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鍵指令:記者的角色

電影有時寫實,有時夢幻,一旦標榜寫實,人們就只會以放大鏡檢視其寫實的逼真程度,略有逾越,就會吹毛求疵,挑三揀四了起來。

 

英國導演保羅.葛林葛拉斯(Paul Greengrass)執導的《關鍵指令(Green Zone)》,請來了不少打過美伊戰爭的士兵客串臨時演員,沙場動作果然有模有樣,很具震撼效應,但是,Amy Ryan飾演的華爾街日報記者羅荔亮相時,全片的寫實力量就打了折扣。

 

羅荔是女記者,派駐在伊拉克前線,負責寫伊拉克戰事報導,寫實不寫實,與她的性別無關,而與她的採訪表現有關。別誤會,好記者不分性別或膚色,只要用心,敏感度又高,男男女女都可能成為大記者,前線記者也不一定要穿著迷彩裝,戴著鋼盔往前衝,才能在槍林彈雨中跑出獨家新聞。

 

問題出在她和線民葛瑞格.基尼爾(Greg Kinnear)的互動。

 

葛瑞格.基尼爾在《關鍵指令》中飾演美國國防部派駐伊拉克前線的文職首腦克拉克,為了讓美國名正言順地進攻伊拉克,他曾飛往約旦私會伊拉克將領,取得確有毀滅性武器的「承諾」,因此促成了美國的軍事行動,他的計謀需要媒體呼應與報導,於是羅荔就成為克拉克拉攏的對象了。

 

gz016.jpg

記者都想跑獨家新聞,但是很多獨家仰賴人脈在經意或不經意之間流瀉出來,認識的高官越多,越有機會從閒談中聞嗅出蛛絲馬跡,所以,記者雖然經常得扮演第四權的監督角色,卻也不時會與採訪對象暗通款曲,交換利益,懂得記者的心,就容易操控記者,達成自己的目的。

 

關鍵在於記者求真,記者的名望不只建立在獨家新聞之上,同時還得是正確的獨家新聞才行,否則就成了御用傳聲筒,或者打手,不幸,羅荔不但是傳聲筒,也是打手。

 

克拉克是她認識的高官,也是最權威的消息來源,不信他,要相信誰呢?問題就在於不論克拉克餵什麼,她就信什麼,一五一十照寫,官員自稱握有可靠情資,再加上媒體信誓旦旦,寫得活靈活現的報導,不就是理應外合的聯合造勢嗎?有了媒體圍勢,官員真的就可以呼風喚雨了。

 

但是所有的獨家新聞都需要事實佐証,美軍都把伊拉克抄翻了一遍,卻什麼鬼武器都沒見到,糗的不只是官員,媒體亦很尷尬,忙個半死的美軍戰士,回頭問了一聲羅荔說:「妳寫的這些報導,難道都不查證的嗎?」

 

查證確實應該,但是敵對國家的記者如何查證敵國的情報呢?單方面的「有聞必錄」成為記者最尷尬的採訪考驗,面對無從查證的獨家新聞,寫?還是不寫?gz03.jpg

 

這些新聞採訪的困境都不是《關鍵指令》的缺撼,全片最尷尬的處理是羅荔一見到克拉克就可以湊近身旁,提出諸多需要獨家專訪在押人質的耳語要求,克拉克不是普通人,他等同前線指揮官,隨時可以召開記者會,只要他公開亮相,會上前纏問的記者絕對不會只有羅荔一人,為了因應戲劇要求,羅荔有了多次近距離交談的機會,但也是這個戲劇要求,讓全片的寫實力道渙然盡失。

 

為什麼?新聞發言人在記者前亮相,其他記者是瞎了?還是死了?怎麼可能任由他單獨與羅荔交談?卻無人插嘴打斷?為了突顯羅荔,卻不小心「謀殺」了其他記者,成了《關鍵指令》最失算的場面安排了。

 

政客利用媒體,確實是《關鍵指令》批判的政治黑幕之一,但是批判立論欠缺實務立場,力道就遜色了,《關鍵指令》的得與失,因此就格外值得參考了。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

這個網站採用 Akismet 服務減少垃圾留言。進一步了解 Akismet 如何處理網站訪客的留言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