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孫爆富攻略:細節控

泰國新秀導演Pat Boonnitipat執導的《金孫爆富攻略(Lahn Mah/How To Make Millions Before Grandma Dies)》就因為密度超高,每個細節在回馬槍時都勾動人心,我在光點台北觀看的那一場,後座年輕女孩哭到不能自己,散場後還到戲院草地放聲大哭。

電影主題就如台灣版海報上的幾個大字:「靠自己不如靠阿嬤。躺平坐等百萬就好。」不孝廢孫小安(Putthipong Assaratanakul飾演)平日無所是事,想當電競網紅,卻玩不出個名堂。看見親戚照顧阿公善終,就取得繼承權第一順位,坐擁豪宅,心嚮往之,聽說阿嬤(Usha Seamkhum飾演)罹癌了,去日無多,兩位舅舅與母親各自忙於生計,不是不願就是無暇陪伴照顧,於是他「挺身而出」,希望「真情」感動阿嬤,取得首位房產繼承權。小安原本沒安好心,卻瞎打誤撞認識了他非常陌生的阿嬤。

不安好心是戲,瞎打誤撞也是戲,陌生阿嬤更是戲,《金孫爆富攻略》票房能夠橫掃亞洲市場,關鍵就在於劇本提供了極多寫實細節,不但很有普世共鳴,而且都有意外轉折,讓觀眾先是輕易就能對號入座,想起自己的不孝與不用心,又能被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情節給煽動眼淚。

這些細節包括:

人死了就一了百了,血肉都回歸大地,何苦弄什麼風水寶地?

阿嬤明明有錢就會周濟不肖老二,唯獨不肯讓他摘食石榴樹上的石榴。為什麼?

阿嬤虔誠拜觀音,任何狀況下都不肯吃牛肉。真的只是因為信仰嗎?

阿嬤每天一早就到市場賣粥,一天根本賺不到幾塊錢,幹嘛這麼辛苦?

阿嬤平常穿便服,每星期天則換上最漂亮的衣服。為什麼?

阿嬤的衣服最下面的鈕扣都不扣,真是愛風騷嗎?

這些細節初亮相時,多數人會視之為無關緊要的瑣事,因為我們最愛的是自己,對於真正關愛我們的長輩不是嫌囉嗦,就是懶得理睬,無從體會我們以為的瑣事,可能是大事。「代溝」輕率就拉開了我們的距離,《金孫爆富攻略》先為大家「複習」這款經常上演的親情「爛戲」,最後逐一找出瑣碎小事背後的故事時,你的淚水很難不奪眶。

電影迷人之處在於劇本寫實,布局鋪排高明,最後收網時,聽著小安敲著棺木逐一向阿嬤解說與回顧昨日風景,看著小安做起原本懶得做的掃墓瑣事時,你會慶幸生命輪迴有如一個個圓圈,如此生生不息。

飾演阿嬤的Usha Seamkhum是素人,不用刻意做戲,自然就有故事,尤其是假日坐在門外癡等兒孫的身影,輕輕一句:「不來最好,不來,就代表他過得很好。」多少孩子受了委屈才會想起媽媽?才想到要靠爸靠媽?這種集生命智慧與血淚的對白,絕對是催淚大補丸。

至於台灣取了《金孫爆富攻略》這個片名,則有商榷空間。依據泰國的原始片名《Lahn Mah》,Lahn是孫子,Mah就是阿嬤(奶奶),如果直譯祖孫關係,可能很難吸引人,我能體會發行商的行銷考量,但是命名手段不也像極了那些貪戀阿嬤財產,人還沒死,就想著先下手為快的孩子嗎?《金孫爆富攻略》映照了真實人生,也反射出人心本色。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

這個網站採用 Akismet 服務減少垃圾留言。進一步了解 Akismet 如何處理網站訪客的留言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