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情電影不受公式限縛,才有無限可能。
拍得好看的愛情故事,永遠能夠讓觀眾看得津津有味,不管那是異性或是同性戀情。
觀看台灣導演姚宏易執導的《愛麗絲的鏡子》,難免會想到膾炙人口的《狂琴難了》,《狂》片是一女二男和平共處的電影,《愛》片則是二女一男要在同一個屋簷下過日子的故事。
《愛麗絲的鏡子》最迷人的就是開場戲,歐陽靖飾演的攝影師曉鏡,正在燈火輝煌的廢墟和廁所中替謝欣穎飾演的模特兒小咪拍攝照片,鏡頭前的小咪是美豔的,曉鏡拍著拍著也吻了她,原來,她們是工作夥伴,也是愛人。她們的愛情在商業攝影的拍攝現場曝光亮相,燈光輝煌的美麗替這份戀情多添了色彩。
但是,她們沒有天長地久的盟誓與約束,一旦小咪遇見了退伍昔日的男友小豪,就不想再沈浸在同志之愛中,她想安定,想擁有一段婚姻,疏遠歐陽靖成了必然的選擇,捨不得也氣不過的歐陽靖於是也找上了小豪,偏偏就在她們上床翻滾的時候,小咪來到窗口目睹了這場意外。
原本是一段讓人豔羨的愛情,一旦有了第三質介入,多數人選擇的是大哭大鬧後的玉石俱焚,但是《狂琴難了》的餐廳老闆捨不得他美麗的情人,他選擇了從以前的「獨享」變成了「分享」,他寧可只擁有「一半」,也不要什麼都沒有;同樣地,女人面對前後兩位情人,沒有先來後到與孰輕孰重之別,她兩個都愛,兩個都要,於是她寧願一手鉤著一位男人快步向前,共同迎向即將到來的納粹迫害。至於明明是被餐廳老闆收容的鋼琴師,卻因為氣質和才藝成為闖入人家愛情的第三者,他想要擁有,卻無意獨佔,因而也能享受三人行的世界。
用《狂琴難了》這樣的情節來比擬《愛麗絲的鏡子》,其實未必妥切,只能說故事有些形似,精神卻不太一樣,因為《狂琴難了》的愛情都基於想要愛得更多,不捨得失去,才能和樂三人行,《愛麗絲的鏡子》則是先有了懷疑,有了報復,才在矛盾中找到了不再對抗,默默接納的妥協結果。
關鍵在於謝欣穎飾演的小咪。
她和曉鏡接吻,相濡以沫,那是短暫的激情?還是純粹的愛?姚宏易只陳述了事實,沒有多做探討,反而是轉向到兩位女孩的生活,小咪會到月老廟求姻緣,是不是因為她不能在同性愛情世界中,找到投靠的溫暖?曉鏡則是看到母親受到男友家暴後的矛弱無助後,是不是同樣警覺自己的柔弱與渺小?
她們並不是那麼戀心相戀的一對同志情人,她們有自己的惶惑與追尋。小咪轉向小豪,就是背離了曉鏡;曉鏡找上了小豪,與其說是嘗試,毋寧說是報復;小咪發覺了小豪與曉鏡的雙重背叛,震驚多過憤怒,她走到河邊,不知河水已經淹到腳膝,她氣到把自己對外聯絡的手機一股腦拋到海裡,都說明了她只是一位面對情變既氣又惱,差點尋短見的尋常女孩。
但是,她沒有往水裡走去,她回身買了零嘴,回家供大家吃食,沒有爭吵,沒有擺臉色,小豪與曉鏡沒有道歉,也沒有解釋,心知肚明卻不點破地開始了他們三人行的歲月。
三人行是《狂琴難了》和《愛麗絲的鏡子》共同聚焦的交集,但是《狂琴難了》選擇坦然面對,說出了寧可只有一半,不要完全失去的名言;《愛麗絲的鏡子》則是選擇了沈默,主角說不出人生大道理,用河水平靜了憤怒激情後,回頭再去面對昔日的女友,今日的男友。
《狂琴難了》有戲的稠密;《愛麗絲的鏡子》則是詩的曖昧,只是期待謝欣穎給個說法的觀眾,難免會覺得好奇,她到底怎麼轉出生命中巨大衝擊的迷思呢?電影沒說的,留給觀眾自己去想,難免遺憾,難免不解,卻各有韻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