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格納教我們的電影配樂法

哲學家尼采Nietzsche 曾經盛讚過華格納Richard Wagner,最終還是反目,他批評華格納的音樂太強化戲劇效果,華格納更像演員而非作曲家。這些批評,或許也說明了不少電影借重華格納音樂來煽情的主要原因了。

 

你在華格納的音樂中聽見了什?是殺伐之氣?還是濃情色欲?不少電影導演就在華格納的旋律中,找到了不少煽情與動人的元素,當然,最受歡迎的就屬《女武神(Die Walküre)》和《唐懷瑟(Tannhauser)》兩部作品,前者陽剛,後者纏綿,各有不同的文法與書寫。

 

華格納教我們的第一招配樂法叫「荒謬的揮灑」

使用作品:《女武神(Die Walküre)》歌劇的第三樂章序曲「女武神的騎行(Ride of The Valkyries)

示範門徒:法蘭西斯.柯波拉(Francis Coppola

 

now001.jpg 

一部電影能有些場景畫面,讓人津津樂道,讓人不時回想,那就是經典。美國名導演柯波拉1979年的名作《現代啟示錄(Apocalypse Now)》中,就以駐守越南的美國空中騎兵師,跨海攻擊越南村莊的場景,最讓人震驚。

 

視覺關鍵在於於以強凌弱的屠殺,聽覺關鍵在於華格納的「女武神的騎行」。

 

《現代啟示錄》是一部越戰電影,卻也是一部反戰電影,柯波拉以戰爭電影的旗號爭取到鉅額拍片預算,也以「反戰」筆法書寫了被戰爭扭曲變質的人性。

now003.jpg 

這場戲是影星勞勃.杜瓦(Robert Duvall)飾演的空中騎兵師比爾中校,率領他的直昇機部隊,一方面護送男主角沿著湄公河前進北越,找尋失蹤的美軍上校,另一方面則是執行掃蕩北越村莊和游擊隊基地的例行任務。

 

這場戲所以成為經典的關鍵特色有二,首先,空中騎兵師的座騎不再是馬,而是直昇機,既有空中攻擊的俯瞰視野,亦有強弩催杇的全知視野,更有無力抗爭的仰角鏡頭,空中陸地的火網來去,震撼人心。

 

now002.jpg其次,以往的騎兵聽著號兵號角行進,但比爾卻在直昇機上裝了擴大器與喇叭,直接用現代科技打造的音樂效果來創造攻擊氣勢。而且比爾選擇的音樂竟然是華格納的「女武神的騎行」,節節攀高,氣勢輝宏的樂音,一方面激勵了作戰美軍的士氣,另一方面則是透過強力的喇叭放聲營造軍威氣勢,那是充滿毀滅力的天神之聲,那也預告了逆我者亡的雄霸氣勢。

 

曾經何時,華格納成了強凌弱,殺無赦的屠夫幫兇?

 

華格納教我們的第二招配樂法叫「歷史的滲透」

使用作品:同樣是「女武神的騎行」

示範門徒:法蘭西斯.柯波拉(Francis Coppolla

 

《現代啟示錄》問世卅年後,「女武神的騎行」的樂音再度出現在大銀幕上, Bryan Singer執導的電影《行動代號:華爾奇麗雅(Valkyrie)》,除了音樂,也滲透進了歷史,讓音樂層次變得更複雜了。

 

Valkyrie譯成「華爾奇麗雅」,適不適當?其實見仁見智,真正困難的考驗在於「女武神的騎行」音樂旋律太鮮明,太強悍了,一般電影很難用得上,更別說用得好了。

 

vo002.jpg《行動代號:華爾奇麗雅》先用音樂來書寫敗象已露的德軍環境,男主角湯姆.克魯斯飾演的獨眼軍官史陶芬柏格上校負傷返家,小孩原本才在唱盤上播放了「女武神的騎行」的唱片(那意味著亞利安人一直就用華格納的音樂來薰陶著他們的子女),瞬間就因敵軍飛機來襲,家人急著躲進防空洞,唱盤卻受到投彈震盪而跳針,但是很快又彈回原位,樂音繼續傳送不願子女再過著這種躲藏歲月的史陶芬柏格上校,就這樣在幽暗的防空洞裡聆聽著「女武神的騎行」的樂聲,得到了救亡圖存的行動靈感。

 

關鍵在於希特勒。

 

希特勒曾經說過:「除了華格納之外,我沒有其他的前行者!」希特勒也曾強調:「想要認識國家社會黨的德國,你就要先認識華格納!」就在他發動歐戰之際,希特勒也擬定了「華爾奇麗雅行動」,一旦元首遭遇危難或政變,後備軍人亦能迅速動員穩定政局,這個行動的名稱就來自《女武神》中八位女武神騎著馬從天而降要去尋找英雄的情節,Valkyrie是華格納的代表作,也是希特勒的保命計畫,但是希特勒手下的不滿軍官卻擔心他會讓德國滅亡,於是依樣畫葫蘆,擬定了「華爾奇麗雅行動」要來謀刺希特勒,以接掌政權,一個保命,一個謀殺,「華爾奇麗雅行動」成了雙面代號,電影《行動代號:華爾奇麗雅》就此玩弄了曖昧的雙重趣味。

vo001.jpg 

一首帶有政治氛圍的歌曲,結合成一場政治叛變的奪權行動,政治與歷史的兩相浸濡,拓寬了音樂的戲劇解讀空間。 

 

