聲勢如日中天的東寶公司大張旗鼓招募新生代演員,當時,黑澤明正在拍攝《青春無悔》,沒時間去參加演員訓練班的甄試,可是一位相熟的女明星高峰秀子跑來找他,要他去看一位活力十足的新人,黑澤明趕緊跑去看,剛巧就看到了三船敏郎正在做「憤怒生氣」的表演,黑澤明看到的是一隻被困籠中的野獸,四處兜圈子,急著要脫困,三船敏郎很精準地傳達出那種憤怒的神情,黑澤明形容自己當時「看都看呆了」。

 

可是等到表演完畢,三船敏郎回到自己的座位上,一臉疲憊的模樣,可是眼神卻釘著評審,一副挑釁的高傲模樣,很多評審因而認為他太猖狂囂張,演技太過火了,不打算錄取他,可是黑澤明覺得這批評審簡直有眼無珠,明明珠玉在前,卻當成一塊石頭,似可忍孰不可忍,所以就發出正義獅吼,當場抗辯,把那批評審好好訓了一頓,總算才爭取到把三船敏郎送進了東寶演員訓練班。

 

三船敏郎踏進影壇的前兩部戲分別是谷口千吉的《銀嶺的果實》和山本嘉次郎的《新馬鹿時代》,「伯樂」黑澤明找他演出《酩酊天使》時,算是三船的第三部戲了,所以黑澤明從來不肯說他是三船的恩師,反而一直推崇谷口千吉和山本嘉次郎才是帶領三船敏郎演技入港的領航員。

yojimbo2.jpg 後來黑澤明和三船敏郎前後合作了十六部戲,開創了日本電影的黃金盛世,也讓日本電影走進了國際影壇,說他們是日本影壇打響國際知名度的黃金搭檔,一點不為過。

 

黑澤明曾經讚美三船敏郎的演技是日本第一人,三船敏郎有驚人的瞬間爆發力,普通影星通常得花上十呎底片,才能讓人留下印象,不過,三船敏郎只要三呎底片就夠了,只可惜日本人能夠參與的好萊塢電影題材有限,也只能和路數相近的動作片硬漢亞蘭.德倫(Alain Delon)與查理士.布朗遜(Charles Brownson)等人合演一些純商業電影,噱頭不小,但是餘波迴響不多,如今多數人已都不復記憶了。

 

三船敏郎的另一個魅力特質在於他別具鐵漢柔情,一般硬裡子演員只會直來直往,只有他在豪邁中夾帶柔情,火爆尖銳處還能有呼吸轉折的空間,黑澤明曾經說過如果硬要雞蛋裡挑骨頭,就只能說三船敏郎的嗓音粗了點,現場同步錄音時會覺得聽不清楚他到底說了啥,不過,他的眼睛鬍子都會演戲,嘰哩咕嚕說些什麼,只要意思清楚,其他也就不是那麼重要了。

 

其實,三船敏郎會演戲的部份不只是眼睛和鬍子,光是浪人和武士,他的每一個版本都有讓人難忘的詮釋角度,《用心棒》裡他是冷眼旁觀的熱心俠客,背影就隱藏著他的情緒;《蜘蛛巢城》中備受欲望煎熬的日本馬克白;《七武士》裡他似乎像極了跳梁小丑的過動兒;《羅生門》裡的喳呼與鼓噪的痞子,《紅鬍子》卻成了深沈不露的名醫;《醜聞》則是無端受過的八卦受害人;《野良犬》中帥氣又焦燥的青春警官、《天國與地獄》裡的企業家幾乎成了梅爾.吉勃遜後來演出《綁票追緝令(Ransom)》時的翻版藍本了…

 

MIFUNE03.jpg他出生在大陸青島,中日戰爭的時候,他還加入了滿州的陸軍航空隊,對於這段往事,三船敏郎一直不願多談,1987年農曆春節前夕他應張雨田先生之邀來台灣宣傳電影《二0三高地》的時候,只委婉地告訴我說那場戰爭是不幸的歷史,幸好,他沒有殺過中國人。

 

正因為他曾經在大陸待過,對中國人情有很深的眷念,他就說過最好吃的中國食物是「油炸鬼」,那一次的訪問中,他還特地用中國話說:「油炸鬼!就是油條!」

 

