沒有Paris Hilton,《星光大盜(The Bling Ring)》的故事就少了真人實的魅力;有了Paris Hilton,《星光大盜》中青少年闖空門的浮華傳奇就有了。
Sofia Coppola執導的《星光大盜》根據真人實事改編,描寫以Rebecca(由Katie Chang飾演)為首的一群高中男女,闖進Paris Hilton,Orlando Bloom, Lindsay Lohan與Megan Fox等好萊塢影星及時尚名人私宅的故事。是的,既是真人實事的故事,少了名流現身做背書,電影就失了寫實現場的光采。
Sofia Coppola說服了Paris Hilton三件事:驚鴻一瞥露臉(增加可信度)、授權形象使用(除了肖像權之外,包括她的奢華衣物及各式收藏)及專業顧問(提供自己的私密內幕)。電影中闖空門的這群青少年男女,撞入眼簾的盡是不可置信的驚歎,諸多的華麗與瑰奇是不是都在累積或打造Paris Hilton的傳奇?生活中,Paris Hilton或許是闖空門的受害者,但是透過電影的渲染,Paris Hilton收割了所有的豔羨與驚呼,穩居了當代流行教主的寶座。
Sofia Coppola對於美國青少年流年次文化的描寫,其實並沒有太多另類的觀點,形式上的飆網、吸毒、拜金、崇尚物質,以及形式主義的靈修教條,都有「點到為止」的素描,卻無意更往心靈深處挖掘,這樣的劇本或許也符合了寫實的基礎:觸法犯禁,並非反體制的挑戰,除了好玩,還是好玩,膚淺是他們的名字,嬉遊成為他們的圖騰,因此《星光大盜》只完成了加州青年的當代紀錄,兩位主角Rebecca和Marc(由Israel Broussard飾演)的日常人生,也沒有特殊的苦悶挫敗,只有閒來無事的嬉戲與冒險,唯一的特殊點是他們懂得掌握名流行蹤,趁他們外出參加活動或拍片之時,直闖名人家,登堂入室,取錢納寶,讓他們的休閒人生可以更盡情的揮霍。
招搖與炫耀呼應著當事人的少不更事與莽撞,因為曾經隨意進出Paris Hilton的華宅,Rebecca和Marc在同儕中取得了傲人的「瀟灑」位階,Rebecca和Marc既是「兄弟」,亦是「姐妹」的朋黨關係,亦標記了青春初萌期的「無性」。他們的招搖,其實早早就預告著遲早被逮,既然只是時間問題,電影就很難創造意外轉折的驚喜了。
青少年迷航的家庭,往往都有代溝,《星光大盜》的答案簡單明白:家長活在自己的世界裡,用自己的理念關心孩子,卻不了解他們,直到出事還茫然不知禍從何出?Sofia Coppola最犀利的筆觸其實是孩子的犯錯,反而爭取到「浮華世界」雜誌的登門專訪機會,讓孩子和她的父母不再是「名流」的「旁觀者」,儼然晉升為「名流」等級,看著母女爭相發言的那場受訪戲,Sofia Coppola已把她的社會批判內化成為角色的遇事反應了。
闖空門是《星光大盜》的核心戲,鑰匙就直接藏在門前踏墊下(太過簡單,卻一點不假的真實),保全虛應故事(又是一種形式主義),都還只是冒險人生的趣味而已,《星光大盜》最讓人回味的一幕則是攝影機架在半山腰,俯看著Rebecca和Marc樓上樓下搜刮財物,那是一幕無聲的世界,那是一幕有如監視器的錄影人生,遠方則是燈火輝煌的洛杉磯鬧區,紅塵如此光鮮,未來主人翁的黑影則在不屬於自己的空間裡鑽動,《星光大盜》沒有微言大義,光是素描,即已寫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