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光雲寂:風吹的方向

電影的核心人物是Juliette Binoche飾演的一代紅伶Maria Enders,她要代表恩師去領取終身成就獎,但是恩師猝逝,慌張之間,想起了20年前主演《馬洛亞之蛇》一片而紅的往事,偏偏此時,又有新秀導演力邀她再演一次《馬洛亞之蛇》,差別在於20年前她飾演盛氣逼人的年輕女子,20年後,她要演出的角色卻是被當年的她所摧毀的那位女強人。

sils006.jpg因為恩師,所以有《馬洛亞之蛇》;因為要重演《馬洛亞之蛇》,所以昔日之我與今日之我,主客易位,這個劇情結構,既是直線因果,同樣也提供了對照空間。

Assayas的功力在於「對比」要在不知不覺中顯現,明明是刻意安排,卻因為藏得好,雕琢手痕就不易被人捉住。

例如,因為恩師猝逝,所以《馬洛亞之蛇》的昔日男星也趕來受獎典禮上追悼,他卻是20年前玩弄過Maria感情的負心漢,眼見她紅了,才又回頭獻殷勤,當然被她列入拒絕往來戶。20年後在這種場合再相逢,男方繼續示好,她則是先是嘴上不留情,最後卻還會寫下房間號碼,釣他胃口。是的,時間改變了她,如今的刁,對照昔日的蠢,一個用演的,一個用說的,就已完成了對比工程。

同樣地,《星光雲寂》的劇情主軸是名利場的現實無情,Maria不敢立刻接演《馬洛亞之蛇》的原因是她擔心魔咒重返,因為當年演出女強人的女角,第二年就發生了意外,她在戲中被她推毀,戲外人生的坎坷際遇,隱然就有了一種魔咒力量,Maria當然不願意魔咒降臨。但是她心知肚明,重演《馬洛亞之蛇》既是向恩師致敬,肯定也是藝文界最吸睛的議題,步入中年的她,當然渴望星光依舊燦爛,可別太早「雲寂」啊!只是這回Maria遇到的對手是Chloe Grace Moretz飾演的叛逆新星Jo-Anne,她年輕,敢玩更敢冒險,也能把敬老尊賢的禮數掛在嘴上,卻不忘在舞台上屠殺前輩,她的心狠手辣宛如《馬洛亞之蛇》的劇情翻版,更重覆著Maria走過的那段輕狂腳步。

《星光雲寂》的劇本此時就透過這種「戲中戲」的對比手法,讓異地而處的Maria看見了當年的自己,當然,觀眾也看清了。

不過,Assayas對「戲中戲」的處理,另有層次,也更耐人尋味。焦點就全聚集在Kristen Stewart飾演的Maria助理Valentine身上,電影一開場就是她在高山火車的隧道行進間,耐心接著不時會中斷的手機,打點好Maria的大小瑣事,她了解Maria,也了解演藝圈,所以她才會安排Maria與才華洋溢的新導演見面,提醒她非演不可,所以Maria進入唸詞排練的時分,Valentine就成了最佳的對詞接戲角色,透過她們的對話、眉批或者評論,觀眾看見了《馬洛亞之蛇》的精華戲份,也讓年華不再的Maria 更加不自在,以致於Valentine 成了她的出氣包,她們的拔河,其實也是《馬洛亞之蛇》的一闕變奏曲,饒富對比情思。最後時分,Maria換了新助理,也依舊幹練,但是你就是會她來和Valentine做對比,Kristen Stewart的瀟灑自在,也就充份說明了她何德何能,可以在法國女星的威逼下,硬是在2015年的法國凱撒獎上打破紀錄,抱走了最佳女配角獎。

Assayas的功力不只在於他有巧手妙手,可以寫出環扣如此嚴密的劇本,同時他炫技的本事也很有一套。

例如嚮往愛情的Valentine,不辭勞累,硬是要開車繞經崎嶇山路去約會,但是我們看到的卻是帶著酒意的Valentine,難過地想要嘔吐,她是暈車?還是傷心?還是兼而有之?Assayas此時選擇用合成畫面的手法車子繼續在山路行走,那是一路左轉右彎,暈旋般的山路風景,另外一個鏡頭則是她停下了車子,就地就嘔吐了起來,但是山路風景還在往前直竄,人也繼續嘔吐著,一個靜,一個動,暈車的風景和嘔吐的生理,交疊而生,那是多驚人的視覺奇觀!

