厲害的導演都知道用圖像來說故事,只要圖像的意像精準,就有餘韻萬千,英國導演Steve McQueen執導的《自由之心(12 Years a Slave)》做到了用圖像創造想像。
先談海報。《自由之心》的英文片名是《12 Years a Slave》,就是根據Solomon Northup的自傳書,描述自己做了12黑奴的故事,那12年的歲月悲慘難述,那12年是任誰也不想再回顧的血淚時光,電影的海報用了血色塗上了12,至於Years a Slave則是黑色,血紅12意謂著那12年時光滴滴血淚,黑色則呼應著美國黑人在南北戰爭前夕所受到的岐視與虐待,那是黑人的黑暗時光。
血色血淚,黑色黑膚,大片的白色底色,是希望?還是絕望?《自由之心》的海報論述,如此簡明有力。
其次,Chiwetel Ejiofor飾演的男主角Solomon被白人所騙,在酒中下了迷藥,一覺醒來就從自由人被賣做了黑奴,每解釋或爭取一回,換來就是更大的毒打,扺死不從的他,註定要比別人多受罪,這時候,導演悄悄把鏡頭從囚居他的牢房往外帶,觀眾看見了美國總統辦公廳白宮就在
Solomon的事件發生在1841年,也就是南北戰爭發生的前廿年,他在1853年才重獲自由,這個政治圖騰的連結,似乎也在預告著美國良心終必要發動南北戰爭的。
Solomon的第一任僱主是 Benedict Cumberbatch飾演的Ford主人,他有愛心,亦有理性,發現更名為Platt的Solomon很有才華,還特意送了小提琴給他,Solomon此時也很努力報效主人,希望透過自己的「有用、堪用」,贏得主人同情,願意聽他的故事,回復他的自由之身。
他用水力運送筏木的點子,贏得Ford主人的激賞,卻惹惱了工頭Tibeats(由 Paul Dano飾演),因為Solomon得的掌聲,不啻就是賞他耳光,他怎麼會吞下自己不如黑奴的鳥氣,於是結夥襲擊Solomon,想用私刑吊死他,就在Solomon雙腳就快離地之時,另外一位工頭開槍制止,但是沒人敢出手援救Solomon,就讓他被吊在樹下吊了一整天,靠著腳趾踢地,才不致懸空勒頸斷了氣。那個鏡頭,從上午守到中午,再熬到傍晚,直到天都快黑了,Ford主人才趕到現場放了他下來;那個鏡頭訴說了黑奴得罪了白人工頭,即使瀕死,也沒有人敢伸手援助。來來往往的人影,視若不見的冷漠,一切只因為沒人想去招惹殺紅了眼的工頭Tibeats。
究竟Tibeats有多怕?Ford主人半天才回到家,原來是先在外頭把Solomon轉賣給新主人Edwin Epps(由Michael Fassbender飾演),但他還是得提槍倉皇四顧,就怕Tibeats糾眾反撲,Tibeats的可怕在於他初次帶領Solomon上工時就曾示範了一首警世歌:「Run nigger run, run so fast/Stoved his head in a hornets nest/Run nigger run well the pattyroller’ll get you/ Run nigger run well you better get away.」先是鼓掌帶動唱,既而變成他的獨腳戲,先還有韻腳,後來越唱越快,跡近是獵人對獵物的嘲弄與調戲:「你最好跑得夠快,我還是會捉到你的。」導演此時適時插進了黑奴工作的畫面,直到Ford主人唸日落祈禱文,如狼似虎的歌聲才漸漸淡去,成了全片有如魔音穿腦的聲音震撼了。
1850年代前後,在蓄養黑奴的美國南方世界想要獨排眾議,主張解放黑奴,其實是有風險的,受影響的是各大行業就因此少了廉價勞工,重創事業成本,Brad Pitt演出白人良心Bass這個角色,平常還會對Edwin曉以大義,一旦聆聽Solomon的告白,請他幫忙寫信給友人時,卻也不得不有難色地告訴Solomon,這是他很艱難的考驗,是的,說說很容易,真要冒著生命危險,鐵肩擔道義,誰不會多想兩下,也唯其如此艱難,Bass最後還是同意承擔,其意義也就格外不俗了。
《自由之心》裡備受蹂躝的黑奴難免會有求死之心,Lupita Nyong’o飾演的Patsy就是典型實例,個頭嬌小的她,特天採集的棉花量都是黑奴之冠,老闆寵她,老闆娘就吃醋,她安息日老跑別人家去,老闆同意吃飛醋。老闆娘吃醋,她的臉蛋就遭殃,老闆吃醋,她的背部就被鞭打潰爛,求死以一了百了,原本是合理的心理邏輯,但是《自由之心》卻透過Eliza的遭遇看到更多白人不敢面對的恐懼?老闆娘怕老闆移情,老闆怕Eliza別戀,各有所圖,又各有所懼,白人最怕黑人出人頭地,所以想盡辦法打壓,卻要色厲內荏,難逃觀眾法眼,這就是編導的高明書寫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