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國導演米榭.龔粹(Michel Gondry)執導的《戀愛夢遊中(La Science des rêves)》是我心目中2007的電影中最kuso,最敢創新,也顛覆了極多劇情片格局的精彩力作。
拍過無數音樂錄影帶的米榭.龔粹,過去戲劇作品給人的印象幾乎都是難用傳統名詞與理念來區分定義,從《人類本性(Human Nature)》到《王牌冤家(Eternal Sunshine of the Spotless
Mind)》無不如此,《戀愛夢遊中》更是揮灑自如,開創了電影虛實的對話新空間。
一般而論,電影的世界都發生在戲院大廳的那塊白幕上,是單純的平面空間,但是所有的創作者都力求要在那塊白幕上改變空間概念,改寫時間序列,在一成不變的人生世界中創造無盡的新詮可能,其中,米榭.龔粹就是最不按牌理出牌的創作者,也實驗了極多的可能結構。
《戀愛夢遊中》的劇情描寫一位很難分辨夢境與現實的墨西哥青年史蒂芬(由影星蓋爾.賈西亞.柏諾/Gael García Bernal飾演),因為父親過世,所以回到母親住過的巴黎老宅,他在設計公司搞創意,愛上了對門的房客史黛芬妮(由女星夏洛特.甘絲柏
/Charlotte Gainsbourg飾演),他們都愛剪剪貼貼,從興趣到外貌都很登對,卻因個性古怪害羞,找不到最合適的情愛表達方式,但是這種愛情戲碼只是最基本的串場架構而已,隱藏在主角內心和每一段場景故事中的虛擬世界,才是全片火花燦閃的力量所在。
電影的開場是忙碌的史蒂芬正在打鼓歡唱,製播他主持的個人電視秀,攝影棚既簡陋又不
寫實,攝影機是紙盒做成的,景片也像是紙板隨意糊製而成的,史蒂芬就在普通的藍幕和攝影機前模彷一般的美食節目的主廚,告訴大家今天的節目重點是如何製造夢境,然後就把象徵胡思亂想、今日點滴和往日記憶的食材元素丟到鍋子裡攪和,人再跳到藍幕前胡言亂語一番,攝影棚的另外一個電視螢幕就立刻出現了結合動畫影像的合成畫面。光是這樣一場開場戲,觀眾立刻就接受到電影精心惡搞,不受禮法羈絆,創造多重空間的企圖。
一般的人生幻夢,原本就帶有濃烈的寫實元素,但是又摻雜了出乎意料的虛幻邏輯與時空,做夢有時,清醒有時,人們總是能夠清楚分辨夢與真實的差異,但是這樣的電視攝影棚,肯定不存在於真實人生,理
應在於史蒂芬的夢中,可是當劇情伴隨著史蒂芬的腳步走向他的工作與生活場域中時,卻總是會撞見脫序出格的奇妙事件,包括可以從樓梯彈跳到大街上的鋼琴,躲
藏在百頁窗簾後的紙板街景,巨大的泡綿手掌,水龍頭流出的塑膠液條,倒流的河水,倒帶般的話語,可以回撥的時間器,填充玩具般的駿馬,以及兼具了黏土、偶戲和停格(stop-moion)技法的影像美學…你幾乎已經很難分辨自己究竟是在看史蒂芬的夢或真實人生了?
為了突顯虛實難辨的效果,米榭.龔粹用了不少花招,例如聲音就有三層效果,首先,史蒂芬會講流利英語和生澀的法語,在巴黎與人溝通他是英法語雙聲帶,製造了雜混的聽覺;其次,更因為用字遣詞的不夠專精,不時就會出場雞同鴨講的混亂場面;再加上有生命可以倒帶的夢幻力量,所以話白也會出現倒唸亂竄,讓人一頭霧水的夢境效果。
當然,「創意」與「白日夢」更是米榭.龔粹自由運用的妙招,所以史蒂芬展示及解說「災難」日曆的構想場面,其實是展現教人拍案叫絕的過人才氣,偏偏他的「創意」卻不見容於世俗,困頓帶動了天馬行空的出走能量,所以他眼中所見的辦公室場景和與其他同事相處時的種種「奇思幻影」也就有了合情入理的心理元素背景,也因而讓觀眾更能分辨何者為夢,何者為真?偏偏如此一來,又更呼應了史蒂芬其實很難辨夢境與實境的人格特質。
至於史蒂芬和史黛芬妮的曖昧情懷(我必需說從選角到互動的情愫,蓋爾.賈西亞.柏諾和夏洛特.甘絲柏的組合確屬絕配),一
方面是愛情忐忑的不敢真誠相待,史蒂芬滿嘴謊言的微妙心情,卻又拉出了戲假情真的矛盾辯証;另一方面,史黛芬妮明明就看到了史蒂芬的留言字條,卻不能扯破真相,明明心甘情願要在陶船上打造森林,卻只能默默去做,種種心理與行為的矛盾對話,不但具現了男女雙方不確定的愛情迷惑,在現實的惆悵和失落中,反而夢境才是最值得信靠的場域,一旦史蒂芬能夠沈沈睡去,不必再悶著頭瘋狂做秀搞怪的時候,才是史蒂芬和史黛芬妮終於能夠騎著寶馬跳上船去的快意幸福了,夢鄉路穩宜頻到,並轡騎馬行的最後場景是個解脫,也是祝福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