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要小看文藝片,《明日的記憶》的動畫特效就做得詩意豐沛,強烈呼應主題。
傳統以來,動畫特效似乎是科幻片的專利,大成本的動作片的主要製作費都用來打造視覺奇觀,以吸引觀眾;但是越來越多的文藝片也都借助動畫特效來營造特殊情境,《再見列寧》如此,日本導演堤幸彥執導的《明日的記憶(Memories of Tomorrow)》更將動畫特效發揮到淋漓盡致的詩情意境了。
《再見列寧》的時空背景設定在柏林圍牆崩塌前後的柏林市區,只因為文明快速前進,市況迅速改變,新柏林早已變更了舊柏林的神采,不靠動畫特效根據昔日街景照片來恢復舊景觀,要想在鏡頭捕捉東柏林街景,幾乎已經成了不可能的任務。
此外,看過《再見列寧》的影迷大概都不會忘記直昇機帶著被拆解的列寧銅像,沿著街頭低空飛掠過女主角眼前的政治圖騰意像,那個鏡頭中的列寧似乎正要向忠貞的昔日同志道別,即使是銅像都表情豐富, 問題是,吊起一般銅像上天飛去,肯定隨風搖擺,唯有靠著電腦動畫才能呈現列寧瞪目直視的逼人影像。
科幻電影靠著動畫來唬人,創造噱頭;文藝電影則是靠著數位動畫重建失落的文明,捕捉實景難以顯現的力道。
《明日的記憶》探索的是早發性「阿茲海默氏症(Alzheimer’s disease)」對半百中年的巨大創痛,渡邊謙飾演知名廣告公司主管佐伯雅行,工作賣力認真,也備受下屬愛戴,卻在女兒梨惠出嫁前夕,被醫生診斷出他患了早發性阿茲海默氏症。
阿茲海默氏症屬於失智症的一種,是一種腦部功能漸進功能退化的症狀,患者得病後就會陸續出現記憶力衰退、語言表達困難、思考障礙、時間混淆、找不到回家的路,以及社交及情緒功能障礙等異常行為。
《明日的記憶》並不是第一部以阿茲海默氏症患者為主題的電影,日本導演伊藤俊也在1985年就以老人癡呆症為題拍過深情感人的《花的第一枝芽》,許鞍華導演的《女人四十》,也有同樣功力,至於好萊塢的《長路將盡(Iris)》和《手札情緣(The Notebook)》,更是感動文藝電影愛好者的深情之作。這些作品往往靠著演員的演技揣摩失智老人為主軸,再輔以家人或情人永不棄捨的真情來賺人熱淚,也因此演技和摧淚的劇情格外重要,很少人想到要做動畫特效。
如果透過核磁共振掃瞄檢視大腦斷層圖像,白晰的腦細胞逐漸有黑點浮現就意謂著腦部神經細胞功能正在逐漸喪失,但是光靠病理檢驗報告的圖像是絕對不會產生讓人心驚的力量,堤幸彥的選擇是用動畫特效來表現失憶症,而且別出心裁地不把動畫用在大腦圖象中,而是用在城市風景中。
文明城市的繁榮景觀一定少不了高樓大廈、四通八達的快速道路和高速奔馳的汽車與捷運工具,《明日的記憶》的開場戲就是掌握時代脈博的廣告人渡邊謙開車進入東京城的空中鳥瞰戲,就在觀眾以為這是一場介紹主角身份背景的開場戲時,突然發覺有一棟摩天大樓,正式一層一層地肢解脫離中,一般大樓都是由下往上一層層蓋上去,從高樓往下一層層消失瓦解,則是前所未見的景觀,因為,多數舊大樓都是採爆破方式一次解決,一層層剝離消失,不但是奇觀,更具體象徵了人的記憶正在逐步剝離掉落的實況。
而且,光靠快速道路旁一幢大樓的肢解,可能觀眾一時會意不過來,堤幸彥在空中盤旋一圈後,又在二棟大樓中重玩了一次文明崩毀圖像,左邊的大樓還是一層層在消失中,而右邊的玻璃帷幕大樓的鏡面上,也忠實反射出一層層正在消失的大樓圖像。
起高樓,意謂著青春正好,文明正在勃興;樓垮了,則是文明陷落,繁華不再的明証,《明日的記憶》的渡邊謙才49歲,事業正要邁向巔峰,生命大樓正在逐級高漲,偏偏疾病來了,生命的風采突然就要么折,那種黯淡又突兀的情境,大腦記憶逐步剝離消退的生理實況,正好與大樓的肢解消失形成了具像的對話。
大樓消失了,文明黯然了;記憶消失了,人心也黯淡了。《明日的記憶》的動畫製作費用一點都沒有白花,光靠這場「傾城」之戲,全片的詩情意境已經躍然銀幕,接下來就看日本影帝渡邊謙如何用鐵漢柔情來催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