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聽到鞏俐在片中叫著周潤發「安東尼」的時候,我的心就沈落谷底,心想:「這下慘了。又是一部充滿老外偏見的電影了。」
《上海》是一集偏見之大成的作品,集結了外國人對華人女性一廂情願的綺思夢想,對於歷史更是愚昧無知,卻又有著自以為是的註解,上海電影節會推荐這部作品,主事人的品味與標準,確實讓人心頭浮起了一個大問號。
片名的誤導,可能是誤會的第一個原因,英名原名叫做《Shanghai》
歷史的誤讀,可能是誤會的第二個原因,《上海》的故事設定在日軍偷襲珍珠港前四個月的1941年,那時的中日戰爭已經進行了四年多了,日軍早在1937年8月即已派遣兩個師團的軍力,進攻上海,三個月之後整個上海即已成為日軍勢力範圍,著名的「八百壯士」事件,就是那時的諸多戰事之一,日軍只剩下列強佔領的公共租界未曾染指,《上海》編導的開場論述說那時所有的(中國)城市都已陷落,只剩上海,卻包含著兩種解讀:首先,上海是外國人的地盤,日本尚未對英美宣戰,英美人能夠自由出入的上海租界,在這塊租界孤島上,他們才是主人,與中國無關,所以才有「未曾淪陷」的詭異論述;其次,珍珠港事件後,日軍乾脆連租界都一併收歸勢力範圍,才會有倉皇逃命的搭船避難戲。換句話說,《上海》的關切焦點在於外國人的際遇,所有的論述與觀點都是外國人的。
準確一點說,《上海》的故事其實是一則美國傳奇,一位美國武官康諾(由Jeffrey Dean Morgan飾演)從日本情婦(菊地凜子飾)身上,似乎打聽到了日軍有不尋常的異動,嗅出了「偷襲珍珠港」的行動前兆,但是他死於暗夜槍聲下,記者好友保羅(由約翰.庫沙克/John Cusack飾演)想要追查死因,卻捲進了上海黑社會大亨藍亭夫婦與日軍情報頭子田中上校(渡邊謙飾)的江湖與國仇恩怨之中,追查好友死因的保羅,差點發現了日軍偷襲珍珠港的情報,但是來不及通報,更來不及攔阻,戰爭還是發生了。
《上海》不過是一部美國人拍給自己人看的稗官野史電影,無需大費手腳來做歷史考據,只是看到美國人煞有介事地用著自己的偏見來說故事,難免就好笑,鞏俐和周潤發算是好萊塢熟悉的華人影星了,表相符號的象徵意義勝過票房的磁吸能力,導演Mikael Håfström和編劇Hossein Amini卻也只關心鞏俐的色相,完全不在乎她的內心靈魂,只要她穿著若隱若現的緊身旗袍或者呼之欲出的透明薄紗,在煙霧繞遼與煙視媚行中,展現勾魂攝魄的顛覆魅力(約翰.庫沙克飾演的保羅則像極了常是為花忙的蝴蝶了),問題是所有的設計都是陳腔,毫無新意,人都是空殼,自然就不會有任何感動,她的名字是不是叫做安娜,大概都散發不出啥獨特的芬芳了。
周潤發飾演的黑社會老大,同樣像極了紙老虎,同樣也是只有皮相,沒有靈魂的空心老倌。左擁右抱的究竟是NIECE(他自己說的)或者是MISTRESS(鞏俐說的),押了尾韻的情婦狂想曲,其實只是在呼應符老外眼中看待神秘老中的傳統偏見。既是呼風喚雨的老大,又何以坐視妻子的出入賭場(這點情報都不能掌握,他還算老大嗎?),又何以忍受妻子成為交際花,成為外國人覬覦的美色肥肉,容許曖昧的綠雲罩頂?
渡邊謙飾演的田中上校,在《上海》中竟然也只是一位癡情中人,完全沒有日軍情報頭子的威嚴,不但情報失靈(但情婦沈迷鴉片,都無從掌握),也不知捍衛情婦(坐視老美染指),國仇家恨的怨仇,導致他倒臥在雨夜溼地上,但是,他竟然不追究槍擊傷臂的恨,最後卻又故意視而不見地「縱放」敵手,田中到底在想什麼?《上海》不想追究,亦懶得討論,全片就此糊裡糊塗地落幕了。
舊中國,是有一些人會以洋名暱稱彼此,以賣弄洋文名姓,做為身份註記,受過洋教育的宋美齡以「達令」稱呼蔣介石,一直是中國拍攝國民黨歷史電影中最愛用的笑料爆點,但是宋美齡畢竟喝過洋墨水,洋名掛嘴上,不算離譜(只是距離民眾太遙遠),《上海》中的鞏俐呢?不管是叫自己安娜,或者叫老公做安東尼,其實都是自抬身份的美容包裝,可以呼應他們周遊列強之間的交際手腕,但是在生離死別之際,卻不以乳名(或本名)相稱,卻也只說明了一件事:他們的名字都是叫給外國人聽的,《上海》從頭到尾也是外國人拍給外國人看的電影,華人明星的軀體都只是空殼,華人的靈魂,編導根本不了解亦不關心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