墨希斯賈赫:音樂人生

曾經以電影《阿拉伯的勞倫斯(Lawrenceof Arabia)》、《齊瓦哥醫生(Doctor Zhivago)》和《印度之旅(A Passage to India)》三度拿下奧斯卡配樂獎的法國作曲家墨希斯‧賈赫(Maurice Jarre)美國時間三月29日凌晨在洛杉磯逝世,享年84歲。

墨希斯‧賈赫曾與知名大導演約翰‧法蘭肯海默(John Frankenheimer)、希區考克(Alfred Hitchcock)、約翰‧休斯頓 (JohnHuston)、維斯康堤(Luchino Visconti)、彼得.維爾(Peter Weir)和沃克.雪朗朵夫(Volker Schlöndorff)等人合作,但是讓他一舉成品的卻是英國大導演大衛.連(David Lean),因為賈赫得到的三座奧斯卡獎,都是英國導演大衛.連的作品。(下圖即為他在今年柏林影展上,與雪朗朵夫共同亮相受獎的身影)。

jarre-berlin06 大衛連和墨希斯賈赫的合作關係其實有些坎坷,早期,大衛連的合作夥伴是寫過《桂河大橋》主題音樂的老牌作曲家莫康阿諾德,兩人默契深厚,可是莫康最初讀到《阿拉伯的勞倫斯》的劇本時,並沒有看出該片的戲劇和史詩潛力,他的解讀是:「這不過是一部英國人到沙漠旅遊的電影!」因而一口回絕了製片人史匹傑的邀請。

墨希斯其實是法國人,認識大衛連之前,曾經替四十多部法國片作曲,比較知名的作品包括《世界的回憶》和《病患旅館》等紀錄片,正因為名氣不大,所以製片人史匹傑最初邀請他來替《阿拉伯的勞倫斯》作曲時,只邀他負責人物性格的音樂描寫,主題曲則是另外請美國音樂家羅傑斯負責。

不過,大衛.連一聽到羅傑斯的主題音樂時,火冒三丈,大聲罵史匹傑說怎麼會給他這種垃圾音樂,也在現場的墨希斯.賈赫把握這千載難逢的機會,悄悄坐上彈琴邊彈起他自己創作的《阿拉伯的勞倫斯》主題音樂,這時候,突然有一隻手按住他的肩膀說:「這傢伙寫得好,他完全捉住了要求音樂表達的感覺。」兩人的合作關係就此展開。

大衛.連是點子很多的導演,寫劇本的時候有一套想法,拍攝時看靈感加戲,到了後製剪接時,還會再想新點,不滿意還會再拉外景隊去補外景畫面。《阿拉伯的勞倫斯》最著名的剪接畫面就是勞倫斯終於爭取到前進阿拉伯的任務時,先燃起一根火柴,然後畫面溶進阿拉伯沙漠的黃沙滾滾,以象徵語言交代了歷史轉折。大衛.連算好兩個鏡頭相融的空檔時空,把「火柴點著,一,二,三,到 沙漠日出」的耗時秒數都算了出來,然後要求墨希斯的音樂一定要掌握住時空變化,墨希斯說音樂和時間賽跑的感覺真的很刺激。

大衛.連在西班牙拍攝《齊瓦哥醫生》時,幾乎聽爛了所有的俄羅斯音樂,好不容易聽到了一首好曲子,就帶著音樂到拍片現場播放,讓所有的工作人員都能從他精心挑選的音樂中體會他所要詮釋的音樂情感。甚至,墨希斯到達拍片現場時,大衛連也很不客氣地開門見山告訴他說:「我要的音樂就像這首曲子一樣,請你就照這首曲子的曲風來作曲吧!」

這樣的工作態度有點專制跋扈,但因大衛.連是知名導演,工作夥伴即使不開心,也只能默默承受,然而人算不如天算,後來,因為米高梅公司擔心這首俄羅斯民謠曲的版權可能會出問題,大衛連才勉強同意放手讓墨希斯賈赫去作曲,沒想到一首《何處是我的愛(Somewhere My Love)》紅遍半邊天,替賈赫賺進了無數版稅。

1991年大衛.連過世,墨希斯不但籌畫了一場追思音樂會,還親自指揮大樂團演奏大衛連作品的主題音樂,搭配大師生前和作品影像,留給現場賓客一個最難忘的影音回憶,也算是對他和大衛連長達三十年的合作情誼,留下最美麗的回憶。如今墨希斯也撒手人寰,他的追思音樂會以何等情貌呈現?相信也是我這個世代的樂迷們關切的另一個議題了。

jarre-berlin03墨希斯先後曾經替一百五十多部電影譜寫音樂,其中,《春風化雨》和《証人》得到了英國影藝學院獎;《齊瓦哥醫生》、《印度之旅》、《迷霧森林十八年》和《漫步在雲端》得到金球獎;《雷恩的女兒》和《第六感生死戀》得到日本影藝學院獎;《致命的吸引力》得到ascap獎。這些電影的風貌各不相同,從史詩到小品,從情詩到情變,從第三世界到原始森林,他無所不能,無所不精,也因此,法國前總統密特朗曾經頒發騎士勳章給他,表揚他對電影音樂的貢獻,德國柏林影展2009年二月亦才頒發終身成就獎給他(上圖即為他在今年柏林影展最後亮相的身影)。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

這個網站採用 Akismet 服務減少垃圾留言。進一步了解 Akismet 如何處理網站訪客的留言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