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到波蘭的電影音樂創作者,至少有四個名字要特別注意。
第一位是瓦謝奇.基拉(Wojciech Kilar)July 17,
第二位是尚.卡茲馬瑞克(Jan A.P. Kaczmarek)
第三位是畢紐.普瑞斯納(Zbigniew Preisner), 1955年5月20日在波蘭的Bielsko-Biala出生,代表作品包括:《藍色情挑(Bleu)》和《雙面維若妮卡(La double vie de Veronique)》
第四位是阿貝.柯忍尼歐斯基(Abel Korzeniowski)
前三位作曲家出道都早,近年來的力作卻不多,10月23日才在世界電影音樂獎得到年度新人獎的阿貝.柯忍尼歐斯基,則是新近竄出頭,前途看好的新秀,因為他才卅八歲,因為他的《摰愛無盡》配樂不但獲得了年度新人獎,更獲得了比利時根特影展的觀眾票選獎,一切就像他自己在臉書上所寫的:「…你知道嗎,觀眾票選獎有八百多部作品夠格參選,我能勝出…我能打敗《阿凡達》…真是不敢相信…」
新人獎是專家票選的結果,代表著他的成就備受行家肯定;觀眾票選獎則是觀眾的自動投票,他的獲勝,意味著音樂作品的感染力,這也是他一人奪得兩獎時,興奮莫名,好像比大獎贏家戴斯培(Alexandre Desplat)更開心。事實上,他確實值得開心,因為他比戴斯培幸運太多了,戴斯培寫過七十多部配樂後,才以《戴珍珠耳環的少女(Girl With a Pearl Earring)》獲得國際矚目,他研究所畢業後,就以《Big Animal》得到了波蘭電影配樂的最高榮譽肯定,後來的十年間,從《大都會(Metropolis)》的新版配樂到動畫電影《泰拉星戰(Battle for Terra)》,配樂作品不過十部左右,就能攀上枝頭,確實不易。
波蘭市場小,影響力亦不大,2004年他爭取到經典默片《大都會》重新配樂的機會,堪稱是關鍵轉折,當年的Krakow默片電影節決定以樂團現奏的方式重映《大都會》,不但有九十人組成的大樂團,還有兩個合唱團,再摻進現代電子樂的新風味,更重要的是全長147分鐘的《大都會》,內容不但有勞資對抗的史詩議題,亦有科幻寓言元素,還有表現主義的視覺奇觀,更有純情元素,阿貝等於天上掉下來一個大好的練劍機會,寫下了讓人動容的音樂章節。
有了《大都會》做背書,阿貝決定到美國打天下,先是寫了六封自我介紹信給小型經紀公司找尋音樂經紀,結果有三家回覆了,2006年出發前往洛杉磯闖江湖,半年後就找到工作,三年半後就獲得了金球獎和奧斯卡提名,才情當然是關鍵元素,但是他也不諱言:「要想在好萊塢闖出名號很辛苦,因為電影公司有的愛找大名鼎鼎,早已闖出名號的大師;有的則是找那些又快又便宜的新手。」名氣不夠,又不肯廉價打工的音樂家真的要看自己的運氣與手氣了。
好萊塢另外一個創作關卡是製片人或導演通常欠缺音樂素養,講不出自己要啥音樂,但會先挑幾首感覺對的墊用音樂,用別人的現成作品來表達自己的感覺與需要,所以作曲家既要先從別人的作品中去捉感覺,最後還要交出更好,更超越的音樂感覺,否則一旦被退貨,就意謂著你連墊用音樂都不如,還真是人財兩失呢。
阿貝形容自己的配樂風格其實很接近低限主義的迴旋色彩,比較接近大師Philip Glass的路數,但是主攻大提琴的他會多添加一點旋律感,因而就更有表情,也更動人了。
《摰愛無盡》的劇情描寫英國男星柯林.佛斯(Colin Firth)飾演的大學教授喬治因為同居的同志男友車禍喪生,男友家人不讓他出席喪禮,教學遇上的盡是迷惑不上道的學子,身心都遭遇重大挫折,所思所想,盡是十六年同居歲月的美好或爭執,所以有了飲槍自殺的衝動,把所有的財產和後事都安排好了,但是前妻適時撫慰了他,課堂上亦出現了一位同志學生看出了他的寂寞,偏偏命運之神,也不讓他按照自己的腳本演出人生戲碼的意外插曲。
阿貝用了小提琴的獨奏做為喬治的身心代言,再搭配樂團的對話,有時像小河彎彎,慢流輕轉,有時則像行雲流水,縱浪而行,中年男人的苦悶,失意情人的寂寞,揉合得極其動人,搭配導演Tom Ford的視覺經營和文學內涵,以及主要演員柯林.佛斯、茱莉安.摩爾(Julianne Moore)與小同志Nicholas Hoult 的精彩較勁,音樂配好戲,完成了一次極其美麗的藝術饗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