警上添花:印度女性觀

因為是新手,所以她低調;因為是女性,所以她隱忍;因為是菜鳥,所以她靜觀……唯有行動了,世界才會為她開窗……角色設定決定電影形式,電影形式定位電影美學,印度裔英國Sandhya Suri執導的《警上添花(Santosh)》是我看過近年來最有「味道」的印度題材電影。

電影主角桑托絲(Shahana Goswami飾演)因為警察丈夫死於暴動,毫無經驗的她卻在照顧遺孀的政策下成為女警,有錢賺,有房住(雖然還要幫長官溜狗、幫忙家事),她比其他男警更認真,也才看到過去完全陌生的世界。主動與被動的強烈對照,男警身上的傲慢、跋扈、散漫、敷衍,成了印度醜陋與黑暗現實的具體素描。

電影劇情描述賤民階層的美麗少女失蹤,結果遺體在賤民村水井發現,她不是失足,而是遭人強暴,殺戮棄屍。面對悲憤群眾,警方開始追緝逃亡他鄉的嫌犯,桑托絲從迷霧中開始組合拼圖,才察覺真相與表象的落差。

《警上添花》可以歸類成菜鳥啟蒙電影。這類電影通常有兩條發展路徑:主角從此隨波逐流;主角在傷痕纍纍裡長大(生理或心理)。

《警上添花》選擇後者,雖然主角勢單力薄,又是女性,如果不是身上穿著警察衣服,應該沒人會停下腳步,聽她說話。她想要了解的真相,也只有她在意。

階級差別與階級傷痛是《警上添花》的核心論述,紀錄片出身的Sandhya Suri透過類似紀錄片的旁觀、冷靜與緩慢,一步步揭露印度種姓制度社會下的賤民處境。

桑托絲從未大聲疾呼,她只做她覺得這身制服該做的事。從她的眼神,你卻看見了所有不可置信的偏見與歧視;從她赤手空拳的辦案過程中,你明白了這個社會讓人窒息的階級框架。透過看似「被動」的緩慢進程,導演Sandhya Suri成功蒸餾出人間苦澀。

電影中有一位精明能幹的高級女督察莎瑪(Sunita Rajwar飾),她是桑托絲的牧羊人,也是讓她撞見殘酷真實的領航人,連幹練的她也必須低頭沉默的時刻,成了全片最沉痛的控訴,也是最犀利的矛盾引爆點。

我不懂《警上添花》的譯名,網路上的《執法迷宮》或者《桑托絲》或許更貼近電影本身,但是片名並不影響《警上添花》的巨大後勁,Sandhya Suri導演是值得關注的名字,Shahana Goswami是我想繼續關注的演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