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滾吧阿信:懷古柔情

走過1990年代,很多事物已經換了情貌。以牽動人心的電話為例,市內電話還在,手機從笨厚到輕薄一再進化版本,只不過21世紀的年輕人早已不知道什麼叫做B.B.Call了,那個過渡期的科技文明,曾經風行,卻也就悄悄消失在時間浪潮裡了。

 

B.B.Call風行一時的年代,無數癡情男女都曾用但是呼叫器曾經在1990年代的人生與電影中都曾按下「520 1314」的數字鍵,向情人訴說著「我愛你一生一世」的癡情盟約,多情的導演自是不會忘記做時代的見証者,從王家衛到劉鎮偉都曾經用膠捲,在《重慶森林》和《熱血男兒之叛逆小子》等片中紀錄過城市男女透過呼叫器連繫愛情,表達情思的純情時刻。

 

其中,最誇張煽情,卻能逗惹觀眾開心的自屬在香港「和記傳訊」大力贊助下,大搞置入性行銷所完成的都市戀愛傳奇《熱血男兒之叛逆小子》:一家傳訊公司的電話秘書小姐會那麼關心代號「828」的阿武(黎明飾演)是否「覆機」了,是不是終能和私慕多年的JOJO(吳倩蓮飾演)在碼頭相會。(我清楚記得當年的台灣製片人是多麼佩服香港的企業能夠如此把產品深入劇情,完成置入神話;更清楚記得觀眾是如何被這種透過電話秘書居間傳話,讓溝通有障礙的世間男女能夠順利完成B.B.Call童話)。

ashin0242.jpg 

一如前輩導演,台灣導演林育賢在《翻滾吧,阿信》也有著重建往日時光的小小工程,從雜貨鋪到B.B.Call都是如此,當然林辰唏負責的工程就是把B.B.Call童話升格成為愛情神話。

 

1990年代的我常因為腰間的B.B.Call響了,就得去找電話回話,不管是公司找或是朋友找,B.B.Call顯示的號碼就代表了一種連繫與訊息,公司的總機小姐總是不厭其煩地告訴你誰找你,該如何回話,林辰唏在《翻滾吧,阿信》中就幾近是男主角阿信的專屬電話秘書,不管是菜脯約定見面地點,通知行動時間,或者通報危機警訊,都是林辰唏負責通報,對方熟悉的聲音,相似的訊息叮嚀,即使素昧平生,從未見面,卻也好像對方輪廓與生活節奏已然浮現,已經熟稔到溫潤出油了,因此多添了幾分親切,還有莫名的曖昧。

 

交集與接觸,其實是所有情愛故事的源頭,有人是目光交接,有人是肌膚觸碰,有人是從作品得悉,林育賢在《翻滾吧,阿信》中則是選擇了聲音,他們的好感跡近於盲戀(因為看不見),卻在音波的震動中,感受到了超越專業框架中的多一句問候,多一句叮嚀,不便說白的真心與試探,卻也早已滲透外露了。阿信從聞音辨人,進而到守候求見,那種青年人對愛情直覺的大膽直接,表現得何等理直氣壯,但是林若唏總是卻步,總是瑟縮的秘密,卻才讓這段看不見的愛情有了不凡的筆觸。

ashin0247.jpg 

不相見,不是不想見,而是不便見,不敢見,林育賢對林若唏設定的肢體限制,不但呼應著他們都曾有過的心理缺憾,其實更是與阿信的長項(體操的騰躍自在)與短項(曾經有過的先天肌萎)相對應的平行時空,他們同是天涯傷疾人,只因有過同樣的懸念與焦慮,才能在彼此的激勵下,願意走出自己的窟窿,曬見陽光,在運動場上完成真實交會。因為理解,才敢放開,才願試探,《翻滾吧,阿信》用了迂迴的筆觸完成了又一則的呼叫器神話,卻比《熱血男兒之叛逆小子》進化了不知凡幾。

 

一個已經遁入時光記憶的古老科技,傳唱出一首看似古老卻依舊有著顫動能情的情歌,《翻滾吧,阿信》的復古重建工程,証明了古典永遠有著動人的能量,關鍵在你懂不懂那份古典情懷。

 

翻滾吧阿信:再上層樓

2011年台灣影壇最動人的發展趨勢之一就是,製片人勇於開拓新題材與新路線,多元取材,多方嘗試,雖然未必都成功,卻是清楚傳遞了台灣電影不再單一的訊息,讓觀眾有更多選項,也有更多的意外。

 

