鋼鐵擂台:金剛不壞身

從漫畫到電玩,畫家和遊戲設計師都用驚人的影像構圖完成我們在日常生活中,難以企及,只能在心中或夢裡豔羨的肌肉與能量,Shawn Levy執導的《鋼鐵擂台(Real Steel)》則是坦然面對人體局限,透過虛擬世界的具體投射,擴大了世人對機器人症候群的反應與解讀空間。

 

真人世界的拳擊賽比的是氣力與技巧,拳擊手無不擁有能打亦耐打的超凡肉身,結實有力的渾身肌肉,更成為陽剛雄健的代號。但是人體有其極限,不論是暴力的能量或者肌肉的強度,再怎麼雕塑訓練,都難以超越紅塵俗世的物理法則,但是從漫畫到電玩,卻深諳「放大」美學,從體態到造型,都可以直追「超人」規格,摔開世俗框架,直接訴諸夢幻標準,《鋼鐵擂台》就採用此一放大理念,把拳擊場的拳手換成了機器人,肌理強千倍,抗壓力勝萬倍,暴力等級更上層樓的結果,就是讓追求刺激的觀眾得著更新鮮,也更異樣的滿足。

 

rs-43.jpg《鋼鐵擂台》的高明之處在於一面追求「非人化」,另一方面卻在「擬人化」,看似矛盾的兩種理念,卻能交織成人性還能在其間悠遊來去的戲劇張力。

 

機器人非人化的意義在於突顯機器人的耐操耐打,所謂「鋼筋鐵骨」再也不是文人的想像世界,「鐵打的好漢」再也不是一句形容詞,它們的身材比凡人大上好幾倍,蠻力強度更勝過一人,組合在一起的結果就是改變拳擊場上血汗齊飛的殺戮效果,超越了世俗肌力的等級,讓巨大的金鐵交鳴聲,以及揮拳不累的虎虎生風,塑造出更高等級,更突顯視聽震撼的娛樂刺激。

 

非人化的目的只在刺激感官,真正迷人的卻還是在於擬人化的進化。

 

機器有其剛強硬度,人類卻有著機器難以企及的柔軟度,這種柔軟度的前提要求,就讓動畫設計師有了挑戰《變形金剛》的細膩空間。例如,電影劇本設定休.傑克曼(Hugh Jackman)飾演過氣拳擊手Charlie,目的就在由擬人化的進化過程中,讓機器人Atom得到「名師」指導,得著其他機器人所欠缺的獨家心法與身法。

 

更重要的是讓Atom實踐了他在真實生活中從來不曾得圓的夢想,這種凡人透過機器來圓夢的邏輯,其實就是電玩心理學的具體投射,差別在於電玩的優劣高下端賴你對遊戲規則的操作熟悉度,亦即你只能照著別人定下的規則模式去玩,沒有自己創作的空間;《鋼鐵擂台》的勝利方程式卻是AtomCharlie的臨場反應與即席創意下去克敵制勝,玩家的靈敏聰慧才是關鍵,玩家的參與度與主宰力才是根本關鍵,這亦即何以Atom的勝出才是Charlie的勝利,畢竟,沒有了CharlieAtom只是貌不起眼的機器;有了Charlie,連Atom都可以不再是回收場裡的一堆廢鐵了。

 rs15.jpg

當然,Atom的擬人化是刻意埋下伏筆的,Atom得著小男孩Max的慧眼賞識才有了廢鐵重生的機會,AtomMax的雙人舞,不只是Atom拳賽前的餘興噱頭而已,它已具體標示了Atom的記憶能力,就算只是單純的模彷(Max的肢體節拍),卻也可以內化成為「天生」的程式功能之一,只要再來一個關鍵點撥,Atom就有可能從模彷進化成學習,進而修正或者調整,甚至改進或革新了。

 

《鋼鐵擂台》的第二集已經設定在2014年推出,Atom能否得著人工智慧?能否改寫自己人類玩偶的宿命?其實也提供著無窮的想像空間,就看編劇如何自圓其說,但又能說出一個不流於俗套的動人故事了。

 

鋼鐵擂台:萬靈丹公式

善用公式,就可以得著美妙的結果,Shawn Levy執導的《鋼鐵擂台(Real Steel)堪稱是好萊塢公式的得利者。

 

《鋼鐵擂台》的故事描寫一位失意潦倒,債務滿身的過氣拳擊手Charlie(由休.傑克曼(Hugh Jackman)飾演),意外重逢了遺棄了十一年的小孩Max(由Dakota Goyo飾演),陌生如同路人的這對父子,卻因為彼此都熟悉拳擊對戰的機器人,在賺取生活費與實踐人生夢想的短短兩個月時光中,都找回了過去人生中失落的美夢碎片。

 

這種青春勵志的電影,是好萊塢最擅長操作及影響觀眾的作品,《鋼鐵擂台》的主要操作公式有以下四點:

