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肯中心:李安回顧展

李安拍過幾部電影了?不多不少,兩隻手再加一,剛好十一部,創作十八年拍了十一部電影,不算多,能夠部部精彩,真的很不容易,但是十部作品就要組成回顧展,似乎又嫌單薄了些。

 

如果不是配合《胡士托風波(Taking Woodstock)》的八月底美國映演,美國林肯中心也許不會想到要辦李安的回顧展,讓紐約客得能全面回顧李安的作品,但是林肯中心不嫌十部電影少,主事者就是能夠聞嗅到市場動向,做出主題策展,讓影迷在接受商業市場的訊息引導下,猶有機會全面省思優秀創作者的創作路程,檢視美學風格的轉變,這種決心與行動力,其實是只有電影的狂熱愛好者才能做得到的。

 

anglee02.JPG

這項李安作品回顧展,取了一個很東方詩情的名稱「密情遠觀:李安的電影/Intimate Views from Afar: the Films of Ang Lee」,從八月一日起於紐約林肯中心一連放映十一天,包括了他於1992年在中影支持下所拍《推手》和、《喜宴》和《飲食男女》,以及後來的《理性與感性》、《冰風暴》、《綠巨人浩克》、《與魔鬼共騎》、《臥虎藏龍》、《斷背山》及《色.戒》。

 

李安目前人在澳洲宣傳《胡士托風波》,但是會專程趕回紐約參加十日的《與魔鬼共騎》座談會,林肯中心推崇該片是李安的最佳作品之一,可惜被外界給低估了,藉著座談會的機會讓紐約客重新品鑑這部傑作,讓遭忽視的作品能夠重新爭取到應有的聚光燈,其實也是影展活動最重要的意義。畢竟李安的美國作品一再向好萊塢的傳統挑戰,牛仔電影是老美的傳統,他另外從白雲青天中闖進了牛仔的私情世界;珍.奧斯汀是英國人的文學資產,一個外來華人卻能夠在英語的傲慢迷宮中,握緊維多利亞時代的精髓,道盡了求婚男女的幽微心事;至於其他諸如科幻漫畫、家庭價值或者搖滾叛逆的獨特主題,他也都能提出自己的見解,以東方的視野與襟懷來替美國文化的大熔爐添加了不同風味的華漢柴薪。

 

angl2203.JPG

台灣人對李安太熟了,想要看李安的作品也太容易了,或許因而對於李安電影展的消息覺得遙遠而清冷,但是我卻從小小的十部作品回顧展中看到美國電影專家對待電影的態度:即使小,也要小而美,小而精,因為你永遠不知道人生的花季何時才會來到,但是永遠備齊蓓蕾,才能有花團錦簇的期待吧!

 

1981年的初秋,我在紐約上城第一次看見了黑澤明的影展,被《大鏢客》和《蜘蛛巢城》的影像給震攝住了;同樣那一年的秋天,我也紐約大學旁的藝術戲院中看見了至今難忘的同志影展,國際知名的大導演也好,邊緣的小導演也好,只要有空坐下來看個一兩部,電影的種籽就會埋進心中,我曾經如此幸運,也因而深刻懷念所有的人生機緣。

 

當代的台北人同樣也是幸福的,至少,我們還有個光點台北,還可以看見一個名叫《法斯賓達回顧影展Rainer Werner Fassbinder)》的小影展正在映演,不是沒有機會,而是有沒有時間?有沒有意願?去擁抱一場不同風景的電影人生?

 

fa.JPG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

這個網站採用 Akismet 服務減少垃圾留言。進一步了解 Akismet 如何處理網站訪客的留言資料