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8月27日電影最前線節目重點

 

第一小時

最新電影:追思史擷詠

 

一位熱愛台灣電影,一位矢志要振興電影音樂的作曲家、指揮家史擷詠在822走完53年的人生旅程,他最後的作品就是在「金色年代華語電影劇場電影幻聲交響SHOW」的舞台上指揮自己創作的《賽德克巴萊》主題曲。

 shih143.jpg

是英年早逝,是壯志未酬,驟聞噩耗,大家都很錯愕,我找出了2003年夏天,他推出《赴宴》原聲帶時接受我在愛樂電台節目中訪問的錄音cd,聽他再談一次電影配樂的理念與實務,今天的節目就要透過重新剪輯,讓愛樂的朋友能從這段訪問中重溫他的風采。

 

節目重點:

01.莫札特或巴赫生在今日也會選擇電影音樂做為主力創作。

 

02.今日的動人電影音樂就是未來世界的古典音樂。

 

03. 史擷詠為《赴宴》寫下那麼多動人的樂章,是因為每首音樂的創作都像在談戀愛。

 

04.仔細聽《青春無悔》的主題樂章,你就可以聽出它和客家音樂的連結(他還親自哼唱了小曲)

 

05. 史擷詠從小就想當個鋼琴家,但是始終彈不好,只能放棄鋼琴家的夢,但是《赴宴》中就有一首史擷詠彈奏的鋼琴曲

 

使用音樂:《唐山過台灣》原聲帶

《青春無悔》原聲帶

《阿爸的情人》原聲帶

《絕地反擊》原聲帶

《魔法阿媽》原聲帶

《赴宴》原聲帶

 

第二小時 第一部份

電影音樂:十一屆世界電影音樂獎的入圍作曲家作品介紹

 

一位罹癌作曲家派崔克.杜爾(Patrick Doyle ,卻成功戰勝了病魔,回返影壇創作了無數動人的音樂作品,今年他有三部電影《直線(La Ligne Droite)》, 《雷神索爾(Thor)》和《舞蹈少女(Jig)》的音樂作品,入選了第十一屆世界電影音樂獎的入圍名單,1022將於比利時根特的Kuipke表演廳頒獎。

doyle3612.jpg 

派崔克.杜爾1953年在蘇格蘭格拉斯戈郊區出生,今年才58歲,他是皇家蘇格蘭音樂學院的高材生,1987年,他34歲時 加入肯尼斯.布瑞納(Kenneth Branagh)的《文藝復興劇團(Renaissance Theatre Company)》,肯尼斯說服了他專心作曲,也提供了派崔克寬廣的音樂表現空間,完全改變了他的人生道路。

 

杜爾與李安合作過《理性與感性( Sense and Sensibility)》,21世紀復出後,先後替《哈利波特:火盃的考驗(Harry Potter and the Goblet of Fire)》、阿特曼的《謎霧莊園(Gosford Park)》和《非常衝突(Sleuth)》配樂。

 

杜爾很古典,完全不碰電腦,有創作念頭,他就會先到鋼琴邊坐下,壓下錄音機的錄音鍵,把心中的音樂彈奏出來,最後才在紙上記下曲子。他表示:「作曲家生命長不長,不是看設備新不新,只要音樂好,一切就夠了。」

 

本集節中介紹了杜爾的《直線(La Ligne Droite)》和《舞蹈少女(Jig)》的作品,另外再搭配他最新作品《猩球崛起(Rise of The Planet Of Apes)》的音樂,因為那可是我認為2011年最精彩的科電影配樂呢。

 

使用音樂:La Ligne Droite原聲帶

Jig原聲帶

猩球崛起原聲帶

 

第二小時 第二部份

最新電影:阿根廷電影《險愛勿近(Carancho)》

carancho001.jpg 

從去年的《臉紅的夏天》和《謎樣的雙眼》等片,我們清楚看到中南美洲電影勢力的新興,今天就要繼續一部好看的阿根廷電影《險愛勿近》。

 

一如片名,男女主角有「愛情」,但是他們的人生際遇卻很「危險」,《險愛勿近》從鳴笛救人的救護車揭開序幕,貨真價實的救難天使,要如何看待躺臥地上的傷者?那是真的車禍,傷者的身上亦是真傷,卻可能是詐領保險理賠金的設計。

 

《險愛勿近》描寫由於車禍意外理賠金額頗高,以致於有律師事務所專辦車禍業務,受傷的人可以立即拿到一批急難救助金,有些急於用錢的人因此敢於肉身鋌險,換取急用現金,但是高額的出險理賠金最後都讓律師事務所給私吞侵佔了。一段因為車禍而起的暗夜愛情,要如何全身而退呢?

 

使用音樂:《從馬德里到里斯本》

 

 

史擷詠:電影音樂種籽

人生有些因緣,錯過了,就再難彌補,遺憾就永遠留諸天地。

 

818中午時分,史擷詠辦公室的助理小姐打電話給我說:「史老師邀請你明天晚上參加『金色年代華語電影劇場電影幻聲交響SHOW』演出。」我很想前往,但是星期五我的辦公室同仁休假,我得身兼多職,分不開身,只好婉謝。沒想到,就在819晚間,史擷詠指揮完最後一首曲子,回身躹躬下台,就倒臥在舞台布幕旁。

 