公式之一:不負責任的父親,天良發現後,終於贖罪懺悔。

 

公式之二:人生如果能夠重來,還有第二次機會,必能改寫罪過。

 

公式之三:大衛挑戰巨人哥利亞,最是煽情。

 

公式之四:不知天高地厚的孩子,憑著天真與直覺挑戰世俗虛假的世人。

rs40.jpg 

這四則公式的成功關鍵在於:第一,父親天良如何萌生?畢竟江山易改,本性難移,懺悔要能真誠不做作,才能動人。

 

其次:人生容易重覆,即使重來,也可能重蹈覆轍。

 

第三:以小搏大,原本就是一本萬利的行為,只要敢於挑戰,不論結果勝敗,動機與過程都已夠讓人立於不敗之地。

 

公式之四的勝利關鍵在於:年紀雖小,卻懂得一語直中核心,不跟成人虛與委蛇,大膽直率就能贏得萬千共鳴。

 

默寫公式一點不難,活用公式才是本事。《鋼鐵擂台》的奧秘就在於劇本的邏輯環扣很像零件拆除工程,顛倒了組成公式與出現順序後,一切的算計都符合人情義理,讓觀眾更加容易解讀與接受,快速進入電影設定的情境之中。

rs39.jpg 

例如父子關係的主戲一定要熬到Charlie已經山窮水盡時才能上場,不如此,不能突現他連哄帶騙,要到十萬美金就願意放棄父親監護權的「無心」與「無情」。

 

例如,Charlie利用聲控器講了半天話,機器人卻毫無動靜,看不下去的Max就憑著打電動的經驗,能夠精準喊出日語指令,讓機器人聽令行動…不如此,不足以襯顯Charlie的粗枝大葉與一知半解(難怪他老是吃敗仗),不如此,不足以布出Max小小年紀就能實際參與機器擂台的合理性。然而,Charlie亦非百無一用,女友讓Max看見昔日風光剪報,不但是要填補缺席的父親形象,同時也埋下了日後東山再起的線索與能量了。

 

例如,這對父子到回收場找拼裝零件,Max失足墜崖,全靠Charlie即時伸出援手,才保住小命,讓父愛在生死關頭自然浮現,自是有力。況且,這場戲的目的還在於要讓Max挖出已經半身泥濘的報廢機器人Atom(Atom的意思明明是「原子」,不知何以片商譯作「亞當」)得到再生機會,呼應了「人生可以重來,廢物可以再生」的主題論述。

 

例如,Max堅持見好就收,賺錢就跑,Charlie卻認為有利可圖,非要拚鬥下去不可,結果卻導致頭殼都被打飛了;後來變成Charlie想收手,Max卻不肯罷休,兒子的眼光硬是比老爸精準,其實只是對比噱頭,最終的冠軍戰還是得靠Charlie場面示範,才能制勝。

 

例如,《鋼鐵擂台》的機器人Atom少了人工智慧,無法進化(導演若有意似無意地常將鏡頭停留在Atom的藍光眼神上,保留了不少曖昧神秘),但是視力很尖,很會模彷,它與Max的合舞,是拳賽前的暖身小菜,它接受Charlie的訓練,學會拳術指令的訓練過程卻成了類似《洛基》系列拳賽電影的勵志人生(那也是賣座公式的翻抄)。Shawn Levy帶給《鋼鐵擂台》最犀利的進化設計,在於Atom明明已經被對手打聾,聽不見音控指令,只剩眼睛還能看時,Charlie的肉身上陣,竟然成了最有效的一劑還魂散,只要他活了,Atom也就篤定勝利了,此時的Max,眼神不再看著擂台上的Atom,反而直釘著場邊的老爸不放,一位前兩小時都過著失敗人生的老豆,最後竟能在拳賽中復活再生,觀眾此時才恍然大悟,那位挑戰巨人哥利亞的大衛,不只Atom,既是Max,亦是Charlie,更是他們父子的合體了。

rs23.jpg 

嚴格來說,《鋼鐵擂台》小瑕疵不少:小男生如何挖得動四百多公斤的機器人Atom?對手Zeus尚且有電能耗盡的時刻,一路挨打的Atom何以還有餘力反擊?機器人耳朵都打聾了,何以眼睛還能接受視訊,模彷回擊(別忘了所有的拳賽電影,都讓觀眾看見了眼睛打到腫脹,瞇到只剩一條線的悲慘模樣)……不過,多數人不會計較這些小罅漏的,公式設定得漂亮,戲就好看,從Max直接宣布挑戰Zeus的那一刻開始,電影的氣勢早已底定,再加上導演來一計父親重生的回馬槍,休.傑克曼大概一輩子也沒料到,他只要在場邊打空拳,就能賺人熱淚,財源廣進了,這不也是電影世界才有的奇蹟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