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水變雞湯,多虧廚師妙手;五元破畫卻也能一夕變千萬,是不是紀錄片的好題材呢?
二十七日晚間拖著疲累的身軀從台南回到台北,原本以為會一覺就睡昏了過去,不料卻被一齣名畫傳奇的新聞報導給喚醒了起來。
這部紀錄片不是台灣人拍的,而是美國CBS電視台新聞節目《60分鐘(60 Minutes)》前製作人哈利.摩斯(Harry Moses)執導的紀錄片《誰是他媽的傑克森.波拉克(Who the fuck is Jackson Pollock?)》,根據的就是美國一名七十四歲的退休女卡車司機泰莉(Teri Horton)的傳奇事件。
泰莉十五年前在廉價商店花了五塊美金(店家也只開價八元,她還多殺了三塊錢)買了一張畫,後來有人告訴她,這可能美國名畫家波拉克(Jackson Pollock)的真蹟,價值數千萬美元。但是泰莉並不是什麼藝術鑑賞家,當年買了這幅畫,完全是為了好玩,還差點拿它來射飛鏢,最後是在清倉拍賣時被一 位藝術老師發現,認為它可能就是波拉克的真蹟,泰莉當然嚇了一跳,一幅不起眼的畫,怎麼可能身價暴漲幾千萬倍?從那天開始,她坦承只要再看波拉克的畫作一 眼,她就看到了滿天鈔票,她向外界打聽後知道波拉克的畫作『第五號』,曾經創下一億四千萬美元的高價,於是她盤算再盤算,就相信自己這幅畫值五千萬美元。
泰莉的傳奇先是成為媒體報導的焦點,然而,趣味多過好奇,大家都不太相信這幅畫就是波拉克的真蹟,哈利.摩斯看見這則故事後,卻很認真地拍起了記錄片,他 先找到了美國紐約大都會博物館(Metropolitan Museum of Art)的前任館長何文(Thomas Hoving)與早在五十年前就開始收藏波拉克畫作的資深收藏家班.海勒(Ben Heller)來作鑑定,他們都是閱畫甚多的名家,面對這幅不知名的波拉克畫作,都直接了當表達了不以為然的鑑定認知。
但是泰莉對於這樣的專家鑑定結果卻是嗤之以鼻的,理由很簡單,她不相信所謂的專家光憑目測或是什麼神秘的直覺就認定這幅畫絕非波拉克的真蹟,於是泰莉找上 了一位定居在加拿大多倫多的藝品修復專家保羅(Paul Biro)幫忙,他最擅長的就是用科學方法分析畫作, 找出修復名畫的方法,他的第一步就是先做顏料分析,從成分找出生產年代等等,很像法醫在偵辦刑事案作 的作法,這部紀錄片並沒有告訴我們保羅的顏料分析有任何突破性結果,但是保羅卻在這幅畫作的背面找到了一枚指紋,於是他又重回波拉克的畫室,竟然也找到了 波拉克的指紋,而且經過指紋專家比對之後,証明兩枚指紋都一樣,也就是說波拉克真的「碰過」這幅畫,後來,保羅還從英國的泰特美術館中找到了另一枚波拉克 的指紋,還是同樣相答,因此這畫就算不是出自波拉克的手筆,也是和波拉克扯得上關連的。
雖然有了指紋專家做保証,但是藝術收藏家還是不買賬,至少以前從來沒有從DNA來做畫作鑑定這回事,而且傳說中,波拉克有許多不滿意的畫作就直接丟進了垃 圾場,他們因而認定名家的劣作不收藏也罷,面對藝術收藏家的高姿態,泰莉也不服氣,她開始去研究波拉克,後來即使有人出價二百萬美元要買這幅畫,她還是不 肯賣。當初只花五元買畫,如今可以200萬美金賣出,明明就是一本萬利的事,泰莉為什麼想不開?
泰莉或許真是想錢想瘋了,但是,一旦天下突然有大筆鈔票掉下來,每個人都會變得很來勁的,她在紀錄片中回答這個問題有兩種態度,首先,她不是不想賣,而是 目前出價的買家所開的價都不算合理(fair offer),「只要合理,我就賣。」泰莉如此說,多少才算合理呢?這個問題很空洞,泰莉也答不出來,但是她卻理直氣壯地說:「我才不讓收藏家從我的手中 偷走這幅畫。」賤賣就算偷,泰莉的算盤這樣打,那就真的很難成交了。
這樣一部紀錄片會出現在台灣的新聞頻道中,對我而言,就是一場意外的藝術饗宴,東森S台能夠全程翻譯播出這部紀錄片,光是選材的勇氣就值得肯定,畢竟台灣新聞性節目的選材視野真的太狹窄了,也太在傳統的框架中打轉了。
至於該節目的內容,從深度到廣度都確實都比一般台灣自製的新聞性節目來得更豐富,至少讓我看到了兩種製作新聞事件紀錄片的態度:第一,藝術品的身份鑑定, 也可以做得像《犯罪現場》一般扣人心弦;第二,要讓紀錄片好看,就要大膽開發可能性,不管是找出名人背書,或是做指紋比對,都是說故事或者求真實的可行做 法。而這兩點特色背後也都意謂著美國人做電視節目敢花錢,所以製作人才能上窮碧落下黃泉,從「五元名畫」的花邊新聞完成了一則有趣味,也有專業視野的精彩 作品。
這些,不都是所有紀錄片工作者期待的工作環境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