「史擷詠安排的最後一首曲子是名為《賽德克巴萊》的主題曲。」台北電影節總監胡幼鳳今晨在電話中告訴我:「那是他刻意為《賽德克巴萊》去創作的曲子,舞台上還配合播放出最新一版的《賽德克巴萊》預告片,他想証明的是台灣的作曲家,台灣的樂團也能氣勢磅礡地誰釋出電影精神。他這輩子都在推廣電影音樂,為此還特別組成了一隻台灣電影交響樂團,沒有想到在第一場音樂會上,他就倒下了,連謝幕都來不及。」

shih627.jpg 

是的,我認識的史擷詠就是一提到台灣電影音樂就熱血沸騰的漢子,1998年我開始向公共電視台提案要製作《電影音樂精靈》的節目,也著手在撰寫台灣電影配樂的專書(後來由麥曲出版社輯印為《聲與影:二十位作曲家談華語電影音樂創作》),還記得就在1998年的晚秋季節,他一接到我的電話就侃侃而談,如數家珍地數說起與電影的因緣。1999年的初春時節,《電影音樂精靈》開錄,他當然是一定要介紹的作曲家,他也欣然接受邀約,細述他的電影音樂創作心路,還記得錄完影當天,握手告別時,他告訴我:「多讓人家認識台灣電影音樂吧,只要幫得上忙,我都願意配合。」

 

他不是隨便說客套話,2005年初春,兩廳院找我製作《華語電影音樂一百年》的節目時(以1905年的《定軍山》做標竿),我心頭浮想起的第一位人選就是史擷詠,捉起手上的電話打過去,清楚聽見話機那頭的他是那麼興奮地立刻承諾,沒有問價碼,沒有問時間有多急迫,只好奇著我會選出什麼樣的音樂來回顧百年華語電影音樂的流變,他完全尊重我的曲目選擇,我再把所有選擇的曲子,燒成合集給他聆聽,由他負責重新編曲。

 

那是電影音樂第一次走進國家音樂廳演出,史擷詠非常賣力,只可惜我的膽量太小,沒有更精緻地用影像來對照所有的演出曲目(後來才知道其實只要付出一筆公播費,就可次非常熱鬧地完成影音交鳴的音樂會),也沒有接受史擷詠的建議,自己上台擔任說書人介紹音樂與電影的互動,只能算是很規矩矩地一次演出而已,但是我清楚記得史擷詠在彩排現場聽完那一曲「滄海一聲笑」之後,雙眼炯炯有神地告訴我:「我們做到了。」我則是笑著告訴他:「這只是第一步,我們還要再努力。」

 

那一場音樂會中,史擷詠整理了華人電影音樂的曲譜,我雖曾想要推銷到中南部巡迴演出,也曾邀請唱片公司來聆聽,尋找出版唱片的機會,但是始終沒有談成,心中對他一直有股虧欠,這一次他自己另組團隊來製作「金色年代華語電影劇場電影幻聲交響SHOW」,對照五大類的演出曲目,我清楚看到他的努力與突破:

1 唐山過台灣  2 滾滾紅塵  3 梁祝

4 一頁台北 5 不能說的秘密 6 海角七號 7深海8 雞排英雄 9 練習曲

10武俠序曲 11笑傲江湖 12武狀元黃飛鴻 13 十面埋伏

14 命運化妝師 15 魔法阿嬤16 艋舺 17 功夫灌籃

18 小城故事 19 歡顏/橄欖樹 20 原鄉人21 戀戀風塵 22 紅玫瑰白玫瑰 23 新不了情

shih628.jpg 

其實,2005年之後的史擷詠替電影配樂做過更強力的推廣,其中,日本作曲家久石讓能夠來台演出,他就是最關鍵的推手,我還記得他在久石讓的訪台記者會上告訴我:「台灣愛聽電影音樂的樂迷,誰不知道久石讓。就算虧本,我也要促成他的來台演出。」

 

後來幾次見面時,史擷詠一直與我分享著他的音樂跨界理念,他曾替電玩寫過《鐵血三國誌》,浩歎著商人有錢投資做音樂,反而是電影人對於電影配樂的費用少得可憐,也沒有認真體會到電影音樂的力量,找到對的音樂家來創作,但是他總是不改其志推廣再推廣,甚至累到在演出終場時倒下……

 

史擷詠做到了他的承諾,但是我卻食言了,這兩年我的心頭一直有著類似音樂會的構想在發酵,卻總是猶豫蹉跎了,今夜寫完這篇文字,找出昔日他交給我的音樂作品,我想我會繼續去追尋我們曾經有過的那個夢想。

 

以下就是我在2002年出版的《聲與影》中的史擷詠訪談錄,祈願能讓更多人認識這位熱情音樂人。

史擷詠,一九五八年台北出生。

在音樂家庭長大,父親是台灣著名民族樂派作曲家史惟亮先生。

長期從事廣告音樂創作,卻在電影音樂上找到最大滿足,曾以《唐山過台灣》和《滾滾紅塵》兩片獲得金馬獎。

shih626.jpg 

問:你出身音樂世家,卻一直在劇情片、紀錄片和廣告音樂上發展,這是一條怎麼樣的心路歷程?

答:我從小學二年紀開始學鋼琴,後來進了光仁中學又學了長笛,考上國立藝專作曲科之後更修習理論作曲,這條音樂的養成教育道路,其實是滿規矩的中國人音樂啟蒙訓練,但是對我而言,這段養成教育的影響不是很大。

 

父親其實沒有正式教我什麼音樂的作曲方法,我的發展和他的期待其實有一點南轅北轍,父親當時也不是像一般古典音樂學家一樣,強調巴哈、莫札特和貝多芬的傳統路線,而是強調走出民族樂派的路子,不很講究西洋古典音樂的主旋律路線,倒是學院派的養成教育,還是規規矩矩地教合聲學,還有貝多芬和莫札特,但是這些對於我的作品沒有太多影響

 

一切是到了當兵時期,或許是因為音樂系的背景,我進入陸光藝工隊,每天要忙好多的競賽表演事宜,雖然忙得都不是傳統的正統音樂,而是流行音樂的編排創作,但是卻讓我很務實地學到了很多音樂理論的再應用。退伍之後,我進入愛波唱片,做製作人,算是開始把所學的音樂知識付諸實踐,不過,古典音樂跟市場音樂一向壁壘分明,要求做出非常明顯的區隔,我等於要重新摸索來過。

 

問:帶你進入電影作曲的是陳耀圻導演?

