布萊德彼特:危險情人

失敗為成功之母,這一點,布萊德.彼特最清楚。

2001年,他的《危險情人(The Mexican)》只演了一個月,票房只賣了六千六百萬美金,都靠海外市場來平衡製作開銷。同一年,他客串主演的《間諜遊戲(Spy Game)》也只有六千五百萬,給人的感覺是一代帥哥的威名好像褪了顏色。

但是,情況在2004年有了改變,《瞞天過海2:長趨直入(Ocean’s Twelve)》演了三個月,票房一億兩千五百萬;《特洛伊:木馬屠城(Troy)》演了四個月,票房一億三千三百萬。2005年更猛了,《史密斯任務》才演了三個星期,全美票房就已經一億兩千八百萬,來勢洶洶的《蝙蝠俠:開戰時刻》也沒有搶走它太多丰采。

《危險情人》和《間諜遊戲》都有大牌明星對陣,為什麼票房不好?因為《間》片的主角是他的師父勞勃瑞福,他的戲很少,而且都是各演各的,根本沒有火花;《危》片則是他和當時最有人氣的茱莉亞.羅勃茲合作,同樣也是各演各的,名為夫妻,卻天各一方,勉強相逢,卻擦不出火花,怎麼可能吸引觀眾?

改弦易轍的布萊德先和凱薩琳.麗塔瓊斯在《長趨直入》假戲真做一番,至少有點臨陣落跑的床戲,再來就是和羅絲.拜恩(Rose Byrne)在《特洛伊》裸裎相見,亮出練了八個月的壯碩胸肌和健美身材,果然迷倒了不少影迷,讓乏善可陳的老套史詩,還能有上億票房。

《史密斯任務》的賣座有多層原因,八卦緋聞只是趣味花邊,銀幕上他和安吉莉娜散發的魅力是有說服力的(因為觀眾都想知道為什麼珍妮佛安妮斯頓要吵著離婚?)但是回頭看看《危險情人》的賣座失利,原因其實是更加明顯的。

能夠湊合最有人氣指數的茱莉亞.羅勃茲與布萊德彼特在一起拍《危險情人》,投資老闆該記製片人大功一支。

但是,硬要不來電的布萊德和茱莉亞演情人,既冒險又危險,製片人該被觀眾記三大過。

布萊德很帥,很有魅力,從《大河戀》一路以來,強調反叛精神的他總是以眼神和肢體來打造一代偶像的風采,就算演邋遢不修篇幅的痞子(偷拐搶騙),他的頹廢和慵懶也讓人由衷喜愛,但是《危險情人》的小混混卻是他從影以來最讓人歎息的表演。

關鍵可能在於茱莉亞羅勃茲。

他們在合拍《危險情人》時,茱莉亞還沒有奧斯卡封后,對布萊德的心理威脅照說不大,可是兩人一對戲,就是不對盤,不但肢體間的物理效應不合,眼神氣質的化學效應也不對,從一開場背對背的晨起床戲,就似乎註定了他們「相背」的宿命。

理論上金童玉女既然合在一起演戲,就賣片邏輯學來講,應該大力鋪陳愛的火苗,讓他們一路跌撞之後,終於能有大快人心的擁抱或擁吻,讓觀眾滿足地走出電影院,本片的結尾確實如此,但卻是兩人窩在墨西哥的窄門邊兩唇相接後,鏡頭就往上攀走帶遠景去了,沒有停留不再著墨,觀眾根本啥都還沒感覺到,如何營造意猶未盡的滿足感?

電影強調的是如果「兩位相愛的人一路吵不完,最後會分手嗎?」的情愛命題,真要他們從樓上吵到樓下,從拉斯維加斯吵到墨西哥,都是非常合理的安排,問題是布萊德的劇中個性就是個「反英雄」的平凡人物,是那種一分鐘前才把槍插進褲頭裡,轉身竟然就掉槍的迷糊蛋,就算他是和茱莉亞吵架,也是只能氣到只會摔手頓腳,全無男兒豪氣的窩囊費,這樣的角色是布萊德從來沒演過的喜劇戲路,勇於嘗試,相當不容易,但是相對之下他的手足無措,卻也拉開了觀眾的心理認同,這樣的男人,難怪茱莉亞得空就罵個不停,問題是那她當初為什麼會看上他?

前提惹人疑竇,就不能怪觀眾始終難入戲,但是除了感情戲很尷尬之外,《危險情人》玩了許多邊陲遊戲,例如殺人不眨眼的殺手竟然是同志,泠酷與熱情的交錯矛盾,完全顛覆了殺手性格,例如那把「墨西哥人」的名槍傳奇,也拍出了口耳相傳的版本因人而異的傳說特質,再加上艾倫席維斯崔的異國情調音樂風情,都讓這部電影在「主角沒啥可看」的尷尬情境下,還有花絮可看。

這也是為什麼老闆要記製片大功,因為觀眾光看卡司就會想買票進場;但是看完電影後,觀眾就會想記製片大過的原因。

這個教訓,布萊德記住了,以後的戲也都做了調整。這就是好萊塢的成功之道。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

這個網站採用 Akismet 服務減少垃圾留言。進一步了解 Akismet 如何處理網站訪客的留言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