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與電影:海的深處

絲絲忽忽,

有聲若無聲,

使綠的更綠,

愁的更愁。                   梅雨,五月節/夏菁

 

電影是時間和空間的綜合藝術,能夠在作品中拍出「立體」感,就能動人。戴立忍執導的《不能沒有你》就拍出了高雄港的三維時空感。

 

第一維是地理的水平面。男主角李武雄(陳文彬飾演)是單親爸爸,在港口旁的的破屋子裡,與女兒妹仔打拚度日,缺口破落的房子,窗外即見海,網撈即有食,海洋與人生的互動與依附感情,已無需多言。

 

第二維在於海的縱深,這亦是全片最動人的空間。

 

戴立忍首先選擇讓大家看見「真實的苦」。因為李武雄是清理船底的潛水工,頂著最簡陋的配備就下海,他的海底勞動,無一不是怵目驚心的人生實況,夠把觀眾的心揪在一起的。

ks762.jpg 

其次,他讓觀眾看見「相信的美」,每回李武雄下海,妹仔只能在甲板上守候,她不覺無聊,人就趴在甲板上,直釘著父親下海的深處凝望,海那麼深,海那麼黑,父親那麼遠,理論上是什麼都看不見的,但是妹仔卻能夠望見,波影晃動之間,李武雄水底工作的身影依稀就在不遠處,那不是真摰的父女情而已,「只要相信,就能看見」,其實是一種人生意念,暗含的生死與共,守候陪伴的深情,隱然已為父女被迫分離的劇情發展,提供了一種最讓人不捨的癡情能量。

 

第三維則在於海的動線。

 

妹仔被社工人員另外安置後,父女都備受煎熬,經過多次爭取,《不能沒有你》的終場戲是社工人員終於帶著妹仔,等著出港工作的李武雄回返。

 

 戴立忍選擇了極其低調壓抑的處理手法,觀眾看到的李武雄,只是一位任由海風吹拂臉上的木頭漢子,每天在心裡只想說聲「妹呀,爸爸好想妳」的他,其實並不知道父女終能相逢,也因此沒有任何「戲劇化」的動作,即使在歸程的海域上,李武雄似乎就遠遠望見了曾經熟悉至極的人影佇立在岸邊,然而他也只是站上了船頭,任由船隻慢慢靠近岸邊,整個人就一直就站在船頭凝望,沒有揮手,沒有呼叫;同樣地,妹仔也是靜靜立在岸邊,等船泊岸,沒有呼叫,亦沒有揮手。

 

 愛到極點,卻也痛到極點時,字典中再無一字可形容,語彙再無一詞可達意,李武雄和妹仔的沈默安靜,不但不是親情疏遠之後的清冷,反而是內心澎湃之後,最沈痛的一種姿態。低微,並不代表微弱,流不出的眼淚,或許才比嚎啕更加傷痛,人生的歎息,可以極低微,卻一點不渺小,透過李武雄父女的身姿,戴立忍以最安靜的筆觸,寫出了人生最沈重的一聲歎息,那就是生命的藝術了。

 

同樣關注著港口人生,同樣取材自真實人生,ks767.jpgks766.jpg盧昱瑞導演的作品《冰點》則是鮮活地探討了前鎮漁港裡忙著搬運冷凍庫裡漁貨的工人,聆聽著遠洋漁工在生計壓力下,每隔三五個月,或者一兩年,就會在港口旁上演惜別重逢戲碼。

 

過去,船工和漁工,以歌詩的形式傳唱心曲,諸如「不平靜的海泳聲,像阮不平靜的心情…」其實,總是怨懟著環境與命運的牽動,總是期待著最平凡,但也最私密的個人幸福。但是,歌詩有點像浪漫的糖衣,惆悵滿滿,卻有一層隱形的距離,看不出實情有多苦;今人則以影像的直擊,讓漁工的心情實況,有了更精準的圖像,不論是「有工就做,沒工就休息打牌」的青春虛擲,或者在「冰點」以下的氤氳氣中,以腰背氣力往復搬運漁貨的身影,都有著讓人怦然心動的強大張力。

 

高雄港的魅力,其實站在紅毛港口最能強烈感受,每一回,看到矗立港口進出點的燈塔燈號從「O」變成「I」或者從「I」變成「O」時,都意謂著無數工作機會的完成或開展,船隻進出吞吐的背後,就是無窮盡的人生故事,創作者只要擇一鑽了進去,無不都是人生情歌。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

這個網站採用 Akismet 服務減少垃圾留言。進一步了解 Akismet 如何處理網站訪客的留言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