沒聽過大師現場演奏,看看《爵士浮生》的電影,一樣可以讓人感動。
華山論劍所以精彩,所以吸引人,當然是因為往來皆高手,互動皆高招;賽會中一旦對手實力相差懸殊,不是屠殺,就是凌虐或放水,格局和趣味都差了太多。
日前看到一部精彩的紀錄片《爵士浮生(Herbie Hancock: Possibilities)》,心中想起的就是華山論劍的暢快舒適。
《爵士浮生》的觀賞焦點有三,首先是男主角賀比.漢考克(Herbie Hancock)是知名的爵士大師,音樂風格遊走於傳統與當代爵士間,尤其願意與酷派、硬咆哮、藍調、融合樂、放克、電子等音樂形式混合實驗,走出一條音樂新路出來,他的音樂人生本來就充滿傳奇。
其二是,他在2005年時,決定展開一場挑戰各種音樂可能性的新唱片灌錄之旅,要和英國詩人歌手史汀(Sting)、拉丁搖滾大師山塔那(Santana)、西非歌手安潔莉克.琪蒂歐 Angélique Kidjo、保羅.賽門(Paul Simon ) 、前舞韻合唱團主唱安妮.蘭妮克絲(Annie Lennox)、克莉絲汀(Christina Aguilera)和愛爾蘭創作男歌手戴米恩( Damien Rice) 等傑出流行音樂人重新翻玩經典曲目,試圖透過不同的音樂觀念和表現形式,透過互動和激勵,錄下了風格類型與其他爵士唱片截然不同的新唱片。人生一旦發願,有了夢想,而且確實能夠將其實踐,肯定都是精彩的。
第三則是《爵士浮生》可能會被看熱鬧的樂迷歸類為唱片宣傳的MTV,事實上卻因十三首音樂的合奏對手都是高手,有人追求旋律、有人展示歌喉,有人開發和弦,有人結合科技,每一首歌都是全新嘗試,因而有了新生命,至於引爆創作能量的幕後互動,更形成了《爵士浮生》最迷人的音樂及生命哲學。
爵士樂即使有樂譜參考,樂手都相信「即興」演出,「即興」爆發的生命力才是最重要的,但是一般人的即興可能是亂彈,但是賀比的即興卻是先有溝通,繼有準備,到了錄音室之後還有排練及編排,從適應、調整到即興發揮,卻是靈光默契及才情火花的高度展現,因為只有同為高手,才能在出招及接招之間,處處令人驚豔,而這部《爵士浮生》紀錄片就是深入錄音室,見証了高手樂師一字一句,一弦一音,修正調整自己音樂作品的歷程,他們的態度讓人敬佩,他們琢磨出來的火花則更是音樂史上的珍貴資產。
這張唱片以Possibilities為名,內容更是賀比尋找音樂上的可能性的試驗之旅,賀比早已名聞天下,真要賺錢,順手灌張爵士唱片,一點都不難,但是就像他自己對爵士演出的名言:「每一刻都是新的。」只有樂師們不願墨守成規,不願被規矩束縛,人生才會有新風貌,求新求變,不就是爵士樂手的靈魂?不就是勇猛的樂師一輩子戮力以赴的人生境界嗎?
特別是Possibilities唱片雖然翻唱了不少老歌,但是從誰為什麼選這首歌?又用什麼方法來新詮?從想法、心情、心態到方法,在在都是新話題,讓人看得饒富興味,也因為鏡頭窩在錄音室裡,而且得到賀比的加持許可,參與灌錄唱片的樂手們也樂於在鏡頭前展示自己最率真也最熱情的一面,賀比追求的音樂可能性,不但刺激了對手拚場鬥技,也讓歌迷見証了其他名歌手吹毛求疵,追求真實完美的生命態度,提供了華山論劍的品質保証,至於片中不時穿插他過去追隨大師邁爾士.戴維斯(Miles Davis)的紀錄片,更讓我們看到所謂的大師,其實都曾有按部就班、循序漸進的生命歷程。
不看《爵士浮生》,我並不知賀比也學佛,甚至不知他曾參加在廣島和長崎舉行的原爆60 週年紀念音樂會,站在藝術家和人的立場上,為國家暴力和人生悲劇,尋求補救贖罪之道;不看《爵士浮生》,我並不知道保羅.賽門可以那麼即興地追尋節奏的律動感覺,更不知道歌喉曾讓我神馳迷醉的安妮.蘭妮克絲,是那麼龜毛地追求歌詞真義,張愛玲曾說:「因為懂得,所以慈悲。」安妮.蘭妮克絲則是「因為懂得,所以情真」的具體實踐者了。
看完《爵士浮生》,台北市早已夜涼如水,但是人泡在音樂中的酣暢情味,一直在我心中迴盪。那種美麗,我珍惜,那種幸福,我難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