洛基銅像:城市的記憶

一座偉大的城市,不會因為一部電影的頌歌而變得更偉大,卻可以因為一部電影而更增加可親性。

沒有看過《國家寶藏》,美國獨立宣言和費城的連結就只是教科書上的一行字而已,但在電影的導覽下,從博物館、獨立鐘到富蘭克林,影迷們都留下了深刻印像。

同樣地,看過《費城》的影迷,不見得會對這座城市傳統以來和美國立國精神所鼓吹的自由、平等精神有特別的映像,卻會清楚記得這座城市的律師曾經努力為愛滋病患爭取權利的故事。

1976 年,中外影迷看完《洛基》後,一定認識了三件事實:首先,一位巨星誕生了,他的名字叫做席維斯.史塔龍;其次,洛基生活的費城這座城市,可以讓一位小人物淬煉成明星;第三,比爾.康提這位作曲家打造的主題旋律,激昂奮發,生龍活虎地具現了洛基不向命運低頭,靠雙拳打出江山的意志力量。

至於是洛基沾了費城的光?還是費城沾了史塔龍或洛基的光?這要看你站在什麼角度來看這件事,至少洛基和費城是雙贏的。

史塔龍因為《洛基》一夕成名,光是電影就從1976年到1990年連拍了五集,雖然史塔龍後來打造了「藍波」的《第一滴血》神話,豐富了自己的戲路,然而真要細屬功臣,關鍵當然還是在於《洛基》。

1982 年,拍完《洛基第三集 Rocky 3》後,聲望如日中天的史塔龍宣布把電影中高達一百九十五公分的銅像捐給了費城市政府,以示他飲水思源的感恩心情。有人認為費城的形象在史塔龍的推廣下,更廣為人知,有洛基銅像進駐,一定更能吸引影迷或觀光客來訪,但是也有人不想沾這個光,「洛基的銅像只是道具,不是藝術品!」的論調,從史塔龍捐出銅像的第一天開始就不曾中斷過。

後來,美國費城市府把這尊銅像安放在藝術博物館(Art Museum)的階梯入口平台前,二十多年來果真吸引了不少遊客來到這裡學著洛基高舉雙拳的勝利拳王模樣來拍照合影,市政專家觀察發現,不少遊客來必會到博物館裡去參觀,可是和洛基銅像合影,卻是一般大眾最樂意留下「到此一遊」紀念的方式。

坦白說,城市行銷和電影結合是最能和一般大眾溝通與連結的方式,前提則是電影要夠經典,要夢幻。例如,到威尼斯或羅馬旅遊,就有說不完的電影連結效應,從《情定日落橋》中的歎息橋到《魂斷威尼斯》的麗都島上的DES BAIN大飯店,甚至是《羅馬假期》中差點吃掉葛雷哥萊.畢克手掌的柯士美登教堂的真實之口(The Month Of Truth),影迷都可以興高采烈地比對銀幕夢幻與現實場域。

史塔龍今年六十歲了,今年似乎是他的懷舊年,他不但要拍攝《洛基第六集》,同時還要拍《藍波第四集》,似乎是落日餘暉的最後衝刺了,畢竟年紀和體力都已經大不如前的他,這輩子除了《洛基》和《藍波》,幾乎沒有教人難忘的代表作了,也只有他有這種利用最後夕陽留下最後倩影的急迫感,上他的個人官網,劇照、影像和音樂都是迎接老英雄再度榮歸的氣氛。

今天不是要追思史塔龍,而是外電報導費城的市政藝術局卻在這個時候重新掀起要不要遷移這尊銅像的爭議,爭執的焦點的還是二十多年前就已經沒有結論的:「根本就是道具而非藝術品」的老話題。

兼容並包的城市才能偉大,《洛基》在費城發跡,願意感恩或沾光,都無損城市光芒,有多少城市連個電影形象都不能保存,想要捐個銅像或紀念品都還找不到名目可以攀附,那不是另外一個無奈的空白與歎息嗎?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

這個網站採用 Akismet 服務減少垃圾留言。進一步了解 Akismet 如何處理網站訪客的留言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