1985年初春,日本映畫連盟在中日斷交後第一次舉辦了「中華民國台灣電影展」活動,台灣的知名導演和影星都去了日本做宣傳,可是日本媒體那時候都不太認識台灣的導演和影星,場面有些泠清,倒是三船敏郎在台灣友人張雨田的力邀下兩次出席了影展宣傳酒會,給足了代表團面子,每次他到場的時候,反而是台灣明星爭相合照的對象,說明了他才是明星中的明星。

MIFUNE02.jpg 

1989年初秋,我在威尼斯影展上也和他有一面之緣,當年他演出熊井啟執導的《千利休》也參加了金獅獎競賽,最後只獲得了銀獅獎(金獅獎就是侯孝賢執導的《悲情城市》)。

 

當時穿著西式便服,坐著遊艇抵達水都的三船敏郎,依然是媒體圍繞拍照的巨星風采,只可惜大家語言不通,他只是含笑坐著,接受各界拍照,至於訪問,也就免了,我則是日語不通,身旁亦無日語高手協助,只能做一位觀眾,默默觀察著一位走在國際影壇的日本巨星風采。

 

三船敏郎走紅國際的時候,比他年輕十歲的美國影星克林.伊斯威特(Clint Eastwood)還只是一位片約不固定,每天忙著清潔游泳池的小工人,三船郎男在1961年和黑澤明合作的一部《大鏢客(用心棒)》轟動全球,帶動了日本浪人武士電影的新風潮,義大利名導演塞吉奧.李昂尼(Sergio Leone)隨即也在1964年改編拍成了歐洲版的《荒野大鏢客(A Fistful of Dollars)》,也捧紅了當時名不見經傳的克林.伊斯威特(Clint Eastwood),因為他在《荒野大鏢客》中的浪人俠客造型幾乎就是三船敏郎的翻版(尤其是咬牙籤的模式),差別只在於武器從武士刀變成了槍,可以說,若非三船敏郎的開路,後來怎會有克林.伊斯威特?我真的很想看看他會用什麼方式追述自己剛出道時的演技揣摩了。

山田洋次:現在進行式

表演藝術最迷人的地方在於他永遠是現在進行式,背景時間或許可以自由彈跳,活蹦亂跳的當下,不論完美或者瑕疵,都有著無可回覆,亦無可取代的能量,那是最最動人的剎那。 閱讀全文 山田洋次:現在進行式

山田洋次:春之櫻風情

拍過四十八部《男人真命苦》電影的大導演山田洋次曾經說過:「男人要有男人的樣子,人生常遇遇到悲哀的事,男人不能哭,要用笑來講悲哀的事,才能更深切地感動觀眾。」

 

現年七十九歲的山田洋次在他2010年的最新作品《春之櫻-吟子和她的弟弟》中,依舊信守著松竹大船片廠的註冊標記「大船調」:以樸實無華的影像風格,在優雅緩慢的節奏中擷取人生的一個章節,或悲或喜,收放之間,渾然天成,

 

小津安二郎的時代,還沒有MTV式的快速華麗影像剪接,也沒有砸下大成本,硬堆砌新科技,來鍛造「人工化」電影,他曾經語重心長地說過:「我是賣豆腐的,客人來到我的豆腐店要想吃煎牛排,炸大蝦,這就使我為難了。」用這句話來形容山田洋次的作品風格,其實再貼切不過了,因為他們都是豆腐專賣店的高手。

 

《紅樓夢》裡的賈寶玉是癡情中人,在秦可卿安排的上房裡,看到勸人勤學的古畫「燃藜圖」就滿心不高興,再看到「世事洞明皆學問,人情練達即文章」的對聯,更是無法忍受,覺得濁氣太重,太多名利計較心,乾脆奪門而出,山田洋次沒有賈寶玉這等驕氣,更不會如此率性,他的作品中,每一個環節都體現了世事洞明皆學問,人情練達即文章」的真精神,完成了最動人的生命寫真。

 

歲月悠悠,山河無言,人生好比走馬燈,大船派的電影導演卻都相信,生命即使只是一瓢飲,亦可以在水光瀲灩中,反射出片刻的人生風景,正因為有此洞見,所以信手拈來都是生命英華,醇厚踏實。最重要的是,不變的人生與變動的歲月,究竟能夠交閃互動成什麼樣的光景呢?山田洋次選擇了一種微風吹拂的姿態,在觀眾心頭輕輕掠過一陣風,然後竹簾輕掀,春光乍現,人間的溫暖深情就這樣悄悄溢生出來了。

 

