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上午到愛樂電台錄音,信箱裡擺著一封cd大小的小包,打開一看,封面是橙黃色的底,映照著籬笆上的五個彩繪字:Ginga,副標上則寫著:「巴西足球 靈魂(The Soul of Brasilian Football)」。「哦,四年一度的世界盃足球賽又快到了,音樂也出爐了…」我在心頭告訴自己。
半夜回到家,拆開這封小包,才發覺這不是唱片,這是一部七小段的足球紀錄片,七個巴西的足球故事,由《無法無天(City of God.)》和《疑雲殺機(Constant Gardner)》的巴西導演Fernando Mereilles帶領三位新生代導演一起完成的巴西足球故事。
曾經走過七0年代的朋友,應當都記得當年台灣電視公司曾在星期六下午播出「足球大賽」的體育節目,內容只是一場又一場的英國足球比賽,從兵工廠隊到利物浦 隊,從球員的拚勁到球迷的吶喊,那是我們青春歲月很重要的運動視野,所以我們才私下也組織了一隻足球隊,胡踢亂竄,在殘草雜石地下消枆著青春的元氣。
同樣是七0年代,電視台除了阿姆斯壯登陸月球外,幾乎很少做實況轉播,世足賽不論多瘋狂,我們只能在報章或新聞報導上,看著不同步的後續報導,也正是這樣 資訊牛步的時空下,所以才有「世界盃足球賽」的紀錄長片可以在台北上映,正在唸國中的我們,誰不想去電影院看上一個半小時的世足賽「精彩好球」的精華重 播?台灣當年的節奏與呼吸,比起世界流行風潮,至少慢了半年。
後來,世足賽開始有了同步轉播,卻總因時差關係,只能在半夜時段播出,不因工作關係,很難準時收看(只有狂熱的年輕人做到準時收看,做不到,就意謂著我們 的年紀已經慢慢衰老,體力和熱能已經逐步消退了…),一直到四年前的日韓世足賽,少了時差的困擾,才又撿回來了不少青春的記憶。
連夜看著這隻《Ginga》電影,直接撞入眼簾的當然就是巴西人的足球夢與足球心靈,台灣人雖然迷棒球,卻不是人人會打,多數人只是說得一口好球,然而巴 西人對足球可是心口如一,身體力行的,Ginga這個名詞原本是用來形容非洲的卡波耶拉舞,象徵著華麗又熱情的舞姿,它既神秘又曖昧,既是生命律動,又是 靈魂節,巴西人相信他們就在這樣的精神下行走、談吐、跳舞以及迎接生命的每一天。
眼前的西巴是貧窮的第三世界,他們最認真的就是踢好足球,會踢球的孩子,就一定能改善家庭環境,然而,踢出好球所帶來的心身愉悅和虛榮狂喜,才是最實際的 成就感,第一段的小羅馬李奧,就讓我們看到出身寒微的他,念茲在茲地要把他出神入化的球技展示給職業隊的教練看,球在他腳下自由來去,讓外人分不清球與腳 的境界,簡直就是華人武術世界底下「迷蹤腳」或「無影腳」的具體表現了,更重要的是你看到破落戶青年,篤信明天會更好的志氣昂揚的夢想。
第二段的舍其歐則是另類的觀點,不再是黑人球員,不再是窮苦小孩,舍其歐是白皮膚,舍其歐家境富裕,這些原本要和奢靡、墮落畫上等號的字眼,全都用不到他 的身上,「上了球場,就要憑真功夫。」這是舍其歐常掛在嘴上的一句話,是的,身份膚色一點都不重要,踢得好才是真的,足球的美麗就在於人球合一的境界, 《Ginga》這部電影其實鼓吹的一個概念就是Joga Bonito(踢場好球)!只有不分階級與身份的人都能踢出好球,那才是全民運動,那才是貧苦人家最引以自豪的原始才情。
這七段短片的主角都是十三歲到二十歲的青年人,每個人都可以自由自在地用腳控球,甚到後頸、胸膛也都可以停球、帶球及運球,然而就在第六段中,已經踢進職 業隊的羅比尼奧去拜訪小學球隊的教練,重溫他當年的比賽錄影帶時,大家才赫然發現,早在小學踢五人制足球賽時,羅比尼奧早就已經人球合一,穿梭在球場上的 唯一目的就是盤過對手,直奔對方球門,他的扭動、韻律,就像跳舞,這時你就會明白巴西球星雷納多(Ronaldo)所說的那句名言:「那早就存在我們的血 液中,那是上帝特別賜給巴西人的禮物,巴西人從孩提時代就學會踢足球和跳舞,巴西人從出生的那一刻就傳承了ginga精神,而且持續發揚(I think it’s in our blood, it’s a gift given by God especially to Brazilians who play football and learn to dance from an early age. I think Brazilians are given ginga when they’re born and continue to improve it through childhood.)」。
這隻只有四十四分鐘長的《Ginga》短片是由Nike贊助拍攝的,有興趣的朋友可以到http: //nikefootball.nike.com.tw/的網頁上去瀏覽這部七段短片,感受一下巴西人的驕傲,同時也見証到跨國體育用品器材公司如何經營 炒做知名國際賽事的狂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