例如他採用了德國作曲家Johann Pachelbel的名曲「Canon」貫穿全片,那種迴旋的曲式,不也註記著「人生如戲、戲如人生」的宿命循環。這時候,你也就能明白何以Assayas的劇本會採用古典戲劇的幕別架構來帶出故事:那是古典,亦是一再重複的人生現象啊!

例如,明星就難逃狗仔追蹤,Maria先是因為恩師過世,才又重溫了狗仔包圍的熱度,然而年輕的Jo-Anne加入《馬洛亞之蛇》這齣戲後,狗仔來了,大家追著Jo-Anne跑,沒人再去釘Maria了,甚至Maria還得掩護Jo-Anne閃人,敏感如Maria怎會不唏噓?Assayas的厲害就在於他不會陷溺在這種感傷的情緒之中,看到,明白了,也就夠了。蛇足之事,能免一定要免。

至於拗到最後才亮相的「馬洛亞之蛇」,是雲海,更像是雲霧之蛇,用天地詩情來註記紅塵俗人名利纏身,又是壓軸的震撼了。

回顧2010:美英觀點

/


紐約林肯中心的「電影評論
Film Comment)」雜誌今天公布了全美國影評人票選出來的2010年最佳電影(前四十名),另外亦從還沒有在美國上映的世界電影中選出了前卅名的作品,坦白說,這份名單讓我很挫折,因為全部入選的七十部作品中,我至今只看過十一部,七分之一的比例,實在低得可以,需要趕上進度的佳作,多得不勝枚舉。

 

還好,我願意花時間整理這種片單,都是協助自己去尋訪好看電影的參考,例如法國影后伊莉莎白.雨蓓最近即將有《特別服務》在台灣上映,那是妓心與心理醫師相互慰安及治療的精彩人性作,她另外主演的《白鬼子》(在「電影評論」的四十大榜中排名第三)則在面臨非洲暴亂,也堅持不肯放棄咖啡園離開的法國女人,一旦有機會看到《白鬼子》,我想我是絕對不會錯過的。

 

至於以全球經濟風暴為主題的紀錄片《幕後黑手》,堪稱是去年受到歐美媒體討論最多的紀錄片了,有緣得見,應該也是必看作品;至於已經上映的《愛上草食男》和《奇蹟度假村》等片,則只有去租DVD了。

另外一個有趣的議題是,法國導演阿薩亞斯執導的《胡狼卡洛斯(Carlos)》,幾乎已經征服了多數美國影評人的心,但是卻遭奧斯卡封殺了參賽資格,理由是:它是電視電影,不是電影。

舉辦電影獎的人,有人是死守法條,不敢出入,就怕有人說閒話;有的人則是全力爭取好片,唯恐漏了強片,奧斯卡的保守(有如前者),相較於法國坎城影展的開放,格局確實差了很多。《胡狼卡洛斯》未能拍成電影,坦白說,那是投資片商和製片人的問題,導演能在有限資源下拍出精彩作品,卻被影片規格排擠,那是電影的損失(佳作不能讓更多人看見),同樣亦是影展或電影獎的損失(因為失去更強的號召力),更是觀眾的損失了。

