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北星期天:媒體觀察

我在媒體工作,很喜歡看電影導演如何處理媒體戲份,有的批判,有的揶揄,有的則是笑謔,每一個處理,都像鏡子一般,映射出台灣媒體的糗樣。


戴立忍2009年曾經配合《不能沒有你》宣傳,反覆說過一個故事:2003年的某一天,他去麵攤吃麵,一則「父親抱著女兒跳天橋」的新聞,當下吸引了六家以上的台灣電視新聞台做了實況轉播,沒有人知道他們跳天橋的原因,也沒有後續追蹤,卻觸動了他拍攝這個題材的動機。

 

新聞的熱度即是如此,當時喧騰火辣,過後遺忘。嗜血的媒體聞腥而至,卻不關心腥血來自何方。

 

picx_fntw5971006206.jpg

記者的角色,因此成為《不能沒有你》意在言外的針砭對象,男主角陳文彬帶著女兒到警政署陳情被拒時,轉身遇見了一對剛下車的電視台記者,他向他們求援,但是記者毫無好奇或關切之心,冷冷地回應說他們找錯了對象:「這不是我們的線,你應當去找……」然後轉身就走了。

求援無門,到處碰壁的陳文彬於是帶著女兒走上火車站前的天橋,要以最悲情的跳橋抗爭方式宣洩他的不滿。他的行為震驚了路人,阻塞了交通,吸引了媒體,前頭出現的那兩位記者也很快趕來現場,參與現場連線報導。

 

戴立忍是厚道,而且不太煽情的導演,所以他沒有再花其他篇幅來批判這兩位記者前後判若兩人的差異,觀眾目睹了記者前佢後恭的勢利態度,就已經是最凌厲的批判了。

 

就記者的專業表現來說,他們是錯失了獨家,結果成了通稿,但是採訪對象如果不是這麼激烈的走上天橋,即使他們做到了獨家採訪,也不會獲得編輯檯採用的,所謂的媒體共犯結構無非即是如此:不夠羶色腥,真的很難搏版面。

 

何蔚庭執導的《台北星期天》中,同樣揶揄了台灣的媒體。

 

菲律賓影星Epy Quizon飾演的馬諾奧與Bayani Agbayani則飾演迪艾斯在路上撿拾到了一張棄置路旁的大紅沙發,喜不自勝,決定步行抬沙發回家,一路上發生了許多意想不到的事,最誇張的無非就是家庭起了爭吵,有人爬上了大樓頂樓嚷著要跳樓自殺,樓下吸引了眾多圍觀人潮,客串演出的陸奕靜則是跳樓人的親人,嘴吧不饒人地叫罵著,心裡卻是害怕真的跳樓了,馬諾奧與迪艾斯抬著沙發經過,竟然化身成了可以攔截接人的彈簧床,就在地面上配合跳樓人的裝腔做勢,前後左右幌動,演出一場不知如何因應,一切荒腔走板的迎合戲。

01010001540931_2.jpg

只要有人跳樓,就會有媒體做現場連線,這是何蔚庭對台灣媒體的第一個觀察角度,所以這場戲也就有電視台記者做現場連線,目睹了馬諾奧與迪艾斯阻止了一場跳樓戲的舉動。

 

然而,兩位外勞在台北街頭抬著大紅沙發前進的身影畢竟太過突兀,所以這對電視台記者繼續追蹤做報導,一方面是追蹤救人英雄(其實有點小題大做,但在無聊的星期天,既然遇見了誇張情節,需要新聞的新聞台就順勢做起後續報導新聞);一方面則是心頭有疑,想要了解他們是買了沙發?還是偷了沙發?馬諾奧與迪艾斯一開始還能配合採訪,對著攝影機擺出姿態,後來發現情況不對,快速地朝河岸落跑,追了幾步的女記者此時就一轉身要和攝影師做起現場連線的結論……女記者的背後景觀就是馬諾奧與迪艾斯倉皇逃遁的背影。

 

何蔚庭對台灣媒體的第二個觀察角度則是台灣人真的很仰賴新聞台。

 

那張沙發是曾寶儀和莫子儀這對夫妻爭吵後留置在街角上的,吵歸吵,生活繼續生活,就在新家的客廳裡吃飯的時候,卻赫然發現了他們的沙發上了電視…同樣地,馬諾奧與迪艾斯的外勞女友,也在住家的電視上目睹了他們同胞的電視秀…

 

何蔚庭利用電視新聞的現場連線做軸線,串連出了劇情中的相關男女,無所不在的新聞台,成了「台北人」的生活風景之一,這亦是何蔚庭交出的台灣現象的社會觀察報告了。我不知道,廿年之後,電視新聞台還會不會這麼歇斯底里地捕捉我們生活的瑣碎小事,但我知道,何蔚庭用他的電影,留下了2010年的台灣社會情貌。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

這個網站採用 Akismet 服務減少垃圾留言。進一步了解 Akismet 如何處理網站訪客的留言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