答:對,他是我音樂人生中非常重要的領航員,也是我從音樂理論跨進應用音樂的導師。那時候是台灣電影最興旺,拍片量最多的黃金時刻,隨便到電影街走走,幾乎一棟大樓裡就有幾十家電影公司,陳導演是永昇電影公司的老闆兼導演,就請我幫他做一部電影,我也很想入行看看,就這樣一口氣在短短的一兩年之內,接連寫了八部電影音樂,其中陳耀圻導演有六部,其餘還有《女計程司機》和《好好帶我回家》等片,主要都是一些社會寫實電影,我非常感謝陳導演,因為他竟然肯給一個完全沒做過電影的新人機會,我就這樣一頭捲進電影音樂和廣告音樂的創作世界線。

 

一直到今天,陳耀圻導演對我還是有一定的影響,我們正著手合作兒童小小百科系列,計畫要在公元兩千年的時候,完成一百首的兒歌。

 

問;一路走來,你在電影音樂創作上也有十七八年的磨練了,你和電影導演之間的合作關係通常是怎麼樣的方式?

答:其實,導演不外兩種,一種是主觀,一種是客觀。

 

客觀型的導演,給作曲家的空間大,通常只是給一些提示之後,就讓作曲家朝電影的框架中放東西,做調整,像陳導演就是這樣,工作久了,彼此信任,也了解了,不必說太多話就可以傳達彼此的理念,當然,有時候我們彼此對於一段音樂是要表現《悲傷》還是《嘲諷》的感覺會有不同的認知,討論是難免的,辯論也是難免的,但也因為有默契,所以不會有太多的問題。

 

至於主觀型的導演,就是要作曲家全力配合,從樂曲的結構到演奏的形式,都要照導演的意思去執行。像李行導演拍《唐山過台灣》時,他本來就是一位絕對權威的導演,氣勢有如電影國王,又是父親的朋友,在他面前,我是絕對的晚輩,去執行他的要求就對了。

 

問:《唐山過台灣》是你第一次拿到金馬獎的作品,電影描寫先民吳沙跨海來台,到宜蘭墾荒的故事,但是電影裡沒有本省的曲調,而是很中國的絃樂感覺,為什麼?

答:李導演那時候的音樂要求就是中國感覺的音樂,一九八0年代中期的台灣音樂界有一股中國熱,比較流行中國風的音樂處理,加上唐山過台灣又是清代背景,先民來自大陸,落腳宜蘭,音樂上的表現風格,就還原歷史風味的要求而言,應該要接近閩南風格才對,但是如果用南管或北管音樂來表現,可能有不同的風味。

 

於是我就刻意地放進一些中國樂器我例如胡琴、嗩吶和揚琴,它們都是特色鮮明的獨奏樂器,很容易在西洋管絃樂的氛圍中跳出來,成就一股清新的感覺,因為旋律還是中國旋律,卻又不是傳統國樂的風貌,應該說是中國新古典主義的演奏模式。

 

問:根據張愛玲與胡蘭成亂世愛情的《滾滾紅塵》是你獲得第二座金馬獎的作品,風格也接近《唐山過台灣》講究氣勢經營的作風,很能突顯動亂時代的浪漫情懷,很有好萊塢的電影風格?

答:嚴浩導演的《滾滾紅塵》難度很高,因為情節變化非常多,張愛玲的文采,家世淵源,以及她和背負漢奷的罪名的胡蘭成要在民族血淚的中日戰爭期間,進行一段單純的情愛故事,恩怨情仇的矛盾太多了,加上電影又是在當時台灣電影很少去的大陸場景拍攝,遼闊的東北草原及雪景都讓人眼界一開,也就刺激了我對音樂的創作企圖心。

 

除了用柔情旋律描寫紅塵男女的的情愛之外,也很努力經營壯闊的史詩場面,從戰爭到逃難,亂世紛擾其實提供 了音樂創作非常開闊的空間,我一直很慶幸自己能搶時風氣之先,做了這樣一部電影音樂。

 

早年的國片配樂環境很簡單,midi電子合成器非常熱門,為了省錢,都用電子樂器做音樂,我則堅持用真正的管絃樂團來做,編制不大,也玩了一些技巧,讓它感覺比較多樣,也混合了一些midi,目的只是讓聲音要更多樣,技術上,我希望呈現出來的音樂要能顯現生命力。

 

問:接下來,風格比較明顯的作品就是王獻箎導演的《阿爸的情人》,王導演很強勢,你們的合作關係怎麼樣?

答:王獻箎拍戲很有計畫,一切細節他都有安排,也都有想法,和他合作就是全力配合他,照他的意思,把他的想法執行出來就好了。其實,我一直不覺得主觀或客觀的導演有好壞等級的差別,那只是做事方法的不同而已。

 

《阿爸的情人》音樂處理上,我特地用了雙簧管當主奏樂器,因為雙簧管很哀傷,最能點出電影的悲傷和灰澀的感覺,當然,小提琴的獨奏也不可少,小提琴的獨奏同樣給人傷感的律動,不過,每個樂器代表不同人的個性,例如雙簧管就代表女主角范瑞君,她的悲喜之情,都用雙簧管來表現,至於李立群的公公角色,就以小提琴來引領,至於劇情詭異的地方,例如李立群和范瑞君的亂倫戲,場面和主題都很詭異,導演也大膽地使用了很藍、很藍的顏色,詭譎又奇特,給人一種很電子的前衛刺激,所以我就用電子樂器產生了很多奇特音響。

 

最大膽的是其中一段李立群幻想自己成了布袋戲人物,成為雲州大儒俠,我就刻意放進一個類似中國戲曲,不過卻是用人聲演唱搭配中國打擊樂器,再加上電子合成器的音響,混在一起,就產生了極其詭異的效果,像夢,又像戲曲,還有人聲迴盪,對我而言,真是非常抽象的新嚐試。

 

問:符昌鋒導演的《絕地反擊》就讓你充分發揮了音樂創作的空間?