carlos04.jpg 

以下就是全美影評人的年度票選結果:
1.
《胡狼卡洛斯(Carlos)》 Olivier Assayas, France/Germany 854
2.
《社群網戰(The Social Network)》 David Fincher, U.S. 843
3.
《白鬼子(White Material)》 Claire Denis, France 630
4.
《獵殺幽靈寫手(The Ghost Writer)》 Roman Polanski, France/Germany/U.K. 450
5.
《大獄言家(A Prophet)》 Jacques Audiard, France/Italy 405
6.《冰封之心(
Winter’s Bone)》 Debra Granik, U.S. 393
7.
《幕後黑手(Inside Job)》 Charles Ferguson, U.S. 391
8.
《野草(Wild Grass)》 Alain Resnais, France/Italy 380
9.
《完美第二對(Everyone Else)》 Maren Ade, Germany 365
10.
《愛上草食男(Greenberg)》 Noah Baumbach, U.S. 350
11.
《非常母親(Mother)》 Bong Joon-ho, South Korea 349
12.
《玩具總動員3(Toy Story 3)》 Lee Unkrich, U.S. 340
13.
金髮奇女子(Eccentricities of a Blonde-Haired Girl)》 Manoel de Oliveira, Portugal/France/Spain 318
14.
《又一年(Another Year)》 Mike Leigh, U.K. 315
15.
安潔莉卡的奇事(The Strange Case of Angelica)》 Manoel de Oliveira, Portugal/Spain/France/Brazil 303
16.
《性福拉警報(The Kids Are All Right)》 Lisa Cholodenko, U.S. 299
17
《隔離島(Shutter Island)》 Martin Scorsese, U.S. 281
18.
《小山旁的馬戲團(Around a Small Mountain)》 Jacques Rivette, France/Italy 279
19.
金色八月天(Our Beloved Month of August)》 Miguel Gomes, Portugal 277
20.
《別改變什麼Ne change rien)》 Pedro Costa, Portugal/France 272
21.
《犬齒之家(Dogtooth)》 Yorgos Lanthimos, Greece 268
22.
《我愛故我在(I Am Love)》 Luca Guadagnino, Italy 266
23.
《青青綠草(Sweetgrass)》Lucien Castaing-Taylor & Ilisa Barbash, U.S. 257
24.
《黑天鵝(Black Swan)》 Darren Aronofsky, U.S. 239
25.
《我孩子們的爸爸(The Father of My Children)》 Mia Hansen-Løve, France 232
26.
《搏擊健身房(Boxing Gym)》 Frederick Wiseman, U.S. 212
27.
《密陽(Secret Sunshine)》李滄東, South Korea 198
28.
《凱薩琳布蕾雅之藍鬍子(Bluebeard)》Catherine Breillat, France 196
29.
《嗑到荼蘼(Enter the Void)》 Gaspar Noé, France 194
30.
《全面啟動(Inception)》 Christopher Nolan, U.S./U.K. 188
31.
《擁抱大海(Alamar)》 Pedro González-Rubio, Mexico 185
32.
《誓言(The Oath)》 Laura Poitras, U.S. 181
33.
怪盜塗鴉異世界(Exit Through the Gift Shop)》 Banksy, U.K. 180
34.
世界旦夕之間(World on a Wire)》 Rainer Werner Fassbinder, Germany 179
35.
《動物王國(Animal Kingdom)》 David Michôd, Australia 173
36.
墨索里尼的祕密戀人Vincere)》 Marco Bellocchio, Italy/France 162
37.
囧爸爸(Daddy Longlegs)》 Josh & Benny Safdie, U.S./France 154
38.
奇蹟度假村(Lourdes)》 Jessica Hausner, Austria/Germany/France 152
39.
心靈戰火(Life During Wartime)》 Todd Solondz, U.S. 146
40.
發現心節奏(Fish Tank)》 Andrea Arnold, U.K. 143
41.
《給予的二三事(Please Give)》 Nicole Holofcener, U.S. 137
42.
《大地驚雷(True Grit)》 Joel & Ethan Coen, U.S. 132
43.
《黎巴嫩(Lebanon)》 Samuel Maoz, Israel/France/Germany 127
44.
王者之聲:宣戰時刻The King’s Speech)》 Tom Hooper, U.K. 126
45.
《娘子漢大丈夫(I Love You Phillip Morris)》 Glenn Ficarra & John Requa, U.S. 123
46.
歸途列車(Last Train Home)》范立欣, Canada/China 122
47.
《藍色情人節(Blue Valentine)》 Derek Cianfrance, U.S. 107
48.
《十字迷情(Hadewijch)》 Bruno Dumont, France 106
49.
《安克拉治(The Anchorage)》 Anders Edström & C.W. Winter, USA/Sweden 105
50.
緊張大師的無間地獄(Henri-Georges Clouzot’s Inferno)》 Serge Bromberg & Ruxandra Medrea, France 104

