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導演薛尼.波拉克(Sydney Pollack)26日因為癌症病逝於家中,享年七十三歲。
外電多數強調他在藝術創作顛峰在於1985年拿下奧斯卡最佳影片、最佳導演和音樂獎的《遠離非洲(Out of Africa)》,但是我對他的記憶卻得往前推,從《往日情懷(The Way We Were)》、《禿鷹72小時/英雄不流淚(Three Days of the Condor)》、《窈窕淑男(Tootsie)》,這些前作同樣都是經典,比起晚年的《雙面翻譯(Interpreter)》、《黑色豪門企業(The Firm)》和《疑雲密佈 (Random Hearts)》更讓人回味。
很多明星是演而優則導,薛尼則是「演而不優則導」,而且在導演出了名之後,卻又回過來演戲,即使只是客串演出,但從 《賢伉儷(Husbands and Wives)》、《大開眼戒(Eyes Wide Shut)》到《全面反擊(Michael Clayton)》,他都恰如其份地發揮了綠葉功能,將全片戲味點綴得恰到好處。
他解釋自己一再受邀演出大導演的新片,其實只有一個考量,就是去體會大導演怎麼拍片?就算只是吉毛片羽一定也有可以借鏡參考的啟示,這也只是史丹利.庫布利克邀他演出《大開眼戒》時,他當然肯,唯一的條件是他聽說庫布利克每拍新片就會把演員當囚犯一樣軟禁起來,戲沒拍完絕不放人,所以特別向庫布利克情商,希望拍攝期不要太長,最好不要超過兩個星期就能拍完他的戲份,庫布利克當場允諾,於是他也欣然赴約,結果他的戲卻是花了兩個月才拍完,「雖然有點漫長難熬,可是每回能和庫布立克聊電影,那就值得了。」能從一位大導演的嘴中聽到他如此讚美另一位大導演,胸襟、氣度和視野都跳了出來。
薛尼拍的愛情電影固然有膾炙人口的《遠離非洲》與《往日情懷》,但是未必排得上影史上的前五名,倒是《窈窕淑男》卻是僅次於大導演比利.懷德的經典《熱情如火(Some Like It Hot)》,排名美國電影協會的喜劇經典第二名,而且兩部電影都是男扮女妝,天王巨星都得穿戴起女性服裝的反串電影,當年知名的《生活(Life)》雜誌為了介紹男主角達斯汀.霍夫曼(Dustin Hoffman)的變裝歷程,還特別用了跨頁篇幅,登出達斯汀濃妝豔抹的女裝照片,從頭髮、睫毛到假臀及絲襪逐一拉線細剖他的「變裝」做法,男人看熱鬧,女人看門道,果真喧騰一時。
不過,薛尼說得好:「不管是《熱情如火》或者《窈窕淑男》,男人變女人的噱頭沒有什麼了不起,一定要另外找到戲劇焦點,才讓觀眾看得興味盎然。變裝把戲,到了第三回,觀眾已經膩了,不好玩了,一定要有更精彩的戲肉。」《熱情如火》是穿插傑克.李蒙(Jack Lemmon)與湯尼.寇蒂斯(Tony Curtis)的愛情追逐,有了性別錯亂與名利算計的雙重諧趣,他的做法是讓穿上女裝的達斯汀,因為對女性際遇有了易地而處,感同身受的體悟,讓自己更像個男人一般知道如何疼惜與對待女人,也就是讓他與女主角潔西卡.蘭(Jessica Lange)的互動戲碼,有了更成熟也深情的交流,不但為潔西卡多添得一座奧斯卡獎,也讓《窈窕淑男》有了笑中帶淚的歡情。
薛尼波拉克生前曾經接受過幾次專訪,提到好萊塢今昔對比情貌,他的觀點和說法其實非常精準,發人深省。例如有人請他比較好萊塢二十五年來的製片情勢流變,他就直言電影產業以追求利潤為目標,因此就只能以「重複」產出的生產方式可以保証銷路的商品,就像可口可樂一成不變的生產線一樣,只要捉準消費者胃口,一再重複,大量生產,就可以一本萬利,容易得很。
關鍵在於如今只有年輕小夥子會每星期會看上兩三部電影,只要捉準口味,重複拍出年輕人愛看的題材,應該就穩賺不賠了。年輕人不挑剔,對公式電影的反彈也不強,成年人則是普遍會對制式化的劇情反應皺眉想吐。既然滿足年輕人就可以賺錢,何必再去管其他成人要看什麼電影呢?所以,好萊塢的創作路線就越來越窄,大家爭相套用賣座公式,頂多再靠點先進特效來唬人,以前多元創作的選材視野,反而只有在獨立製片上才得見了。形勢比人強,薛尼最大的創作感慨就是:「即使我想要重拍當年的作品,如今也是時不我與了。」
多數大導演都有站在時代前端,感嗅前衛風潮的本事,做為一位大導演,薛尼就很感謝網路時代的來到,因為網路無遠弗屆,如臨現場的便捷特性,讓他不必再披月載月,僕僕風塵地周遊各地去戡景,以前,拍片前的戡景工程,不但勞師動眾,而且花錢不少,如今靠網路就能臥遊寰宇,清楚知道那景觀合用。只可惜,科技發達,體力且不待,老驥壯志,如今只能做為部落格上的文字記憶,提供新一代創作者參考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