類似的創意巧思也出現在卓別林自導自演的《大獨裁者》中,卓別林一人飾兩角,一位是小國的獨裁者(從裝扮到髮型,一看就知是在嘲諷希特勒),另一位則是一家理髮店裡的理髮師。片名既然叫做《大獨裁者》,這位軍事強人的一舉一動,都以希特勒做藍本,其中,獨裁者把玩地球儀時,就像玩起氣球般兒戲,那是隨意踐踏人生的小人得志模樣,同樣也暗示著他把戰爭當成遊戲的漫不經心。卓別林在這段中選用了華格納的歌劇《羅恩格林(Lohengrin)》序曲音樂來詮釋誰教希特勒也迷戀華格納的音樂呢?

 

 

華格納教我們的第三招配樂法叫「加油添醋」

使用作品:同樣是「女武神的騎行」

示範門徒:張藝謀

 

noodle0999.jpg多數的電影在拍攝之際,都還沒有音樂的概念,音樂往往是在後製時期,才由導演或製片配加上去,所以我們常以「配樂」的工具性格來形容電影音樂。

 

從廚房中的擀麵手法找影像靈感,張藝謀不是第一人,特別的是張藝謀卻在非常中國,非常東方的電影《三槍拍案驚奇》中的一場擀麵舞蹈戲中加進了《女武神的騎行》,趣味頓時就不同了。

 

張藝謀加上華格納?不是行不行的問題,而是用得好不好的問題。《三槍拍案驚奇》的時代有槍有砲還有刀和箭,朝代不詳,時序不明,反正就是一齣稗官野史的鄉野傳奇,就是一齣瞎掰,只圖博君一粲的娛樂片,劇情可以橫移知名古典小說的書名,音樂拼貼知名樂曲,又有何不妥?

 

這場戲發生在客棧的廚房中,幾位廚師先是煞有介事地在擀麵製餅,小小的麵團擀著擀著就越滾越圓,餅越擀越大張,甚至可以像大旗一般舞動旋轉起來,那是麵食文化的搞笑傳奇,幾位師傅就這樣餅拋過來,接過去,踩著《女武神的騎行》旋律,一切有如風兒拂過,氣勢非凡,網路上至今都可以見只有喝斥聲,沒有音樂的「乾版」,再對照加進《女武神的騎行》音樂版,就可以清楚比較出音樂的「加油添醋」功能,因為,有了音樂,這場廚房裡的擀麵接力,就昇華成為一場民俗技藝舞蹈,最後麵團一合,刀切而下,轉化成為拉麵下鍋時,《女武神的騎行》竟然出現了極其罕見的搞笑能量了。

 

華格納教我們的第四招配樂法叫「聞樂撩情」

使用作品:「唐懷瑟(Tannhäuser」序曲

示範門徒:Bille AugustIstván Szabó

 

華格納的歌劇作品「唐懷瑟」描寫浪蕩騎士唐懷瑟徘徊到愛情與肉欲間的性靈追逐故事,甜美動人的旋律,讓人一聽就能相和呼應,在電影的愛情細節中,適時舔加歌劇主題,同樣就能讓人備覺蜜甜。

 

丹麥導演Bille August 執導的《柯羅耶夫人的情人(The Passion of Marie)》堪稱是丹麥版的《安娜卡列妮娜》,因為兩位女主角都勇敢追求愛情,不惜拋棄家庭與丈夫,差別在於安娜是虛構人物,小名瑪莉的柯羅耶夫人(Marie Kroye)可是確有其人,兩片的最後高潮都用火車做終結,安娜臥軌身亡,瑪莉則是揮手向不願與她生活的女兒告別。

pom001.jpg 

《柯羅耶夫人的情人》的前半段重心在介紹知名畫家Soren Kroyer,他是率先把印象派畫風帶入丹麥的畫壇先驅,電影從他的畫室開始,兩人各自在畫布前作畫,夫唱婦隨,鶼鰈情深,索倫興致來時,會以「唐懷瑟」的代號,暗示瑪莉進房做愛,但瑪莉比索倫年輕十六歲,索倫有精神疾病,而且經常力不從心,即使他的畫筆讓瑪莉成為全丹麥最迷人的女性,偏偏,索倫就是不能滿足瑪莉。原本充滿愛欲符號的「唐懷瑟」,頓時成了尷尬的嘲諷。

 

mv90.jpg匈牙利導演István Szabó執導的《激情維納斯(Meeting Venus)》則是直接把劇情帶入正在排練歌劇「唐懷瑟」的巴黎音樂廳上,指揮要帶領一團來自歐洲各地的樂師,主唱的男中音卻臨時發生意外,得找來美國樂手取代,因此衍生了無盡文化隔閡的衝突,讓指揮忙得焦頭爛額,偏偏就在排練的過程中,指揮也像唐懷瑟一樣,受到維納斯的誘惑,與女高音有了一段愛欲交歡。戲裡戲外,盡皆為唐懷瑟而忙,誰才是唐懷瑟?誰又不是唐懷瑟?華格納的音樂讓人飄飄欲仙之際,激情的陷溺,也就成了最煽情的書寫了。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

這個網站採用 Akismet 服務減少垃圾留言。進一步了解 Akismet 如何處理網站訪客的留言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