午夜巴黎:昨夜夢魂中

看完《午夜.巴黎(Midnight in Paris)》,我格外懷念起幕前的伍迪.艾倫(Woody Allen)了。

 

是的,我曾經挑剔過《遇上塔羅牌情人(Scoop》中的他,嫌原本就神經質的他,過七旬後,口吃情況越來越嚴重,聽他調侃人間百態,不再有那種一氣呵成的快感,只覺吃力又沈重,犀利語言與詼諧文字交響共鳴的樂趣,蕩然無存。

 

伍迪後來的作品中,從《情遇巴賽隆納(Vicky Cristina Barcelona)》開始,他似乎也試圖另找替身瓜代,每部電影的主角因此都肩負起重責大任,《紐約遇到愛(Whatever Works)》中的Larry David雖然嘮叨,卻不討人厭,主要是他在尖酸苛薄的健談魅力上,深得伍迪真傳,相對之下,《午夜.巴黎》中的歐文.威爾森(Owen Wilson)則是結巴有餘,雋永不足,他垂頭喪氣,銳芒全失的故意收斂與壓抑,看似要承繼伍迪過去的那種外表卑微,卻曖曖含光的小巨人風姿,實質卻相距十萬八千里,無法等量齊觀。

mip-4.jpg 

伍迪雖然老了,但是昔日既憂鬱又幽默的雙料風采,至今無人可堪比擬,那是對他的讚美,亦是哀悼。

 

另外一個歲月不饒人的歎息,來自素材的詮釋。

 

《午夜.巴黎》的主題無非就是「眷戀」與「穿越」,愛情則是串起這兩個元素的主軸。提起對城市的「眷戀」,《曼哈頓(Manhattan)》的深情多元論述,迥非只有孺慕情懷的《午夜.巴黎》可以比擬;提起「穿越」時光的奇想,《開羅紫玫瑰(The Purple Rose Of Cairo)》穿越戲院時光的虛實雜混,又比《午夜.巴黎》的單純歌詠,不知繁複了多少倍。

 

伍迪.艾倫信仰愛情,卻又質疑愛情,總愛站在半天高,冷眼嘲笑著世人對愛情的癡狂、迷惘與背叛,《午夜.巴黎》同樣安排了Owen Wilson飾演的Gil與準岳丈相左的政治立場;準岳母則是質疑著他的品味與專業,獨排眾議;至於未婚妻Inez (Rachel McAdams飾演)卻也說不準自己的愛情渴望,一遇外界誘惑,也就喜新厭舊,汲汲享樂;但是Gil面對畢卡索情婦Adriana (由影后Marion Cotillard飾演)不也私心難捺,蠢蠢欲動?有了新歡,舊愛即可拋,不也正是伍迪.艾倫歷來作品不變的主軸?《午夜.巴黎》又添加了多少新意呢?mip02.jpg

 

重複,原本是嚴重的老人病,伏櫪老驥不但愛提當年勇,還會不厭其煩,一再倒帶重述。但是伍迪.艾倫的「重複病灶」不算嚴重,他很機巧地用了一個召喚鬼魂的魔法老招,逗樂了觀眾:總是在午夜鐘響之後才會出現的汽車(或者馬車),就會載著昔日的魅影名人再現,從1920年代寫《大亨小傳(The Great Gatsby)》的Scott Fitzgerald 海明威、畢卡索、達利、布紐爾,以及1890年代的高更、竇加與羅特列克等人相繼現身,一方面是透過「一些美國人在巴黎」的往事追憶錄,歌詠著曾經輝煌一時的巴黎夢,精準勾勒出外國中產階級總是對巴黎一往情深的纏綿;另一方面則是透過厚古薄今的藝術家囈語,例如21世紀的人何等嚮往1920年代的絕代風華;1890年代的風騷藝術家,卻感歎生不逢時,感歎著唯有重回文藝復興的年代才是「最美好的時光(Belle Epoch)」。

mip30.jpg

 

當然,伍迪.艾倫也不忘透過Gil那位愛調書袋,明明一知半解又好發議論的情敵對手Paul (Michael Sheen飾演) ,雄辯滔滔地咬定卡蜜兒是羅丹的妻子(其實是情婦),以及用最高級的形容詞讚美畢卡索一幅並不入流的畫作,消遣了當代美國人的膚淺與呱噪。這是Gil唯一能夠反駁震懾住Paul的場合,卻也是他在午夜時分從「親聆」藝評家與畢卡索辯論時,現學現賣的一點把式,並非他的獨到創見,知情的觀眾看著他懂得活用的機巧,自是開懷大笑,只不過這場光芒四射的口水戲,卻也透露著伍迪.艾倫的才思困境。

 

《開羅紫玫瑰》的女主角米亞.法蘿(Mia Farrow)可以每天看同一步電影,對白背得滾瓜爛熟,一旦被主角接引進了戲中,可以輕鬆應對,亦可以新生情節,同樣地,電影中的男主角走出銀幕來到真實人生,也得面對不同的時光文化做調整,人與戲,不但可以交流來去,同時相互影響,互動得何等頻繁多樣,逸趣橫生;《午夜.巴黎》中的Gil雖然知道自己何其有幸來到了神秘異境,但是多數時光卻只是低調的旁觀者,鮮少利用他的「知識(對這些文壇或藝壇前輩作品的如數家珍)」擦撞出更多的知性火花,亦不曾善用機緣,改善自己的能量(經過大師品評指教過的小說,不亦只是個過場道具而已嗎?沒有人知道他到底開悟了啥?)。

 

Gil只像是一位躬逢其盛的幸運兒,只陷溺在他對Adriana的非份情思中(竟然會複製Adriana 日記中的描述,重建自己的豔遇機會,甚至一度只想到用未婚妻的耳環轉贈Adrian示愛),他的單調與乏味,不但浪費了這場午夜奇緣洗(雖然我很喜歡那家咖啡館變成洗衣店的時光錯置趣味),其實亦突顯了《午夜.巴黎》的小品性格,《午夜.巴黎》或許有些博君一粲的場景,終究不是一代名導的巔峰之作。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

這個網站採用 Akismet 服務減少垃圾留言。進一步了解 Akismet 如何處理網站訪客的留言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