答:我必需承認《絕地反擊》是一次很愉快的合作經驗。關鍵就在於空間特大。

 

符昌鋒對於音樂是很有想法的人,而且他很早就開始規畫電影的細節,我們在電影還沒有開拍之前,就開始去討論音樂的表現細節,研究出方向後,就先創作了好幾首很有意思,很有個人創作風格的的音樂,再透過音樂的感覺來帶出相關的影像畫面,所以這部電影和音樂產生了很奇妙的關係,幾乎是完全不能分開的。

 

最後,他還會拿著音樂去修剪畫面,不像很多的電影作品,都是要音樂去配合影像,他肯讓影像配合音樂做調整,光是這一點彈性,就讓做音樂的人獲得極大的成就感。

 

問:《絕地反擊》是一部意念構想非常清楚的作品,不論是戲中戲的結構到最後虛實合一,真假難辨的發展,都處理得非常精細,你的音樂也很適度地反應出不同戲劇情味的內涵。

答:基本上,創作《絕地反擊》好像是去寫兩部電影的音樂,電影有戲中戲的結構,劇情描寫一群人想要去拍可以超越好萊塢的電影,我要描寫這群熱情工作者的音樂,就是把握相當泠酷的個人色彩,另外呢,他們拍出的電影部分則是有很濃厚好萊塢風格的黑色喜劇,我就用很好萊塢,很放大式的音樂形式。這兩種音樂風格,反差很大,觀眾一聽就可以分辨出來究竟劇情走到那一個部分,等到最後劇情混合交流,你已經分不出來是在拍戲,還是真實的工作人生時,音樂也結合了泠酷的個人色彩和華麗誇張的音樂感覺。這是一部很有實驗風格的作品,符昌鋒的合作經驗讓我體認到導演的導向是可能激發出音樂的潛能。

 

問:符昌鋒是廣告片的好手,他在廣告片累積了不少經驗後,才自費來拍電影,你自已也花了很多時間在廣告音樂上面,廣告音樂帶給你的影響在那裡?

答:我覺得做電影音樂是很理性的工作,因為多數都是在後製階段才開始工作,那時候,電影的剪接大致已經完成,所以音樂就要做到分秒計較的工作,我們要算清楚幾分幾秒進音樂?留多長的音樂?要有多少個情緒轉折?然後在幾分幾秒的時候出音樂,一切都要非常的精準。

 

拍廣告的時候計算的更是格外精準,在短短的三十秒鐘之內,要有多個轉折,還要有很完整,也很動聽的音樂旋律。更具體的說法是做廣告音樂和電影音樂也很多的相似地方,你不但要面對導演的要求,他的背後還有出錢 的廣告客戶,你同樣要用很好聽的音樂,將原本抽象的產品形象轉化成為悅耳的具體形象。熟悉了廣告音樂的製作模式之後,你會發覺再去做電影,就像是把廣告音樂的做法放大去做而已。

 

但是廣告音樂也有它先天上的限制,因為篇幅,因為經費,你不可能做得很精緻。我個人最大的夢想就是想要做出像好萊塢電影那樣可以完整表達一個創作主題,另外呢,也能兼具歐洲電影音樂那樣可以完全發揮電影音樂個性。這種歐洲與美國兩種曲風的結合也就是技巧與風格的兼融合併,是作曲家最夢想以求的境界,當然,給我們足夠的預算去實踐這些夢想也是必要的。

 

事實上,一直到現在我都還在做廣告音樂,因為廣告音樂很前衛,很先進,很仰賴音樂來表現的專業領域,也是所有媒體裡面最尖端的,很多找我合作的電影導演都因為大家合作拍了廣告而認識的,嚴浩、王獻箎和符昌鋒都是,事實上每一支廣告,就是一部電影,雖然它非常短,但是音樂的鋪陳一點不能馬虎,都要有明顯的起承轉合,可能一支三十秒的廣告裡面,就會用上五、六個起承轉合點,跟電影的做法近似,只是把它濃縮處理而已,而且多做廣告,事實上就是創作練習,等到真的做電影時,就把技術放大,如果不常做的話,可能就會和電影和媒體嚴重脫節,也因為廣告頻率高,不斷接觸新導演,就可以得到很多的前衛靈感和啟發,簡單說,廣告音樂的操作就像是在彈奏練習曲,讓我一路向前,不能停止,而且還有收入可以維持生活,累積資源,成為繼續前進的原動力。

 

問:一九九八年你還替王小棣導演的《魔法阿媽》完成了電影配樂,卡通片的配樂是另外一個新的創作經驗吧?

答:王小棣是個超級阿莎力的導演,他一開始就先把他的需求和要求和你說清楚,然後就交給作曲家去發展。我自己給這部電影的定位是要落在「宮崎駿」和「迪士尼」之間。

 

台灣影迷對於宮崎駿的卡通都非常熟悉,不論他的電影主題是什麼,他的音樂性格都反應出素雅清淡和溫馨的人間感情,至於迪士尼的音樂則是非常的壯大,樂曲氣勢和樂隊規模又大又專業。

 

《魔法阿媽》剛好是兼具這兩類卡通的特質,又家庭溫情的一面,也有惡魔對抗的場面,在柔情的戲份上,我試著呈現宮崎駿的溫情水平;在喧鬧的鬥法場合,我則用了三十多人的樂團來表現音樂的氣勢。技巧性比以往的電影更複雜些,效果還不錯。

 

 

王獻箎導演談史擷詠

一九八九年,我從紐約學電影回來台北,帶著十二萬分的熱忱希望回來拍好國片,卻國片市場空前萎縮,只能投入相關的廣告行業,音樂是廣告很重要的一環, 就在普飛錄音室裡認識了史擷詠,當時大家都很年輕,工作時都很不喜歡被人家打擾但是要我修正,就不能不說話,沒想到才開口,他就回頭瞄我兩眼,一副很不屑的樣子,意思是說我還沒做好,你不要吵,這就是他給我的第一個印象。