至於還沒有在美國發行上映的作品中,有些實在是前所未聞,找不到中文資料,所以就沒有了中文譯名,有些是我很愛的作品,有些則是還來不及看的作品,同樣有參考意義:
1.
《波米叔叔的前世今生(Uncle Boonmee Who Can Recall His Past Lives)》阿比查邦 Apichatpong Weerasethakul, Thailand/U.K./France/Germany 694
2.
《電影社會主義論(Film Socialisme)》* Jean-Luc Godard, Switzerland 538
3.
《生命之詩(Poetry)》李滄東, South Korea 403
4.
《米克的近路(Meek’s Cutoff)》 Kelly Reichardt, U.S. 389
5.
《極光(Aurora)》 Cristi Puiu, Romania 334
6.
《里斯本的秘密(Mysteries of Lisbon)》* Raúl Ruiz, Portugal/France 325
7.
尼可拉賽歐雪斯古的傳記(The Autobiography of Nicolae Ceausescu)》 Andrei Ujica, Romania 293
8. The Four Times Michelangelo Frammartino, Italy/Germany/Switzerland 279
9.
《愛情對白(Certified Copy)》 Abbas Kiarostami, France/Italy/Belgium 278
10. Tuesday, After Christmas Radu Muntean, Romania 226
11.
玉熙的電影(Oki’s Movie)》*洪尚秀 Hong Sang-soo, South Korea 191
12. Ruhr James Benning, Germany173
13.
《海上傳奇(I Wish I Knew)》* Jia Zhangke, China 170
14.
《我的歡樂(My Joy)》 Sergei Loznitsa, Germany/Ukraine 158
15.
《光之鄉愁(Nostalgia for the Light)》 Patricio Guzmán, Chile/France/Germany 124
16.
《廢墟中的羅賓森(Robinson in Ruins)》* Patrick Keiller, U.K. 121
17.
黑色維納斯(Black Venus)》* Abdellatif Kechiche, France 116
18.
《神與人(Of Gods and Men)》 Xavier Beauvois, France 112
19.
《綁架疑雲(Tabloid)》 Errol Morris, U.S. 110
20.
《搶匪(The Robber)》 Benjamin Heisenberg, Germany/Austria 102
21. Vapor Trail (Clark)* John Gianvito, U.S. 94
22.
《喬木紀事(The Arbor)》 Clio Barnard, U.K. 93
23. Cold Weather Aaron Katz, U.S. 92
24.
《吶喊之男(A Screaming Man)》 Mahamat-Saleh Haroun, France/Chad/Belgium 91
25.
《以水立誓(Promises Written in Water)》* Vincent Gallo, U.S. 86
26. Putty Hill Matt Porterfield, U.S. 83
27. Get Out of the Car* Thom Andersen, U.S. 80
28.
《屍體會說話(Post Mortem)》* Pablo Larraín, Chile/Mexico/Germany 77
29.
《聽媽媽的話(I Killed My Mother)》 Xavier Dolan, Canada 72
30.
牛皮IIOxhide II)》*劉伽茵, China 66

2010-review_420.jpg另外,英國電影中心也發行了歷史悠久的「視與聽(Sight & Sound)」,同樣找了八十五英國的影評人與影展策展人,選出了他們的年度十大電影,但是因為有些強片難分軒輊,分數相同,所以就並列第六(兩部)和第八(四部),以致於最後是十二部作品獲得肯定,其中比較冷門的是英國導演Alan Clarke根據在人世只活了廿九年,只完成三齣劇本的英國女編劇家Andrea Dunbar傳奇人生所拍攝的《喬木紀事(The Arbor)》,《The Arbor》同樣也是Andrea Dunbar寫過的第一個劇本,同樣列在下面給朋友們參考,:

 

1《社群網戰(The Social Network)》大衛芬奇

2《波米叔叔的前世今生(Uncle Boonmee Who Can Recall His Past Lives (Lung Boonmee raluek chat))阿比查邦Apichatpong Weerasethakul

 3《又一年(Another Year)》Mike Leigh, UK

4《胡狼卡洛斯(Carlos)》Olivier Assayas, France / Germany / Belgium

5《喬木紀事(The Arbor)》Clio Barnard, UK

6《凍死骨(Winters Bone)》Debra Granik, USA

6《我愛故我在(I Am Love (Io sono lamore))》Luca Guadagnino, Italy

=8《尼可拉賽歐雪斯古的傳記(The Autobiography of Nicolae Ceausescu (Autobiografia lui Nicolae Ceausescu))》Andrei Ujica, Romania

=8《電影社會主義論(Film socialisme)》Jean-Luc Godard, Switzerland / France

=8《光之鄉愁(Nostalgia for the Light(Nostalgia de la luz))》

Patricio Guzmán, France / Germany / Chile

=8《生命之詩(Poetry (Si))》李滄東, South Korea

=8《大獄言家(A Prophet (Un Prophèt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