林育賢執導的《翻滾吧,阿信》雖然脫胎自知名紀錄片《翻滾吧,男孩》,卻進化、瀪衍與增殖得情貌更有稜有角,在少年體操隊的傳奇之外,兼顧了男孩的青春回憶,與成長必經的迷惘與淬鍊,再回歸運動電影的勵志自強主軸,從原本紀錄片平鋪直敘的直線,拉展成了劇情片圓弧迴轉的曲線,証明了從紀錄片發展成劇情片,也是可行的戲劇選材手段。ashin0244.jpg

 

其次,體操運動在台灣並非熱門,若非2005《翻滾吧,男孩》的空前賣座,若非宜蘭公正國小體操隊的小選手們從菜市場裡活潑過動的小男孩,蛻變成全國賽的金牌選手,再配合他們咬緊牙根劈腿倒立的勇敢與志氣,曾經那麼震撼人心,曾經催逼那麼多感動涙水,或許林育賢導演還不一定有拍攝劇情片的機緣(畢竟他的前作《鴉之王道》和《翻滾吧,男孩》都只是紀錄片)。但是要把耳熟能詳的《翻滾吧,男孩》翻轉成劇情片,林育賢面對的第一個問題無非就是當前明星誰能勝任?誰能真的演出在單槓和鞍馬上自在翻滾的體操選手?畢竟,紀錄片是真人上陣,一切有所本,幾回翻轉也不是問題,放眼時下明星,誰人有此能耐?

 

正因為如此,彭于晏勇於接受挑戰,花半年時間徹底改變花拳繡腿的空心枕頭形象,確實是台灣電影演員一次重要的表演分水嶺,畢竟從地板舞動、鞍馬、吊環、跳馬這些體操動作,如果不能本人上陣,不能帶出全景畫面,想靠攝影技術來唬人,電影就完全欠缺了真實動人的力量(一切就像找不會拉小提琴或彈鋼琴的演員來飾演音樂家,只能靠拉背影和特寫來應付交差時一樣尷尬),彭于晏的汗水沒有白流,他的順利過關,拉抬了不少演員的尊嚴高度。

ashin99.jpg 

其次,如果只把體操當成劇情的核心軸線,變成體育場上証明自己能耐的運動模式,視野或許狹窄了些,林育賢懂得把體操場上練來的好身手,轉化成為青年逞兇鬥狠時的獲勝手段,雖然有些刻意,卻處理得合情入理,不露做作痕跡,讓體操身手有了「學以致用」另類空間,當然也是電影元素的充份利用,濃稠了戲劇密度。成龍在他的動作片型中做到的生活運動美學,在翻滾吧,阿信》也得到類似的揮灑空間,也更增加了電影賞趣味。

ashin012.jpg 

當然,運動類型電影的主軸之一就在於信念與意志。《翻滾吧,阿信》此時套進了商業電影慣用的「相信,受挫,迷航」三部曲,阿信先是得不到母親的支持,不能悠遊於體操世界中,他有著嚴重的失落感,但是更讓他迷惘的卻是與柯宇綸飾演的菜脯,青春浪蕩終於闖禍,必需北上逃亡,受困斗室,也得為生計去替黑道圍事的徬徨與迷途(柯宇綸從《一年之初》、《色戒》、《一頁台北》、《消失打看》到《翻滾吧,阿信》中,類型從不重複,演技益發寬廣的表現,特別是他被個性與命運牽扯得往下直墜的沈淪絕望,格外讓人驚豔),都讓體操不再是主角念茲在茲的口號,而是在人生已到山窮水盡時,卻有如牆角小花,突然綻放花蕊,喚醒往日記憶,重新得著了記憶,也讓慘綠人生有了選擇,得到重生的機緣,然後才回到運動勵志電影一定會有的「訓練,折磨,突圍」主軸。這樣的劇情轉折同樣証明了林育賢的戲本創作,比起以往不盡圓熟的《六號出口》與《對不起,我愛你》進步極多,顯然他亦汲取了極多的傷痕記憶。

ashin019.jpg 

陽光是《翻滾吧,阿信》的主要背景,但是參插其間的黑暗力量,卻也發揮極有力的對襯力量,陳漢典的小混混,兇猛不如《艋舺》,卻是恰如其份,龍劭華的黑道老大更是極盡冷鋒直射的魅力(與《艋舺》中的王識賢都算是畫龍點睛,讓深不可測的黑道心機更加鮮活映現的傑出表演),那場湯屋談判戲的風聲鶴唳效應,幾乎奪走了全片的運動光采,威力十足。只可惜,陳漢典與龍劭華最後都刻意放軟了線條,跡近諧趣的大和解收場,刻意讓陽光普照,卻讓人懷念起原本寫在他們眉宇間的深沈黑影了。ashin018.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