 

合作《阿爸的情人》時,我們完全丟掉了傳統的旋律包袱,只為這電影的精神去發展音樂,所以他把雙簧管和小提琴,甚至台灣的民間樂器都做了最大想像力的發揮,所以後來音樂完成後,人家都以為我是去那裡找來的歐洲音樂,完全沒有美國陰影,因為以前的台灣電影從來沒有聽過這種曲風的表現。其實他是很想寫出好萊塢主流電影的感覺,整體的音符旋律都跟著電影的情節起伏,timing緊湊,人的情緒跟音樂完全結合在一起。

 

符昌鋒導演談史擷詠

 

史擷詠真的很用功,剛開始籌備時,我一直在講故事,那從第一次他聽不懂,可是他非常用功,我們第二次見面的時候,他已經連看了三次劇本,我嚇了一跳,比我看的還要多,你就會發現他已經開始進入故事裡面的那種感覺了,這種態度就讓我覺得找對人了,因為電影的概念已經開始擺在他的腦子裡面,甚至片子還沒開拍,他已經在運作把影像轉換成音樂的可能性,他雖然沒有看過最後拍下的畫面,但是他已經很清楚我要怎麼拍,所以最後影像和聲音一對一合,他的聲音裡面就已經包含了所有的感覺,那是音樂家獨具的想像力。

 

例如其中有一場戲,我要求他回歸電影初始時,最基本,也最嚴肅的光和影的互動關係,來傳達一種光陰的概念,只要有光跟影子在跳躍的感覺就可以了,於是他寫下一段非常簡單的大提琴旋律,配合高亢的小提琴樂音,組合成時光流動的感覺,讓我非常訝異,非常佩服。

 

接觸未來:電影的承諾

賺錢不是人生最重要的事,電影明星每年都有無數的新片邀約,一旦任仰某個理念,先以作品宏揚理念,繼而終身踐履電影精神,其實是極動人的電影人生。

 

美國有一家蒐尋外星智慧中心SETI (Search for extraterrestrial intelligence),私立是非營利組織,成立於1984年,因為美國聯邦和加州政府削減預算,SETI被迫在4月間停止用來監聽外星生物可能訊號的seti001.jpg艾倫望遠鏡陣列(Allen Telescope Array/簡稱ATA陣列」運作。日前SETI對外募款20萬美元,希望能讓陣列恢復運作,結果在2,557位贊助者的支持下,短短45天內就募到了223千美元,其中,奧斯卡影后茱蒂.福斯特(Jodie Foster)也是贊助者之一,但是SETI並沒有透露她究竟捐了多少錢,因為每一位願意捐錢的人都值得感謝。

 

不過,茱蒂.福斯特知名度高,她願意捐款,讓SETI的名氣、歷史意義及科學形象更加突出,關鍵在於茱蒂.福斯特曾於1997年主演《接觸末來(Contact)》,演活了一位從小就相信外太空一定有智慧生物,長大後更是極力蒐尋外星生物的女太空人,雖然電影中兼具了父女情懷和科學探險的雙重元素,但是電影中讓我們看到由350個小型衛星碟型天線組成「艾倫望遠鏡陣列」,以及世界上最大的單碟片望遠鏡「阿雷西波無線電波望遠鏡(Arecibo radio telescope) 」,不也都壯觀到讓人動容?

 

捐款之後,茱蒂.福斯特接受法新社訪問時提到:「我們應該要支持「艾倫望遠鏡陣列」繼續運作,能繼續尋找宇宙間的外星智慧跡象。因為只有陣列繼續運作,才能讓『科學/科幻小說變為科學事實(science fiction into science fact)』。

seti002.jpg 

是的,我是讀到這句「讓科學/科幻小說變為科學事實」,才決定寫下這篇文字。科幻電影之所以動人,不只是聲光特效而已,主要是傳世的科幻電影經典都能以最簡單的訴求擊中觀眾心靈要害,從《第三類接觸(Closer Encounter of the Third Kind)》到《接觸未來》都是電影人以熱情與想像去建構世人與外星智慧體接觸的可能悸 動,不管那是祈願或者憧憬,偶而截收到的訊號,都形成了動人的生命想像,例如:《第三類接觸》中的那「Da-da-da-da-da」的五音魔法,不但是作曲家John Williams的譜就的傳世奇音,更成了張小燕借用成當年(1979-1984年)她的電視「綜藝一百」的主角「易百拉」出場必哼的主題樂音,更成為同一個世代影迷抬頭仰望星空時,都會不經意哼唱出的音階。至於《接觸未來》中的電波解碼,不也同樣充滿著謎團,也充滿著謎樣的悸動嗎?

 

沒有人會視茱蒂.福斯特是科幻電影的偶像紅星(《異形(Alien)》系列的Sigourney Weaver遠比她更像科幻教母),但是一旦沾上科幻的邊,就能永遠關心外太空生命的尋訪意念,不也就讓電影不再只是電影,不是映演檔期下檔後就沒有了生命與記憶的底片,電影透過演員肉身編織的夢想,不但撼動著觀眾的心,也深植於演員心中,不會因為工作完了就回復原形,不會因為又換上了新軀殼去詮釋新靈魂,就忘了曾經寄生的那個靈魂那個夢想,曾經愛過的,就一直愛下去,曾經追尋的,就一直追尋下去…多美好的人生…

