請問總統先生:浮生夢

美國總統尼克森(Richard Nixon)在1974年因為因為涉及水門案下台,這是大家都知道的歷史。

 

尼克森下台後的第三年接受大衛.佛洛斯特(David Frost)的電視專訪,坦承自己濫用了總統權力,這個專訪節目創下了四千五百萬人同步觀賞的超高收視率,其實,也已經是傳播史上知名的專訪事件。

 

既然,題材內容都是世人不算陌生的歷史,朗.霍華(Ron Howard)執導的《請問,總統先生(Frost/Nixon)》究竟要如何才能捉住當代觀眾的心?

 

關鍵在於寫過《黛妃與女王(The Queen)》的劇作家彼得.摩根(Peter Morgan),筆下不但嫻熟近代史政壇大事的經緯脈絡,同時更懂得在大人物的生活細節中,爬梳整理出潛藏的靈魂與欲望,另外再創造一段虛擬的心理夢境,就能夠在如煙舊事中理出新氣象。

 

nf331608.jpg

歷史人物的傳記劇作,允許虛實參半的新註解,但是大事件上一旦犯錯,出入史實太多,就會惹人話柄,喪失權威可信度,這一點,彼得.摩根自有專業上必需的細緻嚴謹,無需多慮,有趣的是他如何在細節上做文章。

 

他安排的細節有兩個大方向:首先,選擇從大衛的觀點出發;其次,從大衛的生活品味帶出尼克森的心情。

 

尼克森是大人物,大衛.佛洛斯特雖是娛樂界名人,知名度與影響力卻不成比例,大衛不能帶給尼克森任何光彩,黏著尼克森卻可能創造意想不到的名望與榮光。事件動力只能來自大衛,不是尼克森,因為要求專訪的是大衛,付錢的也是大衛,尼克森的被動反應雖然也有著大口鯨吞的機關算盡,卻是只能順著大衛的意志與節拍去走,雖說一個巴掌拍不響,但正因為大衛的積極主動,這場不對稱的訪問戰爭,才有了湊合的可能。

 

大人物嚮往硬漢人生,嘴吧上雖然硬是看不起大衛的浪漫自在人生,甚至挑剔他穿的義大利鞋子太柔軟,少了陽剛線條,但是單調少變化的心裡面卻難免也有著「有為者亦若是」的遐思,坐上美國總統寶座,堪稱人上人了,還有什麼東西買不到?事實上,總統有總統的框架與限制,白宮中的所有談話都錄了音,四處都有人監視,確實有太多身不由己的難言之隱,從他忍不住問了一聲:「義大利鞋子好不好穿?」就已經委婉透露了「公門深似海」,難享人間風月的無奈。

fn03.jpg

 

所以,最後當大衛真的送了一雙義大利皮鞋給尼克森時,他們之間已非競爭敵手,而是惺惺相惜的知己了,一場你來我往的乒乓球賽能夠如此收場,不正是「大處著眼,小處著手」的優美手痕嗎?

 

至於生日派對的功用,也有異曲同功之妙。大衛出身專搞風花雪月的娛樂圈,偏偏「小孩玩大車」,要挑戰政治明星,他召募來的幕僚平常就是眼高於頂的知識份子,「登車攬轡,慨然有澄清天下之志」,當然懷疑「往來皆白丁,談笑無鴻儒」的大衛究竟有沒有辦法逼倒尼克森,寫下千秋之筆,但是大衛往來的人物雖然算不是國際政要,也都是娛樂界名人,所以一看到海夫納等娛樂大亨出入派對場合時的目瞪口呆,同樣被八卦趣味迷惑得七暈八素時,就已經讓「不要小看娛樂圈中人」的小巨人議題得到了「正常人性」的呼應空間。

 

最後,再由尼克森來做總結,他留住大衛,硬是再問大衛一句:「你真的享受那種派對嗎?」大衛點點頭,凡夫俗子或許權勢不大,但是可以隨興狂歡,不必在意形象,不必計較得失,「浮生若夢,為歡幾何?」大人物的寂寞在那句問話中昭然若揭,也形成了《請問,總統先生》最漂亮的休止符了。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

這個網站採用 Akismet 服務減少垃圾留言。進一步了解 Akismet 如何處理網站訪客的留言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