人生的初始單位就是家庭(不論是單親或雙親),山田洋次擅長的亦是在家庭的範疇中刻畫人生故事。《春之櫻:吟子和她的弟弟》的女主角高野吟子(由吉永小百合飾演)在東京的商店街上開設一家高野藥局,因為丈夫早逝,因此獨力扶養女兒小春(由蒼井優飾演)和年邁的婆婆絹代。電影從小春(這個女性名字顯然是山田洋次的最愛,《電影天地》的女主角亦叫小春)即將下嫁開始,商店家的兩位歐吉桑登門獻上賀禮,先是一句讚歎小春終於嫁得如意郎君的祝福聲,既而又來一句商店家怎麼就沒有好男生能夠追到小春的扼腕懊惱聲,既說出了對小春青春氣質的讚美,也表達了歐吉桑「無計留春住」的卑微心事,人情的練達,人生的細膩與深情,全在笑談間委婉畢現了。

yb83422.jpg 

山田洋次的功力就在於《春之櫻:吟子和她的弟弟》的開場戲,在收場結尾時,同樣再演了一回。當事人還是小春,祝賀的同樣是這兩位歐吉桑,但是新郎換了,情境亦換了,兩相比對之下,似曾相識的場景就給了觀眾「似水流年」的感受,有了「青春歲月等閒過」的歎息,歲月如河,似乎就此把整個人心全都清洗了一番。

 

年輕影迷會想看到飾演小春的偶像明星蒼井優,和我年紀相彷的影迷則是對於飾演吟子的吉永小百合最熟悉不過了,一位母親,一位女兒,母女關係固然動人,但是全片最有魅力的角色則是飾演弟弟鐵郎的笑福亭鶴瓶。

 

因為鐵郎是最沒有男人樣子的男人,沒有擔當,亦不能負責,承諾的事轉眼即忘,惹出的生命禍事全都得靠姐姐來擦拭與彌補,但他既不扯皮,亦不會潑哭,只是不知輕重,亦無力控制生命節奏,只是一回接一回地演出尷尬悲劇。

YB0031.jpg 

兄弟姐妹都算血親,但是陪伴多數人共患難或者老死的卻非血親,而是並無血緣的老伴,兄弟姐妹就像我們的五根手指,雖為同根生,卻有長有短,勞碌程度各不相同,命運際遇亦懸殊。鐵郎是吟子家最不稱頭的小么弟,一事無成不說,還經常喝酒鬧事,他大鬧姐夫追思會的往事,是吟子家族成員的心頭噩夢與傷痛,電影的高潮卻是他又破壞了小春的婚禮……家族中心有這麼一位讓人恨得牙癢的親人,可以一刀兩斷嗎?還是長姐如母,就像吟子那般百般包容這位始終長不大,持續在闖禍的弟弟呢?

 

吉永小百合原本就以似水柔情見長,她的寬容,全不讓人意外;蒼井優的怒目嗔斥,亦符合了年輕人愛恨分明的性格,母女間截然不同的對應態度,就讓這位令人頭疼的麻煩人物在世代的夾縫中,特別是當吟子取出全部積蓄來替鐵郎償債的第二高潮時,小春眼中的問號與驚歎號,既有著憤怒(對舅舅),也有著理解與不忍(對母親),一個家族的悲歡離合,有時只能用刪節號來輕輕帶過了……山田洋次就是最懂得刪節號之美的導演,有些話,點到為止就夠了,其他的就交給刪節號來涵蓋與發酵,因為他總是對每個角色給予最多的同情,刪節號之後所蘊含的人情義理,就格外寬厚儒雅了……。

yb04.jpg 

《春之櫻:吟子和她的弟弟》中,同樣深具對仗之美,商店家代表的首尾呼應是一例,吟子的婆婆絹代亦是一例,絹代看似脾氣怪異,對於媳婦和孫女不時會厲口挑剔,碎碎叨叨,但是山田洋次先是透過她的嘴預告了鐵郎的破壞力,最後亦是透過她對鐵郎的懷舊念故,表達了寬容與體諒,擺盪在兩個極端間的醇厚人情滋味,有如讓人一口咬下冰潤豆腐,頓時清熱潤燥了起來。

超級狐狸先生:衣冠獸

想看不一樣的卡通片嗎?魏斯.安德森(Wes Anderson)執導的《超級狐狸先生(Fantastic Mr. Fox)》可以提供全新的視聽享受。

 