08月20日電影最前線節目重點

第一小時第一部份

 4a78ed670a446.jpg

一位愛爬山的企業界,在壯年時登山遇難,帶給世人極大的震撼與討論,本小段的節目中,討論人生的最愛,企業家曾經相信的原住民傳奇,以及成為山林神話的那首「月光小夜曲」,也因為企業家的過世,而得著了重新討論的契機,也才讓我們有機會拿出電影《練習曲》的原聲帶,重新回味原住民所唱的這首「莎韻之鐘以及我從小就聽過的由紫薇小姐所演唱的「月光小夜曲」,更重要的是趙元任先生作曲,胡適先生填詞的「上山」也自動在我唇齒間就唱了出來,本集的節目是一種心情的分享,一種美麗的分享。

 

使用音樂:月光小夜曲

莎韻之鐘

上山

E SARA COSI

鬼湖之戀」「魯凱族情歌

 

第一小時第二部份

最新電影:《午夜,巴黎》

 

《午夜.巴黎》是美國導演伍迪倫寫給巴黎的一首情歌,但他的焦點不在21世紀的巴黎,而是1920年代的巴黎,他認為那個年代的巴黎,可是物華天寶,人傑地靈,而他突發奇想,要在午夜時分,召喚那個年代曾經在巴黎出沒的知名文人,從1920年代寫《大亨小傳(The Great Gatsby)》的Scott Fitzgerald 海明威、畢卡索、達利、布紐爾,以及1890年代的高更、竇加與羅特列克等人,畢竟「萍水相逢,盡是他鄉之客」,卻能相互激勵,寫下絕代風華。他的發思古之幽情也,也寫下了全片獨特的詩情韻味。

mip-4.jpg 

《午夜.巴黎》的主題無非就是「眷戀」與「穿越」,愛情則是串起這兩個元素的主軸。伍迪.艾倫信仰愛情,卻又質疑愛情,男主角Owen Wilson對未婚妻一往情深,面對畢卡索情婦Adriana卻也怦然心動,有了新歡,舊愛即可拋,不也正是伍迪.艾倫歷來作品不變的主軸?

 

使用音樂:《午夜,巴黎》原聲帶

 

 

第二小時第一部份

最新電影:翻滾吧,阿信

 

2005年的紀錄片《翻滾吧,男孩》,紀錄了宜蘭公正國小體操隊的傳奇,一個小小學校的體選手曾在全國賽會中勝出,那些原本在菜市場裡活潑過動的小男孩,咬緊牙根劈腿倒立的勇敢與志氣,震撼多少人心,片中那位一手訓ashin0245.jpg練出傳奇選手的林育信教練就是翻滾吧,阿信》中的阿信。

 

翻滾吧,阿信》至少做到了三件事:
1
,題材/選材的擴大:少數人才關切的體操也可以入戲;原本繡花枕頭的演員可以勝任翻滾;體操不再只是競技場上規規矩矩的平衡姿態,也可以與武打動作結合,這些處理手法都讓電影主題有了更多的延展空間。


2
翻滾吧,阿信》一如其他的運動勵志電影,主角必定經歷過「相信,受挫,迷航,失落,徬徨,選擇」的考驗,因而得到重生,再進而經歷「訓練,折磨」終能突圍。


3
翻滾吧,阿信》的時空設定在1990年代,因此有了些古老的考証,老式的呼叫器,需要有人傳話,從關切,好奇,到叮嚀,陌生的人們變得熟悉,就有了觸摸,從此,殘缺不是只能隱身在黑暗,見不得人的幽暗空間裡,面對,就有轉機。

 

使用音樂:翻滾吧,阿信原聲帶

翻滾吧,男孩原聲帶

 

 

第二小時::第二部份

電影話題:性福快樂

 

性福快樂,冰天雪地的人生快樂?丈夫是同志,婚姻如何美好,除了身心契合,還有慾望的滿足。缺一就有憾。

happy008.jpg 

家家有本難念的經,看似神仙伴侶,卻也各有苦衷。來到陌生小鎮,感受到熱情,也感受到寂寞,因此兩男兩女可能有的關係全都有了,肉體可以很近,心卻有著渴望與鴻溝。

 

使用音樂:Kari Bremnes精選集

2011世界電影音樂獎:入圍

世界電影音樂獎(World Soundtrack Awards的主辦單位今天公布了第十一屆世界電影音樂獎的入圍名單,1022日於Kuipke表演廳頒獎。 

 

這封名單並沒有太大的意外,知名的電影配樂家就那幾位,從年度電影音樂的作品幾乎和奧斯卡獎名單高度重複(少了《馴龍高手(How to Train Your Dragon)》和《127小時》),就可以看出。同時,誰是當前最紅的作曲家,從入圍的作品數量來看,亞歷山大.戴斯培(Alexandre Desplat)確實無人能堪匹敵。

 

不過,我還是對於《猩球崛起(Rise of The Planet Of Apes)》未能進榜,以及作曲家派崔克.杜爾的作品中少了這一部,替他叫屈,因為那可是2011年最精彩的科電影配樂呢。以下就是本屆世界電影音樂獎的入圍名單:

 

年度作曲家(Film Composer of the Year

亞歷山大.戴斯培(Alexandre Desplat
《一個更好的人生(A Better Life)》, 塔瑪拉小姐Tamara Drewe)》, 神鬼獵殺2The Burma Conspiracy)》, 《王者之聲(The King’s Speech)》, 《永生樹(The Tree of Life)》, 掘井工的女兒The Well Digger’s Daughter)》, 哈利波特死神的聖物上、下集Harry Potter and the Deathly Hallows: Part 1, Part 2 )》

漢斯.季默(Hans Zimmer
《全面啟動(Inception)》,愛在心裡怎知道How Do You Know)》,《麥克邁:超能壞蛋Megamind)》, 神鬼奇航:幽靈海Pirates of the Caribbean: On Stranger Tides)》, 劈腿困境/進退兩難The Dilemma)》, 飆風雷哥Rango)》, 《功夫熊貓2Kung Fu Panda 2 )》

