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比人,有時候真的會氣死人;有時候卻也未必是壞事。
去年十月,台灣導演李芸嬋要推出《背著你跳舞》時,女主角徐若瑄飾演的夏璇,終極心願就是要在舞台上演出「天鵝湖」。徐若瑄穿上白色舞裙的模樣確實迷人,踮起腳尖開始旋轉起舞的身影,因為有替身舞者接替演出,不細看(導演的鏡位永遠只拍到舞者的頸部以下,始終不帶臉),未必會清楚辨認出來,但是鏡位魔法卻瞞不過內行人,而且就是因為徐若瑄只能做做樣子,一部舞者的電影,就困在演員的舞技困局中,被迫另尋出路。
我並不確知李芸蟬的創作始意,我只能從選角及演員的表現來討論《背著你跳舞》的突圍或者避重就輕的做法。
把《背著你跳舞》拍成浪漫喜趣,顯然是李芸嬋的努力目標,既然演員的舞技達不到一流水準,就不必硬碰硬,自暴其短。李芸蟬的解決方案之一是讓徐若瑄的出場就是在深入湖水中的碼頭長廊上,一不小心,就撲通一聲落了水,每天夢想遇見外星人的楊祐寧,因此有了勇救外星人的神勇功蹟,也因此展開一場童話式的冒險傳奇。
李芸嬋的解決方案之二是讓徐若瑄陰錯陽差成為鞋店店員。芭蕾舞者除了講究肢體律動之外,最重要的就是腳踝的保養,在鞋店打工的人生中,全片因而可以與女鞋產生諸多的狂想連結,最後甚至由徐若瑄以芭蕾舞者的優雅身段取代了臨陣傷腳的首席名模,在走秀中找回自己的表演信心。
徐若瑄在《背著你跳舞》中的跳舞表演,算是敲門,還沒登堂,更別說入室了,只是既然電影並未強調高水準的職業舞團表演,權充是一般舞者的天鵝之夢,就算跳來不夠流暢動人,只要不致僵硬生疏,就不算離譜了。否則一旦像好萊塢電影《黑天鵝(Black Swan)》那麼強調紐約芭蕾舞團的公演,就非得演員真的會跳兩三下才行,只是演員的專業表演或許難以與專業舞者匹敵,找來專業舞者上陣代跳,也是強化錯覺效應的電影創作手段之一。
替身就是替身,一旦替身喧賓奪主,急著拋頭露臉,則是電影製作過程難免會遇到的風險之一。
美國芭蕾劇院( American Ballet Theatre)的舞者莎拉.蘭(Sarah Lane),在《黑天鵝》的女主角娜坦莉.波曼(Natalie Portman)順利封后後,就頻頻接受電視媒體訪問,宣稱娜坦莉在片中只跳了百分之五左右的戲份,其他全是她的表演,導演只是巧妙用了臉部置換的特效處理,換上了娜坦莉的臉型取代了她的表演。她還堅稱製片要求她在奧斯卡前夕安靜點,少說話,以免影響了娜坦莉的形象,也影響了娜坦莉奪冠的機率。
確實,娜坦莉會跳芭蕾,不但事先勤練芭蕾,爭取演出機會,而且絕大多數場面都是由她本人來跳,這些事先就已散播開來的宣傳文稿,營造了極有力的正面形象,一位勤奮的演員跳得這麼認真,確實讓很多人印像深刻,但是替身的事後爆料,確實也帶來了頗多的話題討論,逼得《黑天鵝》的工作團隊不得不出面闢謠。
我們先來聽聽剪接師Andy Weisblum的說法:「整部《黑天鵝》一共有35場全景舞蹈鏡頭,其中12場是娜坦莉自己跳的,其他的則是莎拉代勞。」他的意思是娜塔莉至少跳了三分之一以上的芭蕾戲。
至於導演Darren Aronofsky的說法則是:「整部《黑天鵝》一共有139場舞蹈戲,其中有111場是娜坦莉本人跳的,其他的28場則請莎拉代跳。」他的意思是娜塔莉至少跳了八成以上的舞蹈,而且他還強調莎拉代跳的戲主要都是廣角全景的場面,長度通常不到一至兩秒鐘,但是他承認有些舞戲時間長了些,不能迴避正面表情,所以用了臉部替換的特效,將莎拉的臉換成娜塔莉的臉。
演員的肉身傳奇,很多時候都是刻意打造的神話,演員享盡光采,替身待遇也菲淺,堪稱是肉身和影子兩皆蒙利,並無不好。一旦肉身神話就揭穿,難免有些小小的不堪與不快。不過,明星不是萬能,高難度動作仰賴替身演出,其實是片場裡公開的秘密,莎拉.蘭的爆料只是拆解了部份神話,其實無法撼動娜塔莉的影后地位,反而以後沒有人敢找莎拉.蘭做替身舞者了(不過,好萊塢的芭蕾電影原本就少,莎拉.蘭也不需要靠替身賺錢維生)。
《黑天鵝》無法迴避「天鵝湖」的正面對決,只能仰靠專業舞者的內身來打造神話,李芸嬋的《背著你跳舞》其實花了很多時間在女人的腳踝上做文章,只可惜,不論是紅舞靴或者高跟鞋,或者楊祐寧幾番替徐若瑄洗腳的場景,都輕輕帶過,未能在腳踝上連結女性的美麗與脆弱,做出動人的論述,還真是可惜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