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響人生(Le concert》導演哈杜‧米赫羅(Radu Mihaileanu)的新作《珍愛泉源(La source des femmes)》其實是一部修行電影,主題在頌揚推動革新的人們,但也不忘用輕快與幽默的口吻提醒銳意革新的人兒,要頂得住風浪,禁得起試煉,才得見彩虹。
《珍愛泉源》描繪的是一場女男平權的性別戰爭,帶動革新的是女人,因為她們長期受到阿拉伯文化洗禮,相信任勞任怨才是美,相夫教子才是好,千百年的傳統皆如此,世世代代的阿拉伯女人都歡喜承受,何以電影的女主角,這位名蕾拉的女性(由蕾拉.班克堤/Leïla Bekhti飾演)卻要打破傳統,挑戰男性?但是導演哈杜‧米赫羅其實想問的是為何傳統不能打破?男性不能挑戰?
故事和水有關,蕾拉生活的村落沒有自來水,走山路到山頂取水挑水是女性的天職,但是道路崎嶇,碎石滿地,正常人都容易摔跤,何況是孕婦,這個村落的流產率很高,但是每位婦人都育有多位子女,即使流產三四次,從男人到女人都不當一回事,但是蕾拉忍不下這口氣,她不懂為何男人不挑水,為何女人家事都做不完了,失業的男人卻依舊可以悠閒地喝著下午茶,坐視做牛做馬的女人挑肩扛水,就從他們眼前走過?
蕾拉的委屈與女性的自覺程度有關,逆來順受慣的人,一切都視為理所當然,不以為異,會覺得委屈,就是因為身旁太多不公不義之事,蕾拉眼前活生生就有悠閒與忙碌的兩種社會階級在運作,即使蕾拉挺身而出做領頭羊揭竿抗爭了,其他的人還是猶疑再三,不敢冒進,傳統確實緊緊綑綁與束縛著她們的思想與心靈,做前鋒的蕾拉頓時就被憤怒的男人視為邪魔附身,公公不懂,婆婆不諒解,其他女眷亦懷疑她的勇氣究竟能堅持多久?是的,蕾拉的堅持就是《珍愛泉源》刻畫的修行三部曲。
首先是她必需說服同伴,孤掌難鳴,只靠她喊破嘴,沒有共鳴,其實等於瞎忙。她的第一個共鳴是一位老伴已經死去多年的老婦,她公開控訴當年靠媒妁之言就嫁人,新婚之夜被先生強暴,一生不知愛為何物,她的歷歷血淚,多少都勾動著其他女伴的心,於是當蕾拉呼喊用「性愛罷工」來抵制懶惰的男人,強迫男人上山挑水,「性愛罷工」看似有些誇張,卻因為「難度」不高,容易執行,所以很容易就掀起了閨閣風暴,讓只享權利,不盡義務的男人嘗到了苦果。
《珍愛泉源》的焦點在於蕾拉得忍受多大的淬煉,她的革新才會成功?導演哈杜最高明的安排就是把焦點與盲點移放在她的丈夫sami(由Saleh Bakri飾演)身上,sami是小學老師,受過開明教育,支持蕾拉的抗爭理念,也不忘向小朋友灌輸女男平權的理念,但是村落男性卻把壓力全集中在他身上,認為他馭妻不力,有損男人威嚴,先以教職續聘做威脅,既而又在與官僚交涉的過程中,清楚聽見既得利益的大男人思維:有了自來水,女人就會要洗衣機,你要多繳多少電費;女人識字讀書,就無心家務,只會需索更多……這些威脅或謬論,多少都已動搖了他的信念,《珍愛泉源》的最大考驗卻同樣來自愛情,蕾拉的昔日男女竟然以研究昆蟲之名,來到村落,而且擺明了想要再續前緣,讓sami先是吃醋(竟然不知道蕾拉過去亦有戀情,他並不是蕾拉唯一的男人),既而又飽受威脅(因為對方就是想要來誘拐蕾拉),從原本的支持力量,開始有了懷疑,甚至動了氣,亂了心,少了靠山的蕾拉能否堅持她的革新修行,此時正透過親密愛人的「反動」,激發出最高潮的戲劇矛盾。
《珍愛泉源》的男女如何化解危機?就且讓我保留一點神秘吧,不扛水,就不做愛的女人革命,其實只是一重象徵,挑過水的sami才知女人有多苦,但是導演完全不想用這種同理心的簡單邏輯來解決難題,導演無意用大逆轉來化解傳統(那太戲劇化了),真實的人生是男人的面子要顧,女人的裡子亦要顧,愛情的僵局要用愛情來解決,也讓《珍愛泉源》想要探討的男女平權話題,得能在會心一笑的情況下各取所需,看得出導演哈杜雖然挑動了阿拉伯社會的敏感神情,但 他畢竟只是溫和的激進派,不求立地成佛,一點一滴,慢慢進化,不也是修行的一種面向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