克林.孟塞爾(Clint Mansell
《黑天鵝(Black Swan)》, 限時絕殺Faster)》, 誘惑Last Night)》

約翰.鮑威爾(John Powell
《火星救母記(Mars Needs Moms)》, 里約大冒險Rio)》, 《功夫熊貓2Kung Fu Panda 2)》

派崔克.杜爾(Patrick Doyle
《直線(La Ligne Droite)》, 《雷神索爾(Thor)》,《(Jig)》

最佳電影音樂(Best Original Film Score of the Year

《全面啟動(INCEPTION)》漢斯.季默(Hans Zummer
《王者之聲(THE KING’S SPEECH)》亞歷山大.戴斯培(Alexandre Desplat
《社群網戰(THE SOCIAL NETWORK)》Trent Reznor Atticus Ross
《黑天鵝(BLACK SWAN)克林.孟塞爾(Clint Mansell

《真實的勇氣(TRUE GRIT)》卡特.布威爾(Carter Burwell

最佳電影歌曲(Best Original Song written directly for a Film
‘WE BELONG TOGETHER’ 《玩具總動員3Toy Story 3)》
曲詞:Randy Newman   演唱:Randy Newman

‘YOU HAVEN’T SEEN THE LAST OF ME’ 《舞孃俱樂部(Burlesque)》
曲詞:Diane Warren   演唱:Cher

‘COMING HOME’
鄉謠情緣Country Strong)》
曲詞:Bob DiPiero, Tom Douglas, Hillary Lindsey and Troy Verges
演唱:
Gwyneth Paltrow

‘I SEE THE LIGHT’ 《魔髮奇緣(Tangled)》

曲:艾倫.孟肯(Alan Menken 詞:Glenn Slater
演唱:
Mandy Moore and Zachary Levi

‘IF I RISE’ 127小時(127 Hours)》
曲:A.R. Rahman   詞:Dido (Dido Armstrong) and Rollo Armstrong
演唱:
Dido & A.R. Rahman

此外,今年的頒獎典禮上,可謂群賢畢至,知名作曲家漢斯.季默(Hans Zimmer)、霍華.蕭爾(Howard Shore)、艾略特.戈登薩爾(Elliot Goldenthal)和阿貝.柯忍尼歐斯基(Abel Korzeniowski)四人亦將在典禮上,Dirk Brossé指揮「布魯塞爾愛樂─佛蘭德斯弦樂團(Brussels Philharmonic-the Orchestra of Flanders)」演出他們創作的電影音樂作品,內容包括《全面啟動(Inception)》, 《魔戒(The Lord Of The Rings)》, 《異形第三集(Alien 3)》和《摰愛無盡(A Single Man)》的主題音樂,如果有機會,我還想飛往比利時去參與盛會呢!

翻滾吧阿信:懷古柔情

走過1990年代,很多事物已經換了情貌。以牽動人心的電話為例,市內電話還在,手機從笨厚到輕薄一再進化版本,只不過21世紀的年輕人早已不知道什麼叫做B.B.Call了,那個過渡期的科技文明,曾經風行,卻也就悄悄消失在時間浪潮裡了。

 

B.B.Call風行一時的年代,無數癡情男女都曾用但是呼叫器曾經在1990年代的人生與電影中都曾按下「520 1314」的數字鍵,向情人訴說著「我愛你一生一世」的癡情盟約,多情的導演自是不會忘記做時代的見証者,從王家衛到劉鎮偉都曾經用膠捲,在《重慶森林》和《熱血男兒之叛逆小子》等片中紀錄過城市男女透過呼叫器連繫愛情,表達情思的純情時刻。

 

其中,最誇張煽情,卻能逗惹觀眾開心的自屬在香港「和記傳訊」大力贊助下,大搞置入性行銷所完成的都市戀愛傳奇《熱血男兒之叛逆小子》:一家傳訊公司的電話秘書小姐會那麼關心代號「828」的阿武(黎明飾演)是否「覆機」了,是不是終能和私慕多年的JOJO(吳倩蓮飾演)在碼頭相會。(我清楚記得當年的台灣製片人是多麼佩服香港的企業能夠如此把產品深入劇情,完成置入神話;更清楚記得觀眾是如何被這種透過電話秘書居間傳話,讓溝通有障礙的世間男女能夠順利完成B.B.Call童話)。

ashin0242.jpg 

一如前輩導演,台灣導演林育賢在《翻滾吧,阿信》也有著重建往日時光的小小工程,從雜貨鋪到B.B.Call都是如此,當然林辰唏負責的工程就是把B.B.Call童話升格成為愛情神話。

 

1990年代的我常因為腰間的B.B.Call響了,就得去找電話回話,不管是公司找或是朋友找,B.B.Call顯示的號碼就代表了一種連繫與訊息,公司的總機小姐總是不厭其煩地告訴你誰找你,該如何回話,林辰唏在《翻滾吧,阿信》中就幾近是男主角阿信的專屬電話秘書,不管是菜脯約定見面地點,通知行動時間,或者通報危機警訊,都是林辰唏負責通報,對方熟悉的聲音,相似的訊息叮嚀,即使素昧平生,從未見面,卻也好像對方輪廓與生活節奏已然浮現,已經熟稔到溫潤出油了,因此多添了幾分親切,還有莫名的曖昧。

 

交集與接觸,其實是所有情愛故事的源頭,有人是目光交接,有人是肌膚觸碰,有人是從作品得悉,林育賢在《翻滾吧,阿信》中則是選擇了聲音,他們的好感跡近於盲戀(因為看不見),卻在音波的震動中,感受到了超越專業框架中的多一句問候,多一句叮嚀,不便說白的真心與試探,卻也早已滲透外露了。阿信從聞音辨人,進而到守候求見,那種青年人對愛情直覺的大膽直接,表現得何等理直氣壯,但是林若唏總是卻步,總是瑟縮的秘密,卻才讓這段看不見的愛情有了不凡的筆觸。

ashin0247.jpg 

不相見,不是不想見,而是不便見,不敢見,林育賢對林若唏設定的肢體限制,不但呼應著他們都曾有過的心理缺憾,其實更是與阿信的長項(體操的騰躍自在)與短項(曾經有過的先天肌萎)相對應的平行時空,他們同是天涯傷疾人,只因有過同樣的懸念與焦慮,才能在彼此的激勵下,願意走出自己的窟窿,曬見陽光,在運動場上完成真實交會。因為理解,才敢放開,才願試探,《翻滾吧,阿信》用了迂迴的筆觸完成了又一則的呼叫器神話,卻比《熱血男兒之叛逆小子》進化了不知凡幾。