趣味之一在於風格齊一的視覺。

 

《超級狐狸先生》採用傳統的停格手法(stop-motion)拍攝,攝製組要一格一格去製作完成,幾乎是又回到最原初的「手工業」了,表情和動作的流暢度雖然不盡自如,卻另有動畫的「脫離(現實)」美感;也因為擺脫了寫實的追求,反而可以誇張及趣味化地呈現出動物的手足韻律(例如狐狸家族的狼吞虎嚥或著辛勤扒土挖洞)。

 

至於暈黃的底色基調,不但成功標記出田野(呼應狐狸生活場域的地理特質)和古典夢幻的特色,更和有如童話繪本般的每一格畫面構圖,形成了童話與傳奇的互動效應。

the-fantastic-mr-fox-489090l-imagine.jpg 趣味之二在於充滿撩撥性格的聽覺。

 

聽覺的特色,在《超級狐狸先生》中包含了配音人聲和樂器人聲兩類。動畫片都仰賴演員的聲音演出,本片找到了喬治.庫隆尼(George Clooney)和梅莉.史翠普(Meryl Streep)來替男女主角尼克與擔綱,聽見喬治.庫隆尼的嗓音,再配合電影的「行竊」主題時,視覺上似乎重現了「俠盜羅賓漢」的風采(雖然他偷的只是幾隻雞),但是聽覺上卻已悄悄與《瞞天過海(Oceam’s Eleven)》系列的神偷電影精準地搭上了線,低調沈穩,總是能夠風雨不驚地度過生命中的所有考驗。

fantasticmrfox2.jpg 

其次則是戴斯培(Alexandre Desplat)的配樂了。就像宮崎駿如果少了久石讓,就味道全失一般,戴斯培的配樂一向有強烈的節奏感,帶動輝煌的浪漫氣勢,即使每段音樂都只有一分多鐘長,卻已適時替電影的冒險性格完成了「增色」和「生香」的配樂功能,添增了極多觀賞的愉悅樂趣。

 

趣味之三在於既保守又顛覆道德的劇情論述。《超級狐狸先生》中的男主角尼克一如狐狸給人的感覺,狡滑又精明,開場的行竊失風,讓他向妻子立誓若能生還,從此洗心革面,事實上他也果然金盆洗手,成了報社專欄作家,只是即使已然安居立業,依舊本性難移,以採訪為由,就與負鼠搭檔,繼續到農莊偷雞和果汁,那種外表衣冠楚楚,內心依舊獸性不改的矛盾特質,就在他每天早上用餐時,會頓時從君子變成窮兇惡極的虎狼模樣,他一方面是顧家的「男人」,另一方面卻也是會去侵門踏戶的大盜。慈父與大盜的矛盾詭異,就此畢現無遺。

fmf424268.jpg 

《超級狐狸先生》更強力,更挑戰道德教條的主力論述之一則是歌頌「偷竊好過癮」的基本人性,就像facebook上的「開心農場」遊戲一樣,好好種菜不如偷菜來的有趣;就像偷情就是比規矩談戀愛更惹人蠢動一樣…所有的社會與道德制約,在電影世界中暫時獲得了鬆綁與寬恕,那種無傷大雅的逸逃樂趣,只是暫時的出格,卻滿足了逾越禮教的私心憧憬。

 

導演魏斯.安德森當然懂得如何在踩上道德紅線之前,先買保險。《超級狐狸先生》的正方就是狐狸家族,明明被偷的,受害的是人類,但是名為「Boggis, Bunce and Bean」的三位人類大老闆,卻從亮相之初就被定位為最「刻薄、討厭和醜陋(the meanest, nastiest, ugliest)」的農夫(企業家?),不但外表醜,而且心狠手辣,一旦受到狐狸挑戰,就是要把狐狸老窩給連根挖除,相對之下,掠奪者就可愛得多,而且輕易就從可恨之人變成了可憐之人,那是戲劇世界最愛玩的顛覆遊戲,未必合乎正義公理,卻合乎私心期待。

fmf424269.jpg 

至於所謂的三位壞人「Boggis, Bunce and Bean」,原著作者Roald Dahl和導演魏德.安德森都深諳說唱文學的口語魅力,先用「B」字來押頭韻,再用「the meanest, nastiest, ugliest」的「est」來押尾韻,頭尾韻交疊的音響作用,更添全片的傳奇趣味,則是另外一種觀影的聽覺樂趣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