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il Aigrot的台灣譯名叫做吉爾.愛格,三月五日到六日將在台北國家音樂廳演出兩場, 2007年名片《玫瑰人生(La vie en rose)》裡Edith Piaf的主要歌聲都是她幕後代唱的,不是內行人,很難分出究竟是本尊Edith Piaf或Jil Aigrot所唱的,正因為如此,我特地跑去參加她的訪台記者會,也因為到得早,見証了她的事前彩排,有三分驚豔,因此順便也做了簡單的採訪。
第一分驚豔,來自身材。Edith Piaf被法國人稱之為「La Môme」,意即「小麻雀」,個頭雖小,聲氣卻能直衝雲霄,因為備受寵愛,Jil Aigrot其實也同樣嬌小,蓮步輕移,走向舞台的神采,就有如麻雀要變黃鶯了。
第二分驚豔,來自嗓音。Edith Piaf的演藝人生從街頭獻唱開始,從運氣到唱腔,不特出,就無法吸引路人停下腳步來打賞;Jil Aigrot一開唱,先是讓人訝異於宛如重新聆見了Edith Piaf之聲(那正是Jil Aigrot幕後代唱的功力),既而則是讓現場全然靜肅,不敢稍有聲響噪動的禮敬。
第三分驚豔,來自註解。Jil Aigrot告訴我:「Edith Piaf最與眾不同的地方在於她的音色,不論什麼歌曲都能唱得那麼神勁有力,人要先有熱情,才能釋放出激情,所以我每次站在台上的時候,只希望自己能做到一件事:感動觀眾。大家對歌曲的感覺各不相同,不管是笑聲或者淚水,只要觸到觀眾心弦了,都是美。」
Jil Aigrot來台演唱兩夜,曲目各不相同,初夜全以Edith Piaf代表歌曲為主,
第二夜則以法國香頌為主。「法國香頌最大魅力在那裡?」這是我問Jil Aigrot的第二個問題,她給了我三個答案:「第一,手風琴吧(不可否認的,她在採排時演唱的「玫瑰人生(La vie en rose)」時,先是只有鋼琴伴奏,歌詞唱過一輪之後,手風琴師開始加入,頓時情思飛揚,感性層次更加豐實了,只不過,倒也不是每首法國香頌都得靠手風琴來調味,只是Jil Aigrot的樂團班底,包含了鋼琴師、手風琴師和低音大提琴手,已然註記了她的音樂特質);第二,節奏不同。法國香頌強調旋律節奏,但亦有很多彎轉變化;第三,法國香頌總帶有淡淡的哀愁與悲情,好像要唱出人生不得意的鬱悶之氣。」
我當然也不能免俗地請Jil Aigrot幫我挑三首,她最鍾愛也最有韻味的Edith Piaf歌曲,理由是既然她是Edith Piaf的新世代代言人,一定有獨到看法,以下就是她的選擇:01.La vie en rose/玫瑰人生;02.La foule/群眾;03.L’hyme a l’amour/愛的禮讚。
「玫瑰人生」和「愛的禮讚」都是Edith Piaf傳世名歌,音樂會上不唱這兩首曲子,歌迷一定會鼓噪,但是選中「.La foule/群眾」卻很出乎我的意料,Jil Aigrot向我眨眨眼說:「你們台北的夜市很有名,我昨晚去了,人很多,整個人就像潮水般被人潮擠過來,擠過去…」說著說著,她的兩隻手就模彷潮水運動比畫了起來,「Edith Piaf用歌聲告訴我們,是人潮把她擠上了愛人的身旁,但也同樣是人潮淹沒了愛人的聲音,逼使她們分離了,紅伶的無奈,這首歌詮釋得多傳神?」
午夜回家,開始我的日記書寫時,我在youtube上找到了這首是Edith Piaf演唱的「La foule」版本,赫然才明白,她的手勢,其實就是複刻是Edith Piaf的招牌動作,做為Edith Piaf的傳人,Jil Aigrot儼然已形神藝兼具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