 

一個已經遁入時光記憶的古老科技,傳唱出一首看似古老卻依舊有著顫動能情的情歌,《翻滾吧,阿信》的復古重建工程,証明了古典永遠有著動人的能量,關鍵在你懂不懂那份古典情懷。

 

翻滾吧阿信:再上層樓

2011年台灣影壇最動人的發展趨勢之一就是,製片人勇於開拓新題材與新路線,多元取材,多方嘗試,雖然未必都成功,卻是清楚傳遞了台灣電影不再單一的訊息,讓觀眾有更多選項,也有更多的意外。

 

林育賢執導的《翻滾吧,阿信》雖然脫胎自知名紀錄片《翻滾吧,男孩》,卻進化、瀪衍與增殖得情貌更有稜有角,在少年體操隊的傳奇之外,兼顧了男孩的青春回憶,與成長必經的迷惘與淬鍊,再回歸運動電影的勵志自強主軸,從原本紀錄片平鋪直敘的直線,拉展成了劇情片圓弧迴轉的曲線,証明了從紀錄片發展成劇情片,也是可行的戲劇選材手段。ashin0244.jpg

 

其次,體操運動在台灣並非熱門,若非2005《翻滾吧,男孩》的空前賣座,若非宜蘭公正國小體操隊的小選手們從菜市場裡活潑過動的小男孩,蛻變成全國賽的金牌選手,再配合他們咬緊牙根劈腿倒立的勇敢與志氣,曾經那麼震撼人心,曾經催逼那麼多感動涙水,或許林育賢導演還不一定有拍攝劇情片的機緣(畢竟他的前作《鴉之王道》和《翻滾吧,男孩》都只是紀錄片)。但是要把耳熟能詳的《翻滾吧,男孩》翻轉成劇情片,林育賢面對的第一個問題無非就是當前明星誰能勝任?誰能真的演出在單槓和鞍馬上自在翻滾的體操選手?畢竟,紀錄片是真人上陣,一切有所本,幾回翻轉也不是問題,放眼時下明星,誰人有此能耐?

 

正因為如此,彭于晏勇於接受挑戰,花半年時間徹底改變花拳繡腿的空心枕頭形象,確實是台灣電影演員一次重要的表演分水嶺,畢竟從地板舞動、鞍馬、吊環、跳馬這些體操動作,如果不能本人上陣,不能帶出全景畫面,想靠攝影技術來唬人,電影就完全欠缺了真實動人的力量(一切就像找不會拉小提琴或彈鋼琴的演員來飾演音樂家,只能靠拉背影和特寫來應付交差時一樣尷尬),彭于晏的汗水沒有白流,他的順利過關,拉抬了不少演員的尊嚴高度。

ashin99.jpg 

其次,如果只把體操當成劇情的核心軸線,變成體育場上証明自己能耐的運動模式,視野或許狹窄了些,林育賢懂得把體操場上練來的好身手,轉化成為青年逞兇鬥狠時的獲勝手段,雖然有些刻意,卻處理得合情入理,不露做作痕跡,讓體操身手有了「學以致用」另類空間,當然也是電影元素的充份利用,濃稠了戲劇密度。成龍在他的動作片型中做到的生活運動美學,在翻滾吧,阿信》也得到類似的揮灑空間,也更增加了電影賞趣味。

ashin012.jpg 

當然,運動類型電影的主軸之一就在於信念與意志。《翻滾吧,阿信》此時套進了商業電影慣用的「相信,受挫,迷航」三部曲,阿信先是得不到母親的支持,不能悠遊於體操世界中,他有著嚴重的失落感,但是更讓他迷惘的卻是與柯宇綸飾演的菜脯,青春浪蕩終於闖禍,必需北上逃亡,受困斗室,也得為生計去替黑道圍事的徬徨與迷途(柯宇綸從《一年之初》、《色戒》、《一頁台北》、《消失打看》到《翻滾吧,阿信》中,類型從不重複,演技益發寬廣的表現,特別是他被個性與命運牽扯得往下直墜的沈淪絕望,格外讓人驚豔),都讓體操不再是主角念茲在茲的口號,而是在人生已到山窮水盡時,卻有如牆角小花,突然綻放花蕊,喚醒往日記憶,重新得著了記憶,也讓慘綠人生有了選擇,得到重生的機緣,然後才回到運動勵志電影一定會有的「訓練,折磨,突圍」主軸。這樣的劇情轉折同樣証明了林育賢的戲本創作,比起以往不盡圓熟的《六號出口》與《對不起,我愛你》進步極多,顯然他亦汲取了極多的傷痕記憶。

ashin019.jpg 

陽光是《翻滾吧,阿信》的主要背景,但是參插其間的黑暗力量,卻也發揮極有力的對襯力量,陳漢典的小混混,兇猛不如《艋舺》,卻是恰如其份,龍劭華的黑道老大更是極盡冷鋒直射的魅力(與《艋舺》中的王識賢都算是畫龍點睛,讓深不可測的黑道心機更加鮮活映現的傑出表演),那場湯屋談判戲的風聲鶴唳效應,幾乎奪走了全片的運動光采,威力十足。只可惜,陳漢典與龍劭華最後都刻意放軟了線條,跡近諧趣的大和解收場,刻意讓陽光普照,卻讓人懷念起原本寫在他們眉宇間的深沈黑影了。ashin018.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