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度,法郎的代名詞就叫做盧.貝松,因為許多片商一看到他的名字,就好像看到了銀子。
喜歡電影的人,都喜歡細說重頭,把自己認識電影,愛上電影的故事描述得有如傳奇;但是有的電影人卻刻意撇清自己的電影情緣,不但不是初戀,更沒有一見鍾情,一切只是巧合。
迷戀是一種故事,巧合則是另一類傳奇,法國大導演盧.貝松就是第二類的電影人。
盧.貝松從《碧海藍天》一鳴驚人後,迅速竄紅,他先在《終極追殺令》中開創了警匪電影的新風貌,繼而在《第五元素》中展現了超前衛的想像力,成功奠定了票房大導演的地位。至於影評和票房都不盡理想的《聖女貞德》,固然証明了法國電影人製作起史詩電影,比好萊塢更有野心和視野,但也證明了盧.貝松很會花錢,票房卻不一定熱情回饋的殘酷現實。
在《聖女貞德》後沈寂多時的盧.貝松日前再度復出,接受媒體採訪,一方面是他製拍的《Angel-A》於七月底推出了,另一方面則是年底要推出另外一部作品《Arthur and the Minimoys》,復出無非就是為了宣傳,雖然,他宣稱這輩子只要拍出了十部最想拍的電影,他就可以退休,可以自由自在地過日子了,記者還是不免要問一些他生命中的瑣事。
首先,就是他的電影經驗。
「我從來不曾受過世界電影的『污染』,」盧.貝松的回答很勁爆:「我從沒去過電影資料館,也沒認識幾位電影大師的名字,我們家在我十六歲之前都不曾有過電視。」這幾句話的意思就是他的影像世界其實就是他的實際生活的反射,所有的意像來自於生命的體悟,原生而質樸的,所以才讓人驚豔。
然而,除非你真的什麼電影都不看,否則就很難不少到其他電影的影響,少年盧貝松當然還是會被電影前輩大師的作品啟發了創作靈感,他坦承:「我的『第五元素』就是一位少年在看過《星際大戰》、《法櫃奇兵》、漫畫書及黑澤明電影之後的反射作用。」但是少年就熱愛潛水的他,最想做的卻是海洋生態學家,卻因潛水出了意外,改變了人生腳步,才讓法國影壇出現了一位很會賺錢的導演。
當代,沒有一位法國導演的電影票房成績可以超越他。他的成功原因很簡單,除了電影故事緊湊刺激之外,他是最早國際化的法國導演,每回拍片,他都組成了聯合國兵團來拍片,明明可以是純種法國電影的《碧海藍天》,他硬是找來了美國女星羅珊娜.阿奎特擔綱,《終極追殺令》和《第五元素》更是網羅了布魯斯.威利和蓋瑞.歐曼來擔綱,混血的結果使得電影更有魅力,風行各地,唯獨法國影評人不滿意,認為這些作品都不算是純種的法國片,法國人不必打腫臉充胖子,以為法國電影在盧貝松領軍下,已經打開一片天了。
身為一名負責拍出好電影的創作者,卻得肩負起國族主義的大旗,盧.貝松覺得很無聊,他以梵谷為例說:「他是荷蘭畫家,他的《鳶尾花》卻是在法國土地上畫出來的,如今成為紐約大都會美術館所珍藏,如今誰會去關心梵谷是那國人?畫得那一國的鳶尾花嗎?人們只想看畫,不會去計較那些五四三的。」
盧.貝松今年才四十七歲,就已經積極規畫退休的事,一方面是見好就收,因為他看過太多知名導演貪多嚼不爛,成名後拍下了太多言不及義的爛片,另一方面則是他認為拍電影就像是一位需求無度的情婦,你只能不停地付出,卻不知底線在那裡。
盧.貝松的生命傳奇還包括了女人。他的第一任妻子安娜.芭麗瑤,是他《霹靂煞》的女主角,第二任妻子蜜拉.喬娃薇琪則是《聖女貞德》的女主角,他是不是和其他的導演一樣,見一個愛一個,特別是他在電影上一手打造出來的女神呢?「每一個角色我都愛,我創造出來的銀幕形象,各有道理,也各有特色,但是我不會向任何人來形容,來描述我所愛的女人。」
銀幕女神的風采,讓全球影迷心馳神往;家中女神的魅力,則是他私人的心靈秘記了,兩者或有交集,不說,其實才有想像,說白了,反而乏味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