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上接獲訊息,湯臣集團的負責人湯君年先生在香港過世了。
湯先生就是影星、製片人徐楓的先生,她們共同創立的湯臣電影公司從 1985到1996的十二年間推動了台灣和中國大陸的電影工程,改變了華人的世界電影觀,台灣的葉鴻偉,中國的陳凱歌都是湯臣重點培植的優秀導演,台灣《好小子》系列能夠行銷日本和東南亞各地,都是湯臣交出來的成績單。
當年,張曼玉還沒紅的時候,曾經來台灣拍過三段式的《黃色故事》,那家公司就是湯臣;當年,鍾楚紅在聲名最旺時來台灣拍過一部電影《竹籬笆外的春天》,那家公司也是湯臣;當年,林青霞在沈寂多年後再度與老情人秦漢合作的電影《滾滾紅塵》,同樣是湯臣出品的電影。
你還記得李昂的《殺夫」嗎?你還記得郭良蕙的《心鎖》嗎?你還記得王禎和的《美人圖》嗎?你還記得許鞍華的《今夜星光燦爛》嗎?在80年代的文學改編電影風潮中,湯臣沒有缺席,陳昇、吳大維的電影處女作都從湯臣開始的。
在所有的湯臣電影中,你看得到湯君年的名字,但在湯臣的電影刊物上,永遠只有徐楓的照片,湯君年永遠在幕後,默默支持他的太太。他會踏進電影這一行,完全是為了徐楓。
我第一次見到湯先生是在電影《醜小鴨》的拍片現場,那是朱延平執導、曾志偉主演的湯臣創業作,我半夜從報社下班後轉往探班,卻發現湯先生也在現場,他白天要處理各項商務,晚上還要到片場陪老婆,順便觀察電影這行業。
那時候,朱延平和徐楓很想引進香港的電影工業技術,提昇台灣的電影產業水平,拍出比港片更有水準的電影,湯先生都說好,他還跟著去搞清楚糖膠玻璃怎麼做,為什麼港片可以拍出那麼多飛車穿破玻璃的危險動作,台灣卻都做不到?等他搞清楚的時候,他就可以拉著我到一旁解說給我聽。
我很少看到這樣投入的電影老闆。
在台灣搞電影,很多人強調要入境隨俗,那時候國片很強勢,全台戲院有三分之二都映演台港電影,分屬五六家主力發行公司,各組一條龍頭院線發行電影,那時候很多人都把大筆的資金投到香港搶購港片,常常買到名不副實,只會掛羊頭賣狗肉的爛片,但是湯臣卻堅持全部的資金全部用來拍片,還組織了一個編劇小組,開發題材,還召開演員訓練班,還主動進軍坎城市場展去賣片,那時候西門町的湯臣公司都是徹夜燈火通明,儼然中流砥柱,儼然台灣的小小夢工廠,也因此成為很多片商的靠山。
後來,就有人鼓吹湯臣擴大拍片,建議他一年要拍二三十部電影,如此就能成為一方之霸。湯先生想了許久,最後沒有同意。原因很簡單,台灣的發行環境很不科學,沒有人知道真正的票房數字有多少?你如何確保投資回收?而且一年拍二到六部電影,湯臣行有餘力,要擴大到二十部以上,那就是另外一回事了。
湯臣隨後改變了製片方針,求精不求多,集中精力的結果才有了《霸王別姬》的歷史突破,徐楓出任製片人的兩大心願之一,就是摘下坎城影展的金棕櫚獎,那一年,她真的做到了,我就站在頒獎台下,看著徐楓、張國榮和陳凱歌上台受獎,那是華人最榮耀的一刻。
隨後,湯臣轉進中國,在上海發展房地產事業,一度還打算投資麥當勞和電視製作,我幾次看到湯先生和不同的商人談判,不管事業成不成,他一直都是慢條斯理地笑著談生意,幾回徐楓要出門參加電影活動,湯先生也不多說,只是輕輕拍著徐楓的背,祝她順利。
徐楓想拍電影,他是最好的靠山,徐楓累出病來,他再心疼,也不會當著眾人的面說任何重話,就依愛人的心願去做吧,那是我從湯君年身上看到的愛情,那是一段很珍貴的電影往事。
昨夜星辰,星光燦爛,一切無悔!
謹以此文紀念一位遠行的長者、朋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