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賓漢:兩滴血的震動

意外的兩滴血,改變了《羅賓漢(Robin Hood)》在我心中的地位。

 

《羅賓漢》的作品,不計其數,雷利.史考特(Ridley Scott)執導的《羅賓漢》何以能入選今年坎城影展作開幕映演呢?導演名氣響亮,是其一;男女主角都鼎鼎有名,則是其二。羅素.克洛(Russell Crowe)飾演羅賓漢,凱特.布蘭琪飾演(Cate Blanchett)瑪莉安,對很多人而言,確實有其魅力,至少,羅素.克洛的羅賓漢算是他近年來脾氣最不古怪的角色了,至於演什麼像什麼的凱特.布蘭琪,更替電影加分了不少。

 

但是,就在觀賞《羅賓漢》的同時,似乎有太濃烈的《神鬼戰士(Gladiator)》的影子,從古裝征戰、森林對決到音樂氣氛,昔日印像總是揮之難去,即使可以解讀成英美電影工業養就一班專業團隊,勝任這類古裝大戲(就像《赤壁》帶動的中國歷史電影浪潮一般);當然,法國大軍登陸英國海灘的那場沙灘對決大戲,則宛如《搶救雷恩大兵(Saving Private Ryan)》的古裝版(特別是船一近灘,船板就嘩然開啟,士兵鼓噪殺出的場景,讓13世纪的故事,突然有了20世紀的情貌了),還真的有點古今難判的進退失據之感呢。

 

《羅賓漢》的編劇其實用了點心,描寫的不是眾所周知的綠林傳奇,卻是羅賓漢的成名前傳,時間點設計在1199年的獅心王李察中箭身亡的史實,卻將接位的英王約翰被貴族所迫脅,要他簽下大憲章的史實(1215年)提前了十五年。這種「兄終弟及」的王位接替史實,符合史實,但是大憲章的提前攤牌,則是讓劇情張力更為集中的顛覆安排,從忠實到顛覆,其實就是替中外編劇家上了一次史實改編課程(確實存在的史實,經過重新剪裁,因而得能從歷史的冰櫃中釋放出濃烈能量)。

 

羅賓漢與瑪莉安的戀情,同樣是《羅賓漢》不能也不想迴避的好戲,只是編導多了點彎轉,因而就多了點趣味,包括羅賓漢是冒了瑪莉安夫婿Robert Loxley之名回到諾丁罕郡,原本那是「原劍歸還」的男兒情義,卻也因此遇見了Loxley家族,主人老邁,男丁寥落的戰爭後遺症,眼盲心細的大家長華特(由瑞典影帝Max von Sydow做了精彩詮釋)有著捍衛莊園,照顧妻孺的精算,不但要羅賓漢將錯就錯,還要提供他與瑪莉安假戲真做的實體空間(同處一室、巡視家園、飲宴跳舞…),讓他們在朝夕相處的環境中,油生真情。

 

ro5530804.jpg

 

這種安排手法,其實並不新鮮,差別在於凱特.布蘭琪的瑪莉安絕非嬌弱女流,能射箭,亦懂耕稼,羅賓漢得有功績,才能打動她的芳心,不是大家長一句話,就能決定她的身心,後續的定情發展,羅賓漢有勇有謀,亦夠讓人動容。

 

全片唯一的敗筆則是瑪莉安自白說,當年,她才嫁進Loxley家族,丈夫就隨十字軍東征去了,對夫婿其實完全陌生,意在言外的是,她的肉體和心靈都保持著一定的純淨,那根本就是「花徑不曾緣客掃,蓬門今始為君開」的明示了!不說,其實無損於她的清白與尊嚴,說了反而就刻意淺白了,反而著相了。

 

不過,真正迷人的卻是最後沙灘大戰時的血誓了。

 

那是羅賓漢冒著溺水滅頂危險,好不容易打敗強敵的勝利時刻,但他卻無暇喘息與歡喜,緊急迴身打撈已經溺水的瑪莉安。撈起人來時,瑪莉安已經不醒人事,就在此時,就在瑪莉安毫無人氣的慘白臉龐上,卻頓時滴落了兩滴鮮血。

 

那是羅賓漢的血,前一刻,他也險些遇害,鮮血流自他的額頭,那是他慘烈的勝戰符號,但是滴落的鮮血,同樣也是他的熱情,代表著他急於喚醒瑪莉安的心情。豔紅與雪白,形成了最迷人也最動人的色彩對話,剛才的慘烈,後續的渴望,全靠那兩滴血,說明了一切。

ro530825.jpg

 

無需激情狂吼,無需哭天喊地,突如其來的兩滴血,始料未及的兩滴血,其實提供著觀眾自由解讀的空間,《羅賓漢》最出人意料的血花安排,就這樣重擊向我心頭,一擊就中,久久難忘。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

這個網站採用 Akismet 服務減少垃圾留言。進一步了解 Akismet 如何